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收郭嘉(四)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嘉沉思片刻,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我在雒陽時,曾見貧寒少年在巷口讀書,仔細詢問下才知道,皇叔在雒陽開設學堂,不但讓他們免費讀書,成績優異者,還有糧食進行賞賜,敢問皇叔此舉是為何?”
郭嘉這樣的問話,劉隅一點都不懷疑,這個時代貧寒子弟,根本就沒有讀書的機會。
他們世世代代,能夠有食果腹,有衣禦寒,就已經祖燒高香了。
至於想讀書,就算他們夢裏恐怕也不敢幻想。
劉隅不回答,開始反問郭嘉。
“敢問奉孝,如今天下混亂的原因是什麽?”
“宦官外戚專權,致使黃巾之亂,朝廷想要平息禍亂,就不得不讓刺史掌握軍政大權,這個計策對於平定黃巾之亂,肯定大有裨益,可平息禍亂後,就造成了諸侯尾大不掉的局麵。”
劉隅淡淡而笑。
“奉孝心中還有一條,恐怕沒有說出來吧,這一條就是皇帝昏聵。恒靈兩帝。他們親小人,遠賢臣,才讓國勢逐漸衰微。”
郭嘉點頭,很顯然劉隅這番話,正是他因而不說的,他雖然狂悖,麵對劉隅,也知道為尊者諱。
劉隅轉頭問滿寵。
“伯寧,你認為天下混亂的根源是什麽?”
滿寵微微沉吟,開口說道:“我以為天下淩亂,在於法令不明,法令破壞,人人心無敬畏,肆意亂法,如此這般,豈能不淩亂無序。”
劉隅淡淡一笑。
“你們說的都有道理,可我認為都不是造成這種局麵的根本原因。”
郭嘉和滿寵四目相對,兩人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疑惑。
如今大漢天下變成如今這種模樣,明眼人能都看不出,無非就是這幾個原因。
怎麽聽劉隅的意思,這根本不是就是問題的關鍵。
這怎麽可能,兩人都是飽學之士,特別是郭嘉,更是以見識遠博而聞名。
郭嘉對於這個問題很自信,他出身世家大族,他交往的名士不少,其中不乏像荀彧那樣的王佐之才。
漢室衰微的原因,他和荀彧談論過無數次,其他問題他們多有爭論,可麵對這個問題,兩人的觀點出奇一致。
皇帝昏聵,宦官亂政,外戚專權,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造成這種局麵的根本原因。
看著劉隅臉上帶著自信的笑容。郭嘉行他行禮。
“願聽皇叔高見?”
“高見談不上。”劉隅端起酒杯飲了一口,繼續說道,“奉孝既然知道黃巾之亂?可知道禍亂天下的黃巾賊,是何出身?”
“他們多是流民,因為無家可歸,四處遊蕩,被黃巾賊首領張角蠱惑,才開始隨著他禍亂天下。”
“奉孝說不不錯,可大漢天下為何會有這麽多流民?”
“他們本來也有自己的土地,也有自己的家鄉,是因為土地被世家大族兼並殆盡,才不得已四處遊蕩,成為流民。”
“試想一下,如果他們手中還有土地,並且能讓他們一家老幼豐衣足食,誰又願意背井離鄉,四處遊蕩,過著朝不保夕,刀口舔血的日子。”
劉隅這番話,讓郭嘉陷入了深深沉思。
這個答案顯然出乎郭嘉的意料,在他的認知中,世家大族不是造成這方麵的原因,還是維護大漢天下的基礎。
黃巾之亂橫跨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人數近百萬,為什麽會在短短九個月就沒迅速平定,正是因為世家大族紛紛出手,他們利用自己在當地的影響力,發動家族的實力,才讓黃巾軍退出了曆史舞台。
可以說如果沒有世家大族,大漢天下早已經分崩離析,哪還能維持表麵上的平衡。
這也難怪,郭嘉出身於陽翟郭氏,家族在當地也是數一數二存在,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就不容他對於自己的身份產生懷疑。
滿寵出身不高,對於世家大族強大也看在眼中,之前他之看到世家大族的跋扈時,心中雖然氣憤,但並沒有多想。如今聽到劉皇叔一番話,心中有種撥雲見日的感覺。
看著兩人都在沉思,劉隅淡淡而笑。顯然剛才自己的言論,讓他們覺得有些難以理解。
這也難怪,雖然他們多智,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可想要跳出時代的局限性,來看待問題,顯然是個不小的考驗。
短時間內劉隅很難說服他們,劉隅既然拋出這個問題,就有信心能讓郭嘉臣服。
沉默,長時間的沉默後,郭嘉的聲音在堂內響起。
“皇叔認為這天下禍亂的根源是世家?”
劉隅搖頭。
“光武中興後,封賞功臣的初衷,也是為了和大臣共治理天下,當時的世家大族,安定地方,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每次遇到災荒之年,他們會拿出家中存糧,救濟百姓,他們的賢良之名也在鄉間傳頌。”
“如今世家還是那些世家,遇到災荒之年,他們不會在拿出糧食救濟百姓,而是趁機兼並土地,魚肉鄉裏。這是為何?根源在於人心喪亂,欲安天下,先取人心,唯有行仁義,持忠孝,除賊扶漢,方能人心所向,天下大定。”
劉隅緩緩說出自己的主張,說出最後引出自己的政治方向。
安天下,救人心!
劉隅的分析讓郭嘉連連點頭,不得不說,劉皇叔這番見解,的確獨特。
他仔細想來,覺得劉皇叔說的很有道理。
不論他承不承認,如今的世家和光武中行時,已經完全變了模樣。
或許時代太過久遠,讓本屬於世家大族身上賢良的本質,失去了蹤跡。
或許真像劉皇叔說的那樣,是人心。
人心混亂,讓原本存在社會中恭、寬、信、敏、惠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在人心喪亂這塊土壤下,必然會生出無數爾虞我詐,無數的明爭暗鬥。
隻有重塑這塊土壤,才能結出最為絢麗的花朵。
“我在雒陽時,曾見貧寒少年在巷口讀書,仔細詢問下才知道,皇叔在雒陽開設學堂,不但讓他們免費讀書,成績優異者,還有糧食進行賞賜,敢問皇叔此舉是為何?”
郭嘉這樣的問話,劉隅一點都不懷疑,這個時代貧寒子弟,根本就沒有讀書的機會。
他們世世代代,能夠有食果腹,有衣禦寒,就已經祖燒高香了。
至於想讀書,就算他們夢裏恐怕也不敢幻想。
劉隅不回答,開始反問郭嘉。
“敢問奉孝,如今天下混亂的原因是什麽?”
“宦官外戚專權,致使黃巾之亂,朝廷想要平息禍亂,就不得不讓刺史掌握軍政大權,這個計策對於平定黃巾之亂,肯定大有裨益,可平息禍亂後,就造成了諸侯尾大不掉的局麵。”
劉隅淡淡而笑。
“奉孝心中還有一條,恐怕沒有說出來吧,這一條就是皇帝昏聵。恒靈兩帝。他們親小人,遠賢臣,才讓國勢逐漸衰微。”
郭嘉點頭,很顯然劉隅這番話,正是他因而不說的,他雖然狂悖,麵對劉隅,也知道為尊者諱。
劉隅轉頭問滿寵。
“伯寧,你認為天下混亂的根源是什麽?”
滿寵微微沉吟,開口說道:“我以為天下淩亂,在於法令不明,法令破壞,人人心無敬畏,肆意亂法,如此這般,豈能不淩亂無序。”
劉隅淡淡一笑。
“你們說的都有道理,可我認為都不是造成這種局麵的根本原因。”
郭嘉和滿寵四目相對,兩人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疑惑。
如今大漢天下變成如今這種模樣,明眼人能都看不出,無非就是這幾個原因。
怎麽聽劉隅的意思,這根本不是就是問題的關鍵。
這怎麽可能,兩人都是飽學之士,特別是郭嘉,更是以見識遠博而聞名。
郭嘉對於這個問題很自信,他出身世家大族,他交往的名士不少,其中不乏像荀彧那樣的王佐之才。
漢室衰微的原因,他和荀彧談論過無數次,其他問題他們多有爭論,可麵對這個問題,兩人的觀點出奇一致。
皇帝昏聵,宦官亂政,外戚專權,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造成這種局麵的根本原因。
看著劉隅臉上帶著自信的笑容。郭嘉行他行禮。
“願聽皇叔高見?”
“高見談不上。”劉隅端起酒杯飲了一口,繼續說道,“奉孝既然知道黃巾之亂?可知道禍亂天下的黃巾賊,是何出身?”
“他們多是流民,因為無家可歸,四處遊蕩,被黃巾賊首領張角蠱惑,才開始隨著他禍亂天下。”
“奉孝說不不錯,可大漢天下為何會有這麽多流民?”
“他們本來也有自己的土地,也有自己的家鄉,是因為土地被世家大族兼並殆盡,才不得已四處遊蕩,成為流民。”
“試想一下,如果他們手中還有土地,並且能讓他們一家老幼豐衣足食,誰又願意背井離鄉,四處遊蕩,過著朝不保夕,刀口舔血的日子。”
劉隅這番話,讓郭嘉陷入了深深沉思。
這個答案顯然出乎郭嘉的意料,在他的認知中,世家大族不是造成這方麵的原因,還是維護大漢天下的基礎。
黃巾之亂橫跨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人數近百萬,為什麽會在短短九個月就沒迅速平定,正是因為世家大族紛紛出手,他們利用自己在當地的影響力,發動家族的實力,才讓黃巾軍退出了曆史舞台。
可以說如果沒有世家大族,大漢天下早已經分崩離析,哪還能維持表麵上的平衡。
這也難怪,郭嘉出身於陽翟郭氏,家族在當地也是數一數二存在,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就不容他對於自己的身份產生懷疑。
滿寵出身不高,對於世家大族強大也看在眼中,之前他之看到世家大族的跋扈時,心中雖然氣憤,但並沒有多想。如今聽到劉皇叔一番話,心中有種撥雲見日的感覺。
看著兩人都在沉思,劉隅淡淡而笑。顯然剛才自己的言論,讓他們覺得有些難以理解。
這也難怪,雖然他們多智,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可想要跳出時代的局限性,來看待問題,顯然是個不小的考驗。
短時間內劉隅很難說服他們,劉隅既然拋出這個問題,就有信心能讓郭嘉臣服。
沉默,長時間的沉默後,郭嘉的聲音在堂內響起。
“皇叔認為這天下禍亂的根源是世家?”
劉隅搖頭。
“光武中興後,封賞功臣的初衷,也是為了和大臣共治理天下,當時的世家大族,安定地方,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每次遇到災荒之年,他們會拿出家中存糧,救濟百姓,他們的賢良之名也在鄉間傳頌。”
“如今世家還是那些世家,遇到災荒之年,他們不會在拿出糧食救濟百姓,而是趁機兼並土地,魚肉鄉裏。這是為何?根源在於人心喪亂,欲安天下,先取人心,唯有行仁義,持忠孝,除賊扶漢,方能人心所向,天下大定。”
劉隅緩緩說出自己的主張,說出最後引出自己的政治方向。
安天下,救人心!
劉隅的分析讓郭嘉連連點頭,不得不說,劉皇叔這番見解,的確獨特。
他仔細想來,覺得劉皇叔說的很有道理。
不論他承不承認,如今的世家和光武中行時,已經完全變了模樣。
或許時代太過久遠,讓本屬於世家大族身上賢良的本質,失去了蹤跡。
或許真像劉皇叔說的那樣,是人心。
人心混亂,讓原本存在社會中恭、寬、信、敏、惠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在人心喪亂這塊土壤下,必然會生出無數爾虞我詐,無數的明爭暗鬥。
隻有重塑這塊土壤,才能結出最為絢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