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在後世的很多人心裏,確實有著“沒有人能在法蘭西投降前占領巴黎”這樣一個想法。
其實也主要集中在二戰板塊,1940年5月10號,某國發動全麵進攻。
結果法蘭西並沒有彈盡糧絕,科技不比某國差、甚至還擁有上百萬精銳陸軍的法蘭西,於1940年6月22號宣布投降,前後總共也不過40來天。
原本朱由檢對此亦隻是抱著玩笑的態度,然從如今看來,這法蘭西確實還是有這個潛力的。
不過,朱由檢並不打算給予法蘭西如此殊榮。
要知道,一句老話說的挺好:對待敵人就應該像春天般溫暖。
在這寒冷的冬季,朱由檢決定用炸彈給法蘭西送去火一般的熱情。
“陛下聖明,朝廷目前占盡優勢,和談確實沒什麽必要。”
堵胤錫二人畢竟皆為征戰多年的老將,對於軍事上可比朱由檢要熟練的多,略微思索片刻後,二人便明白皇帝不和談的原因。
“二位卿家,朕回大明後,這東南亞就交給你們了。”朱由檢點頭道:“如今暹羅已平,其他幾個小國更是沒有與大明叫板的資格,盡快將東南亞聚攏一處,在朕心裏,此地不是番外之邦,而真正屬於大明國土,明白朕的意思嗎?”
“還請陛下示下~~~”二人對視一眼後,同時拱手道。
二人雖說在軍事領域有著突出的成就,可這政治覺悟實在不怎麽樣。
不過朱由檢倒也不惱,耐心說道:“我朝自古便是禮儀之邦,所到之處,應以德服人,對待當地百姓以安撫為主,讓他們認可我大明,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避免當地人的反抗情緒,又能穩定住這片地區,同時更能盡快同化。若是一味用強,雖可一時得逞,但終非長久之計。”
聽到此,兩人同時點頭:“陛下聖明,臣等心悅誠服!!!”
“既如此,此次我們君臣離別之前,朕已讓下麵人準備好了禦膳,爾等就陪朕用個晚膳吧。”朱由檢道。
“是,臣等為陛下送行。”
午後,在朱由檢特意安排下,君臣三人相對而坐,推杯換盞,相談甚歡,一頓普通的膳食直直用了兩個時辰。
翌日,朱由檢踏上返程之路,為讓將士們親睹自己的真容,原本出行乘坐的最新款機車,特意換成了一匹高大威武的白馬。
朱由檢身披金色龍袍,頭戴皇冠,英姿颯爽地走在隊伍的最前方,其身後上萬護衛隊及一眾內侍浩浩蕩蕩。
駐守暹羅的大明數千將士則列隊送行,在一片“陛下萬歲”的呼聲中,朱由檢一邊揮舞著右手,一邊緩緩的離開這片土地,告別將士們。
另一邊,歐洲戰場上,裏茨塔特之戰,以明軍大獲全勝而結束,這場戰役的勝利,讓明軍在歐洲戰場上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此戰,明軍不僅攻占裏茨塔特城,更是摧毀了歐洲諸國精心布置的第二道防線,此戰的勝利對於明軍來說意義重大,明軍可以說徹底在歐洲大陸上站穩腳跟,更是摧毀了歐洲諸國的抵抗意誌。
據統計,此次戰役殲敵達到五十三萬之眾,俘獲敵軍三十九萬人,此外還有大量的繳獲物資。
值得一提的是,為配合明軍的正麵戰場,數十萬和蘭軍隊在神聖羅馬帝國、瑞典和挪威等國展開襲擾戰,此等軍事行動使得原本就陷入困境的歐洲諸國更加疲於應對,無法集中精力對抗明軍的進攻。
崇禎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明朝軍隊挾著大勝的威勢,開始向著法蘭西邊陲挺進。
此外,由於接連的慘敗,再加上秦良玉、吳三桂在東方戰線上的猛烈進攻,沙俄帝國率先支撐不住,萌生出撤軍的想法,法蘭西等國得知後,第一時間自然是極力反對。
然而,可笑的是,盡管法蘭西等國極力阻止沙俄撤軍,但實際上,法蘭西求和大使早已暗地裏向大明駐歐洲公使胡宇遞交了和談誠意書,這份誠意書表明了法蘭西希望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的願望。
而這亦正是朱由檢急於返回京城的原因之一。
......
崇禎二十八年一月初七日深夜,朱由檢扔下大部隊,經過半個月的星夜兼程,隻帶領兩百騎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京師。
此次回京,除了內閣和幾個相關的尚書外,京城中的大部分官員都還被蒙在鼓裏,完全不知道皇帝已經悄然歸來。
“大伴兒,傳內閣蔣德璟、範景文和六部尚書到西暖閣議事!!!”回到紫禁城,朱由檢第一時間便召見臣工,其急切的心情一眼便知。
僅僅不到三刻,蔣德璟等人便已匆匆趕到,從時辰上來看,他們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趕到,顯示出幾人對皇帝的忠誠和敬業精神,對此,朱由檢還是相當滿意的。
待眾人坐定後,朱由檢麵帶微笑,輕聲說道:“諸位愛卿,深夜召見爾等,實乃事出有因。如今局勢有變,不得不連夜商議,還望諸卿勿要怪罪,特別是蔣卿,你年事已高,朕實在是有些過意不去啊!!!”
眾人聞言,連忙起身,而蔣德璟則恭敬地說道:“陛下言重了!陛下遠途歸來,未曾稍作歇息,便匆忙投入政務之中,臣等真是深感愧疚啊!”
朱由檢微微一笑,擺擺手示意他們坐下,溫和地說道:“哈哈,你我君臣一心,不必如此謙遜。此間事了,蔣卿你上疏告老還鄉之事,朕也當應了。”
眾人拱手應道:“是,陛下。”
蔣德璟則俯首躬身:“臣多謝陛下體恤,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好了,起來吧。”
朱由檢沉默片刻,神色變得嚴肅起來,鄭重地道:“諸位愛卿,爾等給朕發來電報,朕已看過。今日召爾等前來,便是想聽聽諸位對此事的看法。”
見皇帝進入正題,幾人均是神色肅穆,在互相對視一眼後,作為內閣首輔的蔣德璟第一個說道:“陛下,其實對於此事,臣等已然交換過意見。”
其實也主要集中在二戰板塊,1940年5月10號,某國發動全麵進攻。
結果法蘭西並沒有彈盡糧絕,科技不比某國差、甚至還擁有上百萬精銳陸軍的法蘭西,於1940年6月22號宣布投降,前後總共也不過40來天。
原本朱由檢對此亦隻是抱著玩笑的態度,然從如今看來,這法蘭西確實還是有這個潛力的。
不過,朱由檢並不打算給予法蘭西如此殊榮。
要知道,一句老話說的挺好:對待敵人就應該像春天般溫暖。
在這寒冷的冬季,朱由檢決定用炸彈給法蘭西送去火一般的熱情。
“陛下聖明,朝廷目前占盡優勢,和談確實沒什麽必要。”
堵胤錫二人畢竟皆為征戰多年的老將,對於軍事上可比朱由檢要熟練的多,略微思索片刻後,二人便明白皇帝不和談的原因。
“二位卿家,朕回大明後,這東南亞就交給你們了。”朱由檢點頭道:“如今暹羅已平,其他幾個小國更是沒有與大明叫板的資格,盡快將東南亞聚攏一處,在朕心裏,此地不是番外之邦,而真正屬於大明國土,明白朕的意思嗎?”
“還請陛下示下~~~”二人對視一眼後,同時拱手道。
二人雖說在軍事領域有著突出的成就,可這政治覺悟實在不怎麽樣。
不過朱由檢倒也不惱,耐心說道:“我朝自古便是禮儀之邦,所到之處,應以德服人,對待當地百姓以安撫為主,讓他們認可我大明,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避免當地人的反抗情緒,又能穩定住這片地區,同時更能盡快同化。若是一味用強,雖可一時得逞,但終非長久之計。”
聽到此,兩人同時點頭:“陛下聖明,臣等心悅誠服!!!”
“既如此,此次我們君臣離別之前,朕已讓下麵人準備好了禦膳,爾等就陪朕用個晚膳吧。”朱由檢道。
“是,臣等為陛下送行。”
午後,在朱由檢特意安排下,君臣三人相對而坐,推杯換盞,相談甚歡,一頓普通的膳食直直用了兩個時辰。
翌日,朱由檢踏上返程之路,為讓將士們親睹自己的真容,原本出行乘坐的最新款機車,特意換成了一匹高大威武的白馬。
朱由檢身披金色龍袍,頭戴皇冠,英姿颯爽地走在隊伍的最前方,其身後上萬護衛隊及一眾內侍浩浩蕩蕩。
駐守暹羅的大明數千將士則列隊送行,在一片“陛下萬歲”的呼聲中,朱由檢一邊揮舞著右手,一邊緩緩的離開這片土地,告別將士們。
另一邊,歐洲戰場上,裏茨塔特之戰,以明軍大獲全勝而結束,這場戰役的勝利,讓明軍在歐洲戰場上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此戰,明軍不僅攻占裏茨塔特城,更是摧毀了歐洲諸國精心布置的第二道防線,此戰的勝利對於明軍來說意義重大,明軍可以說徹底在歐洲大陸上站穩腳跟,更是摧毀了歐洲諸國的抵抗意誌。
據統計,此次戰役殲敵達到五十三萬之眾,俘獲敵軍三十九萬人,此外還有大量的繳獲物資。
值得一提的是,為配合明軍的正麵戰場,數十萬和蘭軍隊在神聖羅馬帝國、瑞典和挪威等國展開襲擾戰,此等軍事行動使得原本就陷入困境的歐洲諸國更加疲於應對,無法集中精力對抗明軍的進攻。
崇禎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明朝軍隊挾著大勝的威勢,開始向著法蘭西邊陲挺進。
此外,由於接連的慘敗,再加上秦良玉、吳三桂在東方戰線上的猛烈進攻,沙俄帝國率先支撐不住,萌生出撤軍的想法,法蘭西等國得知後,第一時間自然是極力反對。
然而,可笑的是,盡管法蘭西等國極力阻止沙俄撤軍,但實際上,法蘭西求和大使早已暗地裏向大明駐歐洲公使胡宇遞交了和談誠意書,這份誠意書表明了法蘭西希望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的願望。
而這亦正是朱由檢急於返回京城的原因之一。
......
崇禎二十八年一月初七日深夜,朱由檢扔下大部隊,經過半個月的星夜兼程,隻帶領兩百騎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京師。
此次回京,除了內閣和幾個相關的尚書外,京城中的大部分官員都還被蒙在鼓裏,完全不知道皇帝已經悄然歸來。
“大伴兒,傳內閣蔣德璟、範景文和六部尚書到西暖閣議事!!!”回到紫禁城,朱由檢第一時間便召見臣工,其急切的心情一眼便知。
僅僅不到三刻,蔣德璟等人便已匆匆趕到,從時辰上來看,他們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趕到,顯示出幾人對皇帝的忠誠和敬業精神,對此,朱由檢還是相當滿意的。
待眾人坐定後,朱由檢麵帶微笑,輕聲說道:“諸位愛卿,深夜召見爾等,實乃事出有因。如今局勢有變,不得不連夜商議,還望諸卿勿要怪罪,特別是蔣卿,你年事已高,朕實在是有些過意不去啊!!!”
眾人聞言,連忙起身,而蔣德璟則恭敬地說道:“陛下言重了!陛下遠途歸來,未曾稍作歇息,便匆忙投入政務之中,臣等真是深感愧疚啊!”
朱由檢微微一笑,擺擺手示意他們坐下,溫和地說道:“哈哈,你我君臣一心,不必如此謙遜。此間事了,蔣卿你上疏告老還鄉之事,朕也當應了。”
眾人拱手應道:“是,陛下。”
蔣德璟則俯首躬身:“臣多謝陛下體恤,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好了,起來吧。”
朱由檢沉默片刻,神色變得嚴肅起來,鄭重地道:“諸位愛卿,爾等給朕發來電報,朕已看過。今日召爾等前來,便是想聽聽諸位對此事的看法。”
見皇帝進入正題,幾人均是神色肅穆,在互相對視一眼後,作為內閣首輔的蔣德璟第一個說道:“陛下,其實對於此事,臣等已然交換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