第489章 第一套房
穿越七零:帶著大院下鄉當知青 作者:笛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姑娘,房子後麵還有個花園哩,讓慧芳帶你們去看看,你們肯定會喜歡的。”老奶奶說罷起身回了房。
祝願滿臉驚喜,居然還有花園。
三人繼續往前走,這次沒再遇到其他人。
五進院子居然隻住了她們兩個,黎明覺得奇怪。
“王嬸,這兒隻有你們兩個人住嗎?”黎明問了出來。
“不是的,我丈夫因為工作上的事提前走了,留下我們娘倆,等房子賣出去我們也會離開。”王嬸表情擔憂。
當時他們一大家子人都在這裏住,非常熱鬧,但因為工作原因,公公決定移民到美麗國。
家裏隻有她和婆婆沒有工作,就把她們留在了這邊,說是等賣了房子再去。
這房子很大,因著當時人多,公公覺得大一點好,不成想出手的時候這麽難。
一個月過去了,還沒找到合適的買家,倒是有人來看,可惜都沒辦法一次付清這麽多錢。
“去哪兒?”祝願問道。
這時三人已經走到了老奶奶說的花園。
花園麵積不算小,可以看出主人之前確實精心維護過。
左上角有一棵很大的鬆樹,樹幹粗壯,上麵搭了一個秋千。
花園中間被一條鵝卵石小道隔成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都種著花,可能因為冬天的緣故,裏麵隻有零星幾朵,並不怎麽好看。
但祝願已經想好怎麽改造了。
“去美麗國,我們全家都移民過去。”王嬸對兩人說道,“小姑娘,你要誠心想要,八千塊錢。”
祝願不知道這會四合院的均價是多少,但在她看來,八千並不貴。
這套房子基本是全新的,房間裏有很多家具,他們要遠渡重洋,根本帶不了大件,隻能留給下一任主人。
王嬸見祝願不說話,有些忐忑。
她丈夫之前想賣九千的,但是一直賣不出去,基本來看房的人都想買,可是都被價錢嚇到。
因為他們要出國,所以必須一次性付清,而這會萬元戶很少,能一次性拿出八九千的人基本沒有。
祝願在心裏盤算,她肯定不能一口答應,不然對方肯定會覺得自己賣虧了。
“王嬸,這個價錢有些貴了。”黎明的聲音突然傳來。
他其實也不懂價錢,但他是根據這會的工資來算。
就說自己家,他沒有具體問過父母工資,但卻知道他們加起來一共不到二百。
就按照二百塊錢來算,那一年的話也才兩千四百塊錢,八千塊錢需要他們不吃不喝三年多才能買起。
“你們年紀小,不知道行情,我這院子是周圍最大,離故宮又近,這兒交通很方便,而且家具我們全都不帶走,都送給你們。”
“你們可以進房間去看看,有不少都是好木材,單說我臥室那張拔步床,價格就不低。”
“這也就是著急離開,不然我絕對不會賣這麽便宜的,我丈夫當時說最少一萬,我現在已經給你們便宜了兩千,這可不是兩百,可是整整兩千呢。”
王嬸劈裏啪啦說了一大堆。
祝願在心裏微笑,說那麽多還不是因為一萬賣不出去,而且誰能保證她說的是真的。
“嬸兒,這麽大的院子不好賣,實不相瞞,我們雖然結婚,但也不需要住這麽大,我們家人少,滿打滿算也就是六七口,五進院子著實有些浪費。”
“您如果早說是五進的話,我們估計就不來了。”
祝願說完給黎明使眼色。
“我覺得咱們住三進院子其實就行,要不再去看看隔壁那個三進吧。”黎明馬上配合道。
“唉,三進也不知道有沒有花園,這套房子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個花園了。”祝願假裝遺憾道。
“再給你找個有的,反正咱也不著急買,慢慢看吧。”黎明摸摸她的頭。
大嬸見兩個人越說越不對,趕忙製止道:“我知道你們說的那個三進院子,離我這兒就幾個胡同,那房子不如我家的,他們沒有花園,麵積也小。”
大嬸想把兩人留下,因為他們是唯一一個講價的。
其他人聽到價錢直接跑路,想來知道降不了太多。
就好比你去買房,對方說二百萬,就算便宜,他也不可能給你便宜到一百萬上。
但祝願不一樣,他們兩個人開始談價,就說明還有商量的餘地。
八千的價位在這兒擺著,就算再便宜也不能便宜到五千上麵去。
祝願聽了對方的話眼睛一亮,原來這附近還有院子,他們剛剛就是胡說八道,沒想到撞上了。
一會可得去看看。
“房子小肯定價錢也低的。”黎明意有所指。
祝願這時候說話了:“嬸子,我對您這套印象還不錯,但八千塊錢對我們來說確實有點貴,不好意思了,我們想再去看看其他。”
見兩人要走,王嬸連忙拉住,她一副豁出去的樣子。
“最低七千五,不能再便宜了。”
其實她丈夫給她的底價是七千,隻要高於七千,他們就不虧。
黎明看了祝願一眼,接著對王嬸說道:“我們需要商量一下。”
王嬸明白,她轉身離開,留下祝願二人。
“阿狸,我總覺得七千五不是她的最低價,還能再談。”祝願率先開口。
“房子你喜歡嗎?”黎明沒接話,而是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喜歡,我超喜歡大房子,我想買,以後結婚了咱們可以住一起,把爸媽爺爺奶奶都接過來。”祝願已經開始幻想了。
黎明忍不住笑出來,他沒想到女朋友居然想得這麽遠。
祝願後知後覺,這才發現自己說了什麽。
不過這也不是假話,以後如果住這裏,還是大家一起比較好,畢竟這兒太大了。
到時候他們三對夫妻各住一進就好,這樣離得不算遠,卻也有自己的私密空間,最好不過了。
“我這兒隻有三千,你的錢夠嗎?”黎明問道。
“夠,不用你出,我自己能付得起。”祝願拒絕。
她自己的房子還是自己出錢比較好。
兩人又商量了一會,王嬸見他們遲遲沒給自己答複,有些急了。
祝願滿臉驚喜,居然還有花園。
三人繼續往前走,這次沒再遇到其他人。
五進院子居然隻住了她們兩個,黎明覺得奇怪。
“王嬸,這兒隻有你們兩個人住嗎?”黎明問了出來。
“不是的,我丈夫因為工作上的事提前走了,留下我們娘倆,等房子賣出去我們也會離開。”王嬸表情擔憂。
當時他們一大家子人都在這裏住,非常熱鬧,但因為工作原因,公公決定移民到美麗國。
家裏隻有她和婆婆沒有工作,就把她們留在了這邊,說是等賣了房子再去。
這房子很大,因著當時人多,公公覺得大一點好,不成想出手的時候這麽難。
一個月過去了,還沒找到合適的買家,倒是有人來看,可惜都沒辦法一次付清這麽多錢。
“去哪兒?”祝願問道。
這時三人已經走到了老奶奶說的花園。
花園麵積不算小,可以看出主人之前確實精心維護過。
左上角有一棵很大的鬆樹,樹幹粗壯,上麵搭了一個秋千。
花園中間被一條鵝卵石小道隔成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都種著花,可能因為冬天的緣故,裏麵隻有零星幾朵,並不怎麽好看。
但祝願已經想好怎麽改造了。
“去美麗國,我們全家都移民過去。”王嬸對兩人說道,“小姑娘,你要誠心想要,八千塊錢。”
祝願不知道這會四合院的均價是多少,但在她看來,八千並不貴。
這套房子基本是全新的,房間裏有很多家具,他們要遠渡重洋,根本帶不了大件,隻能留給下一任主人。
王嬸見祝願不說話,有些忐忑。
她丈夫之前想賣九千的,但是一直賣不出去,基本來看房的人都想買,可是都被價錢嚇到。
因為他們要出國,所以必須一次性付清,而這會萬元戶很少,能一次性拿出八九千的人基本沒有。
祝願在心裏盤算,她肯定不能一口答應,不然對方肯定會覺得自己賣虧了。
“王嬸,這個價錢有些貴了。”黎明的聲音突然傳來。
他其實也不懂價錢,但他是根據這會的工資來算。
就說自己家,他沒有具體問過父母工資,但卻知道他們加起來一共不到二百。
就按照二百塊錢來算,那一年的話也才兩千四百塊錢,八千塊錢需要他們不吃不喝三年多才能買起。
“你們年紀小,不知道行情,我這院子是周圍最大,離故宮又近,這兒交通很方便,而且家具我們全都不帶走,都送給你們。”
“你們可以進房間去看看,有不少都是好木材,單說我臥室那張拔步床,價格就不低。”
“這也就是著急離開,不然我絕對不會賣這麽便宜的,我丈夫當時說最少一萬,我現在已經給你們便宜了兩千,這可不是兩百,可是整整兩千呢。”
王嬸劈裏啪啦說了一大堆。
祝願在心裏微笑,說那麽多還不是因為一萬賣不出去,而且誰能保證她說的是真的。
“嬸兒,這麽大的院子不好賣,實不相瞞,我們雖然結婚,但也不需要住這麽大,我們家人少,滿打滿算也就是六七口,五進院子著實有些浪費。”
“您如果早說是五進的話,我們估計就不來了。”
祝願說完給黎明使眼色。
“我覺得咱們住三進院子其實就行,要不再去看看隔壁那個三進吧。”黎明馬上配合道。
“唉,三進也不知道有沒有花園,這套房子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個花園了。”祝願假裝遺憾道。
“再給你找個有的,反正咱也不著急買,慢慢看吧。”黎明摸摸她的頭。
大嬸見兩個人越說越不對,趕忙製止道:“我知道你們說的那個三進院子,離我這兒就幾個胡同,那房子不如我家的,他們沒有花園,麵積也小。”
大嬸想把兩人留下,因為他們是唯一一個講價的。
其他人聽到價錢直接跑路,想來知道降不了太多。
就好比你去買房,對方說二百萬,就算便宜,他也不可能給你便宜到一百萬上。
但祝願不一樣,他們兩個人開始談價,就說明還有商量的餘地。
八千的價位在這兒擺著,就算再便宜也不能便宜到五千上麵去。
祝願聽了對方的話眼睛一亮,原來這附近還有院子,他們剛剛就是胡說八道,沒想到撞上了。
一會可得去看看。
“房子小肯定價錢也低的。”黎明意有所指。
祝願這時候說話了:“嬸子,我對您這套印象還不錯,但八千塊錢對我們來說確實有點貴,不好意思了,我們想再去看看其他。”
見兩人要走,王嬸連忙拉住,她一副豁出去的樣子。
“最低七千五,不能再便宜了。”
其實她丈夫給她的底價是七千,隻要高於七千,他們就不虧。
黎明看了祝願一眼,接著對王嬸說道:“我們需要商量一下。”
王嬸明白,她轉身離開,留下祝願二人。
“阿狸,我總覺得七千五不是她的最低價,還能再談。”祝願率先開口。
“房子你喜歡嗎?”黎明沒接話,而是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喜歡,我超喜歡大房子,我想買,以後結婚了咱們可以住一起,把爸媽爺爺奶奶都接過來。”祝願已經開始幻想了。
黎明忍不住笑出來,他沒想到女朋友居然想得這麽遠。
祝願後知後覺,這才發現自己說了什麽。
不過這也不是假話,以後如果住這裏,還是大家一起比較好,畢竟這兒太大了。
到時候他們三對夫妻各住一進就好,這樣離得不算遠,卻也有自己的私密空間,最好不過了。
“我這兒隻有三千,你的錢夠嗎?”黎明問道。
“夠,不用你出,我自己能付得起。”祝願拒絕。
她自己的房子還是自己出錢比較好。
兩人又商量了一會,王嬸見他們遲遲沒給自己答複,有些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