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明月高懸,星辰閃爍,四周靜謐,偶爾傳來幾聲鳥鳴,清脆悠遠。
曲折的小溪潺潺流過林間,澄澈的溪水映照著底部的細沙,封知許將染血的細絹浸入其中,緩緩漂洗,思緒隨水流飄散……
皇帝封為初驟然鬆開封知許緊握的掌心,手臂一揮,將他一把推向言少虞。
“皇爺爺!”
封知許尚未來得及有所反應,數柄鋒利的長劍已如同死亡的陰影,懸於皇帝的脖頸之上,寒光閃爍。
“刻不容緩,速速撤離!”言少虞低沉地叱吒一聲,手臂一攬一拽,帶著封知許向著包圍圈的最薄弱處的豁口疾衝而去……
封知許的思緒萬千,自上元之夜被言將軍自叛軍手中拯救出以來,封知許便隨言家軍一路北撤,短短十數日間,他們曆經了大大小小不下二十餘次的生死搏鬥,原本浩蕩的數百將士,現今銳減至不足兩百人。
無數危急關頭,封知許幾度以為自己將命喪黃泉,然而每一次,他都在驚心動魄中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同生共死的戰友,舍身忘死,站在他麵前,為他擋下致命一擊。
他深知,自己肩負著不可推卸的使命,他必須生存下去,務必要活著抵達夢回城,為了父王,為了皇祖父,為了捐軀的兄弟,還有母妃——母妃還在那裏,她必定也在焦急地等待著他的歸去。
他無法設象,母妃在得知父王薨逝的噩耗後,會何等的悲慟欲絕,他不能,絕不能再讓母妃承受失去兒子的痛苦,他必須活下去。
封知許借著月光,抹去額角已經幹涸的血漬,手指觸及絲帕上繡著的茉莉花,阿和的影子不由自主地浮現在心頭。
他原本,是要去見她的,不知她現今情形如何了?允太醫是否已解了毒?允府是否受到了宮變的波及……
遠處,野獸低沉的咆哮聲隱約可聞,似在提醒這裏是它們的領域。
“知許,該啟程了。”言少虞溫和的催促聲拂過夜空,封知許驀地回神,警覺之心大增,迅速歸隊,繼續在夜幕的掩護下,艱難前行。
“殿下是否感到疲憊?再挺兩日,與大部隊會合,我們便安全了。”言少虞輕拍封知許的肩膀,語帶關切地安慰。
“我無礙,倒是少虞舅舅,此刻應是歸心似箭吧。”封知許嘴角微翹,努力露出一個笑容。
封知許自他人口中得知,原來阿和的兄長餘念,竟是少虞舅舅的親生骨肉。而阿和時常提起的虹姨,居然是那位令少虞舅舅得知其死訊後,殉情不成,而從此為她終生不娶的女子。
言少虞本是奉密旨護送太子入京,豈料剛一入京,便收到一紙密信,信中隻字片語,責令他按兵不動,他心存疑慮,然而信中提及的虹娘之名,令他不由自主地心懷一絲僥幸,去到了信中所指地點。
站在城樓上,人潮之中,他目光如炬,瞬間鎖定了那熟悉的身影,那個令他日夜思念之人,如今她依舊安然存活於這塵世。站在她身旁的,那位與自己略有幾分相似的男子,更是觸動了他內心深處的情感……
心潮澎湃間,言少虞正欲上前與母子二人相見,卻不料,他們就在他的眼前,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無奈之下,他隻得遣人向宮中傳信求助,二十餘年間,他都未曾與姑母有任何來往。往昔,因不滿自身及妹妹的婚事被當作政治棋子,他與姑母和父親心生隙怨,憤然離家。
涉世未深的他,不幸被騙,錢財盡失,流落至一家酒肆,做起了店小二,因此結識了向酒館供應野味的虹娘。
在那遠離塵囂的鄉野,他們喜結連理,於翠巒之間搭建起一間茅屋,靜候新生命的降臨。然而,軍中之人尋至,將他強製性帶走。
他本以為已經說服了父親,可以迎回虹娘時,豈料姑母竟以謊言相欺,告訴他虹娘在生產之際不幸離世,孩子亦未及出生便已夭折。
緊接著,邊關風雲變幻莫測,未待他深究真相,便匆匆趕往夢回城,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戍守生涯……
在鍾聲未響前,他險些真的因母子二人的安危而悖逆聖意,幸有姑母雷厲風行之助,使他得以救出知許,避免言家軍因他之舉,背負叛國的惡名。
目前,他僅需將知許安然無恙地帶至夢回城,屆時,姑母以架海擎天之姿,率領言家軍殺回京城,他便也可與虹娘、念兒一家團圓,共度天倫之樂了。
然而,事不遂人願。當言少虞還在憧憬未來的美好願景時,餘念卻已在靈堂中跪了兩天兩夜,粒米未進,滴水未沾,悲痛至極……
封知許隨隊伍終於抵達軍營,月兒高懸,寒風刺骨。軍營裏,篝火星星點點,士兵們身著鐵甲,手持長槍。在夜色中站崗巡邏的士兵首先辨認出言少虞,興奮地歡呼:
“將軍回來了!將軍帶著小殿下回來了!”
一時間,士兵們從四麵八方蜂擁而來,將他們圍成一圈。
言少虞四處張望,焦急地薅過一人詢問:“虹娘何在?吾兒置身何處?”
眾人闃寂無聲,混沌的氣氛讓封知許心生恐慌,他小聲說道:“少虞舅舅,咱們先去覲見皇祖母吧。”
言少虞察覺大家緘默,卻都不約而同朝向同一個方位望去,驚恐從眼神中咆哮出去,他急切地向那方向疾步走去。
一盞盞昏黃的長明燈搖曳著微弱的光芒,與軍營內的喧囂形成鮮明對照,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味,白色的紗幔低垂,如同凝固的哀思,無聲地訴說著生離死別的沉重。
封知許緊隨其後,瞥見一男子正跪坐於靈堂正中的蒲團上,手持畫筆細心勾勒。
餘念察覺到細微的動靜,手中的動作戛然而止,回首看向身後。
言少虞默默趨步至餘念身旁,俯首凝視地上那幅畫像,畫中人笑容溫暖,眼含柔情,溫婉依舊。
言少虞難以置信地投向餘念,旋即目光如墜冰窟,定格在那供桌之後的沉重木棺,雙腿一顫,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地上,淚水無聲滑落。
“舅舅小心!”封知許連忙搶上一步,穩穩地將幾近崩潰的言少虞扶住。
“怎麽會……虹娘怎麽會……”言少虞的唇間,反複低語著不可置信的疑問。
“將軍,那匕首直透心肺,即便尋遍名醫,卻也無力回天……唉……”一位將領支支吾吾道。
“這怎麽可能……怎麽會……”
餘念漠然注視著眼前的一切,眼神空洞無物,未發一言,繼續低頭俯身作畫。
直至人群漸漸散去,餘念才緩慢地動手將案幾上的果品逐一拭淨,又小心地將棺木擦拭一番後,將那幅畫像懸掛於靈堂中央,留下一室靜謐。
“元宵之際,夜間究竟有何異動?敬請殿下告知。”餘念立於封知許之側,稍稍彎腰,眼中閃過一絲寒芒。
這是封知許踏入夢回城以來,餘念首次啟齒與之交談。他詳盡無遺地敘述了那一夜的經曆,讓餘念悉數知曉。
餘念冷淡地傾聽著,眼神中沒有波動,仿佛那些話語對他而言不過是風中的落葉,毫無意義。
封知許敘述完畢,輕輕將手搭在餘念的肩上,溫言慰藉:“往昔已逝,世事無常如夢,你也不必長久深陷哀愁之中。”
餘念依舊麵無表情,如同一座冰封的孤島,好像自上元節那日起,他便將自己包裹在一片寒霜之中,外界的一切聲音仿佛都被那層寒意阻隔,僅餘下冰冷的回音。
曲折的小溪潺潺流過林間,澄澈的溪水映照著底部的細沙,封知許將染血的細絹浸入其中,緩緩漂洗,思緒隨水流飄散……
皇帝封為初驟然鬆開封知許緊握的掌心,手臂一揮,將他一把推向言少虞。
“皇爺爺!”
封知許尚未來得及有所反應,數柄鋒利的長劍已如同死亡的陰影,懸於皇帝的脖頸之上,寒光閃爍。
“刻不容緩,速速撤離!”言少虞低沉地叱吒一聲,手臂一攬一拽,帶著封知許向著包圍圈的最薄弱處的豁口疾衝而去……
封知許的思緒萬千,自上元之夜被言將軍自叛軍手中拯救出以來,封知許便隨言家軍一路北撤,短短十數日間,他們曆經了大大小小不下二十餘次的生死搏鬥,原本浩蕩的數百將士,現今銳減至不足兩百人。
無數危急關頭,封知許幾度以為自己將命喪黃泉,然而每一次,他都在驚心動魄中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同生共死的戰友,舍身忘死,站在他麵前,為他擋下致命一擊。
他深知,自己肩負著不可推卸的使命,他必須生存下去,務必要活著抵達夢回城,為了父王,為了皇祖父,為了捐軀的兄弟,還有母妃——母妃還在那裏,她必定也在焦急地等待著他的歸去。
他無法設象,母妃在得知父王薨逝的噩耗後,會何等的悲慟欲絕,他不能,絕不能再讓母妃承受失去兒子的痛苦,他必須活下去。
封知許借著月光,抹去額角已經幹涸的血漬,手指觸及絲帕上繡著的茉莉花,阿和的影子不由自主地浮現在心頭。
他原本,是要去見她的,不知她現今情形如何了?允太醫是否已解了毒?允府是否受到了宮變的波及……
遠處,野獸低沉的咆哮聲隱約可聞,似在提醒這裏是它們的領域。
“知許,該啟程了。”言少虞溫和的催促聲拂過夜空,封知許驀地回神,警覺之心大增,迅速歸隊,繼續在夜幕的掩護下,艱難前行。
“殿下是否感到疲憊?再挺兩日,與大部隊會合,我們便安全了。”言少虞輕拍封知許的肩膀,語帶關切地安慰。
“我無礙,倒是少虞舅舅,此刻應是歸心似箭吧。”封知許嘴角微翹,努力露出一個笑容。
封知許自他人口中得知,原來阿和的兄長餘念,竟是少虞舅舅的親生骨肉。而阿和時常提起的虹姨,居然是那位令少虞舅舅得知其死訊後,殉情不成,而從此為她終生不娶的女子。
言少虞本是奉密旨護送太子入京,豈料剛一入京,便收到一紙密信,信中隻字片語,責令他按兵不動,他心存疑慮,然而信中提及的虹娘之名,令他不由自主地心懷一絲僥幸,去到了信中所指地點。
站在城樓上,人潮之中,他目光如炬,瞬間鎖定了那熟悉的身影,那個令他日夜思念之人,如今她依舊安然存活於這塵世。站在她身旁的,那位與自己略有幾分相似的男子,更是觸動了他內心深處的情感……
心潮澎湃間,言少虞正欲上前與母子二人相見,卻不料,他們就在他的眼前,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無奈之下,他隻得遣人向宮中傳信求助,二十餘年間,他都未曾與姑母有任何來往。往昔,因不滿自身及妹妹的婚事被當作政治棋子,他與姑母和父親心生隙怨,憤然離家。
涉世未深的他,不幸被騙,錢財盡失,流落至一家酒肆,做起了店小二,因此結識了向酒館供應野味的虹娘。
在那遠離塵囂的鄉野,他們喜結連理,於翠巒之間搭建起一間茅屋,靜候新生命的降臨。然而,軍中之人尋至,將他強製性帶走。
他本以為已經說服了父親,可以迎回虹娘時,豈料姑母竟以謊言相欺,告訴他虹娘在生產之際不幸離世,孩子亦未及出生便已夭折。
緊接著,邊關風雲變幻莫測,未待他深究真相,便匆匆趕往夢回城,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戍守生涯……
在鍾聲未響前,他險些真的因母子二人的安危而悖逆聖意,幸有姑母雷厲風行之助,使他得以救出知許,避免言家軍因他之舉,背負叛國的惡名。
目前,他僅需將知許安然無恙地帶至夢回城,屆時,姑母以架海擎天之姿,率領言家軍殺回京城,他便也可與虹娘、念兒一家團圓,共度天倫之樂了。
然而,事不遂人願。當言少虞還在憧憬未來的美好願景時,餘念卻已在靈堂中跪了兩天兩夜,粒米未進,滴水未沾,悲痛至極……
封知許隨隊伍終於抵達軍營,月兒高懸,寒風刺骨。軍營裏,篝火星星點點,士兵們身著鐵甲,手持長槍。在夜色中站崗巡邏的士兵首先辨認出言少虞,興奮地歡呼:
“將軍回來了!將軍帶著小殿下回來了!”
一時間,士兵們從四麵八方蜂擁而來,將他們圍成一圈。
言少虞四處張望,焦急地薅過一人詢問:“虹娘何在?吾兒置身何處?”
眾人闃寂無聲,混沌的氣氛讓封知許心生恐慌,他小聲說道:“少虞舅舅,咱們先去覲見皇祖母吧。”
言少虞察覺大家緘默,卻都不約而同朝向同一個方位望去,驚恐從眼神中咆哮出去,他急切地向那方向疾步走去。
一盞盞昏黃的長明燈搖曳著微弱的光芒,與軍營內的喧囂形成鮮明對照,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味,白色的紗幔低垂,如同凝固的哀思,無聲地訴說著生離死別的沉重。
封知許緊隨其後,瞥見一男子正跪坐於靈堂正中的蒲團上,手持畫筆細心勾勒。
餘念察覺到細微的動靜,手中的動作戛然而止,回首看向身後。
言少虞默默趨步至餘念身旁,俯首凝視地上那幅畫像,畫中人笑容溫暖,眼含柔情,溫婉依舊。
言少虞難以置信地投向餘念,旋即目光如墜冰窟,定格在那供桌之後的沉重木棺,雙腿一顫,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地上,淚水無聲滑落。
“舅舅小心!”封知許連忙搶上一步,穩穩地將幾近崩潰的言少虞扶住。
“怎麽會……虹娘怎麽會……”言少虞的唇間,反複低語著不可置信的疑問。
“將軍,那匕首直透心肺,即便尋遍名醫,卻也無力回天……唉……”一位將領支支吾吾道。
“這怎麽可能……怎麽會……”
餘念漠然注視著眼前的一切,眼神空洞無物,未發一言,繼續低頭俯身作畫。
直至人群漸漸散去,餘念才緩慢地動手將案幾上的果品逐一拭淨,又小心地將棺木擦拭一番後,將那幅畫像懸掛於靈堂中央,留下一室靜謐。
“元宵之際,夜間究竟有何異動?敬請殿下告知。”餘念立於封知許之側,稍稍彎腰,眼中閃過一絲寒芒。
這是封知許踏入夢回城以來,餘念首次啟齒與之交談。他詳盡無遺地敘述了那一夜的經曆,讓餘念悉數知曉。
餘念冷淡地傾聽著,眼神中沒有波動,仿佛那些話語對他而言不過是風中的落葉,毫無意義。
封知許敘述完畢,輕輕將手搭在餘念的肩上,溫言慰藉:“往昔已逝,世事無常如夢,你也不必長久深陷哀愁之中。”
餘念依舊麵無表情,如同一座冰封的孤島,好像自上元節那日起,他便將自己包裹在一片寒霜之中,外界的一切聲音仿佛都被那層寒意阻隔,僅餘下冰冷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