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堅持的荀彧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番謀劃,讓曹操無比興奮。
他一掃剛才心中陰霾,站起身來,走到戲誌才身邊,拉著他的手,說道:“天授誌才於我,何愁大事不成?”
此時他身在兗州,被劉皇叔和袁紹夾在中間,已經成了一盤死局。沒想到經過戲誌才一分析,瞬間就活了過來。
正如戲誌才剛才說的那樣,一旦占據了西蜀和漢中,就徹底掌握了主動。
憑著西蜀的地勢,足可以抵擋住劉隅。
隻要能擋住劉皇叔,就有足夠的時間,來發展實力,一旦時機成熟,就可以出兵攻取長安。
當年的高皇帝,正是憑借此地,最終定鼎天下,成就了一番事業。
戲誌才的分析,讓程昱也十分敬佩。如果是麵臨具體事件時(比如籌集糧草),曹操讓他出謀劃策,他都可以有所諫言,可若是這種大麵的規劃時,卻不是他的長處。
可戲誌才三言兩句就把所有的一切都謀劃清楚,這種才華豈能不讓人震驚。
感受到程昱臉上的詫異,戲誌才淡淡一笑,這個謀劃他看似說的雲淡風輕,其實私底下已經推演了多次。
他想過揚州,想過荊州,甚至想過交州,但這些都不能滿足目前的需要。
他把目光投向了益州,立刻就被這片土地所吸引。
土地肥沃,物阜民豐,關鍵其主劉璋暗弱,這樣的條件,益州必然守不住。
既然守不住,豈不是上天要賜予主公。
荀彧臉上並沒有多少表情,顯得平靜而淡然。
在幾天前,他就收到了郭嘉的來信。
作為曾經的摯友,當初郭嘉從袁紹處離開時,自己就曾寫信讓他輔助曹操。
可誰知道,因為一張招賢令,他竟然不聲不響的去了長安城。
不出意外,劉皇叔順利被他收入麾下,開始了效命的過程。
這幾年過去後,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逆轉,如今郭嘉寫信,讓他去投奔劉皇叔。
最好是說動曹操一塊投靠劉皇叔。
從荀彧的角度來分析,此時投靠的劉皇叔是曹操最好的選擇,也是最重要的選擇。
劉隅是天下皇叔,掌握大漢權柄,是毫無爭議的漢室宗親。
他立誌中興漢室,如今在他努力下,本來千瘡百孔的漢室,已經出現了一個種子。
這個種子隨著劉隅的強大,慢慢發芽,直到此刻,已經成了一個小樹。
隻要給這個小樹足夠多的養分,在不久的一天,就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荀彧看到劉隅身上有這樣的潛能,雖然此時他的實力還不如袁紹。
荀彧是個理想家,他的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他心中,唯一堅持的信念,就是匡扶漢室,當初他投身袁紹麾下是如此,來到曹操身邊時同樣是如此。
可走到今天,他才發現,曹操的目標和自己似乎有些衝突。
飽經滄桑的折磨,讓當年的曹操,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風華。
他還清晰記得當日見到曹操時的情景。
曹操拉著他的手,稱呼為吾之子房。
能夠比肩留侯,無論如何都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
可當初曹操心憂漢室,心中的誌向就是征西將軍。
可如果按照戲誌才的謀劃,目標卻離征西將軍越來越遠了。
他要去西蜀,很有可能就是要效仿高祖,成就一番帝業。
“主公,西蜀雖然不錯,但兵行千裏,豈能無人警覺,一旦劉皇叔發現士卒動向,就會迅速明白其中關鍵。
劉皇叔是當今智者,見微知著,最是厲害,又豈能不知道我們的動向。一旦他派兵控製進蜀通道,我們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文若不用擔心,劉皇叔雖然多智,但並不是神仙,我們帶領大軍神不知鬼不覺的走掉,劉皇叔又豈能察覺?”
兩人說的都有些道理,這個時候,就看曹操的能力和眼光了。
曹操沉默了半天,緩緩說道:“事到如今,若不能按照誌才所言,我們將無路可走。”
“恰恰相反,主公腳下不但有路,還是一條寬宏大道。就看主公會不會選擇了。”
“文若,有何妙計,說出來聽聽。”
“歸順劉皇叔。”荀彧的話,雖然簡單,卻言簡意賅表達的內容。
眾人一聽這句話,大廳內突然沉默起來,空氣中蘊含的冷氣,比外麵還寒冷幾分。
投靠劉皇叔?這怎麽可能,如今漢室衰微,諸侯並起,正是大丈夫建功立業之時,豈能久居人下。
曹操眼神冷冽,眼神中隱藏過一絲殺意。
但他很快就恢複了平靜,如今功業沒見,卻擅殺有功之臣,得不償失啊!
見曹操沒說話,荀彧緩緩向前走了兩步,站在正中間,神情專注望著曹操緩緩問道:“主公,當初我們一見如故,主公的誌向可沒有這麽高,如今想要占據益州,固守養兵,是不是再等數年之後,主公就準備定鼎天下?”
這番話把曹操問的啞口無言,當初兩人的承諾曆曆在目,兩人誓同生死,立誌匡扶漢室。
可如今剛過了幾年,就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荀彧有些想不通,他在等曹操的一個解釋。
很遺憾,曹操並沒有給出解釋,他淡淡揮手,示意讓眾人散去。
待眾人紛紛離去之後,偌大的廳堂之中隻剩下曹操與荀彧二人相對而立。
曹操目光深沉地凝視著站在中央位置的荀彧,臉上流露出一抹難以言喻的神情,最終化作一聲長長的歎息。
他緩緩開口道:“文若啊!想當初,我們一同踏上這充滿荊棘的征途,曆經無數生死考驗,可謂是患難與共、並肩作戰。
那時的我堅信不疑,認為我們兩人的誌向已然達成默契,宛如高山流水般契合無間。然而時至今日,方才發覺竟是我大錯特錯……”
說罷,曹操不禁微微搖頭,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之色。仿佛歲月的滄桑和現實的殘酷已經將他們曾經的理想漸漸磨滅,留下的隻有無盡的感慨和無奈。
而荀彧則靜靜地站在那裏,沉默不語,但從他那緊蹙的眉頭可以看出內心正經曆著劇烈的掙紮。
他一掃剛才心中陰霾,站起身來,走到戲誌才身邊,拉著他的手,說道:“天授誌才於我,何愁大事不成?”
此時他身在兗州,被劉皇叔和袁紹夾在中間,已經成了一盤死局。沒想到經過戲誌才一分析,瞬間就活了過來。
正如戲誌才剛才說的那樣,一旦占據了西蜀和漢中,就徹底掌握了主動。
憑著西蜀的地勢,足可以抵擋住劉隅。
隻要能擋住劉皇叔,就有足夠的時間,來發展實力,一旦時機成熟,就可以出兵攻取長安。
當年的高皇帝,正是憑借此地,最終定鼎天下,成就了一番事業。
戲誌才的分析,讓程昱也十分敬佩。如果是麵臨具體事件時(比如籌集糧草),曹操讓他出謀劃策,他都可以有所諫言,可若是這種大麵的規劃時,卻不是他的長處。
可戲誌才三言兩句就把所有的一切都謀劃清楚,這種才華豈能不讓人震驚。
感受到程昱臉上的詫異,戲誌才淡淡一笑,這個謀劃他看似說的雲淡風輕,其實私底下已經推演了多次。
他想過揚州,想過荊州,甚至想過交州,但這些都不能滿足目前的需要。
他把目光投向了益州,立刻就被這片土地所吸引。
土地肥沃,物阜民豐,關鍵其主劉璋暗弱,這樣的條件,益州必然守不住。
既然守不住,豈不是上天要賜予主公。
荀彧臉上並沒有多少表情,顯得平靜而淡然。
在幾天前,他就收到了郭嘉的來信。
作為曾經的摯友,當初郭嘉從袁紹處離開時,自己就曾寫信讓他輔助曹操。
可誰知道,因為一張招賢令,他竟然不聲不響的去了長安城。
不出意外,劉皇叔順利被他收入麾下,開始了效命的過程。
這幾年過去後,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逆轉,如今郭嘉寫信,讓他去投奔劉皇叔。
最好是說動曹操一塊投靠劉皇叔。
從荀彧的角度來分析,此時投靠的劉皇叔是曹操最好的選擇,也是最重要的選擇。
劉隅是天下皇叔,掌握大漢權柄,是毫無爭議的漢室宗親。
他立誌中興漢室,如今在他努力下,本來千瘡百孔的漢室,已經出現了一個種子。
這個種子隨著劉隅的強大,慢慢發芽,直到此刻,已經成了一個小樹。
隻要給這個小樹足夠多的養分,在不久的一天,就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荀彧看到劉隅身上有這樣的潛能,雖然此時他的實力還不如袁紹。
荀彧是個理想家,他的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他心中,唯一堅持的信念,就是匡扶漢室,當初他投身袁紹麾下是如此,來到曹操身邊時同樣是如此。
可走到今天,他才發現,曹操的目標和自己似乎有些衝突。
飽經滄桑的折磨,讓當年的曹操,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風華。
他還清晰記得當日見到曹操時的情景。
曹操拉著他的手,稱呼為吾之子房。
能夠比肩留侯,無論如何都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
可當初曹操心憂漢室,心中的誌向就是征西將軍。
可如果按照戲誌才的謀劃,目標卻離征西將軍越來越遠了。
他要去西蜀,很有可能就是要效仿高祖,成就一番帝業。
“主公,西蜀雖然不錯,但兵行千裏,豈能無人警覺,一旦劉皇叔發現士卒動向,就會迅速明白其中關鍵。
劉皇叔是當今智者,見微知著,最是厲害,又豈能不知道我們的動向。一旦他派兵控製進蜀通道,我們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文若不用擔心,劉皇叔雖然多智,但並不是神仙,我們帶領大軍神不知鬼不覺的走掉,劉皇叔又豈能察覺?”
兩人說的都有些道理,這個時候,就看曹操的能力和眼光了。
曹操沉默了半天,緩緩說道:“事到如今,若不能按照誌才所言,我們將無路可走。”
“恰恰相反,主公腳下不但有路,還是一條寬宏大道。就看主公會不會選擇了。”
“文若,有何妙計,說出來聽聽。”
“歸順劉皇叔。”荀彧的話,雖然簡單,卻言簡意賅表達的內容。
眾人一聽這句話,大廳內突然沉默起來,空氣中蘊含的冷氣,比外麵還寒冷幾分。
投靠劉皇叔?這怎麽可能,如今漢室衰微,諸侯並起,正是大丈夫建功立業之時,豈能久居人下。
曹操眼神冷冽,眼神中隱藏過一絲殺意。
但他很快就恢複了平靜,如今功業沒見,卻擅殺有功之臣,得不償失啊!
見曹操沒說話,荀彧緩緩向前走了兩步,站在正中間,神情專注望著曹操緩緩問道:“主公,當初我們一見如故,主公的誌向可沒有這麽高,如今想要占據益州,固守養兵,是不是再等數年之後,主公就準備定鼎天下?”
這番話把曹操問的啞口無言,當初兩人的承諾曆曆在目,兩人誓同生死,立誌匡扶漢室。
可如今剛過了幾年,就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荀彧有些想不通,他在等曹操的一個解釋。
很遺憾,曹操並沒有給出解釋,他淡淡揮手,示意讓眾人散去。
待眾人紛紛離去之後,偌大的廳堂之中隻剩下曹操與荀彧二人相對而立。
曹操目光深沉地凝視著站在中央位置的荀彧,臉上流露出一抹難以言喻的神情,最終化作一聲長長的歎息。
他緩緩開口道:“文若啊!想當初,我們一同踏上這充滿荊棘的征途,曆經無數生死考驗,可謂是患難與共、並肩作戰。
那時的我堅信不疑,認為我們兩人的誌向已然達成默契,宛如高山流水般契合無間。然而時至今日,方才發覺竟是我大錯特錯……”
說罷,曹操不禁微微搖頭,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之色。仿佛歲月的滄桑和現實的殘酷已經將他們曾經的理想漸漸磨滅,留下的隻有無盡的感慨和無奈。
而荀彧則靜靜地站在那裏,沉默不語,但從他那緊蹙的眉頭可以看出內心正經曆著劇烈的掙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