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道:“作何更改?”
王綰道:“廷尉方才已說過,緩刑罰,薄賦斂,要讓六國之民能和現在的秦律進行比較。”
嬴政和眾臣都聽明白了,原來是這個意思,將現在的秦律改輕一點,然後丟給六國之民,讓六國之民發現:誒,秦律也沒這麽嚴苛嚇人啊?不對,之前的秦律很嚴,隻是我們現在用的被減輕了。
這一定是秦王為了我們才有意減輕的,這麽看,秦王也不像傳聞中那麽凶殘啊?肯為了我們修改秦律,秦王是個還不錯的王啊!
王綰繼續道:“然要把握好其中分寸,不可使之超過對關中父老的‘緩刑罰,薄賦斂’,否則大秦父老會心生不滿。”
“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大秦老人,為大秦一統天下付出了許多,六國之民憑何和他們一樣?”
嬴政有所思道:“不患均而患付出未有相應所獎?”
王綰道:“正是,人心便是如此,然大秦父老的確為大秦一統天下出了大力,當有獎賞。”
“臣以為可這般作改,關中父老們的‘緩刑罰,薄賦斂’為一等,其餘之地再依大秦統一時日依次排之,定一年份,如五年或十年為期,等時間到後,天下再統一為同一‘緩刑罰,薄賦斂’。”
如果王綰在曆史上提出分封是大秦從製度上慢慢著地,那麽此時所講的便是在律法上層次有進,步步著地。
眾臣點了點頭,王綰之法不僅能安撫老秦人,讓老秦人覺得獲得了好處和優待,不會生出不滿,六國之民也覺得自己得了好處,縱使一時比不上老秦人,但看到了未來希望,也能安撫住。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但這辦法需要耗費時間,就看大王會否答應。
馮劫道:“臣以為丞相之法甚好,且正適合製輿台:一可著重向天下宣揚‘緩刑罰,薄賦斂’功績,壯大王之望;二可趁機言說大王和大秦不易,緩和大秦困境。”
在第二點,馮劫並未說全,“言說大王和大秦不易,緩和大秦困境”目的是為給大秦做出改變或者說為大秦完全掌控天下爭取時間。
但他並不確定嬴政究竟是何想法,隻能模糊言之,萬一嬴政沒有要修改秦律之意,十分迫切就想控製整個天下呢?
其後又有大臣發言,主旨都是一個:必須得安撫關中老秦人,這是大秦的根基,不可失去。
聽到這些大臣的發言,嬴政心中頗有些鬱悶,這麽多大臣都看得出問題所在,可李念所說的那個曆史上的自己偏偏就反著操作了。
‘大秦二世而亡,寡人有主要之責,不冤矣!’
嬴政和眾臣商議了許久,對如何回複老秦人覺得戰爭結束了,日子將好起來了的期願定下了框架,之後再往裏填入內容,形成具體可行的政令。
看著眾臣逐一離開的身影,嬴政眯了眯眼睛,他這次傳召眾臣,確實是他感到了大秦的危機,想從眾臣這獲得意見,但同時也是他想觀察眾臣的反應,給眾臣心中先埋下一個鋪墊。
目前來看,結果不錯,這群人很聰明,已經明白了他的意圖——他要改秦律,或者說他要改大秦之法!
前有當朝詢問大秦若滅,因何而滅?如何而治?再有欲立儲、設製輿台、拿出那地球儀,今又以三秦父老竹簡說事。
大臣們隻要不傻,都看得出來,他們這位大王是察覺到了大秦危機,想變法啊!
真別說,現在正值六國一統,天下初定,還真是最好的變法之時,大王的威望達至鼎盛,最能令人信服,六國雖有殘餘勢力,但當前也不敢太招搖。
若過個五年十年再變,就沒這般容易了,那時想變法、挽救大秦二世而亡的局麵,事倍而功半,因為老秦人都不信大秦了!
如今,老秦人雖然過得苦,但由於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捷報,他們還對秦王存有期待,六國之民同樣如此,他們雖在懷疑惶恐,但畢竟事未實際落在身上,還抱有著秦律也許沒那麽恐怖的想法。
隻是在本來的曆史上,老秦人的期願落空,六國之民的惶恐被證實得死死的……沒錯,咱大秦就是這麽殘暴!
想變法,嬴政知道光靠自己不行,算上李念也不行,還要大秦眾臣相助,他這前後幾次都是為讓眾臣接受他要變法、願意隨他變法。
在這個過程中,嬴政的思想也在逐步發生改變。
起初時,聽李念說大秦二世而亡,嬴政雖比較震驚,但心裏其實並未覺得問題有多嚴重,甚至還懷疑是否是李念在騙他?
可今日傳回的這些竹簡讓他切實感受到了,若不做出改變,他的大秦是真要亡。
在一邊侍立的蒙毅忽然聽嬴政道:“李念誠不欺寡人也!”
大王為何突然出此言?
蒙毅一愣,未等他想明白,又聽嬴政道:“章邯何在?”
“已入宮多時,正等候大王召見。”
嬴政下令時說的雖是“先不急召章邯”,但蒙毅知道大王的意思是不用立刻傳召,不是不召,因此章邯此時已經入宮。
“讓他進來!”
章邯提著一囊竹簡進入宮殿,向嬴政行禮道:“臣章邯見過大王!”
在得到嬴政的秘密委任後,章邯並未馬上就離開鹹陽,而是在招攬自己的人手,以及書寫他對試點計劃的安排。
尤其後者,是寫給嬴政的方案書,隻有得到政老板同意,他才能大刀闊斧,一展拳腳。
今日聽到嬴政召見,章邯以為嬴政是要做最後的決定了,立馬帶上所寫竹簡趕到王宮。
“起來吧!”
嬴政看向章邯提的一囊竹簡,點頭道:“看來這些時日,你在用心做事。”
章邯道:“為大王效力,豈敢不盡心用命?”
嬴政道:“你有竹簡呈於寡人,寡人這正好也有一些竹簡與你,看過再說。”
有內侍立刻端著兩堆竹簡送到章邯麵前,同時又有內侍將章邯帶來的竹簡送至嬴政麵前。
兩堆竹簡,其中一堆是記載關中老秦人言語的竹簡,另一堆則是嬴政和眾臣方才探討的記錄。
王綰道:“廷尉方才已說過,緩刑罰,薄賦斂,要讓六國之民能和現在的秦律進行比較。”
嬴政和眾臣都聽明白了,原來是這個意思,將現在的秦律改輕一點,然後丟給六國之民,讓六國之民發現:誒,秦律也沒這麽嚴苛嚇人啊?不對,之前的秦律很嚴,隻是我們現在用的被減輕了。
這一定是秦王為了我們才有意減輕的,這麽看,秦王也不像傳聞中那麽凶殘啊?肯為了我們修改秦律,秦王是個還不錯的王啊!
王綰繼續道:“然要把握好其中分寸,不可使之超過對關中父老的‘緩刑罰,薄賦斂’,否則大秦父老會心生不滿。”
“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大秦老人,為大秦一統天下付出了許多,六國之民憑何和他們一樣?”
嬴政有所思道:“不患均而患付出未有相應所獎?”
王綰道:“正是,人心便是如此,然大秦父老的確為大秦一統天下出了大力,當有獎賞。”
“臣以為可這般作改,關中父老們的‘緩刑罰,薄賦斂’為一等,其餘之地再依大秦統一時日依次排之,定一年份,如五年或十年為期,等時間到後,天下再統一為同一‘緩刑罰,薄賦斂’。”
如果王綰在曆史上提出分封是大秦從製度上慢慢著地,那麽此時所講的便是在律法上層次有進,步步著地。
眾臣點了點頭,王綰之法不僅能安撫老秦人,讓老秦人覺得獲得了好處和優待,不會生出不滿,六國之民也覺得自己得了好處,縱使一時比不上老秦人,但看到了未來希望,也能安撫住。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但這辦法需要耗費時間,就看大王會否答應。
馮劫道:“臣以為丞相之法甚好,且正適合製輿台:一可著重向天下宣揚‘緩刑罰,薄賦斂’功績,壯大王之望;二可趁機言說大王和大秦不易,緩和大秦困境。”
在第二點,馮劫並未說全,“言說大王和大秦不易,緩和大秦困境”目的是為給大秦做出改變或者說為大秦完全掌控天下爭取時間。
但他並不確定嬴政究竟是何想法,隻能模糊言之,萬一嬴政沒有要修改秦律之意,十分迫切就想控製整個天下呢?
其後又有大臣發言,主旨都是一個:必須得安撫關中老秦人,這是大秦的根基,不可失去。
聽到這些大臣的發言,嬴政心中頗有些鬱悶,這麽多大臣都看得出問題所在,可李念所說的那個曆史上的自己偏偏就反著操作了。
‘大秦二世而亡,寡人有主要之責,不冤矣!’
嬴政和眾臣商議了許久,對如何回複老秦人覺得戰爭結束了,日子將好起來了的期願定下了框架,之後再往裏填入內容,形成具體可行的政令。
看著眾臣逐一離開的身影,嬴政眯了眯眼睛,他這次傳召眾臣,確實是他感到了大秦的危機,想從眾臣這獲得意見,但同時也是他想觀察眾臣的反應,給眾臣心中先埋下一個鋪墊。
目前來看,結果不錯,這群人很聰明,已經明白了他的意圖——他要改秦律,或者說他要改大秦之法!
前有當朝詢問大秦若滅,因何而滅?如何而治?再有欲立儲、設製輿台、拿出那地球儀,今又以三秦父老竹簡說事。
大臣們隻要不傻,都看得出來,他們這位大王是察覺到了大秦危機,想變法啊!
真別說,現在正值六國一統,天下初定,還真是最好的變法之時,大王的威望達至鼎盛,最能令人信服,六國雖有殘餘勢力,但當前也不敢太招搖。
若過個五年十年再變,就沒這般容易了,那時想變法、挽救大秦二世而亡的局麵,事倍而功半,因為老秦人都不信大秦了!
如今,老秦人雖然過得苦,但由於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捷報,他們還對秦王存有期待,六國之民同樣如此,他們雖在懷疑惶恐,但畢竟事未實際落在身上,還抱有著秦律也許沒那麽恐怖的想法。
隻是在本來的曆史上,老秦人的期願落空,六國之民的惶恐被證實得死死的……沒錯,咱大秦就是這麽殘暴!
想變法,嬴政知道光靠自己不行,算上李念也不行,還要大秦眾臣相助,他這前後幾次都是為讓眾臣接受他要變法、願意隨他變法。
在這個過程中,嬴政的思想也在逐步發生改變。
起初時,聽李念說大秦二世而亡,嬴政雖比較震驚,但心裏其實並未覺得問題有多嚴重,甚至還懷疑是否是李念在騙他?
可今日傳回的這些竹簡讓他切實感受到了,若不做出改變,他的大秦是真要亡。
在一邊侍立的蒙毅忽然聽嬴政道:“李念誠不欺寡人也!”
大王為何突然出此言?
蒙毅一愣,未等他想明白,又聽嬴政道:“章邯何在?”
“已入宮多時,正等候大王召見。”
嬴政下令時說的雖是“先不急召章邯”,但蒙毅知道大王的意思是不用立刻傳召,不是不召,因此章邯此時已經入宮。
“讓他進來!”
章邯提著一囊竹簡進入宮殿,向嬴政行禮道:“臣章邯見過大王!”
在得到嬴政的秘密委任後,章邯並未馬上就離開鹹陽,而是在招攬自己的人手,以及書寫他對試點計劃的安排。
尤其後者,是寫給嬴政的方案書,隻有得到政老板同意,他才能大刀闊斧,一展拳腳。
今日聽到嬴政召見,章邯以為嬴政是要做最後的決定了,立馬帶上所寫竹簡趕到王宮。
“起來吧!”
嬴政看向章邯提的一囊竹簡,點頭道:“看來這些時日,你在用心做事。”
章邯道:“為大王效力,豈敢不盡心用命?”
嬴政道:“你有竹簡呈於寡人,寡人這正好也有一些竹簡與你,看過再說。”
有內侍立刻端著兩堆竹簡送到章邯麵前,同時又有內侍將章邯帶來的竹簡送至嬴政麵前。
兩堆竹簡,其中一堆是記載關中老秦人言語的竹簡,另一堆則是嬴政和眾臣方才探討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