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水鏡先生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用利益說服了眾人,劉隅就開始為少年讀書做準備。
先派人把房屋收拾出來,讓工匠開始趕製桌椅。
等一切收拾妥當後,劉隅開始在軍中為少年篩選老師。
老師的條件很簡單,不需要出口成章,口頌經典,更不需要是哪位大儒的門人。隻需要一個條件,認識字就行。
劉隅本想著如此簡單的條件,會應者雲集,誰知道到最後才發現,一共才來了幾十人。
如今自己手下已經有了兩萬人,最後發現都是文盲。
劉隅欲哭無淚。
本來還想精心挑選一番,這下徹底沒有了希望。
發生在劉隅東漢生涯的第一次招聘,最後以全部通過而結束。
人員招聘完畢後,劉隅還麵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教材。
雒陽城早成廢墟,藏書被王允一股腦帶去了長安,如今雒陽城中,連個竹片都沒有。
沒辦法,劉隅拿起一張紙,開始書寫。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
……
這本改良版的《三字經》,劉隅在雒陽時,曾給蔡邕書寫說,如今在一次寫出來,那是輕車熟路。
隻有片刻功夫,薄紙之上,就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
劉備湊上去看,覺得朗朗上口,簡單易學,卻含著很深的哲理,有些地方,就算自己也有些不明白。
“賢弟,這篇《三字經》有些地方,太過深奧,恐怕不是這些先生所能講解的。”
不能講解,劉隅有預期。這些人看模樣,也就認識幾個字,《三字經》包含的典故,沒有幾個人會知道。
劉隅絲毫不擔心,如今他對這些少年讀書的期許,就是識字,隻要能識字就行,至於能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不是現階段他們需要考慮的。
看著僅有的一群人,劉隅心中也很著急,他在不知不覺間,也走了劉備當年的老路,文輕武重。
劉備好歹還有簡雍之流,自己有誰?劉隅想了半天,發現除了自己,根本沒有任何人。
上一次去穎川郡,劉隅就是把有著荀彧忽悠,不對,請過來。
可荀彧去了袁紹處沒有回來,讓劉隅撲了個空。
劉隅看上荀彧,他的王佐之才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方麵,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一生都忠於漢室,他從剛開始,立下的誌向就是匡扶漢室。
這個誌向,一直支撐著,直到最後身死都沒有改變。就算世事變遷,滄海桑田。荀彧還是當年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這一點,和劉隅的理想很契合。如果程昱來投。劉隅還得思量一番。
他可不想既吃人肉幹糧,又不想在篡漢自立邊緣瘋狂試探?
荀彧、郭嘉在冀州。
臥龍,算了,他可能也認識不幾個字,指望不上。
鳳雛,唉,理由同上。
徐庶估計還是個遊俠,背著一把破劍在浪蕩江湖。
魯肅還年輕,遠在徐州。
劉隅把他心中的頂級文臣,算了一遍,發現都不具備可操作性。
命苦啊!
劉備心中哀歎。
在這個群雄逐鹿的年代,不論重文輕武還是重武輕文,都難成大業。
就像水鏡先生說的,想要一飛衝天,就需要文武兩翼。
水鏡先生司馬微,我怎麽把他給忘了。
如果自己沒有記錯,他此時應該在穎川陽翟,後來劉表設立學校時,廣招天下英才時,他才從穎川客居到荊州的。
他博學多才,能把他拉攏過來最好,如果他一心歸隱,自己也不怕。他交友廣泛,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找到他還愁沒有賢才相助嗎?
劉隅有些興奮。
他向劉備匆匆交待幾句,就帶著王越和陳到兩人直奔穎川郡。
一路上劉隅快馬加鞭,一刻也沒有停留。
等到穎川時,天已經暗了下來。
他讓陳到去打聽水鏡先生的住處,一會功夫,陳到就有了消息。
陳到當先帶路,穿過幾條巷子,終於到了一處清幽宅院前。
琴聲清幽,從院中傳出。
劉隅站在門口,生怕打擾到水鏡先生的雅興,並沒有前去敲門。
琴聲驟然而停。一個聲音從院內傳出。
“琴聲忽然高亢,必有英雄竊聽。”
說完,他站起身來,打開院門。
劉隅行禮。
“劉隅拜見水鏡先生。”
劉隅,水鏡先生一愣,難道此人就是名滿天下的劉皇叔?
他如此年輕,當真才高八鬥?
水鏡乃是我密友之間的稱呼,從沒外傳,他又是怎麽知道的?
“原來是皇叔駕臨,失敬,失敬。”
“我等不請自來,先生勿怪。”
水鏡先生嗬嗬大笑。
“皇叔不必多禮,快快請進。”
眾人隨水鏡先生進了院內,發現景致清幽,一山一水,相得益彰。
幾人在屋內坐定,水鏡先生吩咐下人,端上酒菜。
眾人飲上幾杯酒,又笑談幾句。
水鏡先生才慢慢問道:“皇叔深夜拜訪,不知所為何事?”
劉隅笑道:“董卓退居長安,留下十萬老幼,如今我暫居雒陽,百業待興,想請先生出山相助。”
水鏡先生喝了一杯酒,微微笑道:“老夫年老體弱,恐難當皇叔大任,還想皇叔另請高明吧。”
水鏡先生拒絕,劉隅並不覺得意外,在他的認知中,水鏡先生是一個隱士,歸隱山林,不願出仕。
不過他有個好毛病。自己不願意出仕,卻偏偏喜歡把自己親朋好友往外推。
當年那句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的廣告詞,一出口,就火遍的大江南北。
當曹操知道劉備同時得到臥龍、鳳雛兩人時,那顆小心髒,差點蹦出來。
從後麵的結果看。那句廣告詞,多少有點誇大之嫌。
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劉備兩人皆得,到最後還是飲恨白帝城。死前留下千百年來,無數人解讀的話。
“先生才學勝過曹丕十倍,必定能安定天下,如果阿鬥可以輔佐,那就辛苦先生輔佐他,如果他不成器,先生盡可以取而代之。”
在他榻前,一個堅定的聲音緩緩響起。
“臣定當擔負輔佐之責,效法忠貞節操,直至死去。”
先派人把房屋收拾出來,讓工匠開始趕製桌椅。
等一切收拾妥當後,劉隅開始在軍中為少年篩選老師。
老師的條件很簡單,不需要出口成章,口頌經典,更不需要是哪位大儒的門人。隻需要一個條件,認識字就行。
劉隅本想著如此簡單的條件,會應者雲集,誰知道到最後才發現,一共才來了幾十人。
如今自己手下已經有了兩萬人,最後發現都是文盲。
劉隅欲哭無淚。
本來還想精心挑選一番,這下徹底沒有了希望。
發生在劉隅東漢生涯的第一次招聘,最後以全部通過而結束。
人員招聘完畢後,劉隅還麵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教材。
雒陽城早成廢墟,藏書被王允一股腦帶去了長安,如今雒陽城中,連個竹片都沒有。
沒辦法,劉隅拿起一張紙,開始書寫。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
……
這本改良版的《三字經》,劉隅在雒陽時,曾給蔡邕書寫說,如今在一次寫出來,那是輕車熟路。
隻有片刻功夫,薄紙之上,就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
劉備湊上去看,覺得朗朗上口,簡單易學,卻含著很深的哲理,有些地方,就算自己也有些不明白。
“賢弟,這篇《三字經》有些地方,太過深奧,恐怕不是這些先生所能講解的。”
不能講解,劉隅有預期。這些人看模樣,也就認識幾個字,《三字經》包含的典故,沒有幾個人會知道。
劉隅絲毫不擔心,如今他對這些少年讀書的期許,就是識字,隻要能識字就行,至於能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不是現階段他們需要考慮的。
看著僅有的一群人,劉隅心中也很著急,他在不知不覺間,也走了劉備當年的老路,文輕武重。
劉備好歹還有簡雍之流,自己有誰?劉隅想了半天,發現除了自己,根本沒有任何人。
上一次去穎川郡,劉隅就是把有著荀彧忽悠,不對,請過來。
可荀彧去了袁紹處沒有回來,讓劉隅撲了個空。
劉隅看上荀彧,他的王佐之才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方麵,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一生都忠於漢室,他從剛開始,立下的誌向就是匡扶漢室。
這個誌向,一直支撐著,直到最後身死都沒有改變。就算世事變遷,滄海桑田。荀彧還是當年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這一點,和劉隅的理想很契合。如果程昱來投。劉隅還得思量一番。
他可不想既吃人肉幹糧,又不想在篡漢自立邊緣瘋狂試探?
荀彧、郭嘉在冀州。
臥龍,算了,他可能也認識不幾個字,指望不上。
鳳雛,唉,理由同上。
徐庶估計還是個遊俠,背著一把破劍在浪蕩江湖。
魯肅還年輕,遠在徐州。
劉隅把他心中的頂級文臣,算了一遍,發現都不具備可操作性。
命苦啊!
劉備心中哀歎。
在這個群雄逐鹿的年代,不論重文輕武還是重武輕文,都難成大業。
就像水鏡先生說的,想要一飛衝天,就需要文武兩翼。
水鏡先生司馬微,我怎麽把他給忘了。
如果自己沒有記錯,他此時應該在穎川陽翟,後來劉表設立學校時,廣招天下英才時,他才從穎川客居到荊州的。
他博學多才,能把他拉攏過來最好,如果他一心歸隱,自己也不怕。他交友廣泛,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找到他還愁沒有賢才相助嗎?
劉隅有些興奮。
他向劉備匆匆交待幾句,就帶著王越和陳到兩人直奔穎川郡。
一路上劉隅快馬加鞭,一刻也沒有停留。
等到穎川時,天已經暗了下來。
他讓陳到去打聽水鏡先生的住處,一會功夫,陳到就有了消息。
陳到當先帶路,穿過幾條巷子,終於到了一處清幽宅院前。
琴聲清幽,從院中傳出。
劉隅站在門口,生怕打擾到水鏡先生的雅興,並沒有前去敲門。
琴聲驟然而停。一個聲音從院內傳出。
“琴聲忽然高亢,必有英雄竊聽。”
說完,他站起身來,打開院門。
劉隅行禮。
“劉隅拜見水鏡先生。”
劉隅,水鏡先生一愣,難道此人就是名滿天下的劉皇叔?
他如此年輕,當真才高八鬥?
水鏡乃是我密友之間的稱呼,從沒外傳,他又是怎麽知道的?
“原來是皇叔駕臨,失敬,失敬。”
“我等不請自來,先生勿怪。”
水鏡先生嗬嗬大笑。
“皇叔不必多禮,快快請進。”
眾人隨水鏡先生進了院內,發現景致清幽,一山一水,相得益彰。
幾人在屋內坐定,水鏡先生吩咐下人,端上酒菜。
眾人飲上幾杯酒,又笑談幾句。
水鏡先生才慢慢問道:“皇叔深夜拜訪,不知所為何事?”
劉隅笑道:“董卓退居長安,留下十萬老幼,如今我暫居雒陽,百業待興,想請先生出山相助。”
水鏡先生喝了一杯酒,微微笑道:“老夫年老體弱,恐難當皇叔大任,還想皇叔另請高明吧。”
水鏡先生拒絕,劉隅並不覺得意外,在他的認知中,水鏡先生是一個隱士,歸隱山林,不願出仕。
不過他有個好毛病。自己不願意出仕,卻偏偏喜歡把自己親朋好友往外推。
當年那句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的廣告詞,一出口,就火遍的大江南北。
當曹操知道劉備同時得到臥龍、鳳雛兩人時,那顆小心髒,差點蹦出來。
從後麵的結果看。那句廣告詞,多少有點誇大之嫌。
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劉備兩人皆得,到最後還是飲恨白帝城。死前留下千百年來,無數人解讀的話。
“先生才學勝過曹丕十倍,必定能安定天下,如果阿鬥可以輔佐,那就辛苦先生輔佐他,如果他不成器,先生盡可以取而代之。”
在他榻前,一個堅定的聲音緩緩響起。
“臣定當擔負輔佐之責,效法忠貞節操,直至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