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眼鏡
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 作者:熊熊貓呀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冷知識#眼鏡
眼鏡是中國發明的,宋朝就有了。
眼鏡在宋朝叫靉靆[ai dai],是用天然水晶製成的。無鏡框或者是用藤木牛角做鏡框。
而且宋朝眼鏡的做工精細程度不亞於現代。
兩個鏡片之間由金屬連接,折疊起來隻有一個鏡片的大小,打開的時候把中間的小卡扣扣上就能固定住。
旁邊有個小尾巴是眼鏡的支架,可以讓眼鏡立在桌麵上。
但宋朝的眼鏡是沒有鏡腿的,通常是在鏡片或者鏡框外側打兩個洞,將細繩穿過去,然後就像戴口罩一樣戴在頭上。
其實我國有關眼鏡的發明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墨子·經說下中》就記錄過有關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成像規律。
1980年,考古學家還從東漢廣陵王劉荊的墓中發掘出一隻嵌水晶金圈,可將文字放大5倍。
到了明代,眼鏡的使用更加普及,在明代末期還誕生了一位眼鏡大師。
孫雲球著有《鏡史》一書,裏麵明確指出了近視,遠視和老花的區別。
孫雲球製造的各類光學儀器多達70餘種,其中就有磨製鏡片的牽陀車。
所以說,那個時候古人就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製作有度數的眼鏡了。】
什麽,蘇粒還真不知道這個知識,她以前還天真的覺得古人都不近視的呢……
評論區
網友a:我就說近視跟看手機沒關係
回複
(我就說穿漢服帶眼鏡不違和吧)
(古代文化人[拿捏])
(靉靆,好風雅的名字)
網友b:所以老外搞了個沒有鏡腿的單片眼鏡硬卡,其實原型是折疊穿繩眼鏡[淚崩]
回複
(我就說,隻戴一個不難受嗎)
(好家夥,我還以為他們是為了帥而不做鏡腿[九轉大腸])
([宕機])
(也可能是他們鼻梁高眼眶深,卡的住[笑哭])
網友c:為什麽等我考完教資你才告訴我小孔成像是墨子裏的[流淚]
回複
(笑死我在墨子和管子中間選了管子[捂臉])
(我改了我改了老子[躺平])
(科學類的肯定優先墨子啊,我記得小孔成像這事兒墨子裏應該也有)
網友d:冷知識:孫雲球是江蘇人
回複
(胡說,他明明是蘇州的)
(好好好)
(更冷的知識:他從明末活到了康熙初年,34歲去世,然後他被譽為“明朝科學巨人”[看])
網友e:越想越氣,因為清朝我們錯過了多少啊!
網友f:去看看清明上河圖!那上麵就有戴眼鏡的人!
網友g:古代隻是生產力跟不上,鑽研這方麵還是很細致的
回複
(是的,所以很多舊物因為技藝失傳沒法修複)
(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了才有時間精神去研究發明事物,經過大量的人努力再經過幾代人的接力,傳承。這才是一件事物、發明的基本。)
(我不明白為什麽明明都有記載的事還有那麽多人質疑。你寧願相信別人也不相信老祖宗,不相信流傳下來的典籍?
隻要有人說中國古代科技,馬上就有一大幫人急不可耐地說中國隻有技術沒有科技,拐彎抹角的諷刺陰陽。
我們的各項東西都是能追根溯源的。某些人要明白你們能在這裏逼逼賴賴不用像某些地區擔心下一秒就沒命是因為國家安定強大[微笑])
(馬可波羅那個時候寫z國簡直,就像現在有些人羨慕國\/外是一樣的)
(老實說清後麵發生的那些事確實狠狠打擊了國\/人的信心,才有崇洋媚外這個詞,唉)
(我們國家很強,但因為現\/代物理學大廈基本是由西\/方建起來。不管他們是怎麽爆發的,我們確實還是有很多要追趕的地方。
我們隻有繼續加強科研工作,繼續努力,才能讓他們坐下來好好聽人話。)
(其實這就相當於物種入\/侵,在自己的領土上混的不咋地,但一旦跑到別的地方,沒有了競爭壓力,瞬間就蓬勃發展了。
就比如說在當時的清朝是處於被打壓的狀態,但是跑到了別的地方,壓迫他們的東西沒有了,所以迎來了發展[看])
(我在英\/國教材上看到的全是抹去了z國的身影,包括青蒿素[捂臉]
都能說是埃\/及怎麽樣希\/臘怎麽樣……)
——————
孫雲球聽天幕談起自己,滿麵紅光,人生的追求是什麽,莫過於此了!!!
竟然還被譽為“科學巨人”,孫雲球激動的不知說什麽好了,原來被後人銘記是這種感覺,真是聞寵若驚,心花怒放啊!
可他竟然34就去世了,而且還曆經了兩個朝代,孫雲球想起目前的形勢,心緒不定。
孫雲球出生於崇禎初年的一個已衰落的官宦之家中。
他年幼時,隨父母遷居蘇州虎丘山畔,自幼聰穎異常,13歲即為吳江縣鄉學生。
不久父親去世,又遇明朝滅亡,清軍南下。生計艱難,他遂以采集出售中草藥謀生。
他喜愛科學研究,尤其對機械製造頗有天賦。如今不再科舉,便刻苦鑽研數學知識,探討測量、幾何之法。《吳縣誌》說他“精於測量,凡有所製造,時人服其奇巧”。
許多人視力不佳,做事不便,但眼鏡價格高昂,孫雲球下定決心,要研發出價格更低,使用方便的眼鏡。
他能夠根據患者年齡、疾症的不同而“隨目配鏡”。
孫雲球做的眼鏡效果明顯,深受歡迎,人們爭相購買,他的舅舅董某便是受益者之一。
身為秀才的董某近視嚴重“閱文繕寫,在見寸以內”。使用眼鏡後,視力大為改善“頓使目光遠一尺有餘”。
後來董某鄉試中舉,孫雲球製作的眼鏡或許也有一份功勞。
孫氏眼鏡暢銷全國,為了讓更多眼疾患者用上質優價廉的眼鏡,孫雲球總結多年製鏡經驗,寫成《鏡史》一書。
他在書中仔細介紹了製鏡的曆史、原理和方法,各地製鏡者都可據此製造光學鏡片。
《鏡史》的暢銷促進國內眼鏡製造業快速發展,眼鏡價格也隨之一路走低,從幾十金降為七八金。
到了順治年間,蘇杭人大量製造、販賣眼鏡。
每副值銀最貴不過七八分,甚至四五分,二三分都可購買以改善視力,便宜的價格最終使一般百姓都能使用。
孫雲球一生製造各類光學儀器達七十餘種,憑一己之力將華夏的光學製造業推向新的起點,可惜英年早逝,享年34歲。
清,康熙本來聽的極為不滿,天幕說孫雲球活到了康熙年,為何稱他為“明末科學巨人”,這分明是我大清之人!
結果又聽後世憤怒於清的不重視,說清錯過了許多,他的臉色又青又白,幾欲解釋,卻覺得徒勞,天幕又聽不見……
一句清末發生的事,打擊了國\/人的信心,讓他怒火中燒,無處發泄,隻得把硯台往地下狠狠一砸!
怎麽會這樣,大清是怎麽一步步落到這樣的地步的,天幕未出現前,明明一切欣欣向榮,誌得意滿,為何,暗處竟有這麽多汙穢!
那些後人為國外辯解的話語,那句崇洋媚外,讓他坐立不安。
這可是全天下都看得見的!
自詡為天朝上國,神州大地,視外界為蠻夷,結果,這片土地的後人,在為蠻夷辯解,他們不信自己的祖宗!
朝堂上,不少人都變了臉色。
一些大臣搖搖欲墜,看著堂上的皇帝,雙目猩紅。
前麵為後人信仰祖宗有多自豪,這一刻就有多打臉。
崇洋媚外,好一個崇洋媚外,他們這些為清效命的臣子們,是否在無形之中做了幫凶……
不行,無論如何,這些東西憑什麽要被別人占了去,要盡快搜羅以往的古籍發明,要挽救……
秦漢時期,墨家本來極為高興,後世的考試竟然會看到《墨子》,教資,是夫子的考核吧,後世的夫子也要讀《墨子》呢。
而且還有人說科學類優先選墨子!
哎呀呀,這話聽的人簡直心花怒放。
後世多麽重視科學呀,有了後人做背書,難道還怕墨家得不到重用!
他們一個個挺起胸膛。
看著墨家這得意勁,不少法家暗暗癟嘴。
有什麽好得意的,我們法家也去研究科學!肯定也不比你們差,沒看後世也有考試選管子的,後人這是相信我們法家的潛力呢,管子可是我們法家的!
相比於法家暗搓搓,道家更囂張,墨子怎麽了,道家現在研究也來得及!我們道家多受後人喜愛呢。
這些研究被你們搶先了,我們研究其他的!那個火藥一個頂你們十個,這可是四大發明!
幾家學說暗暗較勁起來,生怕別人搶先。
結果看到後世對古時的科技開始質疑爭吵,他們突然愣住了。
或許是好話聽太多了,一時有些適應不過來,心中竟然有些阻塞。
為何會如此呢,肯定是因為流傳下去的東西太少了吧,沒有證據,空口無憑,還是太忽視,所以發展不起來……
不行不行,要去國都,要和陛下稟明,不能偏科啊!事情很嚴重……
劉徹也快氣死了。
他知道後世很艱難,沒想到後人竟然被欺負的這樣不自信。
崇洋媚外,崇個屁!
不愛幹淨還喜歡吃幹\/屍的野蠻人有什麽好崇的!
後來發達了也改不了他們之前野蠻的事實!
華夏人什麽不能做了,幾千年都過來了,不過吃虧一陣子,有什麽好不自信的,該知恥而後勇才是!
衛青沒打贏匈奴前,那些個軟腳蝦一個個怕的要死,覺得漢人不可能打贏匈奴,匈奴就是比漢人會打仗,非要議和,他要是信了那些人的鬼話,還能成什麽漢武帝?!
想起後世那些飛天入地的大家夥,劉徹又歎了一口氣。
或許是一開始真的受製於人,才會有那樣的心情,哪怕後來強大了,還是會有心靈創傷。
畢竟,後世進步太快了,有些人心理一時跟不上來也能理解。
總歸懂事的後人更多。
……
朱棣也很著急。
什麽,物理?!
不行不行,得趕緊把物理搞起來,不然這心裏太沒安全感了。
給朕廣招天下人才,趕緊給朕把那什麽大廈建好了。別管什麽物理人理,什麽大廈都成多建幾座,迫在眉睫啊!!!
那西\/方現在建到哪一步了,大明得趕緊動起來,急死朕了可真是!
這樣一想,搜羅人才也要錢啊,還得給他們資金研究……真是處處都要錢。
他突然有點認同他的好大兒朱高熾的話了,大明是真的好缺錢啊!
眼鏡是中國發明的,宋朝就有了。
眼鏡在宋朝叫靉靆[ai dai],是用天然水晶製成的。無鏡框或者是用藤木牛角做鏡框。
而且宋朝眼鏡的做工精細程度不亞於現代。
兩個鏡片之間由金屬連接,折疊起來隻有一個鏡片的大小,打開的時候把中間的小卡扣扣上就能固定住。
旁邊有個小尾巴是眼鏡的支架,可以讓眼鏡立在桌麵上。
但宋朝的眼鏡是沒有鏡腿的,通常是在鏡片或者鏡框外側打兩個洞,將細繩穿過去,然後就像戴口罩一樣戴在頭上。
其實我國有關眼鏡的發明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墨子·經說下中》就記錄過有關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成像規律。
1980年,考古學家還從東漢廣陵王劉荊的墓中發掘出一隻嵌水晶金圈,可將文字放大5倍。
到了明代,眼鏡的使用更加普及,在明代末期還誕生了一位眼鏡大師。
孫雲球著有《鏡史》一書,裏麵明確指出了近視,遠視和老花的區別。
孫雲球製造的各類光學儀器多達70餘種,其中就有磨製鏡片的牽陀車。
所以說,那個時候古人就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製作有度數的眼鏡了。】
什麽,蘇粒還真不知道這個知識,她以前還天真的覺得古人都不近視的呢……
評論區
網友a:我就說近視跟看手機沒關係
回複
(我就說穿漢服帶眼鏡不違和吧)
(古代文化人[拿捏])
(靉靆,好風雅的名字)
網友b:所以老外搞了個沒有鏡腿的單片眼鏡硬卡,其實原型是折疊穿繩眼鏡[淚崩]
回複
(我就說,隻戴一個不難受嗎)
(好家夥,我還以為他們是為了帥而不做鏡腿[九轉大腸])
([宕機])
(也可能是他們鼻梁高眼眶深,卡的住[笑哭])
網友c:為什麽等我考完教資你才告訴我小孔成像是墨子裏的[流淚]
回複
(笑死我在墨子和管子中間選了管子[捂臉])
(我改了我改了老子[躺平])
(科學類的肯定優先墨子啊,我記得小孔成像這事兒墨子裏應該也有)
網友d:冷知識:孫雲球是江蘇人
回複
(胡說,他明明是蘇州的)
(好好好)
(更冷的知識:他從明末活到了康熙初年,34歲去世,然後他被譽為“明朝科學巨人”[看])
網友e:越想越氣,因為清朝我們錯過了多少啊!
網友f:去看看清明上河圖!那上麵就有戴眼鏡的人!
網友g:古代隻是生產力跟不上,鑽研這方麵還是很細致的
回複
(是的,所以很多舊物因為技藝失傳沒法修複)
(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了才有時間精神去研究發明事物,經過大量的人努力再經過幾代人的接力,傳承。這才是一件事物、發明的基本。)
(我不明白為什麽明明都有記載的事還有那麽多人質疑。你寧願相信別人也不相信老祖宗,不相信流傳下來的典籍?
隻要有人說中國古代科技,馬上就有一大幫人急不可耐地說中國隻有技術沒有科技,拐彎抹角的諷刺陰陽。
我們的各項東西都是能追根溯源的。某些人要明白你們能在這裏逼逼賴賴不用像某些地區擔心下一秒就沒命是因為國家安定強大[微笑])
(馬可波羅那個時候寫z國簡直,就像現在有些人羨慕國\/外是一樣的)
(老實說清後麵發生的那些事確實狠狠打擊了國\/人的信心,才有崇洋媚外這個詞,唉)
(我們國家很強,但因為現\/代物理學大廈基本是由西\/方建起來。不管他們是怎麽爆發的,我們確實還是有很多要追趕的地方。
我們隻有繼續加強科研工作,繼續努力,才能讓他們坐下來好好聽人話。)
(其實這就相當於物種入\/侵,在自己的領土上混的不咋地,但一旦跑到別的地方,沒有了競爭壓力,瞬間就蓬勃發展了。
就比如說在當時的清朝是處於被打壓的狀態,但是跑到了別的地方,壓迫他們的東西沒有了,所以迎來了發展[看])
(我在英\/國教材上看到的全是抹去了z國的身影,包括青蒿素[捂臉]
都能說是埃\/及怎麽樣希\/臘怎麽樣……)
——————
孫雲球聽天幕談起自己,滿麵紅光,人生的追求是什麽,莫過於此了!!!
竟然還被譽為“科學巨人”,孫雲球激動的不知說什麽好了,原來被後人銘記是這種感覺,真是聞寵若驚,心花怒放啊!
可他竟然34就去世了,而且還曆經了兩個朝代,孫雲球想起目前的形勢,心緒不定。
孫雲球出生於崇禎初年的一個已衰落的官宦之家中。
他年幼時,隨父母遷居蘇州虎丘山畔,自幼聰穎異常,13歲即為吳江縣鄉學生。
不久父親去世,又遇明朝滅亡,清軍南下。生計艱難,他遂以采集出售中草藥謀生。
他喜愛科學研究,尤其對機械製造頗有天賦。如今不再科舉,便刻苦鑽研數學知識,探討測量、幾何之法。《吳縣誌》說他“精於測量,凡有所製造,時人服其奇巧”。
許多人視力不佳,做事不便,但眼鏡價格高昂,孫雲球下定決心,要研發出價格更低,使用方便的眼鏡。
他能夠根據患者年齡、疾症的不同而“隨目配鏡”。
孫雲球做的眼鏡效果明顯,深受歡迎,人們爭相購買,他的舅舅董某便是受益者之一。
身為秀才的董某近視嚴重“閱文繕寫,在見寸以內”。使用眼鏡後,視力大為改善“頓使目光遠一尺有餘”。
後來董某鄉試中舉,孫雲球製作的眼鏡或許也有一份功勞。
孫氏眼鏡暢銷全國,為了讓更多眼疾患者用上質優價廉的眼鏡,孫雲球總結多年製鏡經驗,寫成《鏡史》一書。
他在書中仔細介紹了製鏡的曆史、原理和方法,各地製鏡者都可據此製造光學鏡片。
《鏡史》的暢銷促進國內眼鏡製造業快速發展,眼鏡價格也隨之一路走低,從幾十金降為七八金。
到了順治年間,蘇杭人大量製造、販賣眼鏡。
每副值銀最貴不過七八分,甚至四五分,二三分都可購買以改善視力,便宜的價格最終使一般百姓都能使用。
孫雲球一生製造各類光學儀器達七十餘種,憑一己之力將華夏的光學製造業推向新的起點,可惜英年早逝,享年34歲。
清,康熙本來聽的極為不滿,天幕說孫雲球活到了康熙年,為何稱他為“明末科學巨人”,這分明是我大清之人!
結果又聽後世憤怒於清的不重視,說清錯過了許多,他的臉色又青又白,幾欲解釋,卻覺得徒勞,天幕又聽不見……
一句清末發生的事,打擊了國\/人的信心,讓他怒火中燒,無處發泄,隻得把硯台往地下狠狠一砸!
怎麽會這樣,大清是怎麽一步步落到這樣的地步的,天幕未出現前,明明一切欣欣向榮,誌得意滿,為何,暗處竟有這麽多汙穢!
那些後人為國外辯解的話語,那句崇洋媚外,讓他坐立不安。
這可是全天下都看得見的!
自詡為天朝上國,神州大地,視外界為蠻夷,結果,這片土地的後人,在為蠻夷辯解,他們不信自己的祖宗!
朝堂上,不少人都變了臉色。
一些大臣搖搖欲墜,看著堂上的皇帝,雙目猩紅。
前麵為後人信仰祖宗有多自豪,這一刻就有多打臉。
崇洋媚外,好一個崇洋媚外,他們這些為清效命的臣子們,是否在無形之中做了幫凶……
不行,無論如何,這些東西憑什麽要被別人占了去,要盡快搜羅以往的古籍發明,要挽救……
秦漢時期,墨家本來極為高興,後世的考試竟然會看到《墨子》,教資,是夫子的考核吧,後世的夫子也要讀《墨子》呢。
而且還有人說科學類優先選墨子!
哎呀呀,這話聽的人簡直心花怒放。
後世多麽重視科學呀,有了後人做背書,難道還怕墨家得不到重用!
他們一個個挺起胸膛。
看著墨家這得意勁,不少法家暗暗癟嘴。
有什麽好得意的,我們法家也去研究科學!肯定也不比你們差,沒看後世也有考試選管子的,後人這是相信我們法家的潛力呢,管子可是我們法家的!
相比於法家暗搓搓,道家更囂張,墨子怎麽了,道家現在研究也來得及!我們道家多受後人喜愛呢。
這些研究被你們搶先了,我們研究其他的!那個火藥一個頂你們十個,這可是四大發明!
幾家學說暗暗較勁起來,生怕別人搶先。
結果看到後世對古時的科技開始質疑爭吵,他們突然愣住了。
或許是好話聽太多了,一時有些適應不過來,心中竟然有些阻塞。
為何會如此呢,肯定是因為流傳下去的東西太少了吧,沒有證據,空口無憑,還是太忽視,所以發展不起來……
不行不行,要去國都,要和陛下稟明,不能偏科啊!事情很嚴重……
劉徹也快氣死了。
他知道後世很艱難,沒想到後人竟然被欺負的這樣不自信。
崇洋媚外,崇個屁!
不愛幹淨還喜歡吃幹\/屍的野蠻人有什麽好崇的!
後來發達了也改不了他們之前野蠻的事實!
華夏人什麽不能做了,幾千年都過來了,不過吃虧一陣子,有什麽好不自信的,該知恥而後勇才是!
衛青沒打贏匈奴前,那些個軟腳蝦一個個怕的要死,覺得漢人不可能打贏匈奴,匈奴就是比漢人會打仗,非要議和,他要是信了那些人的鬼話,還能成什麽漢武帝?!
想起後世那些飛天入地的大家夥,劉徹又歎了一口氣。
或許是一開始真的受製於人,才會有那樣的心情,哪怕後來強大了,還是會有心靈創傷。
畢竟,後世進步太快了,有些人心理一時跟不上來也能理解。
總歸懂事的後人更多。
……
朱棣也很著急。
什麽,物理?!
不行不行,得趕緊把物理搞起來,不然這心裏太沒安全感了。
給朕廣招天下人才,趕緊給朕把那什麽大廈建好了。別管什麽物理人理,什麽大廈都成多建幾座,迫在眉睫啊!!!
那西\/方現在建到哪一步了,大明得趕緊動起來,急死朕了可真是!
這樣一想,搜羅人才也要錢啊,還得給他們資金研究……真是處處都要錢。
他突然有點認同他的好大兒朱高熾的話了,大明是真的好缺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