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當代大禹!
大唐:開局發老婆,我賺大了 作者:一頭大鯊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剛入春,黃河水泛濫,隻是偶爾決堤還好,起碼死不了人,要是倒黴趕上了黃河改道,哎……”
何光義當真是不知該怎麽說。
上一次黃河改道還是在隋末時期,何光義雖然未曾見過,但聽描述隻知道外麵村莊幾乎全部被淹,死的人畜無數。
他無法想象那種場景,隻是希望在自己任期期間,千萬別遇到黃河改道,否則他這段時間所做的一切政績都毀於一旦了。
慶修知道“黃河百害”這一說法,今日一看算是了解的透徹了。
光是史籍上記載,黃河改道就至少發生了不下百次,泛濫不計其數。
至於大改道,在史書上約有七次,而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令黃泛區百姓深受其害,人口大大折損!
隻是他有些疑惑,為何朝廷中始終沒有官員提及治理黃河的事情,而李二自己更是對此漠不關心?
但他稍稍一想便明白,李二的氏族是發家於山西太原,與黃河的交集並不算多。
再加上自大唐建國之後,黃河地區一直沒有爆發太大的禍亂,所以他並不知道黃河的危險。
不過,黃河也不會讓李二安心太久。
如果慶修沒有記錯的話,最多三年,貞觀朝就會迎來一次規模極其龐大的黃亂。
現在不做準備,到時要死的老百姓當真不知會有多少,更不用提在水災中折損的財物糧食。
慶修遠遠的看著那洶湧的河道,忽然問何光義:“你的水性怎麽樣?”
“啊?”
何光義被問的摸不到頭腦,“下官從未涉水過,水性應該不算好吧……”
“罷了,那也沒事!”
慶修不由分說,直接讓何光義帶上人手,尤其是擅長遊泳的人,和他去河道上走一遭!
何光義當場被嚇得渾身發抖,慶國公是認真的?!
“您且慢!河道剛剛泛濫過,水流還不算穩定,誰也不知道短時間會不會再度爆發泛濫,現在十分危險啊!”
慶國公笑道:“我當然知道,所以才讓你帶上熟悉水性的人,萬一你不慎掉落河中了,也能來得及馬上救你。”
何光義差點沒當場眩暈,他趕緊換一套說辭:“縱然如此,下官落入水中,哪怕是死也不足為惜,隻是慶國公您不能以身犯險,您是國之棟梁啊!”
“無妨,我會遊泳,而且遊得很好!”
慶修這一句話徹底讓何光義一點脾氣也沒有了。
沒奈何,他當場下令召集所有水性的官吏、村民前來幫忙,並且讓他們還隨身攜帶著木筏,萬一出現什麽狀況讓他們趕緊救自己。
慶修走在最前,親自爬上堤壩來到黃河沿岸,沒錯,他是爬上去的。
這黃河的河床,竟然要比地麵還高,足足高出三尺!
站在河岸邊,慶修親眼看到那奔騰不止的黃河流水,心下感歎果然黃河非比尋常!
“這黃河帶著泥沙,不斷積累在河床上,久而久之河道變高,那相對應的堤壩也要抬高,如此往複循環,到現在河床竟然比地麵都要高!”
一名管守堤壩的小官感歎一聲,“要再這樣下去,有朝一日這河道,都得和洛陽城的城牆一樣高!”
他所說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從未來黃河數次改造的情況來看,這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慶修沉吟片刻,便道:“想解決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有兩種辦法。”
“第一,從上遊控製住河流,修築一道可放可開的大壩,讓水流的勢頭降低,避免汛期水流衝破大壩,同時攔截住河流中的泥沙。”
“其次麽……把河道積壓的泥沙挖開,河道降低,水流逐漸放低,自然也不會衝出堤壩。”
這兩條說法都有道理,但都聽得眾人窒息,這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的事情!
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根本不可能修築出來能隨意攔截,甚至控製河中泥沙的堤壩。
且不論能不能達到控製泥沙的精準度,光是想到要扛住黃河最凶猛時期的水流,便讓人覺得難如登天。
至於第二條……對比之下,似乎第一條也不是那麽遙不可及。
要挖開河床下的沙石淤泥?
是要派人深入水麵下幾十丈,硬頂著連堤壩都能摧毀的河流來挖?恐怕隻有神仙能做到了。
“慶國公的想法倒是很大膽,下官倒是覺得,隻要以後想方設法向這方麵嚐試,總有實現的一天,你們都牢牢記住了!”
何光義當場附和慶修的話,同時表現出一副極其敬佩的神色,仿佛聽他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嗬嗬……慶國公確實有想法。”
眾人不敢掃了慶修的興,都陪笑著附和他。
全當是慶修從未治理過黃河,突發奇想罷了,附和他兩句準沒錯。
慶修倒是沒理會眾人,隻是在那裏低頭沉思。
他這想法在此時看上去如天方夜譚一般,可在未來的工業時代,這卻是治理黃河最常用的兩種手段,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否則像現在這樣一層一層的修高堤壩,也隻不過是把這顆定時炸彈埋的更深一些來自欺欺人。
而且堤壩修的越高,黃河爆發時造成的災害就會越發可怕。
“本國公決定了!”
慶修看著那寬廣的黃河河床,當場對眾人表態:“在下次黃河泛濫之前,本國公將一直留在洛陽城,直到將黃河災害在洛陽徹底解決為止!”
“隻要黃河的情況一日不能得到緩解,本國公一日不歸長安!”
眾人萬沒想到慶修竟然在黃河麵前立下如此誓言!
無人不為之驚訝,治理黃河怎是說說那麽簡單,要知道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朝代,終其一朝都是在拚命維護黃河,可這麽多年下來也沒有徹底根治。
慶修竟然放出豪言壯語要將其完全治理,這簡直無法想象!
“不相信?”
慶修笑眯眯的看著眾人,“忘了古時大禹治水,那時的人就就連一件像樣的銅器都打造不出來,可照舊把水災治理安定,乃至於福澤今日。”
“怎麽幾千年過去,積累如此多的治水經驗,你們反倒自認不如古人了!”
何光義當真是不知該怎麽說。
上一次黃河改道還是在隋末時期,何光義雖然未曾見過,但聽描述隻知道外麵村莊幾乎全部被淹,死的人畜無數。
他無法想象那種場景,隻是希望在自己任期期間,千萬別遇到黃河改道,否則他這段時間所做的一切政績都毀於一旦了。
慶修知道“黃河百害”這一說法,今日一看算是了解的透徹了。
光是史籍上記載,黃河改道就至少發生了不下百次,泛濫不計其數。
至於大改道,在史書上約有七次,而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令黃泛區百姓深受其害,人口大大折損!
隻是他有些疑惑,為何朝廷中始終沒有官員提及治理黃河的事情,而李二自己更是對此漠不關心?
但他稍稍一想便明白,李二的氏族是發家於山西太原,與黃河的交集並不算多。
再加上自大唐建國之後,黃河地區一直沒有爆發太大的禍亂,所以他並不知道黃河的危險。
不過,黃河也不會讓李二安心太久。
如果慶修沒有記錯的話,最多三年,貞觀朝就會迎來一次規模極其龐大的黃亂。
現在不做準備,到時要死的老百姓當真不知會有多少,更不用提在水災中折損的財物糧食。
慶修遠遠的看著那洶湧的河道,忽然問何光義:“你的水性怎麽樣?”
“啊?”
何光義被問的摸不到頭腦,“下官從未涉水過,水性應該不算好吧……”
“罷了,那也沒事!”
慶修不由分說,直接讓何光義帶上人手,尤其是擅長遊泳的人,和他去河道上走一遭!
何光義當場被嚇得渾身發抖,慶國公是認真的?!
“您且慢!河道剛剛泛濫過,水流還不算穩定,誰也不知道短時間會不會再度爆發泛濫,現在十分危險啊!”
慶國公笑道:“我當然知道,所以才讓你帶上熟悉水性的人,萬一你不慎掉落河中了,也能來得及馬上救你。”
何光義差點沒當場眩暈,他趕緊換一套說辭:“縱然如此,下官落入水中,哪怕是死也不足為惜,隻是慶國公您不能以身犯險,您是國之棟梁啊!”
“無妨,我會遊泳,而且遊得很好!”
慶修這一句話徹底讓何光義一點脾氣也沒有了。
沒奈何,他當場下令召集所有水性的官吏、村民前來幫忙,並且讓他們還隨身攜帶著木筏,萬一出現什麽狀況讓他們趕緊救自己。
慶修走在最前,親自爬上堤壩來到黃河沿岸,沒錯,他是爬上去的。
這黃河的河床,竟然要比地麵還高,足足高出三尺!
站在河岸邊,慶修親眼看到那奔騰不止的黃河流水,心下感歎果然黃河非比尋常!
“這黃河帶著泥沙,不斷積累在河床上,久而久之河道變高,那相對應的堤壩也要抬高,如此往複循環,到現在河床竟然比地麵都要高!”
一名管守堤壩的小官感歎一聲,“要再這樣下去,有朝一日這河道,都得和洛陽城的城牆一樣高!”
他所說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從未來黃河數次改造的情況來看,這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慶修沉吟片刻,便道:“想解決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有兩種辦法。”
“第一,從上遊控製住河流,修築一道可放可開的大壩,讓水流的勢頭降低,避免汛期水流衝破大壩,同時攔截住河流中的泥沙。”
“其次麽……把河道積壓的泥沙挖開,河道降低,水流逐漸放低,自然也不會衝出堤壩。”
這兩條說法都有道理,但都聽得眾人窒息,這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的事情!
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根本不可能修築出來能隨意攔截,甚至控製河中泥沙的堤壩。
且不論能不能達到控製泥沙的精準度,光是想到要扛住黃河最凶猛時期的水流,便讓人覺得難如登天。
至於第二條……對比之下,似乎第一條也不是那麽遙不可及。
要挖開河床下的沙石淤泥?
是要派人深入水麵下幾十丈,硬頂著連堤壩都能摧毀的河流來挖?恐怕隻有神仙能做到了。
“慶國公的想法倒是很大膽,下官倒是覺得,隻要以後想方設法向這方麵嚐試,總有實現的一天,你們都牢牢記住了!”
何光義當場附和慶修的話,同時表現出一副極其敬佩的神色,仿佛聽他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嗬嗬……慶國公確實有想法。”
眾人不敢掃了慶修的興,都陪笑著附和他。
全當是慶修從未治理過黃河,突發奇想罷了,附和他兩句準沒錯。
慶修倒是沒理會眾人,隻是在那裏低頭沉思。
他這想法在此時看上去如天方夜譚一般,可在未來的工業時代,這卻是治理黃河最常用的兩種手段,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否則像現在這樣一層一層的修高堤壩,也隻不過是把這顆定時炸彈埋的更深一些來自欺欺人。
而且堤壩修的越高,黃河爆發時造成的災害就會越發可怕。
“本國公決定了!”
慶修看著那寬廣的黃河河床,當場對眾人表態:“在下次黃河泛濫之前,本國公將一直留在洛陽城,直到將黃河災害在洛陽徹底解決為止!”
“隻要黃河的情況一日不能得到緩解,本國公一日不歸長安!”
眾人萬沒想到慶修竟然在黃河麵前立下如此誓言!
無人不為之驚訝,治理黃河怎是說說那麽簡單,要知道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朝代,終其一朝都是在拚命維護黃河,可這麽多年下來也沒有徹底根治。
慶修竟然放出豪言壯語要將其完全治理,這簡直無法想象!
“不相信?”
慶修笑眯眯的看著眾人,“忘了古時大禹治水,那時的人就就連一件像樣的銅器都打造不出來,可照舊把水災治理安定,乃至於福澤今日。”
“怎麽幾千年過去,積累如此多的治水經驗,你們反倒自認不如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