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訓練很累,所以需要笑話
重生後加入頂流男團後玩脫了 作者:地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5月到,是一直不間斷的訓練,期間崔勝澈高中畢業,順利升上大學,下半年就要去上課了。
宋笙世、全圓佑、李知勳和權順榮也升上了高三。
在國內高三就是關鍵時期,而在韓國的藝術類高中,宋笙世感覺高三和高一高二也沒太大區別。
感覺就是專業理論類的課程講得更細致了,實操課…實操課沒機會上。
8月假期剛開始,公司就讓svt project去各種公園,商場進行公演 。
因為分了小分隊的緣故,公演的時間可以延長,每次演出都能達到3個多小時不間斷,加上和粉絲互動時間甚至能達到4個小時。
跑公演真的非常的累,除了體力的消耗,還要擔心現場觀眾會不會覺得冷場。
中間幾乎是不停歇的腦子一直在 轉想著怎麽整活,如果整得活不好,台下沒有什麽反應,那才是真正的精神摧殘 。
起碼連著兩三天晚上都得難受得睡不著。
宋笙世終於明白,為什麽seventeen未來會野蠻生長成極度追求節目效果和搞笑的藝人。
從這時候就已經開始這麽努力的追求搞笑甚至到了不搞笑就睡不著的程度,誰見了不得說一聲厲害。
壓力給到位了,搞不搞笑就 自己看著辦,同伴都那麽努力了,人這麽多還不搞笑豈不是舞台上的“路人甲”,給觀眾哪怕留下一點點印象也好,那就搞笑吧,在最短的時間吸引經過的人的目光,讓周圍的人產生好奇心。
搞笑,是當時的他們唯一讓別人看到他們的方式,因為即使水平再高 ,別人的目光也得願意投過來看向他們才行。
9月底,公司在油管和各大平台上發布崔勝澈和崔瀚率兩個人的練習曲視頻《that pole》。
正經拍了第一個音樂視頻,場景很簡單,就是清潭洞那邊的地鐵鐵軌和一小節天橋樓梯,崔瀚率是在漢江取的景,濾鏡選用了黑白色調,和rap的詞意和節奏很是適配。
雖然很簡單,但是卻是用心製作了的,有根據歌詞內容含義去取景,是真正意義上的music video,還運用了一些簡單的轉場和運鏡。
和以往隻有綠色背景和固定鏡頭機位練習室訓練視頻相比,這個豐富了不是一點半點。
因此播放量小爆了一下,國內這個視頻的播放量首次超過1w,也為官方賬號帶來了近2000粉的漲粉量。
油管平台的播放量達到了3w,接近5000的粉絲增量。
加上其他平台,零零總總的突破了五萬播放。
公司覺得時機成熟了,正式確認出道計劃。
那個滲墨的“出道”似乎再次出現在svt麵前。
衝破虛幻的黃色光暈,
告訴他們,
這一次不是夢。
出道準備期間也發生了很有意思的事情,當時即使他們在準備出道了,依舊有每天四個小時的日常訓練。
因為訓練內容來來回回就是那些,為了增加大家的訓練積極性,工作人員幾乎是各種變著花樣改變練習的形式。
所以宋笙世真的感歎,p社的工作人員,有跟了好幾年的上心是真的上心,也有私吞粉絲禮物,將粉絲手寫信扔進垃圾桶的,也是真的壞。
幸好公司在宋笙世的調控下手段雷厲,總是沒讓蛀蟲太過長久的存活。
有一個經過調整的環節,是小分隊之間互相給對方選擇練習曲。
雖然現在已經分了小分隊,但是出道後整體的實力必須相當,不能有太差的拖後腿,如果有不太擅長的部分必須在出道前達到平均水平。
李燦和夫勝寬兩個人因為差不多前後進社,關係還不錯,就私下給對方選曲。
李燦教夫勝寬學跳東方神起前輩的舞蹈,有些動作比較複雜,他也很用心的一點點教會了。
夫勝寬給李燦選了《東京少女》。
李燦雖然有點困惑,但是還是認真的跟著夫勝寬學完了一整首歌,連日語的發音都細細的校準了。
月末考核的時候,老師聽完李燦的《東京少女》,一言難盡地問:“誰幫你選的。”
李燦還處在那種不能背叛自己兄弟的年紀,非常講義氣,不想推卸責任,硬撐著沒說,隻是不停地道歉。
老師都無語了,表示對這首歌實在作不出什麽點評,擺了擺手讓他滾回去。
還有一些搞笑的選曲,比如李知勳幫金瑉奎選的《ne fantasia》、洪知秀幫文俊輝選的《sunday morning》。
《ne fantasia》類似於中國的大悲咒,《sunday morning》則是洪知秀從選秀到麵試然後到後麵玩遊戲玩輸了一直表演的曲目,崔勝澈一說起《sunday morning》隻能想起洪知秀的聲音,已經想不起原唱了。
但是月末考核教育了崔勝澈,比起洪知秀的《sunday morning》,文俊暉的稀碎發音更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崔勝澈將近一個月,一看到文俊暉的臉就想笑。
其他人也是,不能持續對視5秒以上,要不然那天考核文俊暉《sunday morning》就會開始在腦子裏自動播放。
文俊暉和洪知秀以一己之力,成功扭轉了整個練習室對這首歌的印象。
訓練太累了,所以需要這些笑話,老師們偶爾也能接受練習生之間互相整蠱搞怪。
因為他們也知道這群孩子比同齡人有著更大的壓力,之前的空閑時間多,孩子們壓力大還能去附近的網吧打打遊戲,不打遊戲的也能去學校裏的球場打打球啥的,追求感性的坐幾站車也能到漢江邊,散散步吃個自助拉麵。
而現在,曾經覺得明亮寬敞的小綠屋就像是個“籠子”一樣,關著一群蝴蝶,他們的翅膀還蜷縮著,觸角相互碰撞鼓勵著對方,趴在籠子的邊緣看著外麵的光亮。
籠子一開,便會一起舒展著翅膀朝著遠方飛去。
宋笙世、全圓佑、李知勳和權順榮也升上了高三。
在國內高三就是關鍵時期,而在韓國的藝術類高中,宋笙世感覺高三和高一高二也沒太大區別。
感覺就是專業理論類的課程講得更細致了,實操課…實操課沒機會上。
8月假期剛開始,公司就讓svt project去各種公園,商場進行公演 。
因為分了小分隊的緣故,公演的時間可以延長,每次演出都能達到3個多小時不間斷,加上和粉絲互動時間甚至能達到4個小時。
跑公演真的非常的累,除了體力的消耗,還要擔心現場觀眾會不會覺得冷場。
中間幾乎是不停歇的腦子一直在 轉想著怎麽整活,如果整得活不好,台下沒有什麽反應,那才是真正的精神摧殘 。
起碼連著兩三天晚上都得難受得睡不著。
宋笙世終於明白,為什麽seventeen未來會野蠻生長成極度追求節目效果和搞笑的藝人。
從這時候就已經開始這麽努力的追求搞笑甚至到了不搞笑就睡不著的程度,誰見了不得說一聲厲害。
壓力給到位了,搞不搞笑就 自己看著辦,同伴都那麽努力了,人這麽多還不搞笑豈不是舞台上的“路人甲”,給觀眾哪怕留下一點點印象也好,那就搞笑吧,在最短的時間吸引經過的人的目光,讓周圍的人產生好奇心。
搞笑,是當時的他們唯一讓別人看到他們的方式,因為即使水平再高 ,別人的目光也得願意投過來看向他們才行。
9月底,公司在油管和各大平台上發布崔勝澈和崔瀚率兩個人的練習曲視頻《that pole》。
正經拍了第一個音樂視頻,場景很簡單,就是清潭洞那邊的地鐵鐵軌和一小節天橋樓梯,崔瀚率是在漢江取的景,濾鏡選用了黑白色調,和rap的詞意和節奏很是適配。
雖然很簡單,但是卻是用心製作了的,有根據歌詞內容含義去取景,是真正意義上的music video,還運用了一些簡單的轉場和運鏡。
和以往隻有綠色背景和固定鏡頭機位練習室訓練視頻相比,這個豐富了不是一點半點。
因此播放量小爆了一下,國內這個視頻的播放量首次超過1w,也為官方賬號帶來了近2000粉的漲粉量。
油管平台的播放量達到了3w,接近5000的粉絲增量。
加上其他平台,零零總總的突破了五萬播放。
公司覺得時機成熟了,正式確認出道計劃。
那個滲墨的“出道”似乎再次出現在svt麵前。
衝破虛幻的黃色光暈,
告訴他們,
這一次不是夢。
出道準備期間也發生了很有意思的事情,當時即使他們在準備出道了,依舊有每天四個小時的日常訓練。
因為訓練內容來來回回就是那些,為了增加大家的訓練積極性,工作人員幾乎是各種變著花樣改變練習的形式。
所以宋笙世真的感歎,p社的工作人員,有跟了好幾年的上心是真的上心,也有私吞粉絲禮物,將粉絲手寫信扔進垃圾桶的,也是真的壞。
幸好公司在宋笙世的調控下手段雷厲,總是沒讓蛀蟲太過長久的存活。
有一個經過調整的環節,是小分隊之間互相給對方選擇練習曲。
雖然現在已經分了小分隊,但是出道後整體的實力必須相當,不能有太差的拖後腿,如果有不太擅長的部分必須在出道前達到平均水平。
李燦和夫勝寬兩個人因為差不多前後進社,關係還不錯,就私下給對方選曲。
李燦教夫勝寬學跳東方神起前輩的舞蹈,有些動作比較複雜,他也很用心的一點點教會了。
夫勝寬給李燦選了《東京少女》。
李燦雖然有點困惑,但是還是認真的跟著夫勝寬學完了一整首歌,連日語的發音都細細的校準了。
月末考核的時候,老師聽完李燦的《東京少女》,一言難盡地問:“誰幫你選的。”
李燦還處在那種不能背叛自己兄弟的年紀,非常講義氣,不想推卸責任,硬撐著沒說,隻是不停地道歉。
老師都無語了,表示對這首歌實在作不出什麽點評,擺了擺手讓他滾回去。
還有一些搞笑的選曲,比如李知勳幫金瑉奎選的《ne fantasia》、洪知秀幫文俊輝選的《sunday morning》。
《ne fantasia》類似於中國的大悲咒,《sunday morning》則是洪知秀從選秀到麵試然後到後麵玩遊戲玩輸了一直表演的曲目,崔勝澈一說起《sunday morning》隻能想起洪知秀的聲音,已經想不起原唱了。
但是月末考核教育了崔勝澈,比起洪知秀的《sunday morning》,文俊暉的稀碎發音更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崔勝澈將近一個月,一看到文俊暉的臉就想笑。
其他人也是,不能持續對視5秒以上,要不然那天考核文俊暉《sunday morning》就會開始在腦子裏自動播放。
文俊暉和洪知秀以一己之力,成功扭轉了整個練習室對這首歌的印象。
訓練太累了,所以需要這些笑話,老師們偶爾也能接受練習生之間互相整蠱搞怪。
因為他們也知道這群孩子比同齡人有著更大的壓力,之前的空閑時間多,孩子們壓力大還能去附近的網吧打打遊戲,不打遊戲的也能去學校裏的球場打打球啥的,追求感性的坐幾站車也能到漢江邊,散散步吃個自助拉麵。
而現在,曾經覺得明亮寬敞的小綠屋就像是個“籠子”一樣,關著一群蝴蝶,他們的翅膀還蜷縮著,觸角相互碰撞鼓勵著對方,趴在籠子的邊緣看著外麵的光亮。
籠子一開,便會一起舒展著翅膀朝著遠方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