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英雄無雙太史慈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時的他們,誰也不曾料到,占據著一座殘敗雒陽的劉皇叔,竟會以出其不意之姿,掌控了長安。
雖然坐擁雒陽與長安,劉隅手中兵馬不過區區兩萬人。
若此時有人向他發難,恐怕他早已一敗塗地。
然而,誰又能知曉,在如此艱難的境況之下,劉隅竟巧用計謀收服了馬騰、張濟,緩緩在司州之地站穩了腳跟。
其後,他積聚力量,施展妙計,十日連破三郡,進而逐步攻克了豫州。
拿下豫州的劉皇叔,猶如一顆璀璨的星辰,震撼了整個天下。
世人也開始重新審視這位年輕的皇叔。有一些人開始篤信,劉隅定能中興漢室。
而這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水鏡先生。
他曾不止一次地在世人麵前宣揚:能中興漢室者,必是劉皇叔!
正是因為有如此這般的輿論存在,使得劉隅在世家大族當中的聲名愈發顯赫起來。
然而此時此刻,在大眾的心目之中,絕大多數人對於劉隅是否具備能夠重振漢室雄風的能耐仍然持懷疑態度。
畢竟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漢王朝,曆經了宦官弄權、黃巾之亂等一係列沉重打擊之後,已然如同風燭殘年的老者一般苟延殘喘,氣若遊絲。
它恰似一個瀕臨死亡邊緣的病人,哪怕是神醫扁鵲轉世重生,恐怕也難以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了。
盡管人們對劉隅能否複興漢室抱有疑慮,但不可否認的是,劉隅已然坐擁兩州之廣袤土地,其雄厚實力亦逐漸得到眾人的認同與肯定。
也恰恰是基於這份來之不易的認可,當徐州麵臨危機之際,陶謙才會毫不猶豫向劉隅求救。
而在援助陶謙這一事件當中,劉隅所展現給天下人的形象,是正麵和仁義的。
麵對弱小的徐州,劉隅果斷伸出了正義之手,讓徐州百姓免遭曹操的屠刀。
這件事,讓劉隅在徐州有著強大的群眾基礎。徐州的百姓和世族都心屬皇叔。
後來呂布趁機攻取下邳,奪取了徐州。
就算劉隅不提前埋下棋子,他也不可能坐穩徐州。
因為劉隅已經在徐州百姓的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一顆仁義種子。
這顆種子會隨著時間,不斷的發芽,不斷的成長,最後成長成參天大樹。
後來發生的袁術稱帝,對於漢室來說是一場政治危機,雖然這個危機,是劉隅主動推動的。
如果不能把袁術稱帝,絞殺在萌芽中,那就真如郭嘉所說的那樣,這天下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了?
劉隅集中所有的精銳力量,一舉攻破九江,就是向蠢蠢欲動的諸侯,宣布一個道理,敢脫離漢室,自立稱帝者,必誅之。
等袁術倒在劉隅身下之後,這個世上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劉隅有中興漢室的潛質。
這其中的代表就是荀彧。
他在劉隅身上,看到一種精神,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的精神。
“當日不識皇叔英雄,皇叔切莫怪罪啊!”聞得劉隅所言,荀彧麵色誠懇地將昔日心中所想和盤托出。
劉隅聞言不禁仰頭大笑起來,聲如洪鍾般說道:“莫說文若你了,便是那時的我自己,又何嚐敢想能夠於這亂世之中闖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來?
而今我雖占據一些土地,卻不敢居功,都是仰仗著祖宗英靈庇佑、陛下天威浩蕩、諸位賢臣誌士的出謀劃策以及萬千英勇將士們的浴血奮戰罷了。
文若此番不辭辛勞,千裏迢迢趕來此處,著實辛苦了。快快隨我一同入內,好生休憩一番,待稍作休整之後,咱們再來暢所欲言,共商大計。”
荀彧聽後連連頷首,對劉隅這番安排深感妥當。正當他準備緊隨劉隅邁入府門之時,突然想起一事。
他神色匆匆地朝著不遠處佇立著的太史慈高聲喊道:“子義!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劉皇叔,快快過來拜見!”
太史慈靜靜地站立於一側,其實內心早已按捺不住那份焦躁與急切。
然而,眼見這幾個人相談甚歡、興致勃勃,他實在不好意思貿然上前打斷他們。
雖說自己身懷絕技、武藝超群,可無奈出身貧寒低微。
盡管心中懷揣著立下赫赫戰功、成就一番偉業的宏偉抱負,但那種源自骨子裏的自卑感卻始終如影隨形、難以擺脫。
荀彧的身份他曾聽孔融講過,潁川世家,當代大賢。
劉皇叔更不必說了,漢室宗親,天子皇叔。
這兩個人的身份地位之高,遠遠超出了他自身所能企及的範疇。
盡管內心焦急萬分,但也無可奈何,唯有靜靜地守候著。
正在這時,忽然聽到荀彧呼喚自己上前,他哪敢有絲毫的遲疑和懈怠?
他立刻邁開腳步,三步當作兩步急匆匆地走了過來。
來到劉隅的跟前,他恭身行禮。
“在下太史慈,拜見劉皇叔。皇叔托人悉心照料母親,此等恩情如同再造,從今往後,我甘願為皇叔赴湯蹈火、肝腦塗地。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說完這番話後,太史慈俯身下拜,態度十分恭敬。
劉隅一聽是太史慈,心中大喜,此人在此時,雖然名不經傳,但也是一名猛將。
他不但武藝高強,箭法也是精妙,雖然比不過黃忠,但在這個時代,也罕有敵手。
當初在攻取豫州的間隙,雒陽被呂布偷襲,劉隅曾帶領騎兵短暫回援雒陽。
雒陽之圍解除後,劉隅感到攻城艱難,就想找一個箭法精妙之士,就想到了太史慈,正好蔡邕與孔融交情不錯,劉隅就讓蔡邕寫了一封信,讓孔融照顧他的母親。
劉隅本以為太史慈會在不久後,就來歸順,誰知道竟然拖了這麽久。
劉隅急忙扶起太史慈,哈哈大笑,說道:“子義快快請起,不必多禮。我早就聽聞子義是個英雄,今日一見,果然不凡。
我得子義相助,勝過十萬雄兵!”
雖然坐擁雒陽與長安,劉隅手中兵馬不過區區兩萬人。
若此時有人向他發難,恐怕他早已一敗塗地。
然而,誰又能知曉,在如此艱難的境況之下,劉隅竟巧用計謀收服了馬騰、張濟,緩緩在司州之地站穩了腳跟。
其後,他積聚力量,施展妙計,十日連破三郡,進而逐步攻克了豫州。
拿下豫州的劉皇叔,猶如一顆璀璨的星辰,震撼了整個天下。
世人也開始重新審視這位年輕的皇叔。有一些人開始篤信,劉隅定能中興漢室。
而這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水鏡先生。
他曾不止一次地在世人麵前宣揚:能中興漢室者,必是劉皇叔!
正是因為有如此這般的輿論存在,使得劉隅在世家大族當中的聲名愈發顯赫起來。
然而此時此刻,在大眾的心目之中,絕大多數人對於劉隅是否具備能夠重振漢室雄風的能耐仍然持懷疑態度。
畢竟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漢王朝,曆經了宦官弄權、黃巾之亂等一係列沉重打擊之後,已然如同風燭殘年的老者一般苟延殘喘,氣若遊絲。
它恰似一個瀕臨死亡邊緣的病人,哪怕是神醫扁鵲轉世重生,恐怕也難以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了。
盡管人們對劉隅能否複興漢室抱有疑慮,但不可否認的是,劉隅已然坐擁兩州之廣袤土地,其雄厚實力亦逐漸得到眾人的認同與肯定。
也恰恰是基於這份來之不易的認可,當徐州麵臨危機之際,陶謙才會毫不猶豫向劉隅求救。
而在援助陶謙這一事件當中,劉隅所展現給天下人的形象,是正麵和仁義的。
麵對弱小的徐州,劉隅果斷伸出了正義之手,讓徐州百姓免遭曹操的屠刀。
這件事,讓劉隅在徐州有著強大的群眾基礎。徐州的百姓和世族都心屬皇叔。
後來呂布趁機攻取下邳,奪取了徐州。
就算劉隅不提前埋下棋子,他也不可能坐穩徐州。
因為劉隅已經在徐州百姓的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一顆仁義種子。
這顆種子會隨著時間,不斷的發芽,不斷的成長,最後成長成參天大樹。
後來發生的袁術稱帝,對於漢室來說是一場政治危機,雖然這個危機,是劉隅主動推動的。
如果不能把袁術稱帝,絞殺在萌芽中,那就真如郭嘉所說的那樣,這天下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了?
劉隅集中所有的精銳力量,一舉攻破九江,就是向蠢蠢欲動的諸侯,宣布一個道理,敢脫離漢室,自立稱帝者,必誅之。
等袁術倒在劉隅身下之後,這個世上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劉隅有中興漢室的潛質。
這其中的代表就是荀彧。
他在劉隅身上,看到一種精神,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的精神。
“當日不識皇叔英雄,皇叔切莫怪罪啊!”聞得劉隅所言,荀彧麵色誠懇地將昔日心中所想和盤托出。
劉隅聞言不禁仰頭大笑起來,聲如洪鍾般說道:“莫說文若你了,便是那時的我自己,又何嚐敢想能夠於這亂世之中闖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來?
而今我雖占據一些土地,卻不敢居功,都是仰仗著祖宗英靈庇佑、陛下天威浩蕩、諸位賢臣誌士的出謀劃策以及萬千英勇將士們的浴血奮戰罷了。
文若此番不辭辛勞,千裏迢迢趕來此處,著實辛苦了。快快隨我一同入內,好生休憩一番,待稍作休整之後,咱們再來暢所欲言,共商大計。”
荀彧聽後連連頷首,對劉隅這番安排深感妥當。正當他準備緊隨劉隅邁入府門之時,突然想起一事。
他神色匆匆地朝著不遠處佇立著的太史慈高聲喊道:“子義!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劉皇叔,快快過來拜見!”
太史慈靜靜地站立於一側,其實內心早已按捺不住那份焦躁與急切。
然而,眼見這幾個人相談甚歡、興致勃勃,他實在不好意思貿然上前打斷他們。
雖說自己身懷絕技、武藝超群,可無奈出身貧寒低微。
盡管心中懷揣著立下赫赫戰功、成就一番偉業的宏偉抱負,但那種源自骨子裏的自卑感卻始終如影隨形、難以擺脫。
荀彧的身份他曾聽孔融講過,潁川世家,當代大賢。
劉皇叔更不必說了,漢室宗親,天子皇叔。
這兩個人的身份地位之高,遠遠超出了他自身所能企及的範疇。
盡管內心焦急萬分,但也無可奈何,唯有靜靜地守候著。
正在這時,忽然聽到荀彧呼喚自己上前,他哪敢有絲毫的遲疑和懈怠?
他立刻邁開腳步,三步當作兩步急匆匆地走了過來。
來到劉隅的跟前,他恭身行禮。
“在下太史慈,拜見劉皇叔。皇叔托人悉心照料母親,此等恩情如同再造,從今往後,我甘願為皇叔赴湯蹈火、肝腦塗地。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說完這番話後,太史慈俯身下拜,態度十分恭敬。
劉隅一聽是太史慈,心中大喜,此人在此時,雖然名不經傳,但也是一名猛將。
他不但武藝高強,箭法也是精妙,雖然比不過黃忠,但在這個時代,也罕有敵手。
當初在攻取豫州的間隙,雒陽被呂布偷襲,劉隅曾帶領騎兵短暫回援雒陽。
雒陽之圍解除後,劉隅感到攻城艱難,就想找一個箭法精妙之士,就想到了太史慈,正好蔡邕與孔融交情不錯,劉隅就讓蔡邕寫了一封信,讓孔融照顧他的母親。
劉隅本以為太史慈會在不久後,就來歸順,誰知道竟然拖了這麽久。
劉隅急忙扶起太史慈,哈哈大笑,說道:“子義快快請起,不必多禮。我早就聽聞子義是個英雄,今日一見,果然不凡。
我得子義相助,勝過十萬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