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點了點頭,正要邁步進六英宮去測紙的書寫效果,忽然想起他這趟過來的目的,對李念道:“寡人今日帶了一位你可能想見又不想見之人。”
‘我可能想見又不想見之人?’
‘始皇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我希望見到這個人,又不想這個人到鹹陽,也就是鹹陽對這個人很危險。’
‘在我這符合這種標準的隻有兩個:一為沛公,二為留侯。’
‘如果是沛公,始皇就算會讓我和他認識,也應當不會主動帶他來見我,何況如今的鹹陽對沛公而言,應該不算危險。’
‘那就隻有一種可能,始皇帶來的人是留侯!’
‘唉,留侯,你為何要入鹹陽?入了鹹陽,你便離不開了。’
李念正開動心思琢磨這人是誰,卻見嬴政衝身後道:“他便是你想見之人,也是你這趟入鹹陽的目標。”
李念一愣,什麽意思,那疑似留侯之人是衝他來的?
隨即,他反應過來,明白是怎一回事,如果是他想的那樣,留侯非常可能會自己跑來鹹陽。
“李念,寡人許你和子房一聊!”
說完,在侍衛護衛下,嬴政進入了六英宮內,李念這時才看到被“護衛”在嬴政之後的那人。
那是一名青年,穿著一身樸素的藍杉,臉上帶著平靜的微笑,眼神溫潤如玉,容貌俊美,比女子還要漂亮。
看到青年的瞬間,李念心裏不由想到那句在後世網絡廣為流傳的話:“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這時,一名先前跟在嬴政身邊的內侍走到李念身邊,小聲提醒道:“公子,大王有令,公子可與之相談,卻不可與之接近。”
李念點了點頭,結合始皇方才那句“也是你這趟入鹹陽的目標”,哪不明白張良是專門入鹹陽殺他來的?
李念在打量張良,張良也在打量李念。
在張良眼中的李念十分特別,年輕,長得不算多俊美,但也不醜,皮膚白皙,挺高,更有著種很獨特的氣質。
最奇怪的當屬李念看他的眼神,頗為的複雜,似乎認識了他許久,其中夾著崇敬、歎息等諸多情緒。
可在看到李念後,張良已經在記憶中搜尋過,可以確定他並不認識此人,和此人從未有過來往。
‘未想到在秦王身邊諫言的那人竟如此年輕,其並不像是秦國宗室,是哪國才俊?’
張良向李念行禮:“良見過念兄,冒昧相稱,還請見諒!”
“不冒昧,能為……”
李念還禮,要稱呼張良時卡了一下,還真不知該如何稱呼張良為好,不好稱呼其為“留侯”,也不好稱“子房”,隻能同樣稱呼張良為“兄”。
“能為良兄以‘兄’相稱,乃李念之幸。”
這話讓張良再次疑惑,他到鹹陽前設想過見到目標後,目標可能有的多種反應,卻未想過目標會對他如此客氣。
這顯然是認識他,對他還很了解,可這如何可能?
他壓根兒不記得見過對方!
除非……
張良又想起他那個未卜先知的猜測。
當排除所有不可能之後,剩下的再怎麽荒謬,也是唯一的答案:
此人有某種未卜先知之能,通過這種能力知道了他。
並且在此人未卜先知看到的未來中,他應當做成了什麽大事,才讓其現在對他既崇敬又歎息。
崇敬於他在看到的未來中所取得的成就,歎息於現在的他已經無法再抵達那個未來。
至於做成了什麽大事?
大抵是他滅亡強秦、興複韓國的願望實現了。
‘難怪秦王會發生改變,其手下竟有一未卜先知之人。’
‘有此人在,當今亡秦已無望,唯有等此人與秦王皆死後方可,可惜我已經看不到那個時候了。’
張良心中歎息,他一切都已經明白了,秦王會讓他見此人,定也是想讓此人通過未卜先知的能力來說服他。
盡管心裏這般猜測,但張良並未表露,他問道:“念兄可認識良?”
李念道:“算認識吧!”
有這個回答已經足夠了,張良敢斷定這個叫“李念”的人有某種未卜先知的手段。
蒼天何其不公,為何要使此人落入秦王手中?
他四周被多名侍衛看守,李念身邊亦有侍衛,即使他想衝上去刺殺李念,也沒有絲毫機會。
簡單聊過這幾句後,李念和張良發現突然無話可說。
其實是有話可說,但有些話不好說,也不好問。
就在此時,嬴政從六英宮中出來,身後幾名內侍各捧著一疊紙,上麵有字,顯然嬴政已試過在紙上書寫。
掃了眼冷場的李念和張良,嬴政哪不知是怎麽回事,道:“此紙用於書寫,的確比竹簡更為方便,多做一些,送到寡人那。”
那叫“紙”的東西是造出用於書寫的,可取代竹簡?
張良正思索,卻聽嬴政又道:“李念,子房今日便留在六英宮,寡人許你與他言說。”
李念和張良都聽懂了嬴政話中之意:寡人準許你將後世曆史告知於張良,務必使其改轉心意,為寡人和大秦所用!
當然,張良不知道李念是從後世而來,以為秦王是允許李念將未卜先知到的事告知於他,挽轉其想。
這令張良再次有些感動。
為了挽留他,秦王不僅肯帶他去見李念,還允許李念告知他未卜先知之事。
李念也在心中驚歎始皇的大度,不僅不殺張良,還讓自己盡力挽留改變張良的心意,道:“臣遵命!”
張良也行禮道:“謝大王之恩!”
六英宮內,李念、張良分主客落座後,兩人都未立即說話,殿內一片沉默。
過去許久,李念開口道:“既然大王允許我對良兄講說,也就沒什麽可隱瞞。其實,我並非此世之人,我來自後世!”
張良臉上露出些許驚訝和些許“不出我所料”,李念又道:“我來自於與此世相隔的兩千多年後。”
聞言,張良看著李念,笑道:“原來並非未卜先知,而是來自遙遠的以後。”
“所以,我等對你而言,皆為曆史中的人?我等之事也載入史冊之中?”
‘在先前就已經在猜測我的來曆?雖未猜到我來自後世,卻已猜到我能未卜先知,不愧是千古留名的‘謀聖’。’
可惜,今日得知他的來曆後,這位謀聖很難再活著離開大秦王宮。
各位大大保重身體。
‘我可能想見又不想見之人?’
‘始皇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我希望見到這個人,又不想這個人到鹹陽,也就是鹹陽對這個人很危險。’
‘在我這符合這種標準的隻有兩個:一為沛公,二為留侯。’
‘如果是沛公,始皇就算會讓我和他認識,也應當不會主動帶他來見我,何況如今的鹹陽對沛公而言,應該不算危險。’
‘那就隻有一種可能,始皇帶來的人是留侯!’
‘唉,留侯,你為何要入鹹陽?入了鹹陽,你便離不開了。’
李念正開動心思琢磨這人是誰,卻見嬴政衝身後道:“他便是你想見之人,也是你這趟入鹹陽的目標。”
李念一愣,什麽意思,那疑似留侯之人是衝他來的?
隨即,他反應過來,明白是怎一回事,如果是他想的那樣,留侯非常可能會自己跑來鹹陽。
“李念,寡人許你和子房一聊!”
說完,在侍衛護衛下,嬴政進入了六英宮內,李念這時才看到被“護衛”在嬴政之後的那人。
那是一名青年,穿著一身樸素的藍杉,臉上帶著平靜的微笑,眼神溫潤如玉,容貌俊美,比女子還要漂亮。
看到青年的瞬間,李念心裏不由想到那句在後世網絡廣為流傳的話:“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這時,一名先前跟在嬴政身邊的內侍走到李念身邊,小聲提醒道:“公子,大王有令,公子可與之相談,卻不可與之接近。”
李念點了點頭,結合始皇方才那句“也是你這趟入鹹陽的目標”,哪不明白張良是專門入鹹陽殺他來的?
李念在打量張良,張良也在打量李念。
在張良眼中的李念十分特別,年輕,長得不算多俊美,但也不醜,皮膚白皙,挺高,更有著種很獨特的氣質。
最奇怪的當屬李念看他的眼神,頗為的複雜,似乎認識了他許久,其中夾著崇敬、歎息等諸多情緒。
可在看到李念後,張良已經在記憶中搜尋過,可以確定他並不認識此人,和此人從未有過來往。
‘未想到在秦王身邊諫言的那人竟如此年輕,其並不像是秦國宗室,是哪國才俊?’
張良向李念行禮:“良見過念兄,冒昧相稱,還請見諒!”
“不冒昧,能為……”
李念還禮,要稱呼張良時卡了一下,還真不知該如何稱呼張良為好,不好稱呼其為“留侯”,也不好稱“子房”,隻能同樣稱呼張良為“兄”。
“能為良兄以‘兄’相稱,乃李念之幸。”
這話讓張良再次疑惑,他到鹹陽前設想過見到目標後,目標可能有的多種反應,卻未想過目標會對他如此客氣。
這顯然是認識他,對他還很了解,可這如何可能?
他壓根兒不記得見過對方!
除非……
張良又想起他那個未卜先知的猜測。
當排除所有不可能之後,剩下的再怎麽荒謬,也是唯一的答案:
此人有某種未卜先知之能,通過這種能力知道了他。
並且在此人未卜先知看到的未來中,他應當做成了什麽大事,才讓其現在對他既崇敬又歎息。
崇敬於他在看到的未來中所取得的成就,歎息於現在的他已經無法再抵達那個未來。
至於做成了什麽大事?
大抵是他滅亡強秦、興複韓國的願望實現了。
‘難怪秦王會發生改變,其手下竟有一未卜先知之人。’
‘有此人在,當今亡秦已無望,唯有等此人與秦王皆死後方可,可惜我已經看不到那個時候了。’
張良心中歎息,他一切都已經明白了,秦王會讓他見此人,定也是想讓此人通過未卜先知的能力來說服他。
盡管心裏這般猜測,但張良並未表露,他問道:“念兄可認識良?”
李念道:“算認識吧!”
有這個回答已經足夠了,張良敢斷定這個叫“李念”的人有某種未卜先知的手段。
蒼天何其不公,為何要使此人落入秦王手中?
他四周被多名侍衛看守,李念身邊亦有侍衛,即使他想衝上去刺殺李念,也沒有絲毫機會。
簡單聊過這幾句後,李念和張良發現突然無話可說。
其實是有話可說,但有些話不好說,也不好問。
就在此時,嬴政從六英宮中出來,身後幾名內侍各捧著一疊紙,上麵有字,顯然嬴政已試過在紙上書寫。
掃了眼冷場的李念和張良,嬴政哪不知是怎麽回事,道:“此紙用於書寫,的確比竹簡更為方便,多做一些,送到寡人那。”
那叫“紙”的東西是造出用於書寫的,可取代竹簡?
張良正思索,卻聽嬴政又道:“李念,子房今日便留在六英宮,寡人許你與他言說。”
李念和張良都聽懂了嬴政話中之意:寡人準許你將後世曆史告知於張良,務必使其改轉心意,為寡人和大秦所用!
當然,張良不知道李念是從後世而來,以為秦王是允許李念將未卜先知到的事告知於他,挽轉其想。
這令張良再次有些感動。
為了挽留他,秦王不僅肯帶他去見李念,還允許李念告知他未卜先知之事。
李念也在心中驚歎始皇的大度,不僅不殺張良,還讓自己盡力挽留改變張良的心意,道:“臣遵命!”
張良也行禮道:“謝大王之恩!”
六英宮內,李念、張良分主客落座後,兩人都未立即說話,殿內一片沉默。
過去許久,李念開口道:“既然大王允許我對良兄講說,也就沒什麽可隱瞞。其實,我並非此世之人,我來自後世!”
張良臉上露出些許驚訝和些許“不出我所料”,李念又道:“我來自於與此世相隔的兩千多年後。”
聞言,張良看著李念,笑道:“原來並非未卜先知,而是來自遙遠的以後。”
“所以,我等對你而言,皆為曆史中的人?我等之事也載入史冊之中?”
‘在先前就已經在猜測我的來曆?雖未猜到我來自後世,卻已猜到我能未卜先知,不愧是千古留名的‘謀聖’。’
可惜,今日得知他的來曆後,這位謀聖很難再活著離開大秦王宮。
各位大大保重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