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項羽是真的喜歡烹人,烹徐生、烹周苛、連已經自殺了王陵之母都烹,有這些前例,他要烹劉太公,那真不是嘴上說說。


    聽李念講說項羽要烹劉太公,沛公向項羽討一杯肉羹,始皇道:“此為沛公之計也,唯如此可使劉太公免於一死,而項羽此舉不僅惡了沛公,還惡了劉太公,那呂雉也在項羽營中,也將惡了呂雉。”


    就烹劉太公一事,項羽一次便跟沛公、劉太公、呂雉全結了仇。


    他要烹的是沛公爹,要是真給煮了,就算沛公真薄情寡性,但為了給天下人裝個樣子,也會跟項羽不共戴天,至死方休。


    而劉太公身為要被煮的身材,聽到項羽要烹他時,能不害怕,事後能不生恨?


    呂雉當時也被項羽扣押,她會不會思考項羽烹了劉太公後,下一個食材會是誰?


    李念點頭道:“誠如大王所言,所以臣以為項羽最終垓下被圍,兵敗如山傾,縱使投降也難逃一死。”


    不說劉邦、劉太公想殺了他,就張良、王陵、樊噲誰不想弄死他?


    韓信估計都想上去抽他兩巴掌:叫你狗眼看人低,昔日不聽韓某之策,如今淪為階下囚了吧,霸王?


    烹煮王陵之母時的項羽已經爭霸天下有三年,還如此隨性行事,可見其三年中並未有多少成長。


    再聽李念講到項羽垓下兵敗,不願回江東,自刎於烏江,始皇犀利評價道:“其非不願回江東,實是知大勢已去,他回去江東也難挽傾頹,他江東有多少才俊,能比肩沛公手下諸臣?”


    “有能比蕭何、韓信、張良、王陵之士?”


    “他若回返,隻會給他那些江東父老帶來禍患。他倒也算條漢子,知道回去江東是禍,自刎而死。”


    李念認為始皇的評價很對,垓下兵敗後,項羽的大勢徹底已去,就算回到江東,也隻是將江東弟子推向火坑,他已經不可能再翻盤,


    什麽“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他麵對的可是整個大漢開國天團,且很多重臣都想他死的那種,在那個時代,他還能從江東拉出一批人對抗得了不成?


    將項羽的諸多事跡講完,始皇帝對項羽的仇恨居然減輕了,這項羽沒一點帝王該有的樣子,甚至有些行為都不像個正常人,跟這種人太計較,隻會平白降了他的身份。


    始皇道:“那項羽即便得了天下,也會很快分崩滅亡,其雖有霸王之勇,卻無君王之才,可為一將,不可為君。後世於其評價如何?”


    李念古怪道:“後世多有辱沛公而好項羽者,認為沛公卑鄙無恥,是個潑皮無賴,霸王有情有義,是條英雄好漢。”


    “尤其垓下之圍,其與虞姬相別,更有一典故‘霸王別姬’流傳千古,為後人稱頌,多被用來形容英雄末路。”


    “‘霸王別姬’還有一首詩與其相配,那項羽自己作的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騅’是指項羽常騎的一匹駿馬,‘虞’指的正是‘虞姬’!”


    始皇評價道:“其到如此境地,還不是其自為之,有何悲歎,有何可惜?”


    說這話時,始皇想到了大秦滅亡,項羽會落到“霸王別姬”、“烏江自刎”,主要是項羽自身的原因,大秦二世而亡也是大秦自身的原因,不也一樣?


    不過現在,大秦定能避免二世而亡的結局,項羽也不用擔心會和虞姬相別,在烏江自刎了,都不會再有機會遇見虞姬。


    這一次,始皇沒有問李念,項氏一族該如何處置,他心中已經有了決斷,不需要李念再為他參考。


    李念知道始皇心中定是對項氏一族充滿了殺意,但他也沒想過勸諫始皇,他對沛公、張良等有好感,對項羽卻沒多少。


    始皇這時想到了一個問題,問道:“為何後世人多喜項羽,而惡沛公?”


    雖然李念沒刻意去抹黑項羽,但始皇還是看出他對沛公和項羽態度上的不同。


    李念道:“後世大多人雖上學讀書,但並非人人皆知史,反倒是些典故,如‘霸王別姬’,幾乎人盡皆知,且‘霸王別姬’為悲情,常更能使人感同身受。”


    “再者,史料為人著,人皆有情,自然會有好惡,臣所言史實大多出於太史公所著《史記》。而太史公此人,但以臣觀之,有些許瞧不起沛公,而為項羽鳴不平之意。”


    這不是李念胡說,而是《史記》確實如此記載。


    太史公以大篇筆墨描寫項羽死前經曆,宛若親眼所見,將之塑造為一個悲情英雄。


    且在《項羽本紀》中對項羽的殘暴或不寫,或一筆帶之,但對項羽做過的好事,卻會大書特書。


    雖然《史記》記載的是太史公收集整理的史實,太史公應當也沒有因個人之念修改史實,但其中偏好,顯而易見!


    始皇點了點頭,史官也是人,在記錄曆史時可能會如實講史實記下來,但在具體記述時可能會含有個人情感。


    點頭後,始皇看向李念,問道:“後世史書是如何記錄寡人的?”


    問完後,不等李念回答,始皇自問又自答:“當不是好評,大概會書寫寡人為一暴昏之君。”


    李念從未直接與他說過他在後世是何評價,但嬴政又豈會猜不到,若是好評,這小子會不主動提?


    而且,從李念所說的大秦二世而亡,分析秦亡的主要原因在他時,他便徹底知道他在曆史上大概風評不佳,估計和桀紂能混到一桌去。


    畢竟偌大的大秦,在他稱皇帝後,十多年就亡了,雖然並未直接亡在他手中,但也是在他死後沒幾年就亡了。


    他本不想問,可今日聽李念講了沛公、漢初“三傑”和項羽,著實好奇得緊。


    李念也知道始皇早晚會問,事先也做了準備,如實道:“大王在後世的評議是好壞參半,一般來說,都不認為大王是昏君。”


    不是昏君,那就是認為寡人是暴君,是吧?


    “大王雖有大功於華夏,但同時在一統後,頻繁的大興土木,濫用民力,使得天下民不聊生,為大秦二世而亡埋下了伏筆。”


    “焚書坑儒、建阿房宮、修長城、修驪山墓,都被認為是大王濫用民力、殘暴不仁的表現。”


    “大王可知,章邯在迎戰陳勝軍時,驪山的刑徒有多少人?”


    始皇瞪了李念一眼,道:“寡人若是知曉,還需你說?”


    李念道:“據說有七十萬刑徒!”


    整個大殿一下子安靜了,始皇自己也陷入安靜之中。


    他想到過會不少,但七十萬刑徒,這個數量未免也太大了。


    就算不全是他在世時弄到驪山的,但大部分也是他弄來的吧,胡亥才禍害天下幾年?


    沒在意始皇的沉默,李念繼續道:“焚書坑儒在之前和大王講過,阿房宮在後世有一位詩人曾寫過一篇《阿房宮賦》,想當年,臣為學生時,這篇賦還是必背古文之一,且聽臣為大王背來。”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


    整座章台宮安靜無比,唯有李念的朗朗背誦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秦設計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買土撥鼠的鬆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買土撥鼠的鬆鼠並收藏帝秦設計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