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固守,優勢在我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郭圖的話,袁紹深吸一口氣,逐漸冷靜下來。
郭圖所言極是,如今精銳部隊損失殆盡,劉隅必定會抓住這個機會,大肆擴張領土。
屆時,自己的勢力範圍將麵臨嚴重威脅。
想到此處,袁紹心中一陣刺痛,但還是強行壓製住了怒火。
他轉頭看向袁譚、袁熙和高幹三人,眼中閃過一絲堅定:“譚兒,你速回青州,整頓兵馬;熙兒,你回幽州,安撫民心;高幹,你回並州,加強防守。”
袁譚和袁熙是袁紹的親生兒子,而高幹則是他的外甥,他們在袁紹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如今,袁紹將希望寄托在了這三人身上,相信隻要他們能守住各自的州郡,就能穩固自己的統治。
袁譚等人紛紛點頭領命,臉上帶著堅定的表情。
他們深知此時形勢嚴峻,必須全力以赴才能保衛袁家的江山。
袁紹看著他們堅毅的表情,心中湧起一股豪情。
盡管遭遇了重大挫折,但他堅信隻要內部穩定,就一定能夠抵禦劉隅的攻擊。
“欲抗外敵,必平內政。無論在哪個時代,這都是不變的真理。”
袁紹暗自告誡自己。他知道,隻有先解決內部矛盾,統一各方力量,才能真正對抗外敵。
“你們幾個到了各州之後,切不可掉以輕心,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攻擊。若敵人來襲,務必堅守城池,不得輕易出城迎戰。”袁紹一臉嚴肅地對他們說道。
經過與劉隅的多場戰鬥,袁紹深刻認識到與劉隅正麵交鋒勝算不大,唯有憑借堅固的城池才能拖住他。
同時,袁紹也明白要想戰勝劉隅,必須充分發揮四周強大的底蘊,與劉隅展開持久戰。
袁紹相信,隻要能和劉隅拖上三年,自己的實力就能得到全麵的恢複。
到時候,優勢還是在我。
這時,郭圖站出來向袁紹進言:“主公,如今在這四州之中,臧霸在青州的勢力日益壯大,我們必須將其作為重點目標予以打擊。”
自臧霸獲得孔融的支持以來,他便一直牢牢掌控著北海郡。盡管袁紹多次派遣軍隊前往攻擊,但並未取得顯著成效。
臧霸之所以能成功占據北海,不僅因為他擁有眾多兵力且士兵強壯,更重要的是孔融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孔融作為當時的大儒和儒學大師,他的歸順吸引了青州的世族紛紛投向劉隅。
可以說,在袁紹所控製的四個州中,青州的政治環境對劉皇叔最為有利。
人們對漢朝的思念之情,在青州得到了最全麵的體現。
如今在戰時,北海境內還能舉行了聚儒活動,這個活動,青州境內的世家子弟,紛紛前往,一時間竟然掀起了頗大的聲勢。
袁紹不用想,就知道聚儒的目的是對於自己,但他除了裝作寬仁,其實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同樣身為世家的袁紹最清楚,目前的勢力分布,世家大族掌握著這個時代,絕大部分資源,沒有他們支持,任何人在這個時代都舉步維艱。
“公則所言極是,既然如此,煩請你與譚兒一同前往青州吧。”
郭圖聞言,不禁一愣,心中暗自思忖。
在袁紹的世子爭奪中,他一直堅定地支持長子袁譚,並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
這次提出青州的問題,本意是想引起袁紹對青州的重視,從而給袁譚爭取更多的資源和兵力。
隻有這樣,袁譚才能在青州迅速建立功勳,增強實力。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提議竟然會導致被調往青州。
這無疑讓他感到十分意外和不滿。
郭圖深知,目前無論是局勢還是袁紹的健康狀況,都已經到了緊要關頭。
此時此刻,離開冀州,就等於遠離了政治核心。
一旦鄴城發生任何變故,他將無法及時獲取第一手消息。
而作為一個熱衷權勢的人,他怎麽可能願意放棄這種機會呢?
郭圖不動聲色地暗自觀察著袁紹的神態,隻見袁紹雖然表麵上看起來鬆散,但實際上眼神已經變得異常堅定。
這讓郭圖心中不禁暗暗一驚,他隱約間似乎明白了袁紹的真正意圖。
此刻,袁家三子之中,唯有袁尚跟隨在袁紹身旁,顯然袁紹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繼承自己的地位。
袁紹敏銳地察覺到了郭圖的猶豫,他淡淡地問道:“公則,對於我剛才的任命,你可持有異議?”
郭圖連忙恭敬地行禮回答道:“主公之命,我豈敢不從。”
隨後,袁紹帶著袁尚回到鄴城後,立刻下令任命袁尚與審配、逢紀共同執掌軍權。
……
……
劉隅占據倉亭之後,重賞三軍。
在慶功宴之上,眾人對劉隅一番吹捧。
眾人都對於劉隅的計謀,頗為佩服。
“背水列陣能破敵者,古往今來,隻有韓信一人,主公智謀過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比當初的韓信還強上幾分。”黃忠率先開始了自己的發言。
對於這個觀點,劉隅不禁搖頭表示不認同。韓信是何許人也?
那可是後世被譽為“兵仙”的存在啊!
他在用兵方麵可謂獨具匠心、不拘一格,至今無人能夠超越。
回想一下,韓信在背水一戰中使用的是什麽樣的士卒呢?是剛剛招募而來的新兵蛋子!
他善於審時度勢,深知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這些士卒的戰鬥力,所以才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背水列陣這一策略。
而如今自己所麵臨的情況與韓信截然不同。自己麾下的將士皆是身經百戰、銳不可當的精兵強將。
正如關羽所言,即便與袁軍正麵對抗,他們也有足夠的實力將對方一舉擊潰。
劉隅為何還要采用背水列陣呢?其實,他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吸引袁軍主動走出營寨,從而進入自己設下的圈套。
從這個角度來看,劉隅的用兵之道與韓信有著本質的區別,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再加上誘敵之計,是韓信所獻計的,劉隅自然不願意居功。
“漢升,誘敵之計乃是奉孝所謀劃!”
郭圖所言極是,如今精銳部隊損失殆盡,劉隅必定會抓住這個機會,大肆擴張領土。
屆時,自己的勢力範圍將麵臨嚴重威脅。
想到此處,袁紹心中一陣刺痛,但還是強行壓製住了怒火。
他轉頭看向袁譚、袁熙和高幹三人,眼中閃過一絲堅定:“譚兒,你速回青州,整頓兵馬;熙兒,你回幽州,安撫民心;高幹,你回並州,加強防守。”
袁譚和袁熙是袁紹的親生兒子,而高幹則是他的外甥,他們在袁紹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如今,袁紹將希望寄托在了這三人身上,相信隻要他們能守住各自的州郡,就能穩固自己的統治。
袁譚等人紛紛點頭領命,臉上帶著堅定的表情。
他們深知此時形勢嚴峻,必須全力以赴才能保衛袁家的江山。
袁紹看著他們堅毅的表情,心中湧起一股豪情。
盡管遭遇了重大挫折,但他堅信隻要內部穩定,就一定能夠抵禦劉隅的攻擊。
“欲抗外敵,必平內政。無論在哪個時代,這都是不變的真理。”
袁紹暗自告誡自己。他知道,隻有先解決內部矛盾,統一各方力量,才能真正對抗外敵。
“你們幾個到了各州之後,切不可掉以輕心,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攻擊。若敵人來襲,務必堅守城池,不得輕易出城迎戰。”袁紹一臉嚴肅地對他們說道。
經過與劉隅的多場戰鬥,袁紹深刻認識到與劉隅正麵交鋒勝算不大,唯有憑借堅固的城池才能拖住他。
同時,袁紹也明白要想戰勝劉隅,必須充分發揮四周強大的底蘊,與劉隅展開持久戰。
袁紹相信,隻要能和劉隅拖上三年,自己的實力就能得到全麵的恢複。
到時候,優勢還是在我。
這時,郭圖站出來向袁紹進言:“主公,如今在這四州之中,臧霸在青州的勢力日益壯大,我們必須將其作為重點目標予以打擊。”
自臧霸獲得孔融的支持以來,他便一直牢牢掌控著北海郡。盡管袁紹多次派遣軍隊前往攻擊,但並未取得顯著成效。
臧霸之所以能成功占據北海,不僅因為他擁有眾多兵力且士兵強壯,更重要的是孔融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孔融作為當時的大儒和儒學大師,他的歸順吸引了青州的世族紛紛投向劉隅。
可以說,在袁紹所控製的四個州中,青州的政治環境對劉皇叔最為有利。
人們對漢朝的思念之情,在青州得到了最全麵的體現。
如今在戰時,北海境內還能舉行了聚儒活動,這個活動,青州境內的世家子弟,紛紛前往,一時間竟然掀起了頗大的聲勢。
袁紹不用想,就知道聚儒的目的是對於自己,但他除了裝作寬仁,其實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同樣身為世家的袁紹最清楚,目前的勢力分布,世家大族掌握著這個時代,絕大部分資源,沒有他們支持,任何人在這個時代都舉步維艱。
“公則所言極是,既然如此,煩請你與譚兒一同前往青州吧。”
郭圖聞言,不禁一愣,心中暗自思忖。
在袁紹的世子爭奪中,他一直堅定地支持長子袁譚,並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
這次提出青州的問題,本意是想引起袁紹對青州的重視,從而給袁譚爭取更多的資源和兵力。
隻有這樣,袁譚才能在青州迅速建立功勳,增強實力。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提議竟然會導致被調往青州。
這無疑讓他感到十分意外和不滿。
郭圖深知,目前無論是局勢還是袁紹的健康狀況,都已經到了緊要關頭。
此時此刻,離開冀州,就等於遠離了政治核心。
一旦鄴城發生任何變故,他將無法及時獲取第一手消息。
而作為一個熱衷權勢的人,他怎麽可能願意放棄這種機會呢?
郭圖不動聲色地暗自觀察著袁紹的神態,隻見袁紹雖然表麵上看起來鬆散,但實際上眼神已經變得異常堅定。
這讓郭圖心中不禁暗暗一驚,他隱約間似乎明白了袁紹的真正意圖。
此刻,袁家三子之中,唯有袁尚跟隨在袁紹身旁,顯然袁紹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繼承自己的地位。
袁紹敏銳地察覺到了郭圖的猶豫,他淡淡地問道:“公則,對於我剛才的任命,你可持有異議?”
郭圖連忙恭敬地行禮回答道:“主公之命,我豈敢不從。”
隨後,袁紹帶著袁尚回到鄴城後,立刻下令任命袁尚與審配、逢紀共同執掌軍權。
……
……
劉隅占據倉亭之後,重賞三軍。
在慶功宴之上,眾人對劉隅一番吹捧。
眾人都對於劉隅的計謀,頗為佩服。
“背水列陣能破敵者,古往今來,隻有韓信一人,主公智謀過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比當初的韓信還強上幾分。”黃忠率先開始了自己的發言。
對於這個觀點,劉隅不禁搖頭表示不認同。韓信是何許人也?
那可是後世被譽為“兵仙”的存在啊!
他在用兵方麵可謂獨具匠心、不拘一格,至今無人能夠超越。
回想一下,韓信在背水一戰中使用的是什麽樣的士卒呢?是剛剛招募而來的新兵蛋子!
他善於審時度勢,深知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這些士卒的戰鬥力,所以才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背水列陣這一策略。
而如今自己所麵臨的情況與韓信截然不同。自己麾下的將士皆是身經百戰、銳不可當的精兵強將。
正如關羽所言,即便與袁軍正麵對抗,他們也有足夠的實力將對方一舉擊潰。
劉隅為何還要采用背水列陣呢?其實,他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吸引袁軍主動走出營寨,從而進入自己設下的圈套。
從這個角度來看,劉隅的用兵之道與韓信有著本質的區別,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再加上誘敵之計,是韓信所獻計的,劉隅自然不願意居功。
“漢升,誘敵之計乃是奉孝所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