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進穎川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隅進入潁川郡後,並沒有著急去世家大族,而是讓陳到,把自己進入潁川的消息,放了出去。
他要用這個消息看看世家大族的反應,然後再規劃下一步的行動。
劉隅並不知道,自己名聲早在他初入雒陽時,就在穎川傳開了。
潁川文風極盛,身負才華的年輕俊彥更是比其他郡都要多上幾分,這些年輕俊彥自幼苦讀詩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驕傲,他們看到劉隅做的幾首詩後,雖然也震驚他的才華,但也激發了年輕俊彥的傲氣。
蔡邕當年那一句評語,更是讓潁川人覺得失去了臉麵,天下才氣共一擔,劉隅獨占八鬥,蔡邕分一鬥,天下人更分一鬥,按照這個邏輯,潁川這些有名的世家大才,所分到的數量,那就更少了。
當時潁川就推選出代表,要去京城和劉隅一較高下,隊伍還沒出發,就有另一個消息傳來。
劉隅並不是一般的寒門子弟,而是漢室宗親,更是當今天子的皇叔。
這讓潁川人很沮喪,他們雖然有和劉隅一較高下的信心,卻沒有和天子皇叔比試的勇氣。
雖然沒有和劉隅比試成功,對於劉隅的關注,卻一點也沒有降低。後來又聽說他在天子春獵時,七進七出,救天子於危難,潁川人對於劉隅的看法,慢慢有了變化。
年輕的劉皇叔,不但文采非凡,就連武藝也如此了得,這讓還隱隱有些不服氣的年輕人,漸漸失去了信心。
七進七出在賊人中救出一個年僅九歲的天子,這其中不僅僅包含著武藝,還包含著智慧,勇氣,等一係列的東西。
能將這些融入一身的人,這是什麽樣的恐怖存在,又是怎麽樣的怪胎。
眾人還沉浸在劉隅隻身救天子的故事中,接下來,劉隅所作的事情,更是顛覆了世人對於才華的認知,劉隅帶著天子詔書,號召天下諸侯,出兵討董。
考慮到這位皇叔的年紀,潁川的才子們徹底沒有了任何脾氣,自己如皇叔這般大時最多在家中讀讀書,發發牢騷,劉皇叔已經開始了自己討董大業。
從此之後,潁川年輕的世家子,對於劉隅再也沒有任何妒忌,隻有敬佩。
相比於年輕人的狂熱,那些家族老人們則顯得沉穩許多,他們經曆了太漫長的歲月,而歲月在臉上留下皺紋的同時,也留下閱曆。
他們早已經失去了狂熱,更多的是冷靜。
他們不會把所謂的臉麵放在第一位,利益才是他們考慮的重點。
當劉隅來潁川的消息傳來他們耳中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劉隅來潁川幹什麽?
結合這一段時間,他們得到了消息,他們很快就得出了一個結論。
他是來借糧的。
在討董之後,各路諸侯,都回到了自己的屬地,可年輕的皇叔,卻沒有任何地方可去。
沒有地方,就意味著沒有糧草。
對於劉隅借糧,潁川為首荀、陳兩家,很快就達成了共識,隻要他提出糧草的要求,不是太過分,兩家還是非常願意用一些糧草,去結交劉皇叔的。
雖然他們如今並不看好,實力弱小的劉隅能在亂局中成為最後的勝者,但依然不妨礙他們在劉隅身上投資。
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在不斷翻滾的浪潮中屹立不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從來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雖然劉皇叔如今兵少將寡,誰又能保證他不會在亂局中成為最後的勝者。
劉隅看著荀緄送來的名刺時,微微一怔,在他的記憶中,從董卓之亂開始後,有著荀家王佐之才的荀彧,就預知了危險。他帶人躲避山林,不知道是因為山林中太過艱苦,還是覺得山林中也不安全。荀彧帶著宗族去了冀州。
目前這個時間節點,荀緄應該和荀彧在冀州才對,從荀彧第一時間去冀州,躲在袁紹的屬地,劉隅可以清楚的判斷,荀彧或者更準確的說,荀家這一支,是看好袁紹,能在漢末這個時代脫穎而出的。
關於這一點,劉隅絲毫在沒有意外,袁紹當年不斷慫恿何進和太監進行火拚,並不是他見識淺薄,而是袁家對於大漢朝廷最高的權力,發起的一次衝擊。
袁紹的叔父袁槐,是僅次於何進的朝廷二把手,袁紹的族弟袁術是虎賁中郎將,職責是護衛皇宮。而袁紹自己潛伏在何進身邊,不斷忽悠何屠夫,殺掉十常侍,就像殺豬一樣簡單。
何屠夫在袁紹的蠱惑下,向同一陣營的太監亮起了屠刀。
在這一刻,袁紹內心是興奮的,他所期待的事情終於要來臨了。
隨著袁紹的不斷鼓動,事情的發展也確實如同他設想的軌跡進行發展。何進被太監殺死,袁紹第一時間帶人對太監集團進行了清洗。大漢權力出現了真空,如果沒有意外,袁家掌握朝廷大權已經板上釘釘。
可這個時候,意外卻偏偏發生了,董卓帶著軍隊,進入了雒陽,靠著李儒絕頂的智謀,董卓僅僅憑著三千西涼甲士,就站穩了腳跟。
被摘果子的袁紹氣憤異常,才當著董卓的麵說出那句蕩氣回腸的話。
袁紹雖然在爭鬥中意外落敗,離開了權力中心,可依舊被世家大族看好,原因很簡單,袁家深厚的底蘊,在這個時代依舊是無敵的存在。
隻不過後來,袁紹的表現,沒有達到荀彧的預期,荀彧才離開了袁紹。
荀緄的出現,讓劉隅記憶中的事件有些錯亂,莫非是荀彧看穿了袁紹,提前回到了穎川?
荀緄進來後,滿臉堆笑,急忙行禮。
劉隅臉上掛著招牌時的微笑。和荀緄見禮。
兩人照例來了一番商業互吹。
荀緄誇劉隅學識淵博,年輕有為。
劉隅讚荀緄德高望重,持家有道。
經過一番試探後,劉隅說出了自己來穎川的目的。
荀緄沒有意外,臉上依舊帶著笑容,當聽到劉隅所說的數量後,荀緄笑容消失,嘴巴裏能放兩個雞蛋。
他要用這個消息看看世家大族的反應,然後再規劃下一步的行動。
劉隅並不知道,自己名聲早在他初入雒陽時,就在穎川傳開了。
潁川文風極盛,身負才華的年輕俊彥更是比其他郡都要多上幾分,這些年輕俊彥自幼苦讀詩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驕傲,他們看到劉隅做的幾首詩後,雖然也震驚他的才華,但也激發了年輕俊彥的傲氣。
蔡邕當年那一句評語,更是讓潁川人覺得失去了臉麵,天下才氣共一擔,劉隅獨占八鬥,蔡邕分一鬥,天下人更分一鬥,按照這個邏輯,潁川這些有名的世家大才,所分到的數量,那就更少了。
當時潁川就推選出代表,要去京城和劉隅一較高下,隊伍還沒出發,就有另一個消息傳來。
劉隅並不是一般的寒門子弟,而是漢室宗親,更是當今天子的皇叔。
這讓潁川人很沮喪,他們雖然有和劉隅一較高下的信心,卻沒有和天子皇叔比試的勇氣。
雖然沒有和劉隅比試成功,對於劉隅的關注,卻一點也沒有降低。後來又聽說他在天子春獵時,七進七出,救天子於危難,潁川人對於劉隅的看法,慢慢有了變化。
年輕的劉皇叔,不但文采非凡,就連武藝也如此了得,這讓還隱隱有些不服氣的年輕人,漸漸失去了信心。
七進七出在賊人中救出一個年僅九歲的天子,這其中不僅僅包含著武藝,還包含著智慧,勇氣,等一係列的東西。
能將這些融入一身的人,這是什麽樣的恐怖存在,又是怎麽樣的怪胎。
眾人還沉浸在劉隅隻身救天子的故事中,接下來,劉隅所作的事情,更是顛覆了世人對於才華的認知,劉隅帶著天子詔書,號召天下諸侯,出兵討董。
考慮到這位皇叔的年紀,潁川的才子們徹底沒有了任何脾氣,自己如皇叔這般大時最多在家中讀讀書,發發牢騷,劉皇叔已經開始了自己討董大業。
從此之後,潁川年輕的世家子,對於劉隅再也沒有任何妒忌,隻有敬佩。
相比於年輕人的狂熱,那些家族老人們則顯得沉穩許多,他們經曆了太漫長的歲月,而歲月在臉上留下皺紋的同時,也留下閱曆。
他們早已經失去了狂熱,更多的是冷靜。
他們不會把所謂的臉麵放在第一位,利益才是他們考慮的重點。
當劉隅來潁川的消息傳來他們耳中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劉隅來潁川幹什麽?
結合這一段時間,他們得到了消息,他們很快就得出了一個結論。
他是來借糧的。
在討董之後,各路諸侯,都回到了自己的屬地,可年輕的皇叔,卻沒有任何地方可去。
沒有地方,就意味著沒有糧草。
對於劉隅借糧,潁川為首荀、陳兩家,很快就達成了共識,隻要他提出糧草的要求,不是太過分,兩家還是非常願意用一些糧草,去結交劉皇叔的。
雖然他們如今並不看好,實力弱小的劉隅能在亂局中成為最後的勝者,但依然不妨礙他們在劉隅身上投資。
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在不斷翻滾的浪潮中屹立不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從來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雖然劉皇叔如今兵少將寡,誰又能保證他不會在亂局中成為最後的勝者。
劉隅看著荀緄送來的名刺時,微微一怔,在他的記憶中,從董卓之亂開始後,有著荀家王佐之才的荀彧,就預知了危險。他帶人躲避山林,不知道是因為山林中太過艱苦,還是覺得山林中也不安全。荀彧帶著宗族去了冀州。
目前這個時間節點,荀緄應該和荀彧在冀州才對,從荀彧第一時間去冀州,躲在袁紹的屬地,劉隅可以清楚的判斷,荀彧或者更準確的說,荀家這一支,是看好袁紹,能在漢末這個時代脫穎而出的。
關於這一點,劉隅絲毫在沒有意外,袁紹當年不斷慫恿何進和太監進行火拚,並不是他見識淺薄,而是袁家對於大漢朝廷最高的權力,發起的一次衝擊。
袁紹的叔父袁槐,是僅次於何進的朝廷二把手,袁紹的族弟袁術是虎賁中郎將,職責是護衛皇宮。而袁紹自己潛伏在何進身邊,不斷忽悠何屠夫,殺掉十常侍,就像殺豬一樣簡單。
何屠夫在袁紹的蠱惑下,向同一陣營的太監亮起了屠刀。
在這一刻,袁紹內心是興奮的,他所期待的事情終於要來臨了。
隨著袁紹的不斷鼓動,事情的發展也確實如同他設想的軌跡進行發展。何進被太監殺死,袁紹第一時間帶人對太監集團進行了清洗。大漢權力出現了真空,如果沒有意外,袁家掌握朝廷大權已經板上釘釘。
可這個時候,意外卻偏偏發生了,董卓帶著軍隊,進入了雒陽,靠著李儒絕頂的智謀,董卓僅僅憑著三千西涼甲士,就站穩了腳跟。
被摘果子的袁紹氣憤異常,才當著董卓的麵說出那句蕩氣回腸的話。
袁紹雖然在爭鬥中意外落敗,離開了權力中心,可依舊被世家大族看好,原因很簡單,袁家深厚的底蘊,在這個時代依舊是無敵的存在。
隻不過後來,袁紹的表現,沒有達到荀彧的預期,荀彧才離開了袁紹。
荀緄的出現,讓劉隅記憶中的事件有些錯亂,莫非是荀彧看穿了袁紹,提前回到了穎川?
荀緄進來後,滿臉堆笑,急忙行禮。
劉隅臉上掛著招牌時的微笑。和荀緄見禮。
兩人照例來了一番商業互吹。
荀緄誇劉隅學識淵博,年輕有為。
劉隅讚荀緄德高望重,持家有道。
經過一番試探後,劉隅說出了自己來穎川的目的。
荀緄沒有意外,臉上依舊帶著笑容,當聽到劉隅所說的數量後,荀緄笑容消失,嘴巴裏能放兩個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