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3 讀書的心態
羅輯思維2:有種、有趣、有料 作者:羅振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輩子深居簡出的康德
鄭也夫先生提出過一個觀點:厭學是心靈的癌症。沒錯,我們現在的教育係統固然功勞大大的,培養出那麽多精英,但是它也幹了一件最壞的事,就是讓沒有攀上知識金字塔的人終生厭棄學問和知識。
那年我們剛高考完,一個同學就把他所有的書攢一堆,抱到操場中央一把火點著。他高興得一塌糊塗,說反正我也考不上大學,現在我這輩子終於可以不受這些東西的折磨了。我們的教育體係是用一個堅硬的外殼和枯燥的內瓤在中國社會中犁出一條深溝,溝兩邊的人從此命運截然不同,一邊的人繼續攀爬,一邊的人從此和知識、書本、學問徹底絕緣。
龍應台在德國住的時候,她隔壁住著一個修下水道的工人,有一天她發現他在陽台上讀康德*的著作,她就問他,你還讀這個?意思是說下水道工人你讀哲學著作幹什麽?人家的回答是這樣的:“你不知道,下水道裏麵特別黑,我一邊幹活一邊在心裏默念著康德的那些詞句,我覺得我的生命充滿了光明。”你看,當知識不成為一種任務,不是一個枯燥而堅硬的外殼時,它會滋養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其實現在所謂的厭學既不是你的事,也不是知識的事,是整個社會在轉型過程中發生的一件事。這個轉型可以說是人類文化史上一次千年一遇的大轉型——從傳統社會向互聯網構造的未來社會轉型。它們之間的區別有一點像大陸和群島,在大陸上就會存在中心和邊緣,小城市和大城市。所以每個人的念頭就是往大城市走,走到中心,跟權力越靠近,跟資源越靠近的時候,生命就越有光彩。可是群島就不是這個邏輯,比如說新加坡,就那麽大點兒地方,它要做的事情不是說哪裏是中心,哪裏是邊緣,它要做的事情是高高亮起一盞燈塔,吸引所有過往的船隻到這裏修船、補給、上岸做生意。換句話說,跟越多的人聯係,你所獲得的尊敬和生命的光彩就會越大,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邏輯。
小編補充:康德深居簡出,終身未娶,一輩子過著單調刻板的學者生活,每天下午3點半,工作了一天的康德先生便會踱出家門,開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鄰居們紛紛以此來校對時間,而教堂的鍾聲也同時響起。直到1804年去世為止,他從未踏出過出生地半步,詩人海涅說,康德是沒有什麽生平可說的。
羅胖每日微信精選
△成本
在最新一期“羅輯思維”視頻裏啊,我提到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我們這一代人正處於大組織體持續崩塌的過程之中。有很多朋友表示對這個想法不理解甚至是不讚同,其實呢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那就是大組織體維持自己組織規模的成本正在越來越高,而互聯網提供的橫向協作的成本正在變得越來越低。舉個例子說吧,如果一家公司有一項任務,你說他是用一紙合同外包給一家專業的乙方公司來做,更便宜,更靠譜,還是自己組織裏養一幫大爺幹更靠譜,更便宜呢。比如說所有公司都會簽約快遞公司,而不是在自己公司內養幾個跑腿的,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所以從成本角度來理解這個世界,往往更加接近於真相。 做“綠巨人”,還是做“蜘蛛俠”?
這種理論落實到讀書上其實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第一種讀書方式,我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綠巨人”模式。綠巨人由於憤怒變得強大,然後他就一定要幹掉對方,這是傳統時代讀書人的方式。
很多大學問家、老教授們經常在學術會議上爭得麵紅耳赤,然後有的教授拍案而去,終身絕交,從此提起那個人就口出惡言。當然除了個人修養的問題,我覺得這也跟傳統的知識體係有關,因為那個體係隻有兩個標準,一個叫是,一個叫非,一個叫對,一個叫錯。誰對了,誰就占據了中心,誰就擁有了資源,誰就高居在塔頂。
另外一種讀書的模式叫“蜘蛛俠”模式。你看蜘蛛俠每射出一根絲,它會掛住一座高樓大廈的拐角,為什麽?他要借力往前走,他不跟這座高樓大廈較勁兒,這個現象在網絡上特別明顯,在“羅輯思維”的粉絲群裏也特別明顯。有的人覺得,你說錯了,你說得不對,你的觀點是有害的,他就站出來,用很髒的話罵你。我覺得這就是典型的綠巨人,因為在他的是非觀點當中,他覺得你錯了,他被激怒了,從而獲得力量感,證明你錯我對,所以我在中心。這就是典型的被激怒的很有力量的綠巨人。可是也有一類用戶,他不管這些,他隻在你這裏吸收東西,你說得有沒有道理不重要,隻要滋養我,我就能不斷往前走。
網友點讚
@coolliuyang:
羅胖的觀點很新穎很反傳統,一定程度上將我內心的某些對傳統世事的疑惑給解釋了一遍,他的讀書方式和我很像,我也是願意帶著對知識的疑惑去了解、理解知識的人。傳統的思維固然有其僵化的一麵,需要在新的時代裏進行調整和改變,但不得不承認傳統留下的精華還是值得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明朝那點事兒》的作者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專研,就算自己不是專家也能成為真正的“專家”,在新媒體的時代讓讀書不再是負擔不再是分數不再是攀比的籌碼,而是你內心喜悅的源泉! 做你自己讀書世界的君王
其實在互聯網時代讀書,我所提倡的這種蜘蛛俠模式是最幸福的讀書模式,你想一旦你回到書齋,你就是一個君王,古往今來,所有的賢人、達人,他們寫的書、留下的片紙隻字都是你呼來嗬去的奴仆,你是一個仁者,你居中,身旁有智者幫你出各種主意,還有“羅輯思維”這樣的工者。不是有句話叫“仁者居其中,智者居其側,工者居其下”嘛。有像我們這種苦逼人生,死磕自己的“工者”來讀書給你聽。我們都是圍繞在你身邊的奴仆,你想跟誰聊天,來陪爺聊兩句,拿下人家的書翻兩眼,不愛看了,扔回去。在那個世界中,你是最大的君王,你是主宰,所有人都隻是你借力的一個點而已。
小時候我父母老說,你看你買好多書,又不讀,你擱那兒,真是浪費。其實那個就是我構建我個人知識世界的一磚一瓦,我就是願意它們陪著我,怎麽著?我還記得我買房的時候,一模一樣的戶型東邊的比西邊的貴二十萬,我就問人家為什麽貴二十萬?人家說看中心的湖視野要好一點。沒錯呀,我就是願意買一本書放到那裏,我不讀,然後讓它陪著我,又有什麽不好呢?我的書架裏有錢鍾書寫的《管錐編》,我從來沒有翻開過,但我知道錢鍾書就在倒數第二層那個角落裏。我買《杜詩詳注》,我不可能這輩子把杜甫的詩全部讀一遍,但我知道那個愛喝酒的老頭在那等著我,我是他們的君王。
其實這個世界讀書就是這麽美妙,你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把這個世界全部匯集在你的周圍,你成為這個世界的燈塔,你跟他們聯係就行了。很多人問我該怎麽挑書,挑書不要根據書名挑,如此發達的出版業,折騰了這麽多年,堆積起來的知識總量和書本總量,你窮經皓首,一生都不可能讀得完。
怎麽辦?我的方式很簡單,用互聯網思維去讀書,我隻信對的人,我不信對的標題,對的人是誰?比如說林達先生寫的《近距離看美國》那套係列,我覺得寫得好,在這之後所有林達先生出的書,出一本我看一本,因為人是對的。再比如說我的一些朋友,我覺得他靠譜,他推薦的書我就會讀。這就是用互聯網思維讀書,以自己為原點,把自己當成君主,驅策天下,這才是最好的讀書狀態。
羅胖每日微信精選
△愚弄
前不久我參加了一家企業舉辦的活動,主辦方嘛,當然希望這事兒宣傳宣傳啦。於是有一天,某一條提到我的微博突然轉發量劇增,一望而知啦,別糊弄人啦,這就是僵屍粉嘛!哎呀,我真為那家企業的老板感到痛心呀,他花錢舉辦了一個沒有什麽影響力的活動,還要製造出一個虛假繁榮的假象,還要為自己下屬欺騙自己的費用買單,但是這又能怪誰呢,要怪還是得怪這家企業的領導。誰讓你用微博轉發這個數量指標來考核自己的下屬啊。很多當領導的都有一個錯覺,他們以為自己創造一個規矩就等於管住一片人。他們沒想到的是,他創造出一個規矩,同時其實就是為破壞規矩的人立下一個靶子。 羅氏追女大法之三:不打持久戰
今天這一集結尾,我們放出上次講的追女朋友的第三招,我在前麵的節目講了兩招,第一你得對人好,第二你得形成立體聲。第三招是什麽呢?就是不要一直追。追一個女孩兒,首先要保持適度的曖昧,讓她知道你對她好,你對她有意,但是不要把底牌翻得太開,追一段以後要停。
為什麽?這其中有一個機理。當你追她的時候,如果你們一拍即合,那就另說;如果她剛開始不答應,她覺得你有毛病或者她不能接受你的時候,她天天想的都是你的缺陷,長得太醜,沒錢,一臉的暗瘡,沒有隔壁師兄帥等等。可是你一停之後,奇妙的轉折就開始了,她就會想怎麽不追了?難道老娘沒有吸引力了嗎?在沮喪的瞬間之後,她就會想,其實他也還好吧,至少比同寢室那個室友的男朋友要好一點,她就會開始想你的優點。所以追女孩,停的技巧非常重要,你追她,你秀肌肉,你亮自己色彩,這些固然需要,但是最關鍵的是,你要讓所有的想法,所有的念頭像一顆種子一樣在她的心裏生根發芽。
所有因為孩子不讀書而苦惱的家長,你要知道,你就是在追逐一個美麗的女子,你不要一直秀你的肌肉,告訴她讀書有多棒,關鍵是得種下這顆種子,讓它自己發芽。
(本章社群編輯:薛雨舟)
羅胖薦書:《牛奶可樂經濟學》
作者:【美】弗蘭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17
推薦語:提出日常生活經驗中100多個事例,教會您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並在不同的環境下巧妙的運用經濟學原理,與此同時,體會到“經濟學家”美妙之處。
鄭也夫先生提出過一個觀點:厭學是心靈的癌症。沒錯,我們現在的教育係統固然功勞大大的,培養出那麽多精英,但是它也幹了一件最壞的事,就是讓沒有攀上知識金字塔的人終生厭棄學問和知識。
那年我們剛高考完,一個同學就把他所有的書攢一堆,抱到操場中央一把火點著。他高興得一塌糊塗,說反正我也考不上大學,現在我這輩子終於可以不受這些東西的折磨了。我們的教育體係是用一個堅硬的外殼和枯燥的內瓤在中國社會中犁出一條深溝,溝兩邊的人從此命運截然不同,一邊的人繼續攀爬,一邊的人從此和知識、書本、學問徹底絕緣。
龍應台在德國住的時候,她隔壁住著一個修下水道的工人,有一天她發現他在陽台上讀康德*的著作,她就問他,你還讀這個?意思是說下水道工人你讀哲學著作幹什麽?人家的回答是這樣的:“你不知道,下水道裏麵特別黑,我一邊幹活一邊在心裏默念著康德的那些詞句,我覺得我的生命充滿了光明。”你看,當知識不成為一種任務,不是一個枯燥而堅硬的外殼時,它會滋養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其實現在所謂的厭學既不是你的事,也不是知識的事,是整個社會在轉型過程中發生的一件事。這個轉型可以說是人類文化史上一次千年一遇的大轉型——從傳統社會向互聯網構造的未來社會轉型。它們之間的區別有一點像大陸和群島,在大陸上就會存在中心和邊緣,小城市和大城市。所以每個人的念頭就是往大城市走,走到中心,跟權力越靠近,跟資源越靠近的時候,生命就越有光彩。可是群島就不是這個邏輯,比如說新加坡,就那麽大點兒地方,它要做的事情不是說哪裏是中心,哪裏是邊緣,它要做的事情是高高亮起一盞燈塔,吸引所有過往的船隻到這裏修船、補給、上岸做生意。換句話說,跟越多的人聯係,你所獲得的尊敬和生命的光彩就會越大,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邏輯。
小編補充:康德深居簡出,終身未娶,一輩子過著單調刻板的學者生活,每天下午3點半,工作了一天的康德先生便會踱出家門,開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鄰居們紛紛以此來校對時間,而教堂的鍾聲也同時響起。直到1804年去世為止,他從未踏出過出生地半步,詩人海涅說,康德是沒有什麽生平可說的。
羅胖每日微信精選
△成本
在最新一期“羅輯思維”視頻裏啊,我提到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我們這一代人正處於大組織體持續崩塌的過程之中。有很多朋友表示對這個想法不理解甚至是不讚同,其實呢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那就是大組織體維持自己組織規模的成本正在越來越高,而互聯網提供的橫向協作的成本正在變得越來越低。舉個例子說吧,如果一家公司有一項任務,你說他是用一紙合同外包給一家專業的乙方公司來做,更便宜,更靠譜,還是自己組織裏養一幫大爺幹更靠譜,更便宜呢。比如說所有公司都會簽約快遞公司,而不是在自己公司內養幾個跑腿的,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所以從成本角度來理解這個世界,往往更加接近於真相。 做“綠巨人”,還是做“蜘蛛俠”?
這種理論落實到讀書上其實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第一種讀書方式,我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綠巨人”模式。綠巨人由於憤怒變得強大,然後他就一定要幹掉對方,這是傳統時代讀書人的方式。
很多大學問家、老教授們經常在學術會議上爭得麵紅耳赤,然後有的教授拍案而去,終身絕交,從此提起那個人就口出惡言。當然除了個人修養的問題,我覺得這也跟傳統的知識體係有關,因為那個體係隻有兩個標準,一個叫是,一個叫非,一個叫對,一個叫錯。誰對了,誰就占據了中心,誰就擁有了資源,誰就高居在塔頂。
另外一種讀書的模式叫“蜘蛛俠”模式。你看蜘蛛俠每射出一根絲,它會掛住一座高樓大廈的拐角,為什麽?他要借力往前走,他不跟這座高樓大廈較勁兒,這個現象在網絡上特別明顯,在“羅輯思維”的粉絲群裏也特別明顯。有的人覺得,你說錯了,你說得不對,你的觀點是有害的,他就站出來,用很髒的話罵你。我覺得這就是典型的綠巨人,因為在他的是非觀點當中,他覺得你錯了,他被激怒了,從而獲得力量感,證明你錯我對,所以我在中心。這就是典型的被激怒的很有力量的綠巨人。可是也有一類用戶,他不管這些,他隻在你這裏吸收東西,你說得有沒有道理不重要,隻要滋養我,我就能不斷往前走。
網友點讚
@coolliuyang:
羅胖的觀點很新穎很反傳統,一定程度上將我內心的某些對傳統世事的疑惑給解釋了一遍,他的讀書方式和我很像,我也是願意帶著對知識的疑惑去了解、理解知識的人。傳統的思維固然有其僵化的一麵,需要在新的時代裏進行調整和改變,但不得不承認傳統留下的精華還是值得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明朝那點事兒》的作者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專研,就算自己不是專家也能成為真正的“專家”,在新媒體的時代讓讀書不再是負擔不再是分數不再是攀比的籌碼,而是你內心喜悅的源泉! 做你自己讀書世界的君王
其實在互聯網時代讀書,我所提倡的這種蜘蛛俠模式是最幸福的讀書模式,你想一旦你回到書齋,你就是一個君王,古往今來,所有的賢人、達人,他們寫的書、留下的片紙隻字都是你呼來嗬去的奴仆,你是一個仁者,你居中,身旁有智者幫你出各種主意,還有“羅輯思維”這樣的工者。不是有句話叫“仁者居其中,智者居其側,工者居其下”嘛。有像我們這種苦逼人生,死磕自己的“工者”來讀書給你聽。我們都是圍繞在你身邊的奴仆,你想跟誰聊天,來陪爺聊兩句,拿下人家的書翻兩眼,不愛看了,扔回去。在那個世界中,你是最大的君王,你是主宰,所有人都隻是你借力的一個點而已。
小時候我父母老說,你看你買好多書,又不讀,你擱那兒,真是浪費。其實那個就是我構建我個人知識世界的一磚一瓦,我就是願意它們陪著我,怎麽著?我還記得我買房的時候,一模一樣的戶型東邊的比西邊的貴二十萬,我就問人家為什麽貴二十萬?人家說看中心的湖視野要好一點。沒錯呀,我就是願意買一本書放到那裏,我不讀,然後讓它陪著我,又有什麽不好呢?我的書架裏有錢鍾書寫的《管錐編》,我從來沒有翻開過,但我知道錢鍾書就在倒數第二層那個角落裏。我買《杜詩詳注》,我不可能這輩子把杜甫的詩全部讀一遍,但我知道那個愛喝酒的老頭在那等著我,我是他們的君王。
其實這個世界讀書就是這麽美妙,你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把這個世界全部匯集在你的周圍,你成為這個世界的燈塔,你跟他們聯係就行了。很多人問我該怎麽挑書,挑書不要根據書名挑,如此發達的出版業,折騰了這麽多年,堆積起來的知識總量和書本總量,你窮經皓首,一生都不可能讀得完。
怎麽辦?我的方式很簡單,用互聯網思維去讀書,我隻信對的人,我不信對的標題,對的人是誰?比如說林達先生寫的《近距離看美國》那套係列,我覺得寫得好,在這之後所有林達先生出的書,出一本我看一本,因為人是對的。再比如說我的一些朋友,我覺得他靠譜,他推薦的書我就會讀。這就是用互聯網思維讀書,以自己為原點,把自己當成君主,驅策天下,這才是最好的讀書狀態。
羅胖每日微信精選
△愚弄
前不久我參加了一家企業舉辦的活動,主辦方嘛,當然希望這事兒宣傳宣傳啦。於是有一天,某一條提到我的微博突然轉發量劇增,一望而知啦,別糊弄人啦,這就是僵屍粉嘛!哎呀,我真為那家企業的老板感到痛心呀,他花錢舉辦了一個沒有什麽影響力的活動,還要製造出一個虛假繁榮的假象,還要為自己下屬欺騙自己的費用買單,但是這又能怪誰呢,要怪還是得怪這家企業的領導。誰讓你用微博轉發這個數量指標來考核自己的下屬啊。很多當領導的都有一個錯覺,他們以為自己創造一個規矩就等於管住一片人。他們沒想到的是,他創造出一個規矩,同時其實就是為破壞規矩的人立下一個靶子。 羅氏追女大法之三:不打持久戰
今天這一集結尾,我們放出上次講的追女朋友的第三招,我在前麵的節目講了兩招,第一你得對人好,第二你得形成立體聲。第三招是什麽呢?就是不要一直追。追一個女孩兒,首先要保持適度的曖昧,讓她知道你對她好,你對她有意,但是不要把底牌翻得太開,追一段以後要停。
為什麽?這其中有一個機理。當你追她的時候,如果你們一拍即合,那就另說;如果她剛開始不答應,她覺得你有毛病或者她不能接受你的時候,她天天想的都是你的缺陷,長得太醜,沒錢,一臉的暗瘡,沒有隔壁師兄帥等等。可是你一停之後,奇妙的轉折就開始了,她就會想怎麽不追了?難道老娘沒有吸引力了嗎?在沮喪的瞬間之後,她就會想,其實他也還好吧,至少比同寢室那個室友的男朋友要好一點,她就會開始想你的優點。所以追女孩,停的技巧非常重要,你追她,你秀肌肉,你亮自己色彩,這些固然需要,但是最關鍵的是,你要讓所有的想法,所有的念頭像一顆種子一樣在她的心裏生根發芽。
所有因為孩子不讀書而苦惱的家長,你要知道,你就是在追逐一個美麗的女子,你不要一直秀你的肌肉,告訴她讀書有多棒,關鍵是得種下這顆種子,讓它自己發芽。
(本章社群編輯:薛雨舟)
羅胖薦書:《牛奶可樂經濟學》
作者:【美】弗蘭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17
推薦語:提出日常生活經驗中100多個事例,教會您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並在不同的環境下巧妙的運用經濟學原理,與此同時,體會到“經濟學家”美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