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達爾文“崩潰”的雄孔雀


    這集跟大家聊一個人的故事,達爾文,至於為什麽要聊他,看到最後你自然就明白了。


    達爾文這個人一生留給科學事業一個天大的謎題,就是他其間有20多年的時間幹嗎去了?1836年他環球航行結束回到倫敦,直到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中間20多年啊,他一直磨磨蹭蹭,既然所有資料已經收集完了,包括標本啊,進化論的思想啊都已醞釀完成,20多年他為什麽就是不動筆?當然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說他老人家身體實在是不好,因為他參加的“貝格爾”號是從1831年到1836年,在海上漂泊了五年。海上生活漫長枯燥,極容易導致人生病,“貝格爾”號前一任船長就是因為忍受不了這種病痛和寂寞,最後舉槍自殺。


    @馬馬虎虎mgj:達爾文是猶太人,在猶太人的思想理論體係中一直認為猶太人是上帝唯一選擇的子民,他們自認為比別人高人一等,他們幾百年來一直想著統治世界,讓其他人聽服於他們。但是即使未來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發達的科技,他們依然不能統治全人類,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開始規劃生物進化論,讓每個人知道自己隻是動物進化的,根據物種的進化讓他人明白自己是弱者,應該侍從比自己更強大的物種,從而聽服於猶太人的統治,這就是猶太人搞了好幾百年的陰謀論。達爾文知道自己所謂的進化違背了主宰宇宙的上帝,他很是害怕,以至於他老時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


    達爾文為什麽能上這個船呢?因為後一任船長一想,又不能帶女人上船,而且平時跟船員要板著臉,也不能跟船員太近乎,所以一定要找一個人上船陪他聊天,達爾文就是這麽一個陪他聊天的人,不是什麽隨船的科學家。五年的海上生活確實也把達爾文的身體摧毀了,1836年他回到倫敦之後,基本上所有能夠引發痛苦的病,達爾文身上都有,一會兒頭疼,一會兒胃疼,一會兒覺得反胃,等等。


    達爾文最後病到什麽程度?就是他每天隻能掙紮著起來工作一兩個小時就到頭了,甚至有段時間長期臥床,以至於到最後他幾乎不能參加倫敦所有的社交活動,他在日記裏寫道:“我怕死在半道上。”身體壞到了這個程度。但是說身體真的不好呢,其實這20多年他也幹了不少事兒,比如說他在倫敦的鄉下養鴿子、蘭花,然後還研究一種生物叫藤瑚,他還寫了一部四卷本的關於藤瑚生活史的輝煌巨著。可他為什麽就是不寫《物種起源》呢?


    @realorcy:不太同意老羅的觀點,達爾文廣受攻擊我認為確實是因為觸犯了西方人心中的上帝和信仰。在中國就不會被這樣攻擊,接受的人還是很多的。他說的是進化論,也就是物種不斷地進化以適應大自然,進化不了的就滅亡。而不是一直在被剪刀剪,照老梁的說法,今天物種已經被剪光了。達爾文恰恰是說明了,不進化,就滅亡,通過進化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人類本身就是不斷進化的產物。


    有人說,達爾文在繼續認真地準備他的理論,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理論不完善、資料不完備,所以他才種蘭花啊,養鴿子啊,做更多的科學實驗。這也有道理,即使在《物種起源》發表之後,達爾文都覺得理論當中有個天大的缺憾,其實就是一個他當時無法解釋的現象,就是雄孔雀的尾巴。達爾文在日記裏寫道:“一想到雄孔雀的尾巴我都要反胃和惡心。”因為這個尾巴完全顛覆了他所謂的“自然選擇理論”。


    你不是說適者生存嗎?可是這尾巴明顯就不適合生存呐?第一它耗費能量吧?長那麽長。第二它不方便取食吧?孔雀飛不高啊,還不好躲避天敵啊。可是為什麽孔雀還要進化出一支長長的、漂亮華麗的尾巴呢?這個問題實際上在達爾文的第二本書,也就是《人類的由來》一書裏才得以解決,他提出了一個新的假說,說除了自然選擇之外,還出現了一種新的選擇方式,叫“性選擇”。


    他的解釋是這樣的,說世界上很可能出現過一隻短尾巴的雄孔雀,這個孔雀取食很方便,逃避天敵也很敏捷,活得非常天真爛漫和自在。但是在雌孔雀眼裏,一隻沒有漂亮尾巴的雄孔雀實在是太醜了,沒有雌孔雀願意跟它交配,於是它也絕種了。所以,自然的選擇不光是捕食、逃避天敵這麽簡單,雌性生物的態度其實也決定了這一物種的很多性狀,這就是所謂的性選擇理論。


    所以很多科學史家認為,達爾文這20年之所以不動筆,就是在補足他的理論。可是問題又來了,這個性選擇理論不是在《物種起源》出版之後才寫的嗎?當時為什麽急匆匆地把《物種起源》寫出來呢?那20多年你到底為什麽沒動筆呢?


    @dogzooo:人類的發展可能有它的特殊性,因為人的適應是在對附屬世界的改造,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進化論不適合現在人類的發展,這個主題已經從生物學發展為社會學。而且人類曆史在自然史觀下還太短暫,根本無法作為一個典型的進化論模型去分析,所以進化論隻能說在沒有地球外部幹擾的自然環境下的片麵正確,而且是現代進化論理論,而不是不完善的達爾文主義。


    顛覆信仰的“進化論”


    說實話,我在進一步了解達爾文的進化論之前我也不知道為什麽,但是讀得越深,越了解進化論,或者今天的我以為我已經了解了進化論之後,我才真正理解了達爾文的痛苦。因為達爾文提出來的進化論實在是太顛覆了。我們都以為達爾文提出來理論之所以顛覆,是因為他說人不是上帝創造的,人是猴子變的。其實恰恰相反,這個觀點根本不是達爾文提出來的。關於進化的思想,別說達爾文,從達爾文的爺爺那一輩起,他爺爺本人就已經提出了完整的進化論的思想,物種是有獨立起源的,物種是變化的,不是上帝創造的。還有拉馬克進化主義等等,所有這些理論在幾十年前就提出來了。


    那達爾文真正的貢獻是什麽?他是在告訴我們,進化壓根沒有方向。每一個物種對自己的命運,其實完全無法掌控,這才是達爾文真正的發現。在他的眼裏,所謂的自然就是一個麵無表情的一個玩意兒,這個玩意兒沒有任何價值、任何立場,也並不向善,它就冷靜得像一個死神,拿著一把剪刀在旁邊盯著芸芸眾生,它隨時會用這把剪刀把那些不適合生存的物種“哢嚓”一剪刀剪掉,讓那些適合的物種生存下去。


    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是那麽的美好,那麽的靜謐,有小鳥的歡唱,有海洋生物自由自在地遨遊,但這都是你眼裏的世界,如果放到幾百萬年、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前這樣的時間段去看,大自然都是在麵無表情地看著這些物種。不管是恐龍還是三葉蟲,每一個物種在進化的曆史上都有一個悲催的故事,因為每一個物種都逃脫不了大自然用剪刀進行的這種審判。每一個物種不斷地變成灰塵,又不斷地被組合成新的物種,扔回到“進化”這條長長的河流當中,沒有任何物種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大自然沒有任何方向性,每一個物種都在和這把剪刀比逃亡的命運。物種根本掌握不了自己的前途,沒有物種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然後獲得一種向上的動力。


    所以,達爾文真正趕下神壇的壓根兒不是什麽上帝,他其實是把人類生存的一切信心和信念都全部毀掉了,我們以為我們這一代人都在奔向美好,我們不斷地改善自己的命運,試圖掌控自己的命運,而達爾文就在旁邊冷笑,用他那英國式散文優雅的筆調冷笑說道:“你們什麽都不懂,大自然的剪刀在決定你們,你們自己什麽都決定不了。”這是達爾文進化論真正的精髓。


    @dogzooo:現代進化理論已經否定了所謂的適者生存,因為進化是以種群為基本單位的,我們所有看似適應環境的性狀殘留都是在隨機性狀的自然選擇以後的結果。也就是說,從自然史的條件下來說,我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麽才是適應,真實存在的隻是在一個群落中有n多種不同的性狀存在,而自然選擇剔除了不能生存的個體從而改變不同性狀在群落中的比例,從來就沒有個體能夠作為適者,因為個體從來就不是進化的單位。


    當時同時住在英國倫敦的另一個人也是個大胡子,離達爾文的家不遠,就相隔16英裏,那個大胡子叫馬克思,兩個人生活在同一時代,但是沒見過麵。馬克思也夠顛覆的,但是馬克思心中有一股強大的道德力量,他認為他在指點人類的未來,所以他筆耕不輟,天天在著書。而達爾文那麽痛苦,20多年不敢下筆,就是這個原因。


    達爾文的痛苦與勇氣


    《進化論》發表之後,達爾文遭受的種種攻擊其實到今天都沒有停止。今天還有人說,當然是以科學的態度,說達爾文的進化論是一個錯誤,在他的同時代的人那裏就更是如此了,無數的人攻擊他,包括他最好的朋友。他的進化論甚至不符合當時科學的標準,英國當時最著名的科學家都在反對他。直到今天我們還在說,達爾文的進化論是一個假說。


    《物種起源》是達爾文留給世人的一部恢弘的科學巨著,可他20年遲遲不肯動筆。


    達爾文這些顛覆性的想法,讓他身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他妻子非常愛他,也是他的表姐,在嫁給他之前寫了一封信,信裏說:“我非常愛你,但是你這套理論把上帝算是徹底給得罪了,我嫁給你之後,我們相愛一生之後在天堂還能重逢嗎?”達爾文後來在日記裏也寫道,他說:“每到深夜的時候,我經常抱著這封信把它貼在臉上沉痛地哭泣,因為我真的不知道在天堂,我和我的妻子能不能相逢。”


    達爾文活到73歲,臨死前他留下遺囑,說給他一具普通的棺木就好。但是後來英國人決定把他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跟牛頓葬在一起,違背了他的遺囑,給他製作了一具豪華的棺木,而他的旁邊躺著的是牛頓,還有一生都反對他的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


    @索菲魚兒:達爾文為何在《物種起源》完成後20多年未出書?不僅僅是因為身體原因,更因為他的進化論的顛覆性,他讓人類斷了念想,所有的一切都逃不過大自然那把冷冷的剪刀,這樣的言論自然要遭到眾多的反對和鞭笞。最後一句聯係得好:“所有的‘創新’要的不隻是智慧,創造首先要付出的是勇氣。”


    所以我覺得,達爾文的墓也算是一個圖騰吧,一個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他被一具違背他自己命運的、一個超越他想象的豪華棺木定格在了曆史上,而身邊有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有反對了他一輩子的科學家,他就這樣麵對著千秋萬代。


    達爾文的故事至少到這裏可以告訴我們,我們都在說中國要做創新型國家,我們缺的是“中國創造”,創造有那麽容易嗎?創造要付出的可不隻是智慧,創造首先要付出的就是勇氣。


    羅胖薦書:《神似祖先》


    作者:鄭也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羅輯思維:有種、有趣、有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振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振宇並收藏羅輯思維:有種、有趣、有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