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生而知兵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隅又交代了幾句,賈詡轉身離去,他要為襄助公孫瓚去做最後的準備。
處理完這件事後,劉隅臉上並沒有露出笑容,接下來還有精鹽的事情要處理。
從目前精鹽的遇到阻力來看,雖然有袁紹在暗中推動,可劉隅知道,其中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利益。
精鹽的銷售,對於他們當地的產業勢必是一個不小的衝擊。
劉隅沉吟片刻後,已經想到了對策,既然他們要打商戰,那就打給他們看,這中間無非就是一個利益再分配的問題。
隻要把利益分給這些世家大族,豪商巨富,他們同樣會為自己效力。
他把天下有名望的豪商想了一遍,第一個想到了就是徐州糜家。
原因很簡單,在劉隅前世的記憶中,糜竺對於劉備是十分支持的,不但把拿出全部的家資投資劉備,甚至就連自己的妹妹也嫁給了劉備。
從種種跡象表明,糜家是看好劉備,看好漢室的。
即便他能對漢室抱有很大的希望,自然有希望把他拉入到自己的陣營。
劉隅想好後,說幹就幹,他直接開始給糜竺寫信,信的內容很簡單,就是一些簡單的問候。
劉隅的身份是當今皇叔,對一個商人噓寒問暖,他豈能不感動。
感動之餘,肯定會思考,劉隅相信,他們一定很快就會明白自己的目的,來長安拜見自己。
若是到了這個時候,糜竺還不能明白自己的意圖,這樣的同盟劉隅會毫不猶豫直接舍棄。
徐庶站在劉隅身旁,看著劉隅書信中的問候的語句,他臉上露出幾分吃驚。
在徐庶的印象中,商人從大漢立國開始,地位就從來沒有高過,他們雖然有大量的財富,依然不能改變他身份低下的事實。
“主公,想讓糜竺前來,其實不用你親自寫信,隻需要派兩個士卒過去傳信就可以。”
在徐庶的認知中,劉隅派人傳信讓糜竺來長安,已經是對糜家天大的恩惠。
劉隅就沒有這樣的認知,都是大漢子民,哪裏有這樣多遠近尊卑。
後世有一位偉人說的很形象,都是為人民服務,不過是分工不同罷了。
“商業也是我們未來計劃的一部分,不可輕視。”
徐庶沒有再進行勸解,從這一段時間與劉隅的相處中,他能清醒的感受到劉隅的不同,他雖然貴為皇叔,身上卻沒有任何高高在上的姿態。
剛開始,他以為是劉隅的收斂和壓製,時間長了,徐庶才知道,在劉隅心中,對於世俗的階級觀念看的很淡。
這讓徐庶百思不得其解,像劉隅這樣的漢室宗親,就算在落寞。良好的家庭教育,還是能實現的,就算是不能實現,光看同族之間的禮儀交流,也能潛移默化。
劉隅似乎看出了徐庶的心思。
“元直啊,這件事還是要把眼光放的長遠一些。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明白,商人在我心中並不低人一等,或者說得更直白些,生而為人,都有被尊重的權力。”
劉隅的話,讓徐庶腦瓜子嗡嗡作響。很明顯劉隅帶出的信息,已經超越他的認知。
在如今階級分明的社會中,如果說這番話的不是劉隅,很可能會被認為是瘋子。
劉隅看徐庶眼中露出迷茫之色,倒也沒有繼續說什麽,畢竟時代的鴻溝就在那裏橫亙著,劉隅三言兩語很難改變這個現實。
事物的發展都有其發展特定的曆史規律,一口也吃不成一個胖子,先慢慢來吧。
劉隅在心中默默念道。
劉隅拍了拍徐庶的肩膀,向外走去。
徐庶依舊在震撼中無法自拔,很明顯,劉隅的話,太讓他震撼了。
生而為人,都有被尊重的權力。
徐庶反複念叨這句話,恍惚間似乎已經有了一些魔怔。
……
……
張繡回到弘農郡後,把他在長安城的見聞,詳細說給了張濟。
張濟聽的半信半疑,如果消息不是有自己的侄兒帶過來,張濟一定會認為,對方已經被劉隅收買。
把劉隅誇的天上有,地上無的,是不是有些過於誇張了。
張繡跟著張濟的時間不短,自然也明白張濟的意思,他從懷中掏出劉隅送給他的那本《練兵實紀》,雙手遞給張濟。
“叔父,請先看看這本書。”
張濟接過書看了兩頁,瞬間待在原地,他也是帶兵之人,豈能不明白,這本書的意義。
“這本書真是劉皇叔所寫?”
“是。”張繡回答的很肯定。
張繡有些吃驚,他把《練兵實紀》仔細看了一遍。
重新合上後,臉上的表情已經十分精彩。有震驚,有不解,有迷茫,有困惑。
能寫出這本書的人,肯定是長期帶兵的將領,怎麽會是像劉皇叔這樣的讀書人。
張濟很不理解。
雖然他知道,劉隅在討伐董卓時,也曾短暫的帶過兵,但當時他帶的兵並不多,且時間短暫,如果說劉隅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得出這麽多的感悟,張濟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
這太詭異,也太逆天了。
他不禁在心中懷疑,劉皇叔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七步之內成詩,短暫帶兵出《練兵實紀》,這個世上,真有如此妖孽的人存在嗎?
張濟眼神中的複雜始終未退。
很明顯,他已經被這本書,徹底震懾住。
他出身不俗,雖然稱不上學富五車,但對於本朝發生了一些事情,還是有所了解的。
劉隅的逆天表現,讓他在腦海中突然蹦出了一個人物。
淮陰侯韓信,第一次帶兵,就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在往後的戰鬥中,戰必勝,攻必取。
參考淮陰侯的案例,讓他在心中湧現了一個念頭。
看來這個世上,真的有生而知之的人。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推演,劉隅就是那個生而知兵的人。
這個念頭一出,張濟腦瓜子呼呼冒汗。
劉皇叔太可怕了,哪怕他再猶豫一秒,都是對劉皇叔的不尊重。
“快,快,快,傳令三軍,馬上集合去長安。”
正等張繡領命出去時,張濟急忙攔住他,說道:“先給我備馬,我現在快馬去長安向劉皇叔請罪,你隨後速速帶著士卒去長安。”
張繡有些茫然,他有些不明白張濟突然間的轉變,一時間愣在原地。
“還愣著幹什麽?還不快去備馬。”
處理完這件事後,劉隅臉上並沒有露出笑容,接下來還有精鹽的事情要處理。
從目前精鹽的遇到阻力來看,雖然有袁紹在暗中推動,可劉隅知道,其中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利益。
精鹽的銷售,對於他們當地的產業勢必是一個不小的衝擊。
劉隅沉吟片刻後,已經想到了對策,既然他們要打商戰,那就打給他們看,這中間無非就是一個利益再分配的問題。
隻要把利益分給這些世家大族,豪商巨富,他們同樣會為自己效力。
他把天下有名望的豪商想了一遍,第一個想到了就是徐州糜家。
原因很簡單,在劉隅前世的記憶中,糜竺對於劉備是十分支持的,不但把拿出全部的家資投資劉備,甚至就連自己的妹妹也嫁給了劉備。
從種種跡象表明,糜家是看好劉備,看好漢室的。
即便他能對漢室抱有很大的希望,自然有希望把他拉入到自己的陣營。
劉隅想好後,說幹就幹,他直接開始給糜竺寫信,信的內容很簡單,就是一些簡單的問候。
劉隅的身份是當今皇叔,對一個商人噓寒問暖,他豈能不感動。
感動之餘,肯定會思考,劉隅相信,他們一定很快就會明白自己的目的,來長安拜見自己。
若是到了這個時候,糜竺還不能明白自己的意圖,這樣的同盟劉隅會毫不猶豫直接舍棄。
徐庶站在劉隅身旁,看著劉隅書信中的問候的語句,他臉上露出幾分吃驚。
在徐庶的印象中,商人從大漢立國開始,地位就從來沒有高過,他們雖然有大量的財富,依然不能改變他身份低下的事實。
“主公,想讓糜竺前來,其實不用你親自寫信,隻需要派兩個士卒過去傳信就可以。”
在徐庶的認知中,劉隅派人傳信讓糜竺來長安,已經是對糜家天大的恩惠。
劉隅就沒有這樣的認知,都是大漢子民,哪裏有這樣多遠近尊卑。
後世有一位偉人說的很形象,都是為人民服務,不過是分工不同罷了。
“商業也是我們未來計劃的一部分,不可輕視。”
徐庶沒有再進行勸解,從這一段時間與劉隅的相處中,他能清醒的感受到劉隅的不同,他雖然貴為皇叔,身上卻沒有任何高高在上的姿態。
剛開始,他以為是劉隅的收斂和壓製,時間長了,徐庶才知道,在劉隅心中,對於世俗的階級觀念看的很淡。
這讓徐庶百思不得其解,像劉隅這樣的漢室宗親,就算在落寞。良好的家庭教育,還是能實現的,就算是不能實現,光看同族之間的禮儀交流,也能潛移默化。
劉隅似乎看出了徐庶的心思。
“元直啊,這件事還是要把眼光放的長遠一些。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明白,商人在我心中並不低人一等,或者說得更直白些,生而為人,都有被尊重的權力。”
劉隅的話,讓徐庶腦瓜子嗡嗡作響。很明顯劉隅帶出的信息,已經超越他的認知。
在如今階級分明的社會中,如果說這番話的不是劉隅,很可能會被認為是瘋子。
劉隅看徐庶眼中露出迷茫之色,倒也沒有繼續說什麽,畢竟時代的鴻溝就在那裏橫亙著,劉隅三言兩語很難改變這個現實。
事物的發展都有其發展特定的曆史規律,一口也吃不成一個胖子,先慢慢來吧。
劉隅在心中默默念道。
劉隅拍了拍徐庶的肩膀,向外走去。
徐庶依舊在震撼中無法自拔,很明顯,劉隅的話,太讓他震撼了。
生而為人,都有被尊重的權力。
徐庶反複念叨這句話,恍惚間似乎已經有了一些魔怔。
……
……
張繡回到弘農郡後,把他在長安城的見聞,詳細說給了張濟。
張濟聽的半信半疑,如果消息不是有自己的侄兒帶過來,張濟一定會認為,對方已經被劉隅收買。
把劉隅誇的天上有,地上無的,是不是有些過於誇張了。
張繡跟著張濟的時間不短,自然也明白張濟的意思,他從懷中掏出劉隅送給他的那本《練兵實紀》,雙手遞給張濟。
“叔父,請先看看這本書。”
張濟接過書看了兩頁,瞬間待在原地,他也是帶兵之人,豈能不明白,這本書的意義。
“這本書真是劉皇叔所寫?”
“是。”張繡回答的很肯定。
張繡有些吃驚,他把《練兵實紀》仔細看了一遍。
重新合上後,臉上的表情已經十分精彩。有震驚,有不解,有迷茫,有困惑。
能寫出這本書的人,肯定是長期帶兵的將領,怎麽會是像劉皇叔這樣的讀書人。
張濟很不理解。
雖然他知道,劉隅在討伐董卓時,也曾短暫的帶過兵,但當時他帶的兵並不多,且時間短暫,如果說劉隅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得出這麽多的感悟,張濟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
這太詭異,也太逆天了。
他不禁在心中懷疑,劉皇叔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七步之內成詩,短暫帶兵出《練兵實紀》,這個世上,真有如此妖孽的人存在嗎?
張濟眼神中的複雜始終未退。
很明顯,他已經被這本書,徹底震懾住。
他出身不俗,雖然稱不上學富五車,但對於本朝發生了一些事情,還是有所了解的。
劉隅的逆天表現,讓他在腦海中突然蹦出了一個人物。
淮陰侯韓信,第一次帶兵,就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在往後的戰鬥中,戰必勝,攻必取。
參考淮陰侯的案例,讓他在心中湧現了一個念頭。
看來這個世上,真的有生而知之的人。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推演,劉隅就是那個生而知兵的人。
這個念頭一出,張濟腦瓜子呼呼冒汗。
劉皇叔太可怕了,哪怕他再猶豫一秒,都是對劉皇叔的不尊重。
“快,快,快,傳令三軍,馬上集合去長安。”
正等張繡領命出去時,張濟急忙攔住他,說道:“先給我備馬,我現在快馬去長安向劉皇叔請罪,你隨後速速帶著士卒去長安。”
張繡有些茫然,他有些不明白張濟突然間的轉變,一時間愣在原地。
“還愣著幹什麽?還不快去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