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執約定好一同上旨他們也做了,皇帝不允罷了,秦執也不能說他們不仁義。


    況且秦執都聲名狼藉了,他們仁不仁義,挨罵的也不會是他們。


    誰叫秦執名聲不好呢?


    所以,隻需要他們加以引導,輿論就會偏向他們。


    皇帝說,西蜀匪患不急,外敵先出,再解內患。


    於是乎,便有人向皇帝進旨要與胡人一戰。


    眼下正是秋收時節,今年兵強力壯,理應戰之,將胡人打出國門,最好簽訂條約,不敢來犯。


    皇帝雖然惜命,但這種戰場上的事情,又不用他去,況且幾位自己的朝臣也說了,此戰,是有勝利把握的,他也想在有生之年有所作為,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雖然他的確讓手下的人販賣私鹽,可那是匪患做的,和他有什麽關係呢?


    臣民又不知道,可若是戰,戰勝,則是赫赫戰功,將來,青史留名。


    他自然是希望戰的。


    世家的人站出來不願起大型衝突。


    眼下隻是幾個小的族群對北方進行騷擾。


    也沒有開戰的意思。


    如果他們此時起兵,無異於掀了條約,向北方所有的胡人宣戰。


    自家是兵強力壯,別人難不成馬兒不肥?


    若是不肥,又怎會騷擾邊境。


    倒是沒做出什麽傷亡之舉,隻是試探而已。


    他們覺得應該加以警告,讓胡人知道自家兵強馬壯,主動收斂,至於戰,雖然勝的幾率大,可也會導致民不聊生,百姓傷亡。


    上位者一句話,是要無數的人拿命去換的。


    世家更樂意安於守業,能不戰則不戰。


    兩方的人吵得不可開交,於是都把目光望向秦執。


    “秦大人,您的意思是?”左都禦史於憲問。


    皇帝也說:“秦尚書,你看此事是否該戰。”


    “若是不戰,豈不辱我大國泱泱威嚴。”


    “也該讓他們退出百裏之外,從此不得入關。”


    秦執垂首:“臣並無意義。”


    皇帝聽秦執言,大喜:“眾愛卿都聽到了吧,連秦大人,也覺得該戰,既如此,該準備的就準備起來。戶部該撥款的就撥款。”


    “至於領將,朕任命兵部侍郎李誓為征北將軍,兵部掌固沈遇為車騎將軍,秦尚書則坐鎮後方,屆時回來朕定當論功行賞。”


    李誓是皇帝的人,推出來領頭等功。掌固沈遇是世家的人,其父沈惑掌管戶部。至於秦執則出來兜底,萬一出了差錯,則讓他背鍋擦屁股,若是一切順利,他也得不到實質的好處,隻有個坐鎮的名聲而已。


    皇帝是想借秦執之勢造自己的人啊。


    好處落到皇帝和世家身上,自然兩方歡喜。


    隻聞秦執道:“臣領旨。”


    眾人都疑惑秦執應當知道皇帝的意思,怎的還順從了他。難不成秦執是在向皇帝低頭。


    外界揣測紛紛,連皇帝也越越試探。


    連連降了幾個秦執明麵上的人。


    秦執也未置一詞。


    或許是秦執的順從,讓皇帝覺得自己越發飄了。


    十月,開始征糧收兵,風雨欲來的感覺,讓大家都開始猜測,快打仗了。


    打仗啊,百姓如何知能勝能負,紛紛擔心,更有甚者,孩子被征兵帶走,就更擔心了。


    外麵都人心惶惶,秦府還是一樣冷清。


    秦湘玉都從秦執臉上看不出什麽擔憂之色。


    甚至,秦執還拉著她做了好幾次。每一次頗有一種血洗前恥之意。


    直教秦湘玉兩股戰戰,第二日起不得身。


    他還頗為愛憐的親了親她的額頭,笑罵她嬌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強娶豪奪後,表小姐她不幹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被強娶豪奪後,表小姐她不幹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