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蒙妹
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 作者:熊熊貓呀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內蒙古文旅自稱蒙妹#
內蒙古,我知道你很急,到你先別急#
是我眼花了嗎,內蒙古文旅局竟然稱自己是蒙妹?!
蒙……妹?
河南:蒙妹,那我是豫姐[宕機]
陝西:那我是秦獸嗎
廣西:那我是桂婦?
甘肅:在下甘爹
雲南:那我是什麽,滇婆?
福建:好好好,我成建人了
湖北:我們……全員鄂人?
山東:那我們成魯蛋了唄】
評論區
河北網友:我是冀女唄
回複
(姐妹,別這樣,我要臉[流淚])
(冀母[抱抱你])
海南網友:那我是瓊鬼嗎[靈機一動]
湖南網友:那我是湘巴佬?
廣東網友:粵父[不失禮貌的微笑]
山西網友:我們豈不就是晉士[調皮]
吉林網友:最過分的是他們叫吉林是吉爸[淚奔]
重慶網友:那我們呢,渝姬[宕機]
四川網友:好好好,我們就是蜀叔了
江西網友:我們是贛媽
甘肅網友:咋的,要和我們甘爹組cp啊[調皮]
青海網友:那我們就是青爹[宕機]
新疆網友:那我們是疆屍[不失禮貌的微笑]
——————
天幕之下,人們皆覺得有些好笑。
後世為了拉遊客,可真是什麽招數都使出來了,花樣百出,令人啼笑皆非。
後世信息發達就是好啊,華夏大地上的山水風光都能一覽無餘,若是心動了,立馬就能出發,也不需要耗費個三年五載,舟車勞頓。
他們也算是借後人的光,看一眼這華夏的山河大地,風光旖旎。
明,朱元璋看著後世南北方如此和諧融洽,冥思苦想,有什麽辦法能盡快消除大明如今南北的隔閡呢。
朱元璋雖“驅除韃虜”,一統中原,但南北方的差異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撫平的。
幽雲十六州從五代十國中期就屬於遼國,金國後北方大部又歸於異族。
到明初,再次由漢人統一時,南北事實分裂時間在二百年以上。
其實在魏晉以前,北方的中原地區一直都是華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從秦至西晉的都城,都設立在北方。
但是在西晉永嘉之亂之後,五胡亂華使北方陷入了連年的戰爭之中。
南方得到了第一次大規模發展。
不過,隨著隋唐的統一,北方又再次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陷入了藩鎮割據的局麵,北方戰亂不斷。
南方因為擁有長江天險的保護,獲得了穩定的發展空間,文化的發展最離不開的便是和平與穩定。
南方自從唐代中期以後,就開始大力發展商品經濟,而宋代又以南方為中心,所以商品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經驗十分豐富。
物質條件得到了滿足,教育水平上升,也有更多的精力去發展其他領域。
而在北方,他們受到異族的壓迫,經濟的發展速度要慢上許多。畢竟,連生存都不能保證的情況下,談何發展。
兩邊的不平衡,對於朝廷來說,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朱元璋當然不可能放任一方獨大。
《明史·選舉誌三》中提到,以統一南北之間的差別,即“南人北,北人南官”。
這是明代初期推行的,目的就在於使南北統一。
著名的“南北榜案”,就能知道當時南北之間的差異。
每次的科舉考試上榜的學生都是南方人,這引起了當時北方考生的不滿。
他們直接上禦狀告當時的主考官。
朱元璋知道這件事以後,親自過問重批考卷,但是考卷被人換掉。
朱元璋非常生氣,重新開恩科,這一次錄取的全是北方人。
從此,明朝科舉開始分南北取士。
南北分科,雖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化落後地區考生的學習積極性,推動了文化的普及,也緩解了地區間的矛盾。
但是從後來的官員晉升來看,整個明朝還是被南方人把持。
朱元璋開國之初所用的文人大多是南方文人,但朱元璋雷霆手段,洪武時期基本還是維持在了一個比較均衡的局麵。
朱允炆時代就不一樣了,當時國都在南京,他好用江南的讀書人,建文時期,南方的士子們占據了絕對的優勢。這其實對於南北統一非常不利。
所以朱棣登上皇位後,大部分反對他的人都是江南的讀書人。
後來朱棣遷都北京,政\/治中心轉移,情況稍有好轉。
朱高熾即位後,曾與楊士奇討論過科舉的弊病。
楊士奇說:“科舉應該同時錄取南北士子。“
朱高熾:”但北方人學問遠不及南方人好。“
楊士奇提出了在試卷上密封姓名之後,在外麵書寫上’南‘或’北‘字。錄取之時,按照南方百分之六十、北方百分之四十的比例來選拔人才。
明仁宗對楊士奇建議非常讚同,可惜還沒來得及實施就駕崩了。
朱瞻基即位後,下詔令按照仁宗時改革方案加以施行,規定了名額。
再後來……
大家都知道了。
未來的事朱元璋還不知道,但南北問題確實也是一件令他頭疼之事。
事務太多,若不是天幕突然放了這蒙古宣傳視頻,他險些要漏了。
看來之後要找標兒說說這件事……
想了想,朱元璋又歎了口氣。
唉,順便把老四也叫上吧。
內蒙古,我知道你很急,到你先別急#
是我眼花了嗎,內蒙古文旅局竟然稱自己是蒙妹?!
蒙……妹?
河南:蒙妹,那我是豫姐[宕機]
陝西:那我是秦獸嗎
廣西:那我是桂婦?
甘肅:在下甘爹
雲南:那我是什麽,滇婆?
福建:好好好,我成建人了
湖北:我們……全員鄂人?
山東:那我們成魯蛋了唄】
評論區
河北網友:我是冀女唄
回複
(姐妹,別這樣,我要臉[流淚])
(冀母[抱抱你])
海南網友:那我是瓊鬼嗎[靈機一動]
湖南網友:那我是湘巴佬?
廣東網友:粵父[不失禮貌的微笑]
山西網友:我們豈不就是晉士[調皮]
吉林網友:最過分的是他們叫吉林是吉爸[淚奔]
重慶網友:那我們呢,渝姬[宕機]
四川網友:好好好,我們就是蜀叔了
江西網友:我們是贛媽
甘肅網友:咋的,要和我們甘爹組cp啊[調皮]
青海網友:那我們就是青爹[宕機]
新疆網友:那我們是疆屍[不失禮貌的微笑]
——————
天幕之下,人們皆覺得有些好笑。
後世為了拉遊客,可真是什麽招數都使出來了,花樣百出,令人啼笑皆非。
後世信息發達就是好啊,華夏大地上的山水風光都能一覽無餘,若是心動了,立馬就能出發,也不需要耗費個三年五載,舟車勞頓。
他們也算是借後人的光,看一眼這華夏的山河大地,風光旖旎。
明,朱元璋看著後世南北方如此和諧融洽,冥思苦想,有什麽辦法能盡快消除大明如今南北的隔閡呢。
朱元璋雖“驅除韃虜”,一統中原,但南北方的差異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撫平的。
幽雲十六州從五代十國中期就屬於遼國,金國後北方大部又歸於異族。
到明初,再次由漢人統一時,南北事實分裂時間在二百年以上。
其實在魏晉以前,北方的中原地區一直都是華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從秦至西晉的都城,都設立在北方。
但是在西晉永嘉之亂之後,五胡亂華使北方陷入了連年的戰爭之中。
南方得到了第一次大規模發展。
不過,隨著隋唐的統一,北方又再次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陷入了藩鎮割據的局麵,北方戰亂不斷。
南方因為擁有長江天險的保護,獲得了穩定的發展空間,文化的發展最離不開的便是和平與穩定。
南方自從唐代中期以後,就開始大力發展商品經濟,而宋代又以南方為中心,所以商品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經驗十分豐富。
物質條件得到了滿足,教育水平上升,也有更多的精力去發展其他領域。
而在北方,他們受到異族的壓迫,經濟的發展速度要慢上許多。畢竟,連生存都不能保證的情況下,談何發展。
兩邊的不平衡,對於朝廷來說,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朱元璋當然不可能放任一方獨大。
《明史·選舉誌三》中提到,以統一南北之間的差別,即“南人北,北人南官”。
這是明代初期推行的,目的就在於使南北統一。
著名的“南北榜案”,就能知道當時南北之間的差異。
每次的科舉考試上榜的學生都是南方人,這引起了當時北方考生的不滿。
他們直接上禦狀告當時的主考官。
朱元璋知道這件事以後,親自過問重批考卷,但是考卷被人換掉。
朱元璋非常生氣,重新開恩科,這一次錄取的全是北方人。
從此,明朝科舉開始分南北取士。
南北分科,雖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化落後地區考生的學習積極性,推動了文化的普及,也緩解了地區間的矛盾。
但是從後來的官員晉升來看,整個明朝還是被南方人把持。
朱元璋開國之初所用的文人大多是南方文人,但朱元璋雷霆手段,洪武時期基本還是維持在了一個比較均衡的局麵。
朱允炆時代就不一樣了,當時國都在南京,他好用江南的讀書人,建文時期,南方的士子們占據了絕對的優勢。這其實對於南北統一非常不利。
所以朱棣登上皇位後,大部分反對他的人都是江南的讀書人。
後來朱棣遷都北京,政\/治中心轉移,情況稍有好轉。
朱高熾即位後,曾與楊士奇討論過科舉的弊病。
楊士奇說:“科舉應該同時錄取南北士子。“
朱高熾:”但北方人學問遠不及南方人好。“
楊士奇提出了在試卷上密封姓名之後,在外麵書寫上’南‘或’北‘字。錄取之時,按照南方百分之六十、北方百分之四十的比例來選拔人才。
明仁宗對楊士奇建議非常讚同,可惜還沒來得及實施就駕崩了。
朱瞻基即位後,下詔令按照仁宗時改革方案加以施行,規定了名額。
再後來……
大家都知道了。
未來的事朱元璋還不知道,但南北問題確實也是一件令他頭疼之事。
事務太多,若不是天幕突然放了這蒙古宣傳視頻,他險些要漏了。
看來之後要找標兒說說這件事……
想了想,朱元璋又歎了口氣。
唉,順便把老四也叫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