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朕之所料,這歐洲諸國終究是按捺不住了!!!"朱由檢感慨道。
此時,宮殿之中隻有朱由檢和蔣德璟二人,氣氛稍顯肅穆。
\"陛下,除了鄭將軍那邊暫時穩定之外,如今百萬敵軍正在圍攻我朝另外兩處軍港。這兩地加起來總共隻有兩萬多兵力啊,形勢已經到了極其嚴峻的地步。
請陛下明示,我們是否應該下令讓軍隊全部撤出呢?微臣實在擔憂會出現全軍覆沒的慘狀啊。\"蔣德璟語氣沉重地勸諫道。
按照常理來看,兩萬對陣百萬,這樣巨大的兵力差距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麵對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任何一個有理智的人都會感到絕望和無助。
然而,朱由檢並沒有立刻做出決定,隻是陷入了沉思之中,在這個關鍵時刻,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到朝廷在歐洲的命運和未來。
如若撤軍,可以保存一部分兵力,但也意味著放棄了那兩處軍港,讓敵人長驅直入;但如若不撤,又該如何應對百萬敵軍的猛攻呢?
思慮良久,朱由檢緩緩站起身來:“不必,立刻給張通和李定國發去電報:朝廷不會幹涉他們兩人的指揮權,但朕隻有一個要求,在萬不得已之時,一切以將士們的性命為重。”
“臣明白了,臣即刻向二位將軍發電。”朱由檢的意思,蔣德璟亦是秒懂。
“嗯,楊奇他們抵達何處了?”
“回陛下,剛剛收到回電,楊大人的艦隊已然越過了巴達維亞,尚有半月即可抵達。”蔣德璟拱手答道。
朱由檢聽完之後,心中暗自沉思:\"半個月嗎?恐怕來不及趕上這場大戰了。\"
但他並未表現出來,隻是平靜地說道:“無妨!!!對了,蠻夷既然開戰,那留在京城的諸國的使館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傳朕旨意,讓京城守衛軍、五城兵馬司配合錦衣衛,立即抓捕滯留在大明的所有敵國蠻夷,包括其商人和平民,不管其立場如何,全部抓起來,留待以後再慢慢甄別。
此外,待楊奇到達目的地之後,讓其必須密切關注蘭與愛爾蘭的一舉一動,如果歐洲眾國膽敢發動進攻,則需立刻對兩國進行支援;倘若他們按兵不動,那麽我們便要果斷采取主動出擊的策略。"
"臣遵旨,臣即刻去辦。"
翌日清晨,似乎是早就預見到了朝廷接下來會采取何種行動一般,在針對各國相關人士展開的抓捕行動之中,竟然有許多人早已逃之夭夭,其中甚至包括大不列顛以及法蘭西等國家的大使也都憑空消失不見蹤影。
麵對如此狀況,朱由檢當機立斷再次下達聖旨,要求在全國範圍內全力追捕逃跑的這些外族之人,並力求能在本國境內將他們全部捉拿歸案。
當然,此事倒不是說朝廷出現了內奸,而是這群蠻夷心思狡詐罷了。
......
三日之後的樸次茅斯,整個軍港呈現出一片蕭條景象,放眼望去,軍港周邊方圓一公裏內皆化為焦土,令人觸目驚心。更甚的是,滿地都是陣亡的明朝將士與蠻族士兵的遺體,明眼就可以看出這場激戰的慘烈程度。
在過去的數日裏,雙方交戰可以說激烈異常,難分勝負,蠻夷憑借著巨大的人數優勢,屢次險些攻破軍港防線。
然而,在關鍵時刻,兩艘飛艇和戰艦的火炮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無數的炸彈和炮彈的轟擊下,血肉之軀又如何能抵擋的住?明軍在武器的優勢下成功擊退了來勢洶洶的敵軍。
不過盡管如此,戰至目前,明軍也已是強弩之末。雖然他們奮勇殺敵,殲滅了不下三萬名敵人,但自身亦付出了沉重代價,傷亡達到三千餘人之多,而且其彈藥亦是消耗了大半。
萬般無奈之下,張通隻好下令全軍撤退至最後一道防線,並將樸次茅斯的大部分地區拱手相讓。
實際上,張通做出這樣的部署主要出於以下三個考量:其一,最後一道防線臨近海岸線,這意味著艦隊能夠更便捷地提供支援以及補充彈藥。
其二,在關鍵時刻,軍隊向海域撤退也能節省更多寶貴的時間;
其三,張通希望通過此番阻擊,再給那些蠻族來一次迎頭痛擊,給這些蠻夷再炒一盤下酒菜。
他唯一擔憂的是,各國的海軍仿佛憑空消失了一般,截至目前仍未露麵。而張通也絕不會狂妄自大地認為各國海軍畏懼大明而不敢出戰。
出現如今的情況,恐怕隻有歐洲諸國正在醞釀一次大的行動這一個解釋了。
此時此刻,整個樸次茅斯都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氛,雙方都在為最後的決戰做修整。
另一邊,久久未能攻克目標的聯軍也陷入了極度的惱怒之中,這一次與上一次不同,他們的指揮官乃是由大不列顛的魯珀特親王擔任。
盡管他對與大明交惡持有一些保留意見,但身為軍人,他明白服從王命的重要性,更何況,這次出征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和榮譽,在此等情形下,魯珀特親王還是義無反顧地接受了這一重任。
“魯珀特閣下,我軍傷亡已經接近三萬四千人。”一名副官恭敬地走到他身邊,遞上一份最新的戰鬥報告。
魯珀特親王接過報告,仔細閱讀起來,報告中的內容讓他的眉頭緊緊皺起,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大明的強大還是一如既往,哪怕己方已然裝備了先進的火器,可這差距似乎還是越拉越大。
不過,魯珀特並沒有被明軍嚇倒,反而更加堅定了戰勝大明的信念,似乎戰勝這樣的明軍才有成就感。
\"通知各部隊將領,加強進攻力度,一小時後向樸次茅斯發動總攻,務必將這支明軍全部消滅!!!\"思索片刻後,魯珀特親王果斷下達命令。
隨著命令的下達,歐洲聯軍開始調整戰術,向龜縮在一平方公裏的大小地方的明軍,展開了更為猛烈的攻擊。
此時,宮殿之中隻有朱由檢和蔣德璟二人,氣氛稍顯肅穆。
\"陛下,除了鄭將軍那邊暫時穩定之外,如今百萬敵軍正在圍攻我朝另外兩處軍港。這兩地加起來總共隻有兩萬多兵力啊,形勢已經到了極其嚴峻的地步。
請陛下明示,我們是否應該下令讓軍隊全部撤出呢?微臣實在擔憂會出現全軍覆沒的慘狀啊。\"蔣德璟語氣沉重地勸諫道。
按照常理來看,兩萬對陣百萬,這樣巨大的兵力差距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麵對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任何一個有理智的人都會感到絕望和無助。
然而,朱由檢並沒有立刻做出決定,隻是陷入了沉思之中,在這個關鍵時刻,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到朝廷在歐洲的命運和未來。
如若撤軍,可以保存一部分兵力,但也意味著放棄了那兩處軍港,讓敵人長驅直入;但如若不撤,又該如何應對百萬敵軍的猛攻呢?
思慮良久,朱由檢緩緩站起身來:“不必,立刻給張通和李定國發去電報:朝廷不會幹涉他們兩人的指揮權,但朕隻有一個要求,在萬不得已之時,一切以將士們的性命為重。”
“臣明白了,臣即刻向二位將軍發電。”朱由檢的意思,蔣德璟亦是秒懂。
“嗯,楊奇他們抵達何處了?”
“回陛下,剛剛收到回電,楊大人的艦隊已然越過了巴達維亞,尚有半月即可抵達。”蔣德璟拱手答道。
朱由檢聽完之後,心中暗自沉思:\"半個月嗎?恐怕來不及趕上這場大戰了。\"
但他並未表現出來,隻是平靜地說道:“無妨!!!對了,蠻夷既然開戰,那留在京城的諸國的使館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傳朕旨意,讓京城守衛軍、五城兵馬司配合錦衣衛,立即抓捕滯留在大明的所有敵國蠻夷,包括其商人和平民,不管其立場如何,全部抓起來,留待以後再慢慢甄別。
此外,待楊奇到達目的地之後,讓其必須密切關注蘭與愛爾蘭的一舉一動,如果歐洲眾國膽敢發動進攻,則需立刻對兩國進行支援;倘若他們按兵不動,那麽我們便要果斷采取主動出擊的策略。"
"臣遵旨,臣即刻去辦。"
翌日清晨,似乎是早就預見到了朝廷接下來會采取何種行動一般,在針對各國相關人士展開的抓捕行動之中,竟然有許多人早已逃之夭夭,其中甚至包括大不列顛以及法蘭西等國家的大使也都憑空消失不見蹤影。
麵對如此狀況,朱由檢當機立斷再次下達聖旨,要求在全國範圍內全力追捕逃跑的這些外族之人,並力求能在本國境內將他們全部捉拿歸案。
當然,此事倒不是說朝廷出現了內奸,而是這群蠻夷心思狡詐罷了。
......
三日之後的樸次茅斯,整個軍港呈現出一片蕭條景象,放眼望去,軍港周邊方圓一公裏內皆化為焦土,令人觸目驚心。更甚的是,滿地都是陣亡的明朝將士與蠻族士兵的遺體,明眼就可以看出這場激戰的慘烈程度。
在過去的數日裏,雙方交戰可以說激烈異常,難分勝負,蠻夷憑借著巨大的人數優勢,屢次險些攻破軍港防線。
然而,在關鍵時刻,兩艘飛艇和戰艦的火炮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無數的炸彈和炮彈的轟擊下,血肉之軀又如何能抵擋的住?明軍在武器的優勢下成功擊退了來勢洶洶的敵軍。
不過盡管如此,戰至目前,明軍也已是強弩之末。雖然他們奮勇殺敵,殲滅了不下三萬名敵人,但自身亦付出了沉重代價,傷亡達到三千餘人之多,而且其彈藥亦是消耗了大半。
萬般無奈之下,張通隻好下令全軍撤退至最後一道防線,並將樸次茅斯的大部分地區拱手相讓。
實際上,張通做出這樣的部署主要出於以下三個考量:其一,最後一道防線臨近海岸線,這意味著艦隊能夠更便捷地提供支援以及補充彈藥。
其二,在關鍵時刻,軍隊向海域撤退也能節省更多寶貴的時間;
其三,張通希望通過此番阻擊,再給那些蠻族來一次迎頭痛擊,給這些蠻夷再炒一盤下酒菜。
他唯一擔憂的是,各國的海軍仿佛憑空消失了一般,截至目前仍未露麵。而張通也絕不會狂妄自大地認為各國海軍畏懼大明而不敢出戰。
出現如今的情況,恐怕隻有歐洲諸國正在醞釀一次大的行動這一個解釋了。
此時此刻,整個樸次茅斯都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氛,雙方都在為最後的決戰做修整。
另一邊,久久未能攻克目標的聯軍也陷入了極度的惱怒之中,這一次與上一次不同,他們的指揮官乃是由大不列顛的魯珀特親王擔任。
盡管他對與大明交惡持有一些保留意見,但身為軍人,他明白服從王命的重要性,更何況,這次出征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和榮譽,在此等情形下,魯珀特親王還是義無反顧地接受了這一重任。
“魯珀特閣下,我軍傷亡已經接近三萬四千人。”一名副官恭敬地走到他身邊,遞上一份最新的戰鬥報告。
魯珀特親王接過報告,仔細閱讀起來,報告中的內容讓他的眉頭緊緊皺起,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大明的強大還是一如既往,哪怕己方已然裝備了先進的火器,可這差距似乎還是越拉越大。
不過,魯珀特並沒有被明軍嚇倒,反而更加堅定了戰勝大明的信念,似乎戰勝這樣的明軍才有成就感。
\"通知各部隊將領,加強進攻力度,一小時後向樸次茅斯發動總攻,務必將這支明軍全部消滅!!!\"思索片刻後,魯珀特親王果斷下達命令。
隨著命令的下達,歐洲聯軍開始調整戰術,向龜縮在一平方公裏的大小地方的明軍,展開了更為猛烈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