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杖,眨眼間便結束了。
當親兵們再次看到他們家的公爵大人時,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安德烈已經渾身浴血,已然變成了一個血人。
\"公爵大人,這……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啊?\"親兵隊長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望著安德烈的慘狀。
安德烈咬著牙,強忍著劇痛,從牙縫裏擠出一句話來:\"該死的吳三桂~~~竟然敢對本公爵動刑,真是可惡至極!!!\"
\"什麽?明國的人居然敢冒犯我們的公爵大人?\"親衛兵們一聽,頓時怒不可遏,紛紛叫囂道:\"公爵大人,我們一定要替您報仇雪恨,不能讓那些明人如此囂張跋扈!!!\"
安德烈又何嚐不想以此意行事?但無奈大明的實力實在太強大了,如果真的激怒了吳三桂這個人,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情。
今日隻有幾十個親兵護衛而已,恐怕都不夠人家塞牙縫兒的呢!!!
更何況之前經曆過法蘭西之戰之後,俄羅斯帝國已經損失了數萬名精銳士兵,現在根本就還沒來得及恢複過來。
"閉嘴,沙皇陛下特別叮囑過,如今的明朝勢力過於龐大,我們絕對不能和明朝軍隊產生衝突。今天受到的屈辱隻能留待以後再來報仇雪恨了。趕緊走!!!!!!"安德烈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理智清醒的,及時喝止了手下們衝動的行為。
而麵對俄羅斯帝國如此無禮過分的要求,吳三桂當機立斷,立刻通過電報將此事匯報給了皇帝陛下。
在等待片刻後,大明方麵的回電既已傳來,電報上隻有寥寥幾字:不必理會,若來之則殲之。
......
八月的東西伯利亞,陽光明媚,微風輕拂,帶來一絲涼爽的氣息。這個季節對於一年四季嚴寒的東西伯利亞來說,可謂是最為宜人、溫和的時候。盡管這段美好時光如同白駒過隙般短暫且稍縱即逝,但它卻給多鐸率領的鑲白旗提供了絕佳的休整機會。
遙想當初,遼東都司麾下有兩支勁旅:一支是吳三桂統領的關寧軍,另一支則是多鐸指揮的鑲白旗。
他們兵分兩路,各自踏上征程,其中,吳三桂的關寧軍一路向北,然後向西高歌猛進,成為名副其實的關寧鐵騎;而多鐸所率鑲白旗則向東進軍,如利劍般直插東西伯利亞地區。
吳三桂的關寧軍在遙遠的西西伯利亞戰場屢建戰功,捷報頻傳。與此同時,多鐸的鑲白旗也並未閑著。雖然東西伯利亞地域遼闊,人口稀少,但這片廣袤的土地卻為多鐸的上萬大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他們在此安營紮寨,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勢力範圍,並努力與當地居民融合相處。
隨著時間的推移,鑲白旗不僅適應了這裏惡劣的自然環境,還學會了利用當地資源來維持生計。這些曾經的建奴們在空閑之餘,也開始參與農業生產和狩獵活動,以保證物資供應的穩定。漸漸地,他們似乎習慣於此,對於返回遼東似乎不是那麽迫切了。
如今,鑲白旗已經在東西伯利亞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深深地紮根發芽,一切都朝著更好的方向蓬勃發展著。然而,就在這個看似美好的時刻,多鐸卻在自己的帥帳內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
\"王爺,您怎麽了?\"一名細心的固山額真注意到了多鐸的異常,關切地詢問道。
此刻的多鐸滿臉愁容,眼神迷茫地望向帳外,已然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彷佛在抉擇著什麽。
\"哎,大明來人了……\"
\"啊?王爺,這崇禎皇帝許久不曾派人與我們聯絡,此次突然來人,究竟所謂何事?\"該名固山額真聽到這個消息,不禁大吃一驚,急忙追問道。
多鐸長長地歎息一聲,無奈地說道:\"崇禎下旨,命我鑲白旗即刻班師回朝,返回遼東~~~\"
\"返回遼東?王爺,我鑲白旗曆經千辛萬苦才在此地站穩腳跟,開創出如今的大好局麵。他崇禎僅憑一道聖旨就要我們撤軍離去,哪有此番道路?況且,若是我們真的走了,這東西伯利亞該如何處置?難道就這樣輕易放棄嗎?\"這位固山額真顯然對這個決定十分不滿,麵露難色地說道。
\"哎,畢竟是寄人籬下啊,你別忘了,本王尚兼著大明遼東王的頭銜,從歸屬上看,我們屬於大明的臣民。再者,據那欽差說,我們離開之後,這裏將會由大明第一集團軍的一部分兵力駐守。\"多鐸再次發出一聲沉重的歎息,心中充滿了無奈和不甘。
“王爺,區區一個遼東王算得了什麽?難道您忘了?咱們的大清可是偏偏毀在了那個昏庸無道的崇禎皇帝手中。難道您真的甘心屈居於明朝之下,當個卑微的臣子嗎?”該名固山額真滿臉不甘道。
多鐸聞言,歎息一聲:“哎,此等血海深仇,本王又豈會忘記?當初降明,亦實屬於無奈之舉。然我大清,如今氣數已盡,族民亦所剩無幾,就連皇上和太後...也生死不知,即便本王有心有所作為,恐怕也是力不從心啊。"
"王爺,想當年,太祖皇帝以十三副鐵鎧起兵,曆經無數次東征西討,浴血奮戰數十載,才終於建立起我們大清的萬世基業。那時的局勢可比現在艱難危險得多,如今,我大清雖不如往昔那般強盛,但好歹也比太祖皇帝創業之時強大了千萬倍。隻要我們謹慎行事,步步為營,在此地慢慢謀劃,誰說我們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呢?”
王爺,您可是先帝之子啊,遼東地區成千上萬的大清子民都在翹首以盼,渴望著您能拯救他們脫離苦難的深淵呐!!!所以奴才懇請王爺您……...三思啊。"該名固山額真繼續勸說道。
毫無疑問,他的這番話深深觸動了多鐸內心深處。以多鐸的雄心壯誌,又怎會甘心屈服於仇敵腳下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再明顯不過了。
當親兵們再次看到他們家的公爵大人時,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安德烈已經渾身浴血,已然變成了一個血人。
\"公爵大人,這……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啊?\"親兵隊長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望著安德烈的慘狀。
安德烈咬著牙,強忍著劇痛,從牙縫裏擠出一句話來:\"該死的吳三桂~~~竟然敢對本公爵動刑,真是可惡至極!!!\"
\"什麽?明國的人居然敢冒犯我們的公爵大人?\"親衛兵們一聽,頓時怒不可遏,紛紛叫囂道:\"公爵大人,我們一定要替您報仇雪恨,不能讓那些明人如此囂張跋扈!!!\"
安德烈又何嚐不想以此意行事?但無奈大明的實力實在太強大了,如果真的激怒了吳三桂這個人,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情。
今日隻有幾十個親兵護衛而已,恐怕都不夠人家塞牙縫兒的呢!!!
更何況之前經曆過法蘭西之戰之後,俄羅斯帝國已經損失了數萬名精銳士兵,現在根本就還沒來得及恢複過來。
"閉嘴,沙皇陛下特別叮囑過,如今的明朝勢力過於龐大,我們絕對不能和明朝軍隊產生衝突。今天受到的屈辱隻能留待以後再來報仇雪恨了。趕緊走!!!!!!"安德烈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理智清醒的,及時喝止了手下們衝動的行為。
而麵對俄羅斯帝國如此無禮過分的要求,吳三桂當機立斷,立刻通過電報將此事匯報給了皇帝陛下。
在等待片刻後,大明方麵的回電既已傳來,電報上隻有寥寥幾字:不必理會,若來之則殲之。
......
八月的東西伯利亞,陽光明媚,微風輕拂,帶來一絲涼爽的氣息。這個季節對於一年四季嚴寒的東西伯利亞來說,可謂是最為宜人、溫和的時候。盡管這段美好時光如同白駒過隙般短暫且稍縱即逝,但它卻給多鐸率領的鑲白旗提供了絕佳的休整機會。
遙想當初,遼東都司麾下有兩支勁旅:一支是吳三桂統領的關寧軍,另一支則是多鐸指揮的鑲白旗。
他們兵分兩路,各自踏上征程,其中,吳三桂的關寧軍一路向北,然後向西高歌猛進,成為名副其實的關寧鐵騎;而多鐸所率鑲白旗則向東進軍,如利劍般直插東西伯利亞地區。
吳三桂的關寧軍在遙遠的西西伯利亞戰場屢建戰功,捷報頻傳。與此同時,多鐸的鑲白旗也並未閑著。雖然東西伯利亞地域遼闊,人口稀少,但這片廣袤的土地卻為多鐸的上萬大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他們在此安營紮寨,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勢力範圍,並努力與當地居民融合相處。
隨著時間的推移,鑲白旗不僅適應了這裏惡劣的自然環境,還學會了利用當地資源來維持生計。這些曾經的建奴們在空閑之餘,也開始參與農業生產和狩獵活動,以保證物資供應的穩定。漸漸地,他們似乎習慣於此,對於返回遼東似乎不是那麽迫切了。
如今,鑲白旗已經在東西伯利亞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深深地紮根發芽,一切都朝著更好的方向蓬勃發展著。然而,就在這個看似美好的時刻,多鐸卻在自己的帥帳內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
\"王爺,您怎麽了?\"一名細心的固山額真注意到了多鐸的異常,關切地詢問道。
此刻的多鐸滿臉愁容,眼神迷茫地望向帳外,已然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彷佛在抉擇著什麽。
\"哎,大明來人了……\"
\"啊?王爺,這崇禎皇帝許久不曾派人與我們聯絡,此次突然來人,究竟所謂何事?\"該名固山額真聽到這個消息,不禁大吃一驚,急忙追問道。
多鐸長長地歎息一聲,無奈地說道:\"崇禎下旨,命我鑲白旗即刻班師回朝,返回遼東~~~\"
\"返回遼東?王爺,我鑲白旗曆經千辛萬苦才在此地站穩腳跟,開創出如今的大好局麵。他崇禎僅憑一道聖旨就要我們撤軍離去,哪有此番道路?況且,若是我們真的走了,這東西伯利亞該如何處置?難道就這樣輕易放棄嗎?\"這位固山額真顯然對這個決定十分不滿,麵露難色地說道。
\"哎,畢竟是寄人籬下啊,你別忘了,本王尚兼著大明遼東王的頭銜,從歸屬上看,我們屬於大明的臣民。再者,據那欽差說,我們離開之後,這裏將會由大明第一集團軍的一部分兵力駐守。\"多鐸再次發出一聲沉重的歎息,心中充滿了無奈和不甘。
“王爺,區區一個遼東王算得了什麽?難道您忘了?咱們的大清可是偏偏毀在了那個昏庸無道的崇禎皇帝手中。難道您真的甘心屈居於明朝之下,當個卑微的臣子嗎?”該名固山額真滿臉不甘道。
多鐸聞言,歎息一聲:“哎,此等血海深仇,本王又豈會忘記?當初降明,亦實屬於無奈之舉。然我大清,如今氣數已盡,族民亦所剩無幾,就連皇上和太後...也生死不知,即便本王有心有所作為,恐怕也是力不從心啊。"
"王爺,想當年,太祖皇帝以十三副鐵鎧起兵,曆經無數次東征西討,浴血奮戰數十載,才終於建立起我們大清的萬世基業。那時的局勢可比現在艱難危險得多,如今,我大清雖不如往昔那般強盛,但好歹也比太祖皇帝創業之時強大了千萬倍。隻要我們謹慎行事,步步為營,在此地慢慢謀劃,誰說我們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呢?”
王爺,您可是先帝之子啊,遼東地區成千上萬的大清子民都在翹首以盼,渴望著您能拯救他們脫離苦難的深淵呐!!!所以奴才懇請王爺您……...三思啊。"該名固山額真繼續勸說道。
毫無疑問,他的這番話深深觸動了多鐸內心深處。以多鐸的雄心壯誌,又怎會甘心屈服於仇敵腳下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再明顯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