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歎了口氣,還是再觀察李念一段時間,看李念有沒有好辦法將扶蘇糾正過來,反正他是沒啥辦法了,能想到的都已試過。
看完諸位兒子的竹簡,嬴政又令人取來眾臣的竹簡。
這些竹簡比扶蘇、胡亥的竹簡高明到不知哪去了,不僅有理有據,行文措辭也流暢華美,看得嬴政賞心悅目。
每位大臣的竹簡,嬴政都認真觀閱,還將竹簡上的意見親自整理記錄下來,備注姓名,給出評價。
‘這趙高倒是機靈,可惜……’
觀閱到趙高的竹簡,嬴政搖了搖頭。
趙高很會揣摩他的心思,如果沒得知後來曆史的他,絕對會因趙高這份竹簡感到高興,甚至生出一種“趙高乃忠臣”的心思。
但現在,趙高竹簡的內容越好,嬴政心情越複雜。
因為趙高越有問題,豈不是越說他這個讓趙高爬到今天位子的人也有問題?
要是他沒錯,又怎會讓趙高這種奸人得勢?
識人不清、用人不當這些肯定是跑不了!
放下趙高的竹簡,又拿起一卷,嬴政皺了皺眉。
這卷竹簡上寫的赫然是讓他進行分封,掃了眼署名——王綰,大秦的現任丞相。
嬴政耐著性子看下去,發現王綰不是讓他實行周時的分封製度,將整個天下分成大小諸侯,而是燕、齊、荊地遠,不好管理,須得分封鎮守。
王綰在竹簡中指出打下了天下,不等於就已經掌控了天下,以大秦現在的情況無法完全掌控整個天下的,因此須有取舍、分清輕重緩急。
王綰之法便是讓嬴政先抓住能控製的核心地區,暫時先不管那些偏遠地區,反正想管也管不好,不如分封幾位公子過去鎮守,填補政治空缺,等消化了核心區後,再回過頭去處理偏遠地區。
這是大秦在現今無法掌控全天下的情況下,可實行的一個過渡政策,和淳於越等人想要的分封截然不同。
‘後世曆史,王綰之法,寡人必未采納!’
嬴政很清楚自己是個什麽樣的人,就算王綰之法確實有道理,他也不會采納。
再看到李斯的竹簡,嬴政評價:‘李斯此人,可用其才,卻不可信其人,他忠的是君王之權,非寡人,也非大秦!’
如果李斯忠於的是他和大秦,那在李念所說的曆史上,李斯應該強烈支持扶蘇登基才對,有他支持,曆史大概率會發生轉折。
然而事實是李斯沒有,不管他是為什麽才和趙高、胡亥同流合汙,但李斯不忠於他是肯定的,應該說不忠於已死、沒有君王之權的他。
嬴政能理解李斯的做法,死去的君王哪有活著的君王有用?
但理解歸理解,心中還是有芥蒂,他會繼續用李斯之才,卻不會深信李斯。
將李斯指出的問題、提出的解決之法記錄下來,嬴政繼續閱覽其餘竹簡。
竹簡指出的問題讓嬴政有些詫異,還有些疑惑。
如有大臣在竹簡中甚至指出六國滅亡後,大秦的軍功爵製將受影響。
既然朝堂眾臣能看到大秦的問題,那在李念所說的曆史上,大秦為何還是亡了?
我大秦人才濟濟,隻要任用好這些人才,聽納他們正確的諫言,必不會使大秦二世而亡。
都是趙高和胡亥兩個混賬,驅逐殘害忠良,留下隻會阿諛奉承之輩,整日沉浸在歌功頌德中,就算偶有人發出正確的諫言,也不被他們采納。
崽賣爺田心不疼,嬴政越想越氣,再度下令:“公子胡亥行不端,心不正,再罰抄十遍《詩》,限時三月抄完,與寡人察驗!”
“不過”罰抄三十多萬字的《詩》二十遍罷了,比起胡亥將大秦禍禍得二世而亡,嬴政覺得他已經相當仁慈。
嬴政閱覽到淳於越、蘇胥幾人聯名呈上的竹簡,還是儒家那套東西,讓他複周禮、分封諸王、施行仁政。
他有些惱怒,這些人就看不到分封製的危害嗎?周禮如果真那麽好,周為何而滅?
但靜下心來看,發現淳於越等人的上書並非完全沒有可取之處,像講立儲那條,早日立下儲君不僅有利於鞏固國本,還能減少諸公子之間的爭鬥,讓國家減少無謂的消耗。
言說當今秦律嚴苛那條也有些道理,秦律能治秦,卻未必能治天下,隻是舉的例子和透露出的意圖讓嬴政頗為不滿。
將所有竹簡閱覽完,匯總眾臣指出的問題和解決之法,同李念所講比較,嬴政臉上浮現笑容,我大秦眾臣也不李念那後世之人差嘛!
凝視著這一堆竹簡,嬴政思考片刻,下令:“將所有竹簡謄抄一份,送往六英宮!”
六英宮內,李念正在一顆木球上畫圖。
木球是他為製作地球儀讓木府工匠所製,怕繪製不準確,特意準備了很多顆。
目前這顆已是第八顆,在前七顆的實踐下,李念對在木球上繪圖越發熟練。
正在這時,一侍衛進來稟報:“公子,大王差人送來一批竹簡!”
“送竹簡?”
李念停下繪製,有些好奇始皇給他送竹簡做什麽。
難道送的是大秦史書和官方記錄,想讓他更了解大秦?
“送進來吧!”
很快,兩堆竹簡被送進殿內,放於李念麵前,一堆數量不多,隻有幾十來卷,另一堆少說有好幾百卷。
李念從少的那堆拿起一卷,才將之展開,便一眼看到了竹簡上的作者名——公子胡亥。
‘居然是胡亥寫的東西,我倒要看看這禽獸能寫出什麽?’
懷著好奇,李念閱覽竹簡,臉色逐漸古怪。
竹簡上麵寫的全是對始皇的誇讚,從字裏行間,李念概括出一句話:我爹嬴政,牛,千古第一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牛!
‘難怪能這麽討始皇喜歡,這拍馬屁的功夫,我遠遠不如。始皇給我送胡亥的竹簡過來做什麽,讓我也學胡亥拍他老虎屁股?’
李念又拿起一卷竹簡閱覽,發現這卷竹簡的作者不是胡亥,而是公子高,那個害怕連累家人,主動自殺的倒黴蛋。
公子高的竹簡就正常多了,雖仍有對始皇的誇讚,但沒胡亥那麽露骨,認認真真在回答兩個問題:大秦若滅,因何而滅?若大秦不滅,當如何解決?
看完諸位兒子的竹簡,嬴政又令人取來眾臣的竹簡。
這些竹簡比扶蘇、胡亥的竹簡高明到不知哪去了,不僅有理有據,行文措辭也流暢華美,看得嬴政賞心悅目。
每位大臣的竹簡,嬴政都認真觀閱,還將竹簡上的意見親自整理記錄下來,備注姓名,給出評價。
‘這趙高倒是機靈,可惜……’
觀閱到趙高的竹簡,嬴政搖了搖頭。
趙高很會揣摩他的心思,如果沒得知後來曆史的他,絕對會因趙高這份竹簡感到高興,甚至生出一種“趙高乃忠臣”的心思。
但現在,趙高竹簡的內容越好,嬴政心情越複雜。
因為趙高越有問題,豈不是越說他這個讓趙高爬到今天位子的人也有問題?
要是他沒錯,又怎會讓趙高這種奸人得勢?
識人不清、用人不當這些肯定是跑不了!
放下趙高的竹簡,又拿起一卷,嬴政皺了皺眉。
這卷竹簡上寫的赫然是讓他進行分封,掃了眼署名——王綰,大秦的現任丞相。
嬴政耐著性子看下去,發現王綰不是讓他實行周時的分封製度,將整個天下分成大小諸侯,而是燕、齊、荊地遠,不好管理,須得分封鎮守。
王綰在竹簡中指出打下了天下,不等於就已經掌控了天下,以大秦現在的情況無法完全掌控整個天下的,因此須有取舍、分清輕重緩急。
王綰之法便是讓嬴政先抓住能控製的核心地區,暫時先不管那些偏遠地區,反正想管也管不好,不如分封幾位公子過去鎮守,填補政治空缺,等消化了核心區後,再回過頭去處理偏遠地區。
這是大秦在現今無法掌控全天下的情況下,可實行的一個過渡政策,和淳於越等人想要的分封截然不同。
‘後世曆史,王綰之法,寡人必未采納!’
嬴政很清楚自己是個什麽樣的人,就算王綰之法確實有道理,他也不會采納。
再看到李斯的竹簡,嬴政評價:‘李斯此人,可用其才,卻不可信其人,他忠的是君王之權,非寡人,也非大秦!’
如果李斯忠於的是他和大秦,那在李念所說的曆史上,李斯應該強烈支持扶蘇登基才對,有他支持,曆史大概率會發生轉折。
然而事實是李斯沒有,不管他是為什麽才和趙高、胡亥同流合汙,但李斯不忠於他是肯定的,應該說不忠於已死、沒有君王之權的他。
嬴政能理解李斯的做法,死去的君王哪有活著的君王有用?
但理解歸理解,心中還是有芥蒂,他會繼續用李斯之才,卻不會深信李斯。
將李斯指出的問題、提出的解決之法記錄下來,嬴政繼續閱覽其餘竹簡。
竹簡指出的問題讓嬴政有些詫異,還有些疑惑。
如有大臣在竹簡中甚至指出六國滅亡後,大秦的軍功爵製將受影響。
既然朝堂眾臣能看到大秦的問題,那在李念所說的曆史上,大秦為何還是亡了?
我大秦人才濟濟,隻要任用好這些人才,聽納他們正確的諫言,必不會使大秦二世而亡。
都是趙高和胡亥兩個混賬,驅逐殘害忠良,留下隻會阿諛奉承之輩,整日沉浸在歌功頌德中,就算偶有人發出正確的諫言,也不被他們采納。
崽賣爺田心不疼,嬴政越想越氣,再度下令:“公子胡亥行不端,心不正,再罰抄十遍《詩》,限時三月抄完,與寡人察驗!”
“不過”罰抄三十多萬字的《詩》二十遍罷了,比起胡亥將大秦禍禍得二世而亡,嬴政覺得他已經相當仁慈。
嬴政閱覽到淳於越、蘇胥幾人聯名呈上的竹簡,還是儒家那套東西,讓他複周禮、分封諸王、施行仁政。
他有些惱怒,這些人就看不到分封製的危害嗎?周禮如果真那麽好,周為何而滅?
但靜下心來看,發現淳於越等人的上書並非完全沒有可取之處,像講立儲那條,早日立下儲君不僅有利於鞏固國本,還能減少諸公子之間的爭鬥,讓國家減少無謂的消耗。
言說當今秦律嚴苛那條也有些道理,秦律能治秦,卻未必能治天下,隻是舉的例子和透露出的意圖讓嬴政頗為不滿。
將所有竹簡閱覽完,匯總眾臣指出的問題和解決之法,同李念所講比較,嬴政臉上浮現笑容,我大秦眾臣也不李念那後世之人差嘛!
凝視著這一堆竹簡,嬴政思考片刻,下令:“將所有竹簡謄抄一份,送往六英宮!”
六英宮內,李念正在一顆木球上畫圖。
木球是他為製作地球儀讓木府工匠所製,怕繪製不準確,特意準備了很多顆。
目前這顆已是第八顆,在前七顆的實踐下,李念對在木球上繪圖越發熟練。
正在這時,一侍衛進來稟報:“公子,大王差人送來一批竹簡!”
“送竹簡?”
李念停下繪製,有些好奇始皇給他送竹簡做什麽。
難道送的是大秦史書和官方記錄,想讓他更了解大秦?
“送進來吧!”
很快,兩堆竹簡被送進殿內,放於李念麵前,一堆數量不多,隻有幾十來卷,另一堆少說有好幾百卷。
李念從少的那堆拿起一卷,才將之展開,便一眼看到了竹簡上的作者名——公子胡亥。
‘居然是胡亥寫的東西,我倒要看看這禽獸能寫出什麽?’
懷著好奇,李念閱覽竹簡,臉色逐漸古怪。
竹簡上麵寫的全是對始皇的誇讚,從字裏行間,李念概括出一句話:我爹嬴政,牛,千古第一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牛!
‘難怪能這麽討始皇喜歡,這拍馬屁的功夫,我遠遠不如。始皇給我送胡亥的竹簡過來做什麽,讓我也學胡亥拍他老虎屁股?’
李念又拿起一卷竹簡閱覽,發現這卷竹簡的作者不是胡亥,而是公子高,那個害怕連累家人,主動自殺的倒黴蛋。
公子高的竹簡就正常多了,雖仍有對始皇的誇讚,但沒胡亥那麽露骨,認認真真在回答兩個問題:大秦若滅,因何而滅?若大秦不滅,當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