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銀術可點起10萬大軍,這些人馬都是最近幾個月擴充的新兵,真正戰力強勁的就是他自己和完顏昌帶領的兩個猛安謀克6000餘人,即便是這樣,10萬大軍在嚴苛的猛安謀克的製度的約束下還是頗有幾分的威風。


    10萬大軍隻是帶了從幽州到高麗國邊境的糧食,這些人也知道自己高麗國幹什麽去了,因此他們一入高麗國逢村搶村,遇寨奪寨,一路之上燒殺搶掠直奔高麗國的國都開京而去。


    高麗國如今也是一片慌亂,自從高麗國主平定了李資謙、拓俊京叛亂之後,朝局之內又分成了兩派。一派以金富軾、金富儀等朝臣“權貴黨”為代表,他們主張保持對金事大。另一派則是以僧侶妙清、日官白壽翰等“西京黨”為代表,主張反金獨立。仁宗王楷起初寵信後者,利用其勢力打倒權臣拓俊京,其後便巡幸其勢力的策源地——西京(就是後世的平壤),並頒布新政策之詔書,以示萬象更新。


    但是得知後來金國迅速擊敗了遼國成為北方新的霸主,王楷又擔心被金國吞並,開始向金國上書稱臣,並送去金銀助戰,不想金銀被石寶等人劫獲。王楷派人征討也沒有得到獲勝,聽說石寶等人在原來渤海國故地建立了一座城池,居住了下來。(見四七九)


    王楷幾次向會寧的完顏晟發去國書請求冊封,但是金朝都沒有回信。這讓王楷有些惴惴不安。國內以妙清、白壽翰為首的“西京黨”,又開始鼓噪遷都西京平壤,建立“大華”盛世(高麗人一直以小中華自居),讓金國蠻夷向高麗稱臣。


    兩派人馬在朝堂之上每日爭吵不斷,導致國家大事無法處理,不過這個正好給了石寶等人機會,他們順利建立好了一座城池。


    高麗國兩派黨爭正在激烈之時,銀術可帶領人馬就闖進了高麗國。高麗國國小民弱,也沒有像樣的城池,那裏擋得住被猛安謀克嚴苛軍紀約束下金軍,即使在這些金兵是剛剛入伍的新兵,但是在隻有木棒、鋤頭的高麗百姓麵前還是顯示了他們的凶狠。


    王楷聞聽金人氣勢洶洶的殺向了開京,驚恐不已,他急忙召集了諸大臣商議退敵之事。


    王楷麵對眾大臣道:“諸卿,如今金兵入寇直奔開京,如之奈何?”


    大臣尹彥頤是西京黨的骨幹,他立刻站出來啟奏道:“陛下,女真本我朝人子孫,故為臣仆,此次入寇我朝,實乃天人公憤也。我朝內應修葺武備,驅逐頑敵,外應交好大宋,南北進攻,誓滅金匪,揚我天朝國威。”


    尹彥頤話音未落,權貴黨的金富儀就跳了出來對著尹彥頤罵道:“亂臣賊子,竟然獻亡國之策。”


    金富儀是權貴黨的領袖之一,他的地位要高出尹彥頤不少。不過在朝堂之上如此責罵同僚也是不常見的事情。


    王楷本人更加信任西京黨,因為金富軾和金富儀兄弟的權貴黨跟當初的權臣李資謙、拓俊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王楷能夠消滅這兩大權臣,掌握朝中權利更多的是依靠西京黨的。


    王楷見金富儀在朝堂之上大呼小叫,有些不悅。王楷道:“金愛卿,此乃國朝議事之地,怎可如此失品!”


    金富儀見王楷發火,但是自持身份,並不懼怕,他對王楷道:“陛下。當初大遼國威震中國(很多地方都把契丹人建立的遼國成為中國,所以金富儀才有這個說法),不經數年就遭金人滅國,金人強大不可敵也。如果妄開戰端,我朝將危矣。請陛下下旨斬殺尹彥頤,臣願意赴金軍大營探查金軍所需,以求合談之道。”


    此時西京黨領袖之一白壽翰道:“我朝乃自古繼承中華正統,那女真乃蠻夷之輩。蠻夷之輩能講理乎?況且我朝已經將國書送往了金國都城,以表結好之意,女真已然大舉入寇,若還委屈求全這才是亡國之道呢!”


    王楷聽了微微點頭,在他心中可以對金國稱臣,但是金國不能進入高麗境內燒殺搶掠,不能威脅到他的地位。因此王楷本人還偏向西京黨的觀點的。


    這是金富軾說話了,金富軾原本跟李資謙交好,即使李資謙倒台後他還是保護了他的侄子李之氐,通過控製李之氐,金富軾繼承了李家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資源,如今又是當朝的丞相,真正的實力派實力派。


    金富軾咳嗽了一聲,沉聲道:“白大人,金國10萬大軍入寇,不知我們能有多少人馬迎敵啊。”


    白壽翰道:“女真匪人逆天而行,總有人馬千萬又當如何。我日觀天象,如今浩然王氣凝結開京,此乃上天所佑也,定可一戰成功。”白壽翰官職是“日官”,就是掌管天文曆法的官員,所以他用觀天象的借口鼓動王楷出兵。


    金富軾哈哈笑了兩聲,道:“如此甚好,老夫就預祝白大人馬到成功了。”說罷,他道微閉雙目,一言不發了。


    這到讓白壽翰為難了,他主張抗金,但是對於帶兵打仗卻是一竅不通。而且朝中精銳大半掌握在金富軾手中,如果金富軾不同意派兵,也是無法出戰的。


    王楷將白壽翰左右為難,說道:“丞相是同意出兵了。”


    金富軾連眼睛都沒睜,道:“請陛下聖斷。”


    王楷道:“既然如此,就調動慶源兵馬3萬,西京人馬2萬,一共5萬精兵交由鄭知常、金安、文公仁帶領,即日出兵,迎擊金匪。”


    金富儀一聽就急了,因為慶源兵馬是原來李資謙的起家的軍隊,這隻軍隊是朝中最有戰鬥了的隊伍了,當初李資謙就是憑借慶源李氏的財力和慶源軍力控製住拉朝堂。後來李資謙被王楷除掉後,慶源軍就指揮權就落在了他們金氏弟兄手中。但是無論是他金富儀還是哥哥金富軾,都沒有李資謙的地位,所以不能完全掌控朝堂。


    金氏兄弟平時不舍得用這隻隊伍拚殺,當初石寶作亂的時候王楷幾次調動慶源軍金富軾就是陰奉陽違,不肯出兵,隻是怕軍隊受到損失。今日王楷要那這隻隊伍去跟女真人拚命,他自然不滿了。


    金富儀剛剛要出班阻止,金富軾卻向他輕輕的搖了搖頭。金富儀滿臉疑惑,但是也不敢拗兄長的意思,隻好默默的退了下去。


    王楷將金氏弟兄不在反對,心中高興,遂下旨,打開國庫、武庫,準備賞錢、兵器準備出兵事宜。


    金富儀下朝以後直接就到了金富軾的家中,他對金富軾道:“兄長,你怎能同意調慶源軍到陣前與金兵交戰呢?況且鄭知常、金安、文公仁都是西京黨,我們的部隊交給他必然作為前鋒,徒增損耗。若慶源軍損失慘重,那我金家在朝堂之上地位不保了。”


    金富軾道:“這個道理我怎會不知,前番石寶自立為大中國公的時候,陛下讓慶源軍進剿,我就給攔了下來。如今陛下再調慶源軍,我等再阻攔,陛下心中對我的畢生芥蒂,我們無李資謙的權,難道走李資謙的路不成。”


    金富儀道:“那便如何是好?總不能將手中大權全都讓給西京黨。”


    金富軾冷笑道:“哪有那樣的事情。我這裏自有打算,隻怕這一戰,我們真的能掌控朝堂了。”


    金氏兄弟再商量對策的同時,妙清和尚也著急的西京黨在自己的居所議事。妙清和尚是西京人,也是西京黨的領袖,在平叛李、拓之亂是立了大功,深受王楷信任。不過他也覺得李資謙、拓俊京的餘黨勢力甚大,在開京他們行事頗受掣肘,因此他一直想遷都自己的老家西京平壤。遷都最大的阻礙就是金氏弟兄和他們手中的慶源軍。


    西京黨的黨羽眾多,有白壽翰、鄭知常、金安、文公仁、尹彥頤等人,這些人都是臉上喜氣洋洋的,似乎獲得了很大勝利相仿。


    妙清和尚很是看不起這些人,他覺得這些都是沒有什麽本領的趨炎附勢之徒,做事都不計後果,皆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之輩。


    妙清對這些人,道:“爾等興高采烈卻是為何?”


    白壽翰道:“大師,難道沒人跟您稟報嗎?金家同意調動慶源兵馬跟金軍決戰了。而且陛下派鄭知常等3位大人帶隊,這不是天大的喜事嗎?”


    妙清道:“當初鄭大人帶領10萬人馬圍剿石寶的一群土匪都不曾獲勝,如今隻有區區5萬大軍能取勝嗎?”


    鄭知常道:“大人這次慶源、開京二處都是精兵,與上次的10萬烏合之眾自然不同。”


    妙清道:“這麽說,你有取勝的把握了?”


    鄭知常此刻卻也猶豫了,道:“隻是不知金兵戰力如何。”


    妙清道:“古語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今敵情不明,盲目出兵,已經先敗了。”


    白壽翰等人聽了都麵麵相覷,半晌,白壽翰才道:“大師當初定下內驅金氏、外抗女真方略就要實現,如今為何反悔呢?”


    妙清怒斥道:“要先掌握朝堂,蓄養國力,才能外抗女真,建立‘大華勢’高麗國。所謂攘外必先安內也。如今朝廷內亂不已,國力衰弱,卻要妄言抗金。一旦失利,國將亡矣!”


    白壽翰嚇得連連後退,道:“那我趕快去覲見陛下,請求他收回成命,與金人合談。”


    妙清道:“爾等無用之輩。我親自去皇宮,卻不是請陛下與金人議和,而是勸陛下遷都。你等要按我的計策行事,這次不但能夠成功遷都,還能驅逐金氏家族的在朝中的勢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玩轉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錢塘江潮信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錢塘江潮信來並收藏穿越之玩轉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