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無情,卻字字泣淚#顏家滿門忠烈#


    顏真卿。我心中最悲壯的書法家。


    出身名門,師從草聖張旭,又自創一套楷書。世人皆知他是書法大家,卻不知他還運籌帷幄,用兵如神。


    安史之亂時,整個河北,唯有顏真卿駐守的平原沒有被攻破,他帶領軍隊一天奪回17個郡縣。


    叛軍攻打到顏真卿堂兄駐守的常山時,顏家幾十口拒不投降,被全部nue殺。


    敵軍為了擾亂民心,送來了他侄子的屍體。


    但他為了穩定軍心,忍痛說這是假的,命人丟了出去,深夜才趕出去找屍體,但隻找到了他的頭顱。


    他忍痛寫下了《祭侄文稿》,塗塗改改,生怕詞不達意。


    顏家三十多口人,全部犧牲,獨留顏真卿。


    這寫下的哪裏是字,分明是血與恨,是寧死不降的悲歌與風骨,是顏家滿門的英魂。


    可惜的是,就是這樣的滿門忠烈,也沒有一個好結局。


    後來,顏真卿在朝堂上被人排擠,被叛軍軟禁了三年,最終被勒死。】


    評論區


    網友a:他字字斟酌,句句塗改,唯恐寫不出顏家滿門忠烈


    回複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每次看到這句話真的很觸動……[難過])


    (顏真卿被盧杞害了,但是盧杞的爹是個忠臣從容赴死。甚至頭顱被顏真卿看到後,顏真卿不忍心他如此狼狽,給他頭顱弄幹淨入殮了。


    顏真卿死前驕傲的對著叛軍說,你們知道顏杲卿嘛?是我的兄長,首舉義兵被害,詬罵不絕於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師,守吾兄之節,死而後已,豈受汝輩誘脅也。)


    (他是天下第一楷書,卻寫出了天下第二行書,這是該有多痛啊[大哭])


    (字如其人,堂堂正正)


    網友b:顏家效忠李唐王朝,擁護皇權。


    顏真卿和他堂兄顏杲卿分別擔任地方官員。安史之亂時,叛軍進逼,顏真卿任平原郡太守,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皆有護土之責。


    顏杲卿命他的第三個兒子顏季明,往返於常山、平原之間傳遞消息,使兩郡信息暢通,共同抵抗叛軍。


    但因敵方勢力強大,兩郡招架不住,而最近的太原節度使卻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他的兒子顏季明先後戰死。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


    事後,顏真卿派長侄泉明前往善後,僅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悲痛之餘,作文以祭,故有《祭侄文稿》問世。


    顏真卿書寫時的心情可以想像,血淚交進,悲憤交加,字字和淚,情不能已。


    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顏真卿不顧筆墨之工拙,字勢隨書家情緒起伏,完全是內心精神的自然流泄。


    回複


    (他小侄子,自幼聰慧伶俐,孝順有才,死時才19歲。他哥哥,被敵人肢、解、虐、殺依然不降,拔斷舌頭口齒不清依然怒罵敵軍[流淚])


    (墨是顏家的血,字是顏家的骨)


    (顏真卿晚年在生命和書藝的反省中,打通生命哲學與書藝哲學得到悟徹。


    其既在點撇捺畫中流著生活的血淚斑駁,又在筆墨動勢中洋溢著生命的頌歌。


    既在線條的起落移動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鱗次櫛比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輝。


    其書如老枿枯木,卻有濃花嫩蕊,一本怒生,萬枝爭發。)


    (更紮心的是,顏真卿70多歲還被朝廷派去安撫叛軍[黑臉],最後被縊死)


    (為什麽忠臣總是這樣的結局,我真的好氣)


    網友c:安史之亂不止顏真卿一家遭難,隻是個時代縮影。755年在冊人口5291萬人左右,安史之亂後,760年在冊人口1699萬人左右,短短五年,三千萬人口從戶籍上消失,戰亂之慘烈恐怖。


    回複


    (當年全球人口加起來不到2.4億,安史之亂讓三千多萬人喪生,戰爭損耗超過全球總人口的15%)


    (當時中國隻有六千多萬人口,打完之後三分之二的人口都沒了,然後大唐急轉直下,西域都守不住了)


    (打大唐精銳的是另一支大唐精銳[流淚])


    (香積寺之戰,曆史冷兵器巔峰之戰)


    (直接讓當時的盛世大唐被截斷了將近100和200年的氣運[流淚])


    (本來不用這樣慘烈的,李唐皇室一堆微操讓人窒息)


    (唐朝丟了河北的民心)


    (還有張巡死守睢陽,深陷重圍彈盡糧絕孤立無援。堅守十個月之久。拖住了大量安祿山精銳,為大唐江山強行續了命。


    淪陷時城中隻有四百人,敵軍將領入城後精神崩潰。)


    (能不崩潰嗎,吃人啊)


    蘇粒看的淚流滿麵,悲劇就是這樣讓人印象深刻,她隔著屏幕聽到顏家的事都覺得慘烈,當時的顏真卿得多崩潰啊。


    看到評論區說張巡,蘇粒直接去搜索。


    【舍一城,扞天下#


    張巡,一個飽受爭議的大唐名將。


    他以一己之力,構築了大唐最後的防線。


    安史之亂後,以不足7000人,鎮守孤城睢陽。


    睢陽是長江、淮河流域的關鍵地帶,若睢陽破,大唐便命不久矣。


    麵對十幾萬叛軍,內無糧草,外無援軍的局麵,他死守作為東南屏障的睢陽,前後交戰四百餘次,累計殲敵十幾萬。


    沒有糧草,就吃樹皮、吃鳥雀、吃老鼠、吃馬、吃戰袍……


    最後,實在是沒有什麽可以吃的東西了,張巡斬小妾強令軍士分食,殺奴仆作軍糧,再殺城中百姓作軍糧……


    就這樣苦苦堅守,最終守城10個月,城中三萬百姓死傷殆盡,城破時,隻有四百士兵,叛軍也付出12萬人陣亡的慘痛代價。


    因為他們的堅守,江淮之地得以保全,他用一城的犧牲,為勝利換取了時間。


    大唐得以喘息,恢複元氣。


    郭子儀在城破前十天,收複長安,後十天,收複洛陽。


    死守孤城,食盡百姓,他究竟是英雄,還是魔鬼?】


    評論區


    網友a:真正導致張巡吃人的是誰?調走他糧草的皇親,沒有氣節的漢奸,不將國家放在首位內鬥的將軍,沒用的朝廷[微笑]


    回複


    (吃人的是張巡?是守城的士兵?


    吃人的是唐玄宗!是叛軍!是見死不救的世族!最後卻要怪一個死守國土的臣子[微笑])


    (求救兵沒一個肯幫的,是他想吃嗎?是他想這樣嗎?他要是守不住後麵被吃的更多,死的更多。明明出兵可以解困,沒一個人肯幫)


    (許叔冀跟賀蘭進明這倆人,手握重兵卻不救。)


    (他的毅力真的太驚人太可怕了,居然能堅持那麽久,無論如何始終不動搖[泣不成聲][泣不成聲][泣不成聲])


    (張巡為了守城幾乎所有計謀都用遍了)


    (他不到一萬人守城,糧食吃完了,草根樹皮吃完了,最後隻能靠吃城中百姓來抵擋大軍,而援軍支援的時間,他撐不到援軍的支援啊,打開城門,百姓和他隻有被屠殺)


    (那時候他心裏也很無力吧)


    (張巡城破的第三天,唐朝的援軍來了,不出一個月收複所有失地,他守了那麽久啊[流淚])


    (張巡守的是整個大唐最重要的經濟地帶,還牽製住了十萬叛軍)


    網友b:講道理,我是睢陽百姓我肯定恨他。但我是江淮地區的百姓我肯定會誇他。凡事都有兩麵性[再見]


    回複


    (反正我們這裏有張巡廟)


    (張巡,睢陽的罪人,大唐的英雄。)


    (但你不要忘了,張巡保護了他們多長時間,對於他們來說,張巡為什麽不是英雄?)


    (百姓都被守軍吃了拜托)


    (城中無糧,且不說不吃他們他們也會餓死。就問你一幫軍人保護你保護到彈盡糧絕未曾退卻寧願戰死,你難道就不會心存一點感激嗎)


    (他保護的是大唐朝廷,對上邊來說,底層人民犧牲成千上萬也無所謂。)


    (那他沒保護百姓嗎,如果不是沒有退路他不會這樣做,最後他也殉城了)


    (如果當時睢陽百姓想投降,張巡是不可能守住那麽久的)


    (你要是長江以南的人就應該感謝他,沒他守還得死10倍的人)


    (吃的不是你,所以你才能這樣說)


    (又是一個火車難題)


    (看看南京吧,你以為破城就能活,都是死,能無所不用其極阻止外敵,就算是吃人也是英雄)


    (張巡的行為在現在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但我們不能用現在人的價值觀去評判古人的對錯)


    (好與壞我不評價,反正我們這也拜了張巡許遠雙公一千多年。)


    (他以一城之民力,把大唐滅亡推遲了150年)


    ——————


    唐之前的時空,看著這兩位將領的平叛經曆,皆是感歎惋惜。


    之前天幕就提到這安史之亂是在盛世發生的,還有那孤懸海外的安西軍,沒想到內部也如此慘烈。


    沒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啊,這是什麽概念,差一點,就要亡國了!


    人們敬佩顏家的忠烈,對於張巡,卻是心情複雜。


    正如後人所說,他們不是被吃的百姓,從局外人的角度看,張巡就是一個無愧國家無愧朝廷的大將。


    可他吃人啊!


    那些社會穩定的時空,自然有些接受不住,一旦開了這個頭,怎麽能開這個頭……


    動蕩的時空,百姓們卻早已經麻木了。


    封建社會,底層的民眾本來就艱難,更何況是亂世。


    這個時候,人根本不是人了。


    隻有親身經曆,才知道血腥殘忍到什麽地步,天幕上講述的這些,對他們來說甚至算不上什麽,這種時候,活著還不如死了。


    秦,嬴政歎息。


    這個唐朝真是有福氣,這麽多忠臣將領。


    安史之亂都損失了這麽多人口,竟然還能力挽狂瀾,又活了一百五十年。


    那他的大秦呢。


    大秦風雨飄搖之時,是否也有這樣的忠臣將領?


    想到秦的覆滅,嬴政心中苦笑,或許是有的,可秦還是亡了,唐卻沒亡。


    皇帝昏庸,朝廷失職,將領內鬥,叛軍作亂……這樣搞了唐朝都能救回來,胡亥和趙高究竟做了什麽事!


    繼漢朝之後,嬴政又開始和唐朝較勁了。


    可憐的嬴政。


    沒關係,每天破防一點點,忍耐力就會越來越高了呢。


    漢,衛青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身為武將,在戰場上廝殺,也不免經曆一些殘酷的鬥爭。


    戰爭就是這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更何況漢與匈奴本就不共戴天。


    因此,顏家的慘烈,張巡為了守城所做的事,更讓他心緒難平。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


    那篇《祭侄文稿》隔著天幕給了他的強烈的震撼。


    顏真卿有哥哥侄子,衛青也有外甥。


    他一想到霍去病英年早逝,想到劉據和姐姐衛子夫含冤自盡,都久久不能釋懷,愈發恭敬小心,生怕天幕的未來真的發生。


    而顏真卿卻要忍痛把侄子的屍體丟掉,半夜再去偷偷尋找……衛青都不敢代入,太絕望了。


    霍去病沒想這麽多,他悄悄走到衛青旁邊,把腦袋湊過去:“這個張巡真是個狠人。”


    真狠啊,從他決定吃人起,不論這個城守不受得住,他或許就沒想過要活了。


    社稷若安定了,怎麽會允許一個吃人的將領存在。


    對於張巡的行為,霍去病不予評價,但這個人的果斷和毅力確實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對比才能襯托出有一個穩定的朝廷和英明皇帝的好處。


    這樣一看,還是在他們陛下手底下打仗好。


    ……


    唐,李世民手在顫抖,他眼眶通紅,目眥欲裂。


    李、隆、基!!!


    王八玩意兒,你對得起誰!


    這還是自己的子孫,李世民覺得他差一點就要昏過去了。


    這些都是我大唐的將士啊,瀝膽墮肝,拳拳盛意。


    李世民也不管殿中的朝臣,直接慟哭出聲。


    這是大唐啊,為何會發生這種事情。


    顏家滿門忠烈,那篇《祭侄文稿》,他看的幾欲嘔血。


    顏真卿,這樣好的臣子,好不容易活了下來,連晚年都不能安度,70多歲還被派去安撫叛軍,被縊死,你們是想幹什麽!!!


    忠臣總是這樣的結局,好一個忠臣總是這樣的結局,這句話,要讓那些為大唐瀝膽披肝的臣子們如何做想,朝廷如何自處!


    你李隆基憑什麽,敢這樣對待朕的大唐!


    在座的朝臣無不眼眶通紅,他們是經曆過隋末的亂世的,生靈塗炭,人如草芥。


    好不容易,建立大唐,民生漸漸安定,為何,在那樣的盛世下還是重蹈覆轍了……


    吃人啊……若不是迫不得已,誰願意吃人呢。


    為唐的滅亡推遲一百五十年,張巡無愧於大唐,是大唐愧對他!


    李世民猛的一拍桌子,他死死盯著天幕,後人說的對,吃人的是唐玄宗!是見死不救的同僚!是沒用的朝廷!


    三分之二的人口,精銳與精銳的戰爭,河北民心,這些字眼直戳戳刺進他的眼睛,讓他幾欲流血。


    河北……


    李世民想起了竇建德。


    竇建德是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占據河北。


    不同於門閥出身的李淵,竇建德是個泥腿子。但他為人寬厚,施行仁義,在河北輕徭薄賦,勸課農桑,當時河北的百姓對竇建德十分擁戴。


    魏征曾經是竇建德的屬下,後來竇建德被擊敗以後,魏征才歸順了唐朝。


    李世民率唐軍攻打占據河南的王世充,王世充招架不住,向河北的竇建德求助。


    盡管竇建德厭惡殘暴的王世充,但他知道,一旦王世充被滅,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於是親自來領援軍來救洛陽。


    結果在虎牢關之戰中,身先士卒的竇建德被李世民親自率騎兵俘虜。


    李世民一戰擒二王,消息傳到洛陽,王世充和竇建德一起被李世民押到長安。


    李淵麵對竇建德、王世充這兩位老對手,態度完全不同。


    他下令將殘暴不仁、聲名狼藉的王世充流放到四川,卻將深受河北人愛戴的竇建德斬首示眾。


    但李淵低估了竇建德在河北的影響力,竇建德死後,河北百姓為他發喪,還在魏州為他建立夏王廟,常年供奉香火。


    或許從那時起,河北百姓就與唐王朝有了隔閡。


    可見民心有多重要啊。


    竇建德贏得了河北的民心,所以哪怕他死後,劉黑闥還能召集竇建德的部下再次起兵。


    他們得到了河北人的支持,竇建德昔日的舊部紛紛響應,隻用了半年時間,就恢複了竇建德時的地盤。


    後來哪怕大唐平定河北,劉黑闥死後,河北人依然不買唐朝的賬。


    竇建德多得民心呢,河北人拜祭他幾百年,一直到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夏王廟的香火還很繁盛。


    除此之外,因為河北的北方就是突厥,為了邊關穩固,唐朝對河北地區采取了引進胡人的政策。


    遷大批粟特人、奚族人、契丹人內附到河北,並啟用少數民族的番兵番將保衛邊關。


    這樣做的惡果在一百多年後顯現,駐紮河北道的三鎮節度使,粟特人安祿山率領二十萬人叛亂,很快打下洛陽、長安。


    李世民抹了抹眼角的淚,顏真卿和他兄長也是駐守河北的將領之一,不管之前如何,河北是大唐的領土,河北的百姓是大唐的百姓。


    對於河北,或許朝廷需要仔細商議。


    至於他那個該死的不肖子孫!


    李世民現在都聽不得李隆基這三個字,這三個字對他來說就是毒藥,一聽就氣血上身頭腦發昏恨不得對著空氣來上幾劍。


    這個王八玩意兒,不要讓朕知道你是誰肚子裏出來的!


    ……


    另一個時空,安史之亂還沒發生,顏真卿猛然在天幕上看到這麽不幸的消息,如遭雷劈。


    怎麽會這樣!


    看到天幕說他哥哥和侄兒的遭遇,顏真卿氣的身子都站不穩。


    什麽《祭侄文稿》,他不想要什麽名頭,隻要兄侄能安然無恙。


    後世說顏家的遭遇隻是時代的縮影,安史之亂恐怖如斯,從短短的幾行字就能窺見一斑。


    不行,就拚上這條命,他絕不能讓悲劇發生……


    張巡也沉默了,他現在還是一介文官,對於未來一無所知。


    不對,現在他知道未來了。


    他會吃人,堅守孤城十個月,然後殉城。


    後人為他立廟,拜了他千年。


    ……


    張巡不知自己該哭還是該笑。


    後人把鮮血淋漓的真實披露給他看,對他的行為爭執起來,卻也稱頌他。


    如果真的到了天幕所說那個地步,他會這樣做嗎。


    張巡想,他是會的。


    不管後世如何評價,他可以背上罵名,但城,不能破。大唐,不能亡。


    ……


    韓愈看著天幕,感歎張巡:守一城,扞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熊貓呀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熊貓呀呀並收藏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