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道:“蒙將軍問的是,但禍不臨頭,許多人都會抱有僥幸的心思,認為禍事降不到他們身上。巫蠱之禍方起,便成功借武帝之手害死了當時的大漢丞相、兩位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
“見此法效果這般好,武帝的刀又快又利,其他人不僅沒收斂約束,反而有樣學樣,尤其武帝宮中的美人,相互向武帝揭發他人以巫蠱詛咒武帝。武帝大怒,殺妃嬪宮人及大臣數百人。”
“殺了這麽多人,且每條人命都和巫蠱相關,武帝心裏被播下了懷疑的種子:有很多人都想害他,就算有些人暫時沒表現出來要害他,但誰說得準在暗裏有沒有以巫蠱詛咒他呢?”
這是“總有刁民想害朕”大漢武帝特製版,有人正在害朕,有人正準備害朕,所有人都不可信,包括皇後、太子,你們不是已經在害朕,就是在準備害朕的路上……
“有名叫‘江充’的武帝寵臣看出了武帝這種心思,便生出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他和武帝的太子有仇。“
“江充想到他此時雖得武帝寵信,但武帝已年高,若武帝離世後由太子繼位,他肯定沒活路,甚至會族滅,何不想辦法解決了太子。”
“反正武帝的刀能殺得了公主、屠得了丞相,隻要謀劃的好,讓武帝揮刀殺個太子也並非沒有可能。”
聽到這,嬴政又湧現出莫名的既視感,代入一下,他是武帝,武帝太子是扶蘇,那這江充不就是大漢版的趙高,都是因為和最有可能繼承大位的人有仇,所以想方設法謀害了儲君。
但他在這點上,他還是比武帝好,在這輪比較中,始皇感覺他從武帝那扳回了一城,至少他生前沒成為趙高的刀,幫其害了兒子。
“正巧武帝某日白天入寢時,夢見數千木人持拿棍棒要打他,將武帝從夢中驚醒,之後便身體不適,生了病。此事為江充所知後,江充知道他的機會來了,便對武帝說這是有人用巫蠱之術咒他所致。”
嬴政、蒙恬、蒙毅想了想,也覺得這確實容易聯想到巫蠱之上,因為巫蠱之術便會使用木人,而武帝夢到襲擊他的正是數千木人。
如此一來,武帝怎麽可能不多想?這還真是上天賜給江充的機會,要讓其謀害武帝的太子,時也命也!
李念這時卻破除了三人剛生起的想法,“其實武帝會夢到木人,有一句話可解釋,即‘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武帝那段時日老是覺得有人要用巫蠱之術害他,會夢到木人實屬正常。”
“可惜武帝迷信鬼神,認為夢是上天對他的預示,遂釀成了後來的災禍,迷信害死人!”
嬴政覺得他聽出了李念的意思,這小子是要讓他莫要學武帝,迷信於鬼神之事。
李念繼續道:“在江充告知武帝此事可能是巫蠱之術所致後,武帝便派江充為使者,查處巫蠱案。”
“於是,江充便借武帝所賜之權大肆構陷栽贓他人,他肯定也抓到了一些真想用巫蠱之術害人的人,但他抓來的更多人都是無辜之人,可麵對江充的酷刑,這些人不得不認罪。”
“在江充刻意為禍下,京師、三輔連及郡、國,坐而死者前後數萬人。對於太子,江充也想到了解決之法,他讓手下的胡人巫師向武帝進言:‘宮中有蠱氣;不除之,上終不差。’”
此後便不用李念多說,嬴政也猜到了後續,必然是武帝因胡人巫師之言讓江充入宮搜查,然後查著查著就查到了太子頭上,隻要武帝給他查的權力,他就一定能查到太子頭上。
就算武帝太子沒以巫蠱之術詛咒武帝,但並不妨礙給太子按上一個:說你有你就有,沒有也得有!
果然如他猜想,隻聽李念道:“江充得武帝令入宮查巫蠱,在太子宮中找到了木人,以及記載了大逆不道之言的帛書。”
蒙恬發問道:“如此栽贓構陷,武帝豈能信?武帝但若不蠢,隻需召太子一問,江充所謀自破。”
隻要是個正常人都不會信,都會懷疑江充在栽贓陷害太子吧,何況是武帝這等人,隻要將太子叫來問一問,父子倆說清楚,不就能讓江充的陰謀破產。
嬴政和蒙毅卻已經猜到了是怎麽一回事,因為按照李念所說的曆史,他和扶蘇也是如此,不過他比武帝好點,他並沒有想害扶蘇的心思,隻是沒將扶蘇留在身邊,才給了奸人可乘之機。
李念笑道:“按蒙將軍的確有可能破除江充構陷,然武帝太子在那時根本見不到武帝,父子無法見麵,又如何說清其中誤會?”
“武帝太子見不到武帝,心中恐懼,問其師石德,石德也害怕被武帝連坐,遂向太子提及先前因巫蠱而被害的丞相、公主以及衛青之子,並言皇後、太子久不能得見武帝,興許武帝已故……”
說到這兒,李念停頓了一下,才道:“石德還用陛下和扶蘇公子向武帝太子舉了例。”
嬴政:“……”
蒙恬則頭腦飛速運轉,至此他已徹底確定了他的猜想,但陛下對扶蘇公子做了什麽?
陛下的性情和那大漢武帝確實有些像,但若說陛下會讓人這麽構陷栽贓扶蘇公子,蒙恬認為不大可能,其中必有緣由。
李念繼續道:“因為見不到武帝本人,加之江充等又逼迫過甚,武帝太子遂采用石德之策,被迫起兵。太子之軍與武帝之軍在長安混戰五日,導致數萬人傷亡,武帝太子兵敗逃亡,後懸梁自盡。”
“武帝太子逃亡後,其母衛子夫亦是自盡,與太子親近之人也多遇害。然太子雖亡,事卻未盡,後武帝醒悟,知曉他為江充等人蒙蔽,遂誅江充三族,燒死蘇文,並株連其他人等。”
“後世有個說法是,幫太子起兵的,被武帝殺了,鎮壓太子起兵的,也被武帝殺了,不偏不倚,端坐觀戰者亦為武帝誅滅。”
這大漢武帝還講不講理了,幫你兒子的,你要殺;幫你的,你要殺;兩邊都不幫的,你還是要殺;左右都是個死唄?
蒙恬在心中暗道:‘盡管陛下也強勢,但同這漢武一比,還是講理多了。’
“見此法效果這般好,武帝的刀又快又利,其他人不僅沒收斂約束,反而有樣學樣,尤其武帝宮中的美人,相互向武帝揭發他人以巫蠱詛咒武帝。武帝大怒,殺妃嬪宮人及大臣數百人。”
“殺了這麽多人,且每條人命都和巫蠱相關,武帝心裏被播下了懷疑的種子:有很多人都想害他,就算有些人暫時沒表現出來要害他,但誰說得準在暗裏有沒有以巫蠱詛咒他呢?”
這是“總有刁民想害朕”大漢武帝特製版,有人正在害朕,有人正準備害朕,所有人都不可信,包括皇後、太子,你們不是已經在害朕,就是在準備害朕的路上……
“有名叫‘江充’的武帝寵臣看出了武帝這種心思,便生出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他和武帝的太子有仇。“
“江充想到他此時雖得武帝寵信,但武帝已年高,若武帝離世後由太子繼位,他肯定沒活路,甚至會族滅,何不想辦法解決了太子。”
“反正武帝的刀能殺得了公主、屠得了丞相,隻要謀劃的好,讓武帝揮刀殺個太子也並非沒有可能。”
聽到這,嬴政又湧現出莫名的既視感,代入一下,他是武帝,武帝太子是扶蘇,那這江充不就是大漢版的趙高,都是因為和最有可能繼承大位的人有仇,所以想方設法謀害了儲君。
但他在這點上,他還是比武帝好,在這輪比較中,始皇感覺他從武帝那扳回了一城,至少他生前沒成為趙高的刀,幫其害了兒子。
“正巧武帝某日白天入寢時,夢見數千木人持拿棍棒要打他,將武帝從夢中驚醒,之後便身體不適,生了病。此事為江充所知後,江充知道他的機會來了,便對武帝說這是有人用巫蠱之術咒他所致。”
嬴政、蒙恬、蒙毅想了想,也覺得這確實容易聯想到巫蠱之上,因為巫蠱之術便會使用木人,而武帝夢到襲擊他的正是數千木人。
如此一來,武帝怎麽可能不多想?這還真是上天賜給江充的機會,要讓其謀害武帝的太子,時也命也!
李念這時卻破除了三人剛生起的想法,“其實武帝會夢到木人,有一句話可解釋,即‘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武帝那段時日老是覺得有人要用巫蠱之術害他,會夢到木人實屬正常。”
“可惜武帝迷信鬼神,認為夢是上天對他的預示,遂釀成了後來的災禍,迷信害死人!”
嬴政覺得他聽出了李念的意思,這小子是要讓他莫要學武帝,迷信於鬼神之事。
李念繼續道:“在江充告知武帝此事可能是巫蠱之術所致後,武帝便派江充為使者,查處巫蠱案。”
“於是,江充便借武帝所賜之權大肆構陷栽贓他人,他肯定也抓到了一些真想用巫蠱之術害人的人,但他抓來的更多人都是無辜之人,可麵對江充的酷刑,這些人不得不認罪。”
“在江充刻意為禍下,京師、三輔連及郡、國,坐而死者前後數萬人。對於太子,江充也想到了解決之法,他讓手下的胡人巫師向武帝進言:‘宮中有蠱氣;不除之,上終不差。’”
此後便不用李念多說,嬴政也猜到了後續,必然是武帝因胡人巫師之言讓江充入宮搜查,然後查著查著就查到了太子頭上,隻要武帝給他查的權力,他就一定能查到太子頭上。
就算武帝太子沒以巫蠱之術詛咒武帝,但並不妨礙給太子按上一個:說你有你就有,沒有也得有!
果然如他猜想,隻聽李念道:“江充得武帝令入宮查巫蠱,在太子宮中找到了木人,以及記載了大逆不道之言的帛書。”
蒙恬發問道:“如此栽贓構陷,武帝豈能信?武帝但若不蠢,隻需召太子一問,江充所謀自破。”
隻要是個正常人都不會信,都會懷疑江充在栽贓陷害太子吧,何況是武帝這等人,隻要將太子叫來問一問,父子倆說清楚,不就能讓江充的陰謀破產。
嬴政和蒙毅卻已經猜到了是怎麽一回事,因為按照李念所說的曆史,他和扶蘇也是如此,不過他比武帝好點,他並沒有想害扶蘇的心思,隻是沒將扶蘇留在身邊,才給了奸人可乘之機。
李念笑道:“按蒙將軍的確有可能破除江充構陷,然武帝太子在那時根本見不到武帝,父子無法見麵,又如何說清其中誤會?”
“武帝太子見不到武帝,心中恐懼,問其師石德,石德也害怕被武帝連坐,遂向太子提及先前因巫蠱而被害的丞相、公主以及衛青之子,並言皇後、太子久不能得見武帝,興許武帝已故……”
說到這兒,李念停頓了一下,才道:“石德還用陛下和扶蘇公子向武帝太子舉了例。”
嬴政:“……”
蒙恬則頭腦飛速運轉,至此他已徹底確定了他的猜想,但陛下對扶蘇公子做了什麽?
陛下的性情和那大漢武帝確實有些像,但若說陛下會讓人這麽構陷栽贓扶蘇公子,蒙恬認為不大可能,其中必有緣由。
李念繼續道:“因為見不到武帝本人,加之江充等又逼迫過甚,武帝太子遂采用石德之策,被迫起兵。太子之軍與武帝之軍在長安混戰五日,導致數萬人傷亡,武帝太子兵敗逃亡,後懸梁自盡。”
“武帝太子逃亡後,其母衛子夫亦是自盡,與太子親近之人也多遇害。然太子雖亡,事卻未盡,後武帝醒悟,知曉他為江充等人蒙蔽,遂誅江充三族,燒死蘇文,並株連其他人等。”
“後世有個說法是,幫太子起兵的,被武帝殺了,鎮壓太子起兵的,也被武帝殺了,不偏不倚,端坐觀戰者亦為武帝誅滅。”
這大漢武帝還講不講理了,幫你兒子的,你要殺;幫你的,你要殺;兩邊都不幫的,你還是要殺;左右都是個死唄?
蒙恬在心中暗道:‘盡管陛下也強勢,但同這漢武一比,還是講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