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醒來,我的腿出了點問題,一碰就痛。我決心戒掉自行車,至少在這趟黃河之旅接下來的行程中是不會再騎了。洗過熱水澡,我躺在床上休息,心想不到最後一分鍾,我是不會離開這個飯店的——腿痛得我幾乎不能動彈。但開封實在沒什麽可看的了,是到了該走的時候了。
吃罷午飯,我打車到長途汽車站,三十分鍾後車開了,往西去河南省的省會鄭州。鄭州的東南西北四郊都設有長途汽車站,從開封到鄭州東郊,不到九十分鍾,下了車必須換當地公交去市裏。我又累又有傷,實在不想坐公交,就打車來到金水路的“鄭州飯店”( “鄭州飯店”即“鄭州大酒店”,該飯店不在金水路,作者可能記憶有誤。——譯者注),它緊挨著新建的“國際飯店”,但房費隻有“國際飯店”的一半。這家飯店建於四十年前,從外觀看,像是當年的中蘇合營企業。
在房間裏安頓好行李,我打開窗戶,俯瞰樓下的小花園,裏麵種滿了正在開花的櫻桃樹。我快速下樓,買來兩瓶啤酒、幾袋鍋巴,以及一根像熱狗一樣的臘腸。帶著這些,我邁出窗戶,來到一米寬的水泥平台上(飯店大樓外沿設有一圈平台),坐下來享受春天。樓下的花園裏,三個小女孩在捉迷藏。每次經過櫻桃樹,花瓣繽紛地落在她們的頭發上,她們便像小鳥一般地歡笑起來。當我喝完第二瓶啤酒的時候,落日殘霞將花園變成了“光明殿”。終於,看園子的人出現了,女孩們的遊戲戛然而止,她們穿上外套背上書包連蹦帶跳地回家了,一路上笑聲依然不絕。即使是鄭州這樣晦暗沉悶的城市,依然有春天的腳步聲。
鄭州這個城市,遊客專程來的不多,順路來的不少。它北有北京,南有武漢,東有上海,西有西安,鄭州正好位於一個中點,它寬敞的水泥街道提醒人們,它本身也在中國的一流城市之列。鄭州的曆史可以上溯到四千年以前,古城遺址離我不遠,過幾個街區就到,那裏還有一個小博物館,它將是我鄭州之行的第一站。
第二天,我安步當車,不久就來到了古城遺址處,但博物館那天關門了,說是在重新裝修。事實上這對我說不上有多大損失,我更感興趣的,是另一座博物館,名叫“黃河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就在省博物館對麵的一條巷子裏,而我在街上轉悠了半個小時,才誤打誤撞地走進了那條巷子。我之所以對這座博物館如此感興趣,是因為它是中國唯一一座以黃河為主線的博物館。它有豐富的黃河資料, 其中一些音像展品尤其好。在那兒我遇到了副館長,他幫我修正了我接下來黃河之旅的行程,還介紹給我幾個值得一看的地方,其中包括一個奉祀黃河水神的神廟——嘉應觀,俗稱廟宮。他自己也沒去過,但他告訴我這座神廟在黃河對岸、鄭州以北,大約需要一兩個小時的車程。這些正是我需要的信息。
黃河博物館
走回飯店,在服務處租了輛出租車,但司機說他也沒去過嘉應觀,結果一過黃河,我們不得不在鄉間繞來繞去,多走了好些冤枉路。兩小時後,我們終於找到了這座神廟,它就在通往武陟縣城的公路邊,一個叫二鋪營的村子附近,與黃河南岸的邙山遙相呼應。一下車,我和司機都被嘉應觀的氣勢給鎮住了。本來這巨大的廟宇建築群聳立在遼闊空曠的地方就夠宏偉了,現在又隻有我們兩個遊客,就更顯出了這建築群的宏偉氣勢。這裏平時少有人來,因此大門緊閉。我們敲了足有五分鍾的門,看廟人才出現。他看到我們,一臉驚奇,他說,這是唯一的一次假期有人來參觀。
看廟人介紹說,嘉應觀建於二百多年前,它在中國的寺廟裏,已經是非常年輕的小字輩了。它選址在黃河北岸,我猜想一定是為了讓黃河水神高興,少發洪水禍害中原大地。但是據看廟人的說法,真正的原因,是皇帝的風水師說要出新天子了,換句話說,就是要改朝換代了,而那個“新天子”將在這一帶出生。禳解的辦法,就是把黃河水神供奉起來。這可把皇帝嚇壞了,為了阻止“新天子”出生,他親自來了這兒四趟。
嘉應觀的建築風貌極佳。它的天花板是精細藝術的傑作,上麵雕的龍特別多。聽看廟人說,黃河的這一河段,是龍圖案的發祥地,他給我看了幾張考古遺址的照片,成千上萬的貝殼,組成了龍的圖案,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其實,我覺得中國人相信黃河裏有龍這事很好理解。黃河流過的地方,曾經發現了海豚的骨骸。古人自然會對著這骨骸生發想象,於是就有了龍。為了表明我與黃河龍的關係和諧吉祥,同時表明我尊重它們內在的神性,我敬完香,又上了鍾樓撞了鍾。
嘉應觀
把想看的都看了,我對看廟人領著我們轉悠表示了感謝。車過黃河大橋,我吩咐司機先不忙回鄭州,改道西行。我想去看看邙山。邙山矗立在黃河南岸,與嘉應觀南北呼應。從青藏高原一路流過來的黃河,到了邙山,開始甩掉峽穀和高山的拘束,變得不老實了。因此洪水災害大多發生在鄭州與開封之間,為此中國人給了黃河一個別稱:苦難之河。
在邙山的北坡,有一座奉祀千古治黃第一人禹帝的神祠,但是這座神祠現在變成了一個大型遊樂園的一部分,我頓感興味索然,決定不去了。我讓司機把車停在山的東麵,那裏叫“花園口”。或許是嫌老天爺的水患還不夠多,蔣介石在1938年炸毀了這裏的黃河堤壩。那時日軍正在這一地區挺進,蔣委員長想用洪水阻擋他們的腳步。如果你是個不關心本國人民死活的軍事戰略家,那麽這一想法確實偉大。事實上,蔣委員長的這一偉大舉措,唯一的結果是弄丟了一百萬國民的生命,弄丟了一千二百萬國民的家園。而日本人卻輕易繞過了黃泛區繼續挺進,將蔣委員長趕出了中原大地。後來戰爭結束,國民黨重回中原,但蔣介石卻依然拒絕堵上堤壩的缺口,原因是那一帶有大量同情中國共產黨的人。直到1947年,在國際壓力下,他才不得不重修了堤壩。因此,從1938年到1947年這段時間,黃河是從山東半島的南邊而不是北邊流入大海的。站在花園口重修的堤壩上,我唯有歎息,歎息那人與人之間的殘忍。
回到飯店,我又一次來到窗外的水泥平台上,享受著啤酒和鍋巴。櫻桃樹的花枝依然在風中搖曳,徒勞地搖曳。昨天來這裏玩耍的小女孩們再也沒有出現。美麗是如此的短暫。
吃罷午飯,我打車到長途汽車站,三十分鍾後車開了,往西去河南省的省會鄭州。鄭州的東南西北四郊都設有長途汽車站,從開封到鄭州東郊,不到九十分鍾,下了車必須換當地公交去市裏。我又累又有傷,實在不想坐公交,就打車來到金水路的“鄭州飯店”( “鄭州飯店”即“鄭州大酒店”,該飯店不在金水路,作者可能記憶有誤。——譯者注),它緊挨著新建的“國際飯店”,但房費隻有“國際飯店”的一半。這家飯店建於四十年前,從外觀看,像是當年的中蘇合營企業。
在房間裏安頓好行李,我打開窗戶,俯瞰樓下的小花園,裏麵種滿了正在開花的櫻桃樹。我快速下樓,買來兩瓶啤酒、幾袋鍋巴,以及一根像熱狗一樣的臘腸。帶著這些,我邁出窗戶,來到一米寬的水泥平台上(飯店大樓外沿設有一圈平台),坐下來享受春天。樓下的花園裏,三個小女孩在捉迷藏。每次經過櫻桃樹,花瓣繽紛地落在她們的頭發上,她們便像小鳥一般地歡笑起來。當我喝完第二瓶啤酒的時候,落日殘霞將花園變成了“光明殿”。終於,看園子的人出現了,女孩們的遊戲戛然而止,她們穿上外套背上書包連蹦帶跳地回家了,一路上笑聲依然不絕。即使是鄭州這樣晦暗沉悶的城市,依然有春天的腳步聲。
鄭州這個城市,遊客專程來的不多,順路來的不少。它北有北京,南有武漢,東有上海,西有西安,鄭州正好位於一個中點,它寬敞的水泥街道提醒人們,它本身也在中國的一流城市之列。鄭州的曆史可以上溯到四千年以前,古城遺址離我不遠,過幾個街區就到,那裏還有一個小博物館,它將是我鄭州之行的第一站。
第二天,我安步當車,不久就來到了古城遺址處,但博物館那天關門了,說是在重新裝修。事實上這對我說不上有多大損失,我更感興趣的,是另一座博物館,名叫“黃河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就在省博物館對麵的一條巷子裏,而我在街上轉悠了半個小時,才誤打誤撞地走進了那條巷子。我之所以對這座博物館如此感興趣,是因為它是中國唯一一座以黃河為主線的博物館。它有豐富的黃河資料, 其中一些音像展品尤其好。在那兒我遇到了副館長,他幫我修正了我接下來黃河之旅的行程,還介紹給我幾個值得一看的地方,其中包括一個奉祀黃河水神的神廟——嘉應觀,俗稱廟宮。他自己也沒去過,但他告訴我這座神廟在黃河對岸、鄭州以北,大約需要一兩個小時的車程。這些正是我需要的信息。
黃河博物館
走回飯店,在服務處租了輛出租車,但司機說他也沒去過嘉應觀,結果一過黃河,我們不得不在鄉間繞來繞去,多走了好些冤枉路。兩小時後,我們終於找到了這座神廟,它就在通往武陟縣城的公路邊,一個叫二鋪營的村子附近,與黃河南岸的邙山遙相呼應。一下車,我和司機都被嘉應觀的氣勢給鎮住了。本來這巨大的廟宇建築群聳立在遼闊空曠的地方就夠宏偉了,現在又隻有我們兩個遊客,就更顯出了這建築群的宏偉氣勢。這裏平時少有人來,因此大門緊閉。我們敲了足有五分鍾的門,看廟人才出現。他看到我們,一臉驚奇,他說,這是唯一的一次假期有人來參觀。
看廟人介紹說,嘉應觀建於二百多年前,它在中國的寺廟裏,已經是非常年輕的小字輩了。它選址在黃河北岸,我猜想一定是為了讓黃河水神高興,少發洪水禍害中原大地。但是據看廟人的說法,真正的原因,是皇帝的風水師說要出新天子了,換句話說,就是要改朝換代了,而那個“新天子”將在這一帶出生。禳解的辦法,就是把黃河水神供奉起來。這可把皇帝嚇壞了,為了阻止“新天子”出生,他親自來了這兒四趟。
嘉應觀的建築風貌極佳。它的天花板是精細藝術的傑作,上麵雕的龍特別多。聽看廟人說,黃河的這一河段,是龍圖案的發祥地,他給我看了幾張考古遺址的照片,成千上萬的貝殼,組成了龍的圖案,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其實,我覺得中國人相信黃河裏有龍這事很好理解。黃河流過的地方,曾經發現了海豚的骨骸。古人自然會對著這骨骸生發想象,於是就有了龍。為了表明我與黃河龍的關係和諧吉祥,同時表明我尊重它們內在的神性,我敬完香,又上了鍾樓撞了鍾。
嘉應觀
把想看的都看了,我對看廟人領著我們轉悠表示了感謝。車過黃河大橋,我吩咐司機先不忙回鄭州,改道西行。我想去看看邙山。邙山矗立在黃河南岸,與嘉應觀南北呼應。從青藏高原一路流過來的黃河,到了邙山,開始甩掉峽穀和高山的拘束,變得不老實了。因此洪水災害大多發生在鄭州與開封之間,為此中國人給了黃河一個別稱:苦難之河。
在邙山的北坡,有一座奉祀千古治黃第一人禹帝的神祠,但是這座神祠現在變成了一個大型遊樂園的一部分,我頓感興味索然,決定不去了。我讓司機把車停在山的東麵,那裏叫“花園口”。或許是嫌老天爺的水患還不夠多,蔣介石在1938年炸毀了這裏的黃河堤壩。那時日軍正在這一地區挺進,蔣委員長想用洪水阻擋他們的腳步。如果你是個不關心本國人民死活的軍事戰略家,那麽這一想法確實偉大。事實上,蔣委員長的這一偉大舉措,唯一的結果是弄丟了一百萬國民的生命,弄丟了一千二百萬國民的家園。而日本人卻輕易繞過了黃泛區繼續挺進,將蔣委員長趕出了中原大地。後來戰爭結束,國民黨重回中原,但蔣介石卻依然拒絕堵上堤壩的缺口,原因是那一帶有大量同情中國共產黨的人。直到1947年,在國際壓力下,他才不得不重修了堤壩。因此,從1938年到1947年這段時間,黃河是從山東半島的南邊而不是北邊流入大海的。站在花園口重修的堤壩上,我唯有歎息,歎息那人與人之間的殘忍。
回到飯店,我又一次來到窗外的水泥平台上,享受著啤酒和鍋巴。櫻桃樹的花枝依然在風中搖曳,徒勞地搖曳。昨天來這裏玩耍的小女孩們再也沒有出現。美麗是如此的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