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的打算是讓新軍第二至第四軍,共四萬人,輪流與李自成作戰,以達到練兵的目的。
至於第一軍,朱由檢準備給予更多的時間,然後派往山海關。
目前五個軍,每軍滿編一萬人,各配備一個百人的神槍連,裝備漢陽造,作為軍屬支援連隊。
其他配備5000人的步兵,3000人的弓兵和1000人的騎兵。
另成立一支800人的輜重隊,100人的親衛連,專職負責全軍的輜重補給和保衛傳令任務。
每一軍中,特別是這5000人的騎兵和神槍連隊伍,朱由檢可謂是下了血本,分別將全國僅剩不多的,可以用來騎兵作戰的馬匹搜刮幹淨了。
而李自成攻城時和山海關得到的係統兌換點,共六萬多,花費五萬多兌換了五百支漢陽造和相應的彈藥,現在係統隻剩不到五千點,可謂是窮到了家。
給楊奇安排任務後,朱由檢帶著王承恩等三人返回紫禁城。
全程第二軍所屬官兵,都不知道他們心目中的大明皇帝,到過軍營,除了劉大力所在班外,楊奇也對他們下了封口令,不得外傳。
入夜,西暖閣。
朱由檢認真想了想近段時間,所處理的所有大事梳理了一遍。
總的來說,新軍、改革、反貪和對外戰爭都在一步步施行,大明正在走上正軌,往好的方向發展,涉及生死存亡的事件,已經沒有三月十八那樣特別的緊迫了。
下一步,在做好這些部署的同時,朱由檢決定把主要精力放在李自成和改善民生上麵,至於與建奴的戰爭暫時采取防守為主,先解決內部再放開手腳對付建奴。
李自成攻城失敗後,放棄真定、大同等地,帶著殘軍一路逃亡到了山西太原。
根據駱養性傳回來的情報,李自成這段時間可沒閑著,在山西搶兵搶糧,搞得整個山西烏煙瘴氣,人心浮動,其軍隊倒是猛增了十萬人,可見亡大明之心還是未死。
朱由檢輪流派四萬新軍去山西,不光是為練兵一個目的,更重要的是想趁山西不穩之時,盡早建立百姓對朝廷的信心,以圖大軍壓境時,山西的光複順理成章。
別看李自成占領太原時,一部分農民群起響應,聲勢浩大,可當地士紳和大部分百姓還是心係大明的,隻是當時的朝廷實在太拉胯,再加上某些地方主政官員的望風而降,致使很多人都是被裹挾的。
朱由檢相信,一旦朝廷出兵,那場景可能比李自成當初更熱鬧。
至於民生上,朱由檢打算立即處理賦稅和苛捐雜稅方麵的問題。
朱由檢認為,當初朝廷為了對抗滿清,需要將巨量的資源投入到戰爭中,但苦於沒有錢,隻得在國內增加稅賦,增加老百姓的負擔。
老百姓身上的擔子太大,活不下去,隻得揭竿而起。朝廷為了平定國內農民起義,又隻能再次加餉,老百姓的負擔更重,起義更多。
要想解決大明的問題,最核心的還是要解決老百姓身上的負擔問題。
朱由檢覺得現在,不要說什麽什麽安居樂業,一步到位,那純屬是幻想,老百姓也沒想要這麽好的待遇。隻要老百姓安心回去種地,一天有兩頓飯吃,餓不死就行了。
這方麵新軍就是很好的例子。
那如何才能讓老百姓餓不死呢?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搬掉他們身上的五座大山:稅、捐、役、租、債。
先說“稅”。
大明的稅賦很重嗎?其實一點都不重,相反,明朝末年是中國曆史上稅收最低的時期之一。
明朝的稅賦是三十稅一,這個稅賦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可以稱之為低稅收。稅收這麽低,為何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呢?
這就跟稅率低和製度有很大的關係。
收稅是需要成本的,人力物力這些都需要花錢。大明的稅率很低,所以,這個稅收成本是不有朝廷支出,由各個縣自己承擔。
假設,某縣今年需要交稅8萬擔糧食,這個需要最終交給中央的糧食,征收的費用不能算在裏麵,不然,扣除征稅成本,朝廷可能一顆糧食都收不到。
而且衙門裏麵的胥吏是沒有工資的,因為朝廷根本就沒有給編製,都是由縣裏麵自己解決。
這些胥吏靠加稅來解決自己的收入。
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老百姓要把自己收入的半數都拿出來應交給官府。
對於這個亂象,朱由檢準備派人到京師附近的府縣,做一個調研,看看將胥吏納入國有現在有多少可行性,等改革完成後,再建立一套後世的公務員體製,相信會有所改觀。
徭役各朝各代都是有的。
大明現在有功名的人是不需要服徭役的,甚至是有功名的家庭都不要服徭役。
但凡有功名的,當然是當地的大戶人家。
這最後就導致了一個這樣一個場景:真正有錢的大戶人家不需要交錢,而普通農民隻能賣了自家的糧食來湊這個錢。
不光人得出力,牲口也都得為大明效勞,比如說你家裏有一頭牛,那麽你的徭役就會比別人重得多,重到根本負擔不起。
那怎麽辦,把牛賣了啊!
沒牛怎麽種地?那是你自己的事,反正官府是不會管的。
但這一塊,朱由檢現在還不敢亂動,但凡你敢開一個口子,下麵的人就可以給你挖成決堤。
而租就更不用說了,大明最大的地主就是自己,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估計要從皇莊下手。
把前麵稅、役、租應付完之後,今年的收成基本也就什麽都不剩了,接下來連飯都沒得吃。
那麽,大明百姓就得去借糧。
借錢的話,按照明朝法律規定,最高月利三分,這是老祖宗所規定的。但是到了現在,規矩實際上也不管用了。
月利最高三分?做夢吧!那是最低。隻要你借了糧,就有一萬種方法讓你還不起。
還不起怎麽辦?李自成已經做出榜樣了,老爺一張片子遞到衙門去,先打你一頓,再枷號示眾,大太陽底下讓你跪著,不給飯吃不給水喝,枷滿三天就放了你。
廢話!三天後就招蒼蠅了。
海瑞當巡撫時,就專門針對高利貸的問題進行清理,首先打擊的就是明朝首輔徐階家的高利貸問題,迫使徐家退出了多收的田地和利息。
但那是海瑞啊!大明200多年也就出了一個海瑞。
即便是海瑞如此剛強,也立即遭到了彈劾,他治理高利貸的行動也被迫終止。
而大明最可怕的是什麽?
就是苛捐雜稅,所謂的捐實際上就是稅收之外的各種攤派。
這種就名目繁多了,包括有官員過境、軍隊過境、勤王、要員過生日等等,五花八門。
捐到最後,實際上就是明搶了。
要想真正解決這些問題,朱由檢寄希望於山海關的勝利和軍事改革的徹底完成。
至於第一軍,朱由檢準備給予更多的時間,然後派往山海關。
目前五個軍,每軍滿編一萬人,各配備一個百人的神槍連,裝備漢陽造,作為軍屬支援連隊。
其他配備5000人的步兵,3000人的弓兵和1000人的騎兵。
另成立一支800人的輜重隊,100人的親衛連,專職負責全軍的輜重補給和保衛傳令任務。
每一軍中,特別是這5000人的騎兵和神槍連隊伍,朱由檢可謂是下了血本,分別將全國僅剩不多的,可以用來騎兵作戰的馬匹搜刮幹淨了。
而李自成攻城時和山海關得到的係統兌換點,共六萬多,花費五萬多兌換了五百支漢陽造和相應的彈藥,現在係統隻剩不到五千點,可謂是窮到了家。
給楊奇安排任務後,朱由檢帶著王承恩等三人返回紫禁城。
全程第二軍所屬官兵,都不知道他們心目中的大明皇帝,到過軍營,除了劉大力所在班外,楊奇也對他們下了封口令,不得外傳。
入夜,西暖閣。
朱由檢認真想了想近段時間,所處理的所有大事梳理了一遍。
總的來說,新軍、改革、反貪和對外戰爭都在一步步施行,大明正在走上正軌,往好的方向發展,涉及生死存亡的事件,已經沒有三月十八那樣特別的緊迫了。
下一步,在做好這些部署的同時,朱由檢決定把主要精力放在李自成和改善民生上麵,至於與建奴的戰爭暫時采取防守為主,先解決內部再放開手腳對付建奴。
李自成攻城失敗後,放棄真定、大同等地,帶著殘軍一路逃亡到了山西太原。
根據駱養性傳回來的情報,李自成這段時間可沒閑著,在山西搶兵搶糧,搞得整個山西烏煙瘴氣,人心浮動,其軍隊倒是猛增了十萬人,可見亡大明之心還是未死。
朱由檢輪流派四萬新軍去山西,不光是為練兵一個目的,更重要的是想趁山西不穩之時,盡早建立百姓對朝廷的信心,以圖大軍壓境時,山西的光複順理成章。
別看李自成占領太原時,一部分農民群起響應,聲勢浩大,可當地士紳和大部分百姓還是心係大明的,隻是當時的朝廷實在太拉胯,再加上某些地方主政官員的望風而降,致使很多人都是被裹挾的。
朱由檢相信,一旦朝廷出兵,那場景可能比李自成當初更熱鬧。
至於民生上,朱由檢打算立即處理賦稅和苛捐雜稅方麵的問題。
朱由檢認為,當初朝廷為了對抗滿清,需要將巨量的資源投入到戰爭中,但苦於沒有錢,隻得在國內增加稅賦,增加老百姓的負擔。
老百姓身上的擔子太大,活不下去,隻得揭竿而起。朝廷為了平定國內農民起義,又隻能再次加餉,老百姓的負擔更重,起義更多。
要想解決大明的問題,最核心的還是要解決老百姓身上的負擔問題。
朱由檢覺得現在,不要說什麽什麽安居樂業,一步到位,那純屬是幻想,老百姓也沒想要這麽好的待遇。隻要老百姓安心回去種地,一天有兩頓飯吃,餓不死就行了。
這方麵新軍就是很好的例子。
那如何才能讓老百姓餓不死呢?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搬掉他們身上的五座大山:稅、捐、役、租、債。
先說“稅”。
大明的稅賦很重嗎?其實一點都不重,相反,明朝末年是中國曆史上稅收最低的時期之一。
明朝的稅賦是三十稅一,這個稅賦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可以稱之為低稅收。稅收這麽低,為何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呢?
這就跟稅率低和製度有很大的關係。
收稅是需要成本的,人力物力這些都需要花錢。大明的稅率很低,所以,這個稅收成本是不有朝廷支出,由各個縣自己承擔。
假設,某縣今年需要交稅8萬擔糧食,這個需要最終交給中央的糧食,征收的費用不能算在裏麵,不然,扣除征稅成本,朝廷可能一顆糧食都收不到。
而且衙門裏麵的胥吏是沒有工資的,因為朝廷根本就沒有給編製,都是由縣裏麵自己解決。
這些胥吏靠加稅來解決自己的收入。
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老百姓要把自己收入的半數都拿出來應交給官府。
對於這個亂象,朱由檢準備派人到京師附近的府縣,做一個調研,看看將胥吏納入國有現在有多少可行性,等改革完成後,再建立一套後世的公務員體製,相信會有所改觀。
徭役各朝各代都是有的。
大明現在有功名的人是不需要服徭役的,甚至是有功名的家庭都不要服徭役。
但凡有功名的,當然是當地的大戶人家。
這最後就導致了一個這樣一個場景:真正有錢的大戶人家不需要交錢,而普通農民隻能賣了自家的糧食來湊這個錢。
不光人得出力,牲口也都得為大明效勞,比如說你家裏有一頭牛,那麽你的徭役就會比別人重得多,重到根本負擔不起。
那怎麽辦,把牛賣了啊!
沒牛怎麽種地?那是你自己的事,反正官府是不會管的。
但這一塊,朱由檢現在還不敢亂動,但凡你敢開一個口子,下麵的人就可以給你挖成決堤。
而租就更不用說了,大明最大的地主就是自己,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估計要從皇莊下手。
把前麵稅、役、租應付完之後,今年的收成基本也就什麽都不剩了,接下來連飯都沒得吃。
那麽,大明百姓就得去借糧。
借錢的話,按照明朝法律規定,最高月利三分,這是老祖宗所規定的。但是到了現在,規矩實際上也不管用了。
月利最高三分?做夢吧!那是最低。隻要你借了糧,就有一萬種方法讓你還不起。
還不起怎麽辦?李自成已經做出榜樣了,老爺一張片子遞到衙門去,先打你一頓,再枷號示眾,大太陽底下讓你跪著,不給飯吃不給水喝,枷滿三天就放了你。
廢話!三天後就招蒼蠅了。
海瑞當巡撫時,就專門針對高利貸的問題進行清理,首先打擊的就是明朝首輔徐階家的高利貸問題,迫使徐家退出了多收的田地和利息。
但那是海瑞啊!大明200多年也就出了一個海瑞。
即便是海瑞如此剛強,也立即遭到了彈劾,他治理高利貸的行動也被迫終止。
而大明最可怕的是什麽?
就是苛捐雜稅,所謂的捐實際上就是稅收之外的各種攤派。
這種就名目繁多了,包括有官員過境、軍隊過境、勤王、要員過生日等等,五花八門。
捐到最後,實際上就是明搶了。
要想真正解決這些問題,朱由檢寄希望於山海關的勝利和軍事改革的徹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