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嬴政看了看李念,他還真生出過一個想法:如果將世間諸國盡數化為我大秦之土,是否可以儒家治國?
但現在,李念在無意間駁斥了他這想法:除非世間隻有大秦一國,永遠沒有外敵,否則以儒、法治國,終會成禍患。
可嬴政能保證永遠沒有外敵嗎?
嬴政覺得他不能保證,縱使他在有生之年將世間諸國滅盡,世界一統,可誰知後世子孫會如何?
他隻能管到他在的年月!
想到這,嬴政決定今晚就問李念那個問題。
李念並不知道這些,仍在繼續:“既然不能以愚民之法治國,也不能對民眾放任不管,隻能加以引導。”
想起後世的那些公知所造成的惡劣影響,李念鄭重對嬴政道:“對民眾的引導非常重要,大王千萬不可小覷,人心之所向,於國於民族有莫大影響,有位偉人曾說過‘輿論的高地,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就會去占領’!”
“還是以大秦為例,漢高祖入關中,秦人之所以不抵抗,反而投降,是因他們已經不心向大秦。當然,這其中有大秦讓老秦人失望了的原因,但也和大秦沒正確引導他們,讓老秦人心係大秦有關。”
“如果老秦人認識到大秦和他們一體,一損俱損,一榮共榮,他們還會那般不抵抗嗎?”
“老秦人未覺得他們和大秦是一體,在大秦是這麽活,漢王來了也是這麽活,說不定還活得更輕鬆,那投降漢王有什麽不好?”
嬴政和蒙毅一想,的確是這個理,給誰賣命不是賣,既然都是賣,不如找個出價高的,甭給我扯要在一棵歪脖樹上吊死。
李念道:“對民眾引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當要‘愛國忠君’,愛國即為愛大秦,忠君即忠於大王。”
“不僅要強調愛國忠君,更要讓民眾知曉為何要愛國忠君,使他們懂得國是什麽,怎樣愛國,愛國意義何在,要讓人們明白沒有國就沒有家,沒有國,家的日子會過不好,會遭受外人欺辱,所以得為國效力,護衛大秦!”
“忠君亦是如此,要讓民眾知道隻有大王才能帶領大秦強盛,讓他們過上好日子,離開了大王就不行。”
這時代雖有國,但並沒有太重的家國觀念,所以各國人才可以跑來跑去,這個國家待的不爽,那就去另一個國家。
像商鞅是衛人、張儀是魏人、李斯是楚人,範雎也是魏人。
嬴政敏銳察覺到李念所說的“愛國忠君”的好處,但也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這套“愛國忠君”之法要是實行,那大秦以前接納的張儀等人該如何解釋?大秦又如何接收他國人才?
聽到嬴政的疑問,李念笑著提醒道:“大王,秦、魏、燕、趙、韓、楚、齊,雖國名不同,君王不同,但皆為華夏。”
嬴政秒懂,在心中直呼“妙啊!”,到時換個概念不就行了,將大秦換成華夏,一切自然便解釋通了。
張儀、範雎等人不是背叛母國,投了大秦,而是華夏本族內的人才正常流動罷了,是不忍見華夏諸國彼此攻伐,為平定亂世才入大秦。
引導原來的六國之民時,也可將忠於大秦換成忠於華夏,忠於大秦或許心裏還有些別扭膈應,但忠於華夏就沒這麽多了。
反正現在天下隻剩大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秦即是華夏,雙方都得到滿意的結果,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嬴政甚至還想到可用此法打那些不死心的六國貴族一耙,六國貴族煽動作亂,可定罪為蓄意挑起華夏內亂,欲使華夏再陷亂世。
“至於吸引非華夏的人才,那是我華夏強大美好,遠在諸國之上,人皆有向善向美之心,如何不可?”
大秦接收非華夏本族人才的問題也解決了,我們大秦是強大的、美好的、文明的,所以非華夏人才前來投奔,是對美好強大事物的向往,乃人之常情,要理解。
李念接著道:“‘愛國忠君’之後,當引導民眾‘遵紀守法’,常言‘無規矩不成方圓’,人亦如此,若無律法,大家都隨意而為,我今日殺人,你明天放火,天下將亂至何等境地?”
“因而,必須以律法約束人們行為,不可使人們隨意而為,要讓人們明白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違反律法將有何等後果。”
“在違反律法會有何等後果這點上,法家做的很好,但律法存在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懲處已違法之人。”
嬴政接話:“是為了震懾那些可能違法之人?”
李念點頭道:“正是如此,但法家刑罰太過嚴酷,有時反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如某個人在犯了某樣並不至於處以重刑的罪後,卻按秦律又要被處以重刑時,大王以為他會怎麽做?”
隻稍稍一想,嬴政便明白了李念之意,道:“要麽接受刑罰,要麽拒罰,犯下更重的罪,但在大秦,寡人以為他隻會接受刑罰!”
李念道:“大王之意,臣明白,秦律有連坐之法,犯人若不願禍及親朋,會主動受刑。但如果這人犯的罪,即使主動受刑,也避免不了連坐親朋呢?”
“大多數情況下,如大王所言,他們會主動受刑,可萬一某時某刻有人不願受刑,如原先六國治下的民眾!”
嬴政陷入沉思,李念說的情況,極可能發生。
老秦人在法家上百年治理下,或許已經習慣,六國之民卻未必習慣得了。
他不知道《史記》中記載的陳勝吳廣就是這麽揭竿而起,畏懼秦律重刑,反正橫豎是個死,不如反了。
當然,從雲夢睡虎地秦簡的記載中,秦律沒這麽嚴苛,與《史記》記載有出入,但也說不定是胡亥上位後,將秦律變得更加高壓,或是秦律的執行者出了問題。
李念認為胡亥上位後,秦律變得更高壓這種可能性最大,這小子就不像是個人,何況還有趙高這隻馬鹿,兩頭擬人化野獸聯手,整出什麽活都不足為奇!
但秦律嚴苛殘酷也不假,雲夢睡虎地秦簡的內容隻是讓其多了些溫度,不能說秦律就沒問題,否則漢時為何要改?
漢承秦製,借鑒了大秦許多東西,卻又吸收了大秦諸多教訓,於是國祚四百餘年,大漢是摸著大秦的屁股過河!
但現在,李念在無意間駁斥了他這想法:除非世間隻有大秦一國,永遠沒有外敵,否則以儒、法治國,終會成禍患。
可嬴政能保證永遠沒有外敵嗎?
嬴政覺得他不能保證,縱使他在有生之年將世間諸國滅盡,世界一統,可誰知後世子孫會如何?
他隻能管到他在的年月!
想到這,嬴政決定今晚就問李念那個問題。
李念並不知道這些,仍在繼續:“既然不能以愚民之法治國,也不能對民眾放任不管,隻能加以引導。”
想起後世的那些公知所造成的惡劣影響,李念鄭重對嬴政道:“對民眾的引導非常重要,大王千萬不可小覷,人心之所向,於國於民族有莫大影響,有位偉人曾說過‘輿論的高地,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就會去占領’!”
“還是以大秦為例,漢高祖入關中,秦人之所以不抵抗,反而投降,是因他們已經不心向大秦。當然,這其中有大秦讓老秦人失望了的原因,但也和大秦沒正確引導他們,讓老秦人心係大秦有關。”
“如果老秦人認識到大秦和他們一體,一損俱損,一榮共榮,他們還會那般不抵抗嗎?”
“老秦人未覺得他們和大秦是一體,在大秦是這麽活,漢王來了也是這麽活,說不定還活得更輕鬆,那投降漢王有什麽不好?”
嬴政和蒙毅一想,的確是這個理,給誰賣命不是賣,既然都是賣,不如找個出價高的,甭給我扯要在一棵歪脖樹上吊死。
李念道:“對民眾引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當要‘愛國忠君’,愛國即為愛大秦,忠君即忠於大王。”
“不僅要強調愛國忠君,更要讓民眾知曉為何要愛國忠君,使他們懂得國是什麽,怎樣愛國,愛國意義何在,要讓人們明白沒有國就沒有家,沒有國,家的日子會過不好,會遭受外人欺辱,所以得為國效力,護衛大秦!”
“忠君亦是如此,要讓民眾知道隻有大王才能帶領大秦強盛,讓他們過上好日子,離開了大王就不行。”
這時代雖有國,但並沒有太重的家國觀念,所以各國人才可以跑來跑去,這個國家待的不爽,那就去另一個國家。
像商鞅是衛人、張儀是魏人、李斯是楚人,範雎也是魏人。
嬴政敏銳察覺到李念所說的“愛國忠君”的好處,但也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這套“愛國忠君”之法要是實行,那大秦以前接納的張儀等人該如何解釋?大秦又如何接收他國人才?
聽到嬴政的疑問,李念笑著提醒道:“大王,秦、魏、燕、趙、韓、楚、齊,雖國名不同,君王不同,但皆為華夏。”
嬴政秒懂,在心中直呼“妙啊!”,到時換個概念不就行了,將大秦換成華夏,一切自然便解釋通了。
張儀、範雎等人不是背叛母國,投了大秦,而是華夏本族內的人才正常流動罷了,是不忍見華夏諸國彼此攻伐,為平定亂世才入大秦。
引導原來的六國之民時,也可將忠於大秦換成忠於華夏,忠於大秦或許心裏還有些別扭膈應,但忠於華夏就沒這麽多了。
反正現在天下隻剩大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秦即是華夏,雙方都得到滿意的結果,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嬴政甚至還想到可用此法打那些不死心的六國貴族一耙,六國貴族煽動作亂,可定罪為蓄意挑起華夏內亂,欲使華夏再陷亂世。
“至於吸引非華夏的人才,那是我華夏強大美好,遠在諸國之上,人皆有向善向美之心,如何不可?”
大秦接收非華夏本族人才的問題也解決了,我們大秦是強大的、美好的、文明的,所以非華夏人才前來投奔,是對美好強大事物的向往,乃人之常情,要理解。
李念接著道:“‘愛國忠君’之後,當引導民眾‘遵紀守法’,常言‘無規矩不成方圓’,人亦如此,若無律法,大家都隨意而為,我今日殺人,你明天放火,天下將亂至何等境地?”
“因而,必須以律法約束人們行為,不可使人們隨意而為,要讓人們明白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違反律法將有何等後果。”
“在違反律法會有何等後果這點上,法家做的很好,但律法存在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懲處已違法之人。”
嬴政接話:“是為了震懾那些可能違法之人?”
李念點頭道:“正是如此,但法家刑罰太過嚴酷,有時反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如某個人在犯了某樣並不至於處以重刑的罪後,卻按秦律又要被處以重刑時,大王以為他會怎麽做?”
隻稍稍一想,嬴政便明白了李念之意,道:“要麽接受刑罰,要麽拒罰,犯下更重的罪,但在大秦,寡人以為他隻會接受刑罰!”
李念道:“大王之意,臣明白,秦律有連坐之法,犯人若不願禍及親朋,會主動受刑。但如果這人犯的罪,即使主動受刑,也避免不了連坐親朋呢?”
“大多數情況下,如大王所言,他們會主動受刑,可萬一某時某刻有人不願受刑,如原先六國治下的民眾!”
嬴政陷入沉思,李念說的情況,極可能發生。
老秦人在法家上百年治理下,或許已經習慣,六國之民卻未必習慣得了。
他不知道《史記》中記載的陳勝吳廣就是這麽揭竿而起,畏懼秦律重刑,反正橫豎是個死,不如反了。
當然,從雲夢睡虎地秦簡的記載中,秦律沒這麽嚴苛,與《史記》記載有出入,但也說不定是胡亥上位後,將秦律變得更加高壓,或是秦律的執行者出了問題。
李念認為胡亥上位後,秦律變得更高壓這種可能性最大,這小子就不像是個人,何況還有趙高這隻馬鹿,兩頭擬人化野獸聯手,整出什麽活都不足為奇!
但秦律嚴苛殘酷也不假,雲夢睡虎地秦簡的內容隻是讓其多了些溫度,不能說秦律就沒問題,否則漢時為何要改?
漢承秦製,借鑒了大秦許多東西,卻又吸收了大秦諸多教訓,於是國祚四百餘年,大漢是摸著大秦的屁股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