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來到康王府,說明了來意。康王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氣的渾身顫抖,他指著李綱道:“李綱,你要爭一個忠良虛名,自管前去送死,為何還要帶上孤王和王淵將軍!”
李綱道:“康王殿下,如果國家有難,李綱一介書生,雖身無縛雞之力,也知道上報皇恩,下安黎庶,願以區區之身報效趙宋王朝。可王爺身為趙姓親王,能騎駿馬,可開強弓,金人未至,竟行舉家搬遷之舉,這如何對得住宗廟之內列祖列宗!”
李綱一下子將祖宗宗廟都搬出來了,趙構一時語塞,他指著李綱道:“你,你……”
此刻王定六站了出來,他對李綱道:“李大人忠心為國,實在為我輩之表率也!”
李綱上下打量了一番王定六,道:“你是何人?”
王定六笑道:“小人名喚王定六,一介布衣而已。”
李綱一聽是“王定六”竟然不由自主的退了兩步,道:“王定六,你便是王定六!你來作甚,劫駕嗎?”
王定六道:“大人能夠帶兵抗金,我一小民久沐皇恩,自當為國效力。華夏王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這就是為了天下興亡而奔走之人。”
李綱道:“好,我不與你爭執,你到底要做什麽?”
王定六道:“聽說李大人要帶3萬禁軍鎮守磁州,小人也想報名參軍,為國出力如何?”
李綱看著王定六道:“為國出力當然是好事……”
王定六沒等李綱說完,接著道:“不知小人要是參軍出戰,這開拔的銀錢能有多少,備齊沒有。小人一日三餐可有保證,到那裏去領口糧,兵甲戰馬可曾配齊,有哪些營頭一同出征可曾確定,三天時間可是不等人的。”
李綱聽了王定六的話,腦袋“嗡”的一聲,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雖然他沒有帶過兵,這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道理他還是懂得的。皇帝下旨讓他們3日後出兵,可是軍餉輜重如何準備,調動哪路禁軍,所有一切都沒有安排。他是兵部侍郎,別的不說,就讓讓他安排3萬人的軍餉輜重,沒有十天半月的也無法完成!
皇帝隻是下旨讓他出征,其他的什麽都沒有安排,就憑他李綱三日之後真的能帶領3萬禁軍出城嗎?軍隊的調動歸屬樞密院管理,這樞密院的劉豫就苟且偷生之徒,他能給自己調兵遣將嗎……
李綱腦子越來越亂,突然他突然大叫一聲,兩眼翻白,口吐白沫昏了過去。種世仁見李綱昏死過去,有些不知所措。而趙構見一個軍漢出身的王定六竟然幾句話之間就將李綱說暈了過去,不由得暗中讚歎:在種師道身邊久了,人也就調教出來了。
種世仁對王定六道:“定六,你看現在如何處置?”
王定六道:“就派人將李大人送到樞密院劉豫那裏,讓劉豫給他調兵也就是了。三日後,不論調動多少兵,咱們就出發。”
種世仁道:“怎麽出發,數萬大軍出征,還得帶著家眷,還不得亂作一鍋粥。”
趙構也道:“聖上讓我們過黃河去磁州,越往北走豈不是越危險。”
王定六冷笑道:“隻要出了東京汴梁,天高皇……地闊,怎麽走還不是咱們說了算。”他本想說天高皇帝遠,但是畢竟趙構是皇族,而且到了西北有可能繼位當皇上,所以話到嘴邊沒有說出口。
種世仁道:“那這些禁軍官兵呢?也帶著一起走。”
王定六道:“我可沒有能力帶著那麽多人走,他們逃出東京就是給了他們一條活路,我想這些禁軍會感謝我們的。”
種世仁見王定六竟然想舍了軍隊,帶領了精銳獨自去西北,心中有些不安,他回頭看了趙構一眼,詢問趙構的意見。
趙構道:“好,好!都按照王義士的意思辦。快快,將伯紀(李綱字)送往樞密院衙門!”
劉豫本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更是沒有什麽氣節,他依靠張邦昌的關係做到了太常寺少卿代管樞密院事也算是朝中眾臣了。劉豫用後世的眼光來看跟張邦昌差不多,典型的奸佞之臣,但是劉豫本人審時度勢的本領並不差,他比張邦昌強,起碼知道這個六甲神兵不靠譜,這個東京是守不住了。
劉豫看著自己的精致宅院、嬌妻美妾一陣陣的發呆,難道這些東西就要歸屬那些北國韃子之手了嗎?他可是出使國金國的,對那些如狼似虎的金兵可是沒有什麽好感。思來想去,劉豫還是覺得保命要要緊,劉豫甚至想不如開城投降算了,將金兵迎接進來說不定還能得到金軍的賞識。
劉豫畢竟掌管著樞密院,他大概知道華夏軍在河東跟金軍殺了一個天昏地暗,也知道金軍中女真人總數不過一兩萬人,現在華夏軍隻暫時退回了西北。如果東京被攻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如果華夏軍要能夠立某位為王爺為帝,打著恢複江山的名義,華夏軍有強大的財力、犀利的火器,中原有巨大的人力,這要是要素要是組合起來,這天下早晚是華夏軍的。因此他也有了一絲絲要投奔華夏國的想法。
劉豫又想到如果自己真的開城迎接金兵入城,那華夏軍將來席卷中原,恐怕第一個要清算就是他劉豫,畢竟種師道這些年經常通過各種渠道宣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言論,而且發明了“漢奸”這用詞。他要是被華夏軍認定為漢奸,即使華夏軍打不到,就是錦衣衛派刺客也是夠他受的。他可是親眼看到錦衣衛將匕首插在了張邦昌府邸的柱子上的。(詳見請您造反!)
朝中大臣如今分成了兩派,一派就如張邦昌、孫傅等人堅信六甲神兵能夠擊退金兵,汴梁必然無恙,另一派則認為東京不可守。但是這兩派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每天就是惴惴不安,不知所措。當然也有李綱這樣的“奇葩”連連上本呼籲整軍備戰。
劉豫比其大臣要“聰明”些,金兵南下後他就派人暗中盯緊了種世仁,他覺得種世仁是種師道的長子,種師道到什麽時候也不會丟下種世仁不管的。
此刻他的兒子劉麟氣喘籲籲的跑來了,劉麟對劉豫道:“父親,我打聽好了,平西侯府這幾天一直在收拾東西,準備出城逃走了。”
劉豫道:“你確定嗎?”
劉麟道:“千真萬確,我用了幾瓶五糧液才換的跟平西侯府的管家種福見了一麵,他親口說的,說就在這幾天走。還有醉仙居都關了,那可是西北華夏軍的產業,他們是要跑了。而且那個種福說了康王趙構跟著他們平西侯府一起走。”
劉豫知道醉仙居關閉的消息,如今再加上劉麟的消息。劉豫道:“完了,完了。東京完了。”
劉麟道:“父親我們也走吧,趁著金兵沒到,咱們早日動身,一切還來得及急。”
劉豫無力道:“走,怎麽走,外邊兵荒馬亂的誰來保護我們一家老少。早知今日就應該把關勝帶在身邊。”
劉麟道:“父親,瞧您說的。我刀馬純熟還不能保護一家老小的周全,再說了還有李成呢!”
劉豫瞪了一眼劉麟,怒斥道:“豎子!你懂什麽,這兩軍作戰跟你架鷹攜犬、遊戲打獵一般嗎?”
劉麟從小就是文不成武不就,但是紈絝自己的毛病卻一樣不少。平日裏喜歡縱馬遊玩,行圍打獵,就自以為弓馬純熟,天下無敵了。李成原本是禁軍的一個教頭,劉豫見他槍棒功夫不錯,就提拔他做了虞侯,平日裏除了在樞密院衙門值班,就是陪著劉麟東京城內外閑逛,保護劉麟的安全而已。
劉豫見劉麟提起了李成,於是問道:“李成去哪裏了,怎麽沒有跟你在一起。”
劉麟道:“應該在樞密院衙門吧,他今日當值。”
就在此時,有家人來報,說是李成求見。
劉豫聽了就知道出事了,如今大敵壓境,掌管全國軍馬調度的樞密院按理說非常忙碌的,但是欽宗皇帝隻是迷信六甲神兵,就連最起碼的勤王詔書都沒有發往各地,所以樞密院如今清閑的很。此時李成求見,想必是出來什麽大事。
劉豫急忙道:“快讓他進來。”
李成來到了劉豫麵前見禮之後,道:“大人,當今大官人下旨,調3萬禁軍出鎮磁州,3日後就要出征。”
劉豫聽了嚇了一跳,道:“這大軍出征豈是兒戲,3日怎能準備好?我要去麵聖,問問到底怎麽回事。”
李成道:“大人不用去了。這就是兒戲。”說罷,就把欽宗皇帝派李綱、王淵、康王出征的事情說了。
劉豫道:“那你慌什麽,就隨他去吧。陛下這是要借金人之手,讓自己耳根清淨。可惜王淵了,這個倒是個好人。”
李成道:“原本也沒什麽,但是那個李綱居然來到了樞密院,讓我們給他調兵。我說樞密院沒有接到聖旨,李綱隻是不依,非要見大人,一起麵聖,當麵請旨。”
劉豫道:“李綱這不識抬舉的淺盤底,不用理他。他要是鬧騰凶了,就發一封公文給兵部,讓兵部準備一切出兵事宜。他也是兵部侍郎,讓他自己著急去吧。”
李成一聽也道:“這個李綱著實木訥,也好,我就這麽回他。”說罷一拱手,轉身要走。
此時劉麟卻攔住了李成,道:“且慢,我有一計,可解當下困境。”
李綱道:“康王殿下,如果國家有難,李綱一介書生,雖身無縛雞之力,也知道上報皇恩,下安黎庶,願以區區之身報效趙宋王朝。可王爺身為趙姓親王,能騎駿馬,可開強弓,金人未至,竟行舉家搬遷之舉,這如何對得住宗廟之內列祖列宗!”
李綱一下子將祖宗宗廟都搬出來了,趙構一時語塞,他指著李綱道:“你,你……”
此刻王定六站了出來,他對李綱道:“李大人忠心為國,實在為我輩之表率也!”
李綱上下打量了一番王定六,道:“你是何人?”
王定六笑道:“小人名喚王定六,一介布衣而已。”
李綱一聽是“王定六”竟然不由自主的退了兩步,道:“王定六,你便是王定六!你來作甚,劫駕嗎?”
王定六道:“大人能夠帶兵抗金,我一小民久沐皇恩,自當為國效力。華夏王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這就是為了天下興亡而奔走之人。”
李綱道:“好,我不與你爭執,你到底要做什麽?”
王定六道:“聽說李大人要帶3萬禁軍鎮守磁州,小人也想報名參軍,為國出力如何?”
李綱看著王定六道:“為國出力當然是好事……”
王定六沒等李綱說完,接著道:“不知小人要是參軍出戰,這開拔的銀錢能有多少,備齊沒有。小人一日三餐可有保證,到那裏去領口糧,兵甲戰馬可曾配齊,有哪些營頭一同出征可曾確定,三天時間可是不等人的。”
李綱聽了王定六的話,腦袋“嗡”的一聲,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雖然他沒有帶過兵,這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道理他還是懂得的。皇帝下旨讓他們3日後出兵,可是軍餉輜重如何準備,調動哪路禁軍,所有一切都沒有安排。他是兵部侍郎,別的不說,就讓讓他安排3萬人的軍餉輜重,沒有十天半月的也無法完成!
皇帝隻是下旨讓他出征,其他的什麽都沒有安排,就憑他李綱三日之後真的能帶領3萬禁軍出城嗎?軍隊的調動歸屬樞密院管理,這樞密院的劉豫就苟且偷生之徒,他能給自己調兵遣將嗎……
李綱腦子越來越亂,突然他突然大叫一聲,兩眼翻白,口吐白沫昏了過去。種世仁見李綱昏死過去,有些不知所措。而趙構見一個軍漢出身的王定六竟然幾句話之間就將李綱說暈了過去,不由得暗中讚歎:在種師道身邊久了,人也就調教出來了。
種世仁對王定六道:“定六,你看現在如何處置?”
王定六道:“就派人將李大人送到樞密院劉豫那裏,讓劉豫給他調兵也就是了。三日後,不論調動多少兵,咱們就出發。”
種世仁道:“怎麽出發,數萬大軍出征,還得帶著家眷,還不得亂作一鍋粥。”
趙構也道:“聖上讓我們過黃河去磁州,越往北走豈不是越危險。”
王定六冷笑道:“隻要出了東京汴梁,天高皇……地闊,怎麽走還不是咱們說了算。”他本想說天高皇帝遠,但是畢竟趙構是皇族,而且到了西北有可能繼位當皇上,所以話到嘴邊沒有說出口。
種世仁道:“那這些禁軍官兵呢?也帶著一起走。”
王定六道:“我可沒有能力帶著那麽多人走,他們逃出東京就是給了他們一條活路,我想這些禁軍會感謝我們的。”
種世仁見王定六竟然想舍了軍隊,帶領了精銳獨自去西北,心中有些不安,他回頭看了趙構一眼,詢問趙構的意見。
趙構道:“好,好!都按照王義士的意思辦。快快,將伯紀(李綱字)送往樞密院衙門!”
劉豫本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更是沒有什麽氣節,他依靠張邦昌的關係做到了太常寺少卿代管樞密院事也算是朝中眾臣了。劉豫用後世的眼光來看跟張邦昌差不多,典型的奸佞之臣,但是劉豫本人審時度勢的本領並不差,他比張邦昌強,起碼知道這個六甲神兵不靠譜,這個東京是守不住了。
劉豫看著自己的精致宅院、嬌妻美妾一陣陣的發呆,難道這些東西就要歸屬那些北國韃子之手了嗎?他可是出使國金國的,對那些如狼似虎的金兵可是沒有什麽好感。思來想去,劉豫還是覺得保命要要緊,劉豫甚至想不如開城投降算了,將金兵迎接進來說不定還能得到金軍的賞識。
劉豫畢竟掌管著樞密院,他大概知道華夏軍在河東跟金軍殺了一個天昏地暗,也知道金軍中女真人總數不過一兩萬人,現在華夏軍隻暫時退回了西北。如果東京被攻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如果華夏軍要能夠立某位為王爺為帝,打著恢複江山的名義,華夏軍有強大的財力、犀利的火器,中原有巨大的人力,這要是要素要是組合起來,這天下早晚是華夏軍的。因此他也有了一絲絲要投奔華夏國的想法。
劉豫又想到如果自己真的開城迎接金兵入城,那華夏軍將來席卷中原,恐怕第一個要清算就是他劉豫,畢竟種師道這些年經常通過各種渠道宣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言論,而且發明了“漢奸”這用詞。他要是被華夏軍認定為漢奸,即使華夏軍打不到,就是錦衣衛派刺客也是夠他受的。他可是親眼看到錦衣衛將匕首插在了張邦昌府邸的柱子上的。(詳見請您造反!)
朝中大臣如今分成了兩派,一派就如張邦昌、孫傅等人堅信六甲神兵能夠擊退金兵,汴梁必然無恙,另一派則認為東京不可守。但是這兩派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每天就是惴惴不安,不知所措。當然也有李綱這樣的“奇葩”連連上本呼籲整軍備戰。
劉豫比其大臣要“聰明”些,金兵南下後他就派人暗中盯緊了種世仁,他覺得種世仁是種師道的長子,種師道到什麽時候也不會丟下種世仁不管的。
此刻他的兒子劉麟氣喘籲籲的跑來了,劉麟對劉豫道:“父親,我打聽好了,平西侯府這幾天一直在收拾東西,準備出城逃走了。”
劉豫道:“你確定嗎?”
劉麟道:“千真萬確,我用了幾瓶五糧液才換的跟平西侯府的管家種福見了一麵,他親口說的,說就在這幾天走。還有醉仙居都關了,那可是西北華夏軍的產業,他們是要跑了。而且那個種福說了康王趙構跟著他們平西侯府一起走。”
劉豫知道醉仙居關閉的消息,如今再加上劉麟的消息。劉豫道:“完了,完了。東京完了。”
劉麟道:“父親我們也走吧,趁著金兵沒到,咱們早日動身,一切還來得及急。”
劉豫無力道:“走,怎麽走,外邊兵荒馬亂的誰來保護我們一家老少。早知今日就應該把關勝帶在身邊。”
劉麟道:“父親,瞧您說的。我刀馬純熟還不能保護一家老小的周全,再說了還有李成呢!”
劉豫瞪了一眼劉麟,怒斥道:“豎子!你懂什麽,這兩軍作戰跟你架鷹攜犬、遊戲打獵一般嗎?”
劉麟從小就是文不成武不就,但是紈絝自己的毛病卻一樣不少。平日裏喜歡縱馬遊玩,行圍打獵,就自以為弓馬純熟,天下無敵了。李成原本是禁軍的一個教頭,劉豫見他槍棒功夫不錯,就提拔他做了虞侯,平日裏除了在樞密院衙門值班,就是陪著劉麟東京城內外閑逛,保護劉麟的安全而已。
劉豫見劉麟提起了李成,於是問道:“李成去哪裏了,怎麽沒有跟你在一起。”
劉麟道:“應該在樞密院衙門吧,他今日當值。”
就在此時,有家人來報,說是李成求見。
劉豫聽了就知道出事了,如今大敵壓境,掌管全國軍馬調度的樞密院按理說非常忙碌的,但是欽宗皇帝隻是迷信六甲神兵,就連最起碼的勤王詔書都沒有發往各地,所以樞密院如今清閑的很。此時李成求見,想必是出來什麽大事。
劉豫急忙道:“快讓他進來。”
李成來到了劉豫麵前見禮之後,道:“大人,當今大官人下旨,調3萬禁軍出鎮磁州,3日後就要出征。”
劉豫聽了嚇了一跳,道:“這大軍出征豈是兒戲,3日怎能準備好?我要去麵聖,問問到底怎麽回事。”
李成道:“大人不用去了。這就是兒戲。”說罷,就把欽宗皇帝派李綱、王淵、康王出征的事情說了。
劉豫道:“那你慌什麽,就隨他去吧。陛下這是要借金人之手,讓自己耳根清淨。可惜王淵了,這個倒是個好人。”
李成道:“原本也沒什麽,但是那個李綱居然來到了樞密院,讓我們給他調兵。我說樞密院沒有接到聖旨,李綱隻是不依,非要見大人,一起麵聖,當麵請旨。”
劉豫道:“李綱這不識抬舉的淺盤底,不用理他。他要是鬧騰凶了,就發一封公文給兵部,讓兵部準備一切出兵事宜。他也是兵部侍郎,讓他自己著急去吧。”
李成一聽也道:“這個李綱著實木訥,也好,我就這麽回他。”說罷一拱手,轉身要走。
此時劉麟卻攔住了李成,道:“且慢,我有一計,可解當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