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民眾許多人隻有名字,沒有姓氏這點,李念是知道的,可並沒想到可以讓嬴政賜姓於天下萬民。
他雖腦中有搜索引擎可搜索後世資料,但終究隻是一個普通現代人,有許多可在大秦施行去做的事壓根兒沒想到,想到的也未必周全。
今日若不是想到可給那些秦卒賜姓,他也不會聯想到此時的諸多民眾沒有姓,其實可以給他們也一起賜姓的。
李念這話一出,立即有大臣反駁道:“李尚書此言不可,姓氏為禮也,豈可輕授於民?”
看了這名大臣一眼,李念哪不懂其意。
在這時,姓氏一般隻有貴族才有,代表了他們祖上的輝煌榮耀,更體現他們的尊貴,若民眾也有了姓氏,那還怎麽體現?
不過,李念並未反駁,他又不是過來這些古人勾心鬥角的,始皇也不會讓他浪費時間在這上麵。
果不其然,嬴政對那名大臣發言根本不予理會,直接對李念道:“說與朕聽聽!”
這一幕讓眾臣再次一驚,這個李念在陛下心中的份量比他們想象的還要更重,得虧他不是公子,否則其他公子沒有誰能與之相爭。
李念整理了下思緒,道:“如今天下,眾多民眾隻有名字,而無姓氏,從治理天下而言,頗為不便。”
“因無姓氏,民眾取名時又頗為隨意,如取名為‘喜’,錄入卷宗後,字數若多,如何好從中找出這位‘喜’?”
“不僅如此,若有事需找‘喜’之親朋,其親朋也如其一般取名,如何好找?如何知曉其等關係?”
“此等情況,尤其會發生於登錄戶籍之時,既不便於查找,也不便於管理。如能賜‘喜’姓氏,使其子其父均為同一姓,譬如使之姓‘陳’,和其名‘喜’為一起為陳喜,再找之時,豈不方便?”
“其父其子也與之同為‘陳’,不僅於登錄戶籍時更方便,且一觀便知其等之間關係。”
這話聽得許多大臣點頭,特別是王綰、李斯、馮劫等國務省官員。
這辦法聽起來確實挺不錯,不管是以後征收稅賦,還是征服徭役,都能方便許多。
甚至幾人想的比李念說的還要更為全麵,而有這麽多好處,付出的不過是給民眾定姓立氏罷了。
且這對陛下也是一件好事,賜姓於天下萬民,必會再增陛下於天下間的聲望。
王綰當即起身奏道:“陛下,臣以為李尚書之策頗為可行,臣曾看過各地籍冊,發現不出數代,其中所入冊之民便會混亂,於賦稅徭役皆為不便。”
“臣嚐思解決之法未得,今日聞李尚書之策,此法若行,定可減少此中混亂,確實於國有利。且今時之天下,正好再造戶冊,萬民若聞陛下欲為其等定姓立氏,必當感陛下大恩!”
確實,天下才剛完成一統,大秦的戶籍製度還沒開始在所有六國之地施行,若真要為天下萬民定姓立氏,正好趁這個機會一並完成。
盡管不太喜歡李念那讓士卒也讀書識字的諫言,但對於這樣可以讓天下百姓更便於治理的辦法,李斯也讚同道:“臣亦認為李尚書之策可行。”
其後,又有眾多官員支持李念之策,縱有官員覺得不應該賜給那些平民姓氏,見此大勢,也知除非陛下不願,否則不可阻。
但陛下會阻止嗎?
嬴政問李念道:“你以為當如何定姓立氏?”
其實嬴政知道李念想怎麽定姓立氏,但眾臣不知,故有此一問。
李念道:“臣以為定姓立氏於民而言,還是過於麻煩,不若隻定其等姓,以姓加名為姓名,陛下以為如何?”
這小子果然把氏給抹了,隻留姓和名,不過若按這小子的想法,那他豈不是應當叫作“嬴政”?
淳於越這時起身反駁道:“陛下,不可!自古以來,便有姓有氏有名,豈可將氏抹去,隻留姓和名?此於禮不合,於祖不合!李尚書之策看似可治天下,卻違祖背禮,反會使天下動亂。”
後世姓和氏都融為一體了,這是曆史發展的大勢所趨,人們終歸是更願接受更簡便的事物,而非複雜。
像現在這時候的姓氏分離,還有名和字,記是能記住,但對一般人來說,確實也很複雜,如項羽,項氏,姬姓,名籍,字羽。
某動漫中認為高月是姬氏一族傳人,擁有延續千年姬姓尊貴家族的血脈,其實按曆史,項少羽也是。
嬴政也知姓氏合一是大勢,拍板決定道:“朕以為李念所言有理,國務省以此相議。淳於卿所言也甚為有理,然民姓氏均無,祖於何處,禮於何方?”
嬴政直接堵了淳於越的嘴,民眾連姓氏都沒有,你講什麽違祖背禮?你說違祖背禮,那也得先有東西可違背。
嬴政心中還有個更大膽的想法在此時未說,在聽了李念提議的定姓立氏後,他想將整個天下的姓氏也統一了,由他為天下之表率,將嬴姓趙氏合一,統一為“嬴”姓。
但此法一出,必會招致反對,這可跟對天下民眾定姓立氏不同,那些貴族真的有姓有氏,要強迫他們放棄姓或者氏,縱使他可強令推行,也會使這些人心中不滿。
‘若為李念所說曆史上的那個朕,恐怕已經下了令吧!’
嬴政在心中暗道,那個曆史上的他太急了,他不可重蹈覆轍。
此事也定下後,嬴政又問李念道:“可還有?”
李念正色道:“有,臣認為可單獨設水軍或海軍,將水軍從眾軍中獨立出來,成立海軍學校,我大秦未來百年內,甚至百年後的諸多利益都將需海軍,其之重要性不會下於陸軍,甚猶有過之!”
說到此處,李念向嬴政行禮恭請道:“陛下,請將地球儀和世界地圖呈於諸位!”
嬴政自無不許,下令道:“將地球儀、世界地圖拿來!”
很快,眾臣便看到一顆大版地球儀和一張大版世界地圖被侍衛們抬進殿內,比他們以前看到過的那顆地球儀可大多了。
他雖腦中有搜索引擎可搜索後世資料,但終究隻是一個普通現代人,有許多可在大秦施行去做的事壓根兒沒想到,想到的也未必周全。
今日若不是想到可給那些秦卒賜姓,他也不會聯想到此時的諸多民眾沒有姓,其實可以給他們也一起賜姓的。
李念這話一出,立即有大臣反駁道:“李尚書此言不可,姓氏為禮也,豈可輕授於民?”
看了這名大臣一眼,李念哪不懂其意。
在這時,姓氏一般隻有貴族才有,代表了他們祖上的輝煌榮耀,更體現他們的尊貴,若民眾也有了姓氏,那還怎麽體現?
不過,李念並未反駁,他又不是過來這些古人勾心鬥角的,始皇也不會讓他浪費時間在這上麵。
果不其然,嬴政對那名大臣發言根本不予理會,直接對李念道:“說與朕聽聽!”
這一幕讓眾臣再次一驚,這個李念在陛下心中的份量比他們想象的還要更重,得虧他不是公子,否則其他公子沒有誰能與之相爭。
李念整理了下思緒,道:“如今天下,眾多民眾隻有名字,而無姓氏,從治理天下而言,頗為不便。”
“因無姓氏,民眾取名時又頗為隨意,如取名為‘喜’,錄入卷宗後,字數若多,如何好從中找出這位‘喜’?”
“不僅如此,若有事需找‘喜’之親朋,其親朋也如其一般取名,如何好找?如何知曉其等關係?”
“此等情況,尤其會發生於登錄戶籍之時,既不便於查找,也不便於管理。如能賜‘喜’姓氏,使其子其父均為同一姓,譬如使之姓‘陳’,和其名‘喜’為一起為陳喜,再找之時,豈不方便?”
“其父其子也與之同為‘陳’,不僅於登錄戶籍時更方便,且一觀便知其等之間關係。”
這話聽得許多大臣點頭,特別是王綰、李斯、馮劫等國務省官員。
這辦法聽起來確實挺不錯,不管是以後征收稅賦,還是征服徭役,都能方便許多。
甚至幾人想的比李念說的還要更為全麵,而有這麽多好處,付出的不過是給民眾定姓立氏罷了。
且這對陛下也是一件好事,賜姓於天下萬民,必會再增陛下於天下間的聲望。
王綰當即起身奏道:“陛下,臣以為李尚書之策頗為可行,臣曾看過各地籍冊,發現不出數代,其中所入冊之民便會混亂,於賦稅徭役皆為不便。”
“臣嚐思解決之法未得,今日聞李尚書之策,此法若行,定可減少此中混亂,確實於國有利。且今時之天下,正好再造戶冊,萬民若聞陛下欲為其等定姓立氏,必當感陛下大恩!”
確實,天下才剛完成一統,大秦的戶籍製度還沒開始在所有六國之地施行,若真要為天下萬民定姓立氏,正好趁這個機會一並完成。
盡管不太喜歡李念那讓士卒也讀書識字的諫言,但對於這樣可以讓天下百姓更便於治理的辦法,李斯也讚同道:“臣亦認為李尚書之策可行。”
其後,又有眾多官員支持李念之策,縱有官員覺得不應該賜給那些平民姓氏,見此大勢,也知除非陛下不願,否則不可阻。
但陛下會阻止嗎?
嬴政問李念道:“你以為當如何定姓立氏?”
其實嬴政知道李念想怎麽定姓立氏,但眾臣不知,故有此一問。
李念道:“臣以為定姓立氏於民而言,還是過於麻煩,不若隻定其等姓,以姓加名為姓名,陛下以為如何?”
這小子果然把氏給抹了,隻留姓和名,不過若按這小子的想法,那他豈不是應當叫作“嬴政”?
淳於越這時起身反駁道:“陛下,不可!自古以來,便有姓有氏有名,豈可將氏抹去,隻留姓和名?此於禮不合,於祖不合!李尚書之策看似可治天下,卻違祖背禮,反會使天下動亂。”
後世姓和氏都融為一體了,這是曆史發展的大勢所趨,人們終歸是更願接受更簡便的事物,而非複雜。
像現在這時候的姓氏分離,還有名和字,記是能記住,但對一般人來說,確實也很複雜,如項羽,項氏,姬姓,名籍,字羽。
某動漫中認為高月是姬氏一族傳人,擁有延續千年姬姓尊貴家族的血脈,其實按曆史,項少羽也是。
嬴政也知姓氏合一是大勢,拍板決定道:“朕以為李念所言有理,國務省以此相議。淳於卿所言也甚為有理,然民姓氏均無,祖於何處,禮於何方?”
嬴政直接堵了淳於越的嘴,民眾連姓氏都沒有,你講什麽違祖背禮?你說違祖背禮,那也得先有東西可違背。
嬴政心中還有個更大膽的想法在此時未說,在聽了李念提議的定姓立氏後,他想將整個天下的姓氏也統一了,由他為天下之表率,將嬴姓趙氏合一,統一為“嬴”姓。
但此法一出,必會招致反對,這可跟對天下民眾定姓立氏不同,那些貴族真的有姓有氏,要強迫他們放棄姓或者氏,縱使他可強令推行,也會使這些人心中不滿。
‘若為李念所說曆史上的那個朕,恐怕已經下了令吧!’
嬴政在心中暗道,那個曆史上的他太急了,他不可重蹈覆轍。
此事也定下後,嬴政又問李念道:“可還有?”
李念正色道:“有,臣認為可單獨設水軍或海軍,將水軍從眾軍中獨立出來,成立海軍學校,我大秦未來百年內,甚至百年後的諸多利益都將需海軍,其之重要性不會下於陸軍,甚猶有過之!”
說到此處,李念向嬴政行禮恭請道:“陛下,請將地球儀和世界地圖呈於諸位!”
嬴政自無不許,下令道:“將地球儀、世界地圖拿來!”
很快,眾臣便看到一顆大版地球儀和一張大版世界地圖被侍衛們抬進殿內,比他們以前看到過的那顆地球儀可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