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破鄴城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鄴城東門。
城門上突然一道火光亮起,這道火光在夜空中,連續滅了三次,又重新被點燃。
東城門吱呀一聲,沉重的木板緩緩打開。
劉隅帶領眾人隱在暗處,並沒有第一時間派出騎兵衝擊,而是讓陷陣營刀盾兵,率先出動。
刀盾兵的優勢,首先是防守,最後才會考慮進攻。
劉隅派出他們,就是為了讓他們先占據城門,隻要能守住城門,憑目前鄴城的守軍,根本就不能抵擋自己強大的攻勢。
過程出乎意料的平穩,在刀盾兵推進的過程中,並並沒有遇到箭矢,巨石之類的攻擊。直到看到他們在城門口,擺好陣營,劉隅那顆懸著的心,才徹底放了下來。
“攻擊!”
隨著他一聲令下,身後的騎兵,如同一道鬼魅,向著城中突襲。
一時間殺聲震天,聲動蒼穹。
鄴城守軍,之所以能夠防守成功,靠堅固的城池,如今這條優勢已消失,戰鬥很快就呈現了一邊倒的態勢。
審配聽到了喊殺聲,猛地坐了起來。
他第一印象就是劉皇叔深夜在攻城,但隨著喊殺聲,越來越近,審配就覺得聲音有些不對。
他急忙穿上衣服,想要出去看看情況。
隻聽到府門外,一道聲音如雷鳴般響起。
“皇叔有命,放下武器,饒爾等性命。”
劉皇叔破城了?這怎麽可能?審配臉色慘白,猶如寒冬時節的雪霜。
等一柄長刀放在他的脖頸之上時,他的疑問就得到了證實。
第二天一早,劉隅帶著郭嘉,緩緩走進了鄴城。
鄴城作為袁紹的政治中心,劉隅潛意識若認為,還比較繁盛,可當他走進之後,才發現和他印象中,有些差距,衣衫襤褸者大有人在,沿街乞討者絡繹不絕。
緩緩來到袁紹府邸,卻是另外一番繁盛,高樓華棟,美不勝收。
緩步邁入,隻見假山流水,奇異草木,一應俱全。
郭嘉看了之後,感慨說道:“袁紹驕奢至此,豈能不敗?”
袁紹從小含著金鑰匙長大,哪裏會真正明白世間疾苦,就算讓他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也不過是何不食肉糜的笑話。
劉隅步入大廳,正中而坐,早有人把審配帶到了自己麵前。
劉隅看著這樣冀州名士,背縛雙手,一臉狼狽,很顯然在剛才押解過程中,吃了一些苦頭。
劉隅微一沉吟,已經明白了其中的緣故,想必是審配不服這個結果,對士卒開始了嘴炮攻擊。那些士卒,大字不識一個,還口自然不是對手,那就隻能勉為其難,動手了。
劉隅站起身來,走到審配身前,為他解下繩索,佯怒道:“正南乃是冀州高潔之士,我素來敬佩,怎可如此怠慢?”
審配一臉倨傲,並沒有因為劉隅的招攬,而有所緩和。
“劉皇叔,就不必在我身上多費口舌了,之前我就說過,鄴城隻有戰死的審配,沒有投降的審配。”
劉隅長歎一聲,慢慢勸道:“我等都是大漢子民,隻因為漢室衰微,才落到這步田地,如今漢室大業磅礴而生,正是像正南這樣的賢士效命之時,正南為何舍棄有用之身,行費解之事?”
審配沉默片刻,說道:“袁冀州待我恩厚,我立誌報效,此聲不改。可惜我才能淺薄,不能守住鄴城,現在唯有一死,才能報答袁冀州的知遇之恩,劉皇叔若真是看重我,就馬上處死我,讓我求仁得仁,就算是死也感念皇叔恩義。”
劉隅有些猶豫,從目前這個狀況看,想要勸降審配,幾乎是不可能,現在唯一的問題,就如何處置他。
如果把他放逐,他必然會不計一切代價去尋找袁尚,積累袁氏力量,反對自己。
從個人感情來說,劉隅很佩服他的義氣,可是從局勢來說,將他斬殺,是最好的結局。
劉隅正在沉吟間,隻見審榮走了進來,見到劉隅納頭就拜。
“皇叔,還請看我打開城門,立有微功的情麵上,饒恕我叔父的性命吧。”
劉隅還沒有回答,審配怒發衝冠。
“我真沒有想到你小子,不足一用,竟然到了如此地步,我審家一世英明,竟然毀在了你的手上,家中出此逆子,我有何麵目在立於世間。”
說完,他貿然向大廳石柱撞去,隻聽砰的一聲,鮮血直流。
審配倒在地上,眼看還有一口氣在。
劉隅沒有想到他竟然如此剛烈,一言不合就直接撞擊石柱,事到如今,他走到審配麵前,歎道:“正南,何至於此?”
審配眼神逐漸渾濁,卻仍然在努力挪動著身子。
“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麵南而死。”
處理完審配的事情,劉隅開始有條不紊的安撫鄴城的世家和百姓。
百姓期盼的是生存,世家追求的是穩定。
劉隅打開糧倉,放出了一部分糧食,就讓百姓眼含熱淚,高呼賢明。
可對於世家來說,則是遠遠沒有這般簡單。
他們就像一座座貪婪的吸金獸,不斷搜刮著這個時代的土地和人口,盛世之中他們是治理的漏洞,而在亂世卻是最不穩定的因素。
目前天下未定,劉隅自然不會對世家動手。他苦勸審配的做法,就已經表明,他對跟隨袁紹的世家,心中並沒有任何芥蒂。
在這套動作之外,劉隅開始在頒布招賢令,說是招賢,就是了安世家大族之心,如今這個時代,讀書的資源都被世家大族手中壟斷著,招賢就是向他們拋出橄欖枝。
而世家大族為代表的崔琰,就成了劉隅拉攏的第一個對象。
這個冀州大帥哥風采俊雅,讓劉隅眼前一亮。
兩人談的十分投機,崔琰對於劉隅剛到鄴城就先安撫百姓的做法,很是讚賞。
“皇叔仁義之名,早有耳聞,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如今四海未定,正是用人之際,劉皇叔到了冀州之後,沒有問人口,卻在施仁政,這正是古之賢者所為啊!”
“賢者之名,實不敢當,惟願天下太平,再無戰事,百姓安居,漢室中興,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崔琰淡淡笑道:“鄴城既破,冀州傳檄可定,用不了多久,北方四州都會落入皇叔手中,到時候天下十三州已得其半,天下誰人能擋?”
城門上突然一道火光亮起,這道火光在夜空中,連續滅了三次,又重新被點燃。
東城門吱呀一聲,沉重的木板緩緩打開。
劉隅帶領眾人隱在暗處,並沒有第一時間派出騎兵衝擊,而是讓陷陣營刀盾兵,率先出動。
刀盾兵的優勢,首先是防守,最後才會考慮進攻。
劉隅派出他們,就是為了讓他們先占據城門,隻要能守住城門,憑目前鄴城的守軍,根本就不能抵擋自己強大的攻勢。
過程出乎意料的平穩,在刀盾兵推進的過程中,並並沒有遇到箭矢,巨石之類的攻擊。直到看到他們在城門口,擺好陣營,劉隅那顆懸著的心,才徹底放了下來。
“攻擊!”
隨著他一聲令下,身後的騎兵,如同一道鬼魅,向著城中突襲。
一時間殺聲震天,聲動蒼穹。
鄴城守軍,之所以能夠防守成功,靠堅固的城池,如今這條優勢已消失,戰鬥很快就呈現了一邊倒的態勢。
審配聽到了喊殺聲,猛地坐了起來。
他第一印象就是劉皇叔深夜在攻城,但隨著喊殺聲,越來越近,審配就覺得聲音有些不對。
他急忙穿上衣服,想要出去看看情況。
隻聽到府門外,一道聲音如雷鳴般響起。
“皇叔有命,放下武器,饒爾等性命。”
劉皇叔破城了?這怎麽可能?審配臉色慘白,猶如寒冬時節的雪霜。
等一柄長刀放在他的脖頸之上時,他的疑問就得到了證實。
第二天一早,劉隅帶著郭嘉,緩緩走進了鄴城。
鄴城作為袁紹的政治中心,劉隅潛意識若認為,還比較繁盛,可當他走進之後,才發現和他印象中,有些差距,衣衫襤褸者大有人在,沿街乞討者絡繹不絕。
緩緩來到袁紹府邸,卻是另外一番繁盛,高樓華棟,美不勝收。
緩步邁入,隻見假山流水,奇異草木,一應俱全。
郭嘉看了之後,感慨說道:“袁紹驕奢至此,豈能不敗?”
袁紹從小含著金鑰匙長大,哪裏會真正明白世間疾苦,就算讓他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也不過是何不食肉糜的笑話。
劉隅步入大廳,正中而坐,早有人把審配帶到了自己麵前。
劉隅看著這樣冀州名士,背縛雙手,一臉狼狽,很顯然在剛才押解過程中,吃了一些苦頭。
劉隅微一沉吟,已經明白了其中的緣故,想必是審配不服這個結果,對士卒開始了嘴炮攻擊。那些士卒,大字不識一個,還口自然不是對手,那就隻能勉為其難,動手了。
劉隅站起身來,走到審配身前,為他解下繩索,佯怒道:“正南乃是冀州高潔之士,我素來敬佩,怎可如此怠慢?”
審配一臉倨傲,並沒有因為劉隅的招攬,而有所緩和。
“劉皇叔,就不必在我身上多費口舌了,之前我就說過,鄴城隻有戰死的審配,沒有投降的審配。”
劉隅長歎一聲,慢慢勸道:“我等都是大漢子民,隻因為漢室衰微,才落到這步田地,如今漢室大業磅礴而生,正是像正南這樣的賢士效命之時,正南為何舍棄有用之身,行費解之事?”
審配沉默片刻,說道:“袁冀州待我恩厚,我立誌報效,此聲不改。可惜我才能淺薄,不能守住鄴城,現在唯有一死,才能報答袁冀州的知遇之恩,劉皇叔若真是看重我,就馬上處死我,讓我求仁得仁,就算是死也感念皇叔恩義。”
劉隅有些猶豫,從目前這個狀況看,想要勸降審配,幾乎是不可能,現在唯一的問題,就如何處置他。
如果把他放逐,他必然會不計一切代價去尋找袁尚,積累袁氏力量,反對自己。
從個人感情來說,劉隅很佩服他的義氣,可是從局勢來說,將他斬殺,是最好的結局。
劉隅正在沉吟間,隻見審榮走了進來,見到劉隅納頭就拜。
“皇叔,還請看我打開城門,立有微功的情麵上,饒恕我叔父的性命吧。”
劉隅還沒有回答,審配怒發衝冠。
“我真沒有想到你小子,不足一用,竟然到了如此地步,我審家一世英明,竟然毀在了你的手上,家中出此逆子,我有何麵目在立於世間。”
說完,他貿然向大廳石柱撞去,隻聽砰的一聲,鮮血直流。
審配倒在地上,眼看還有一口氣在。
劉隅沒有想到他竟然如此剛烈,一言不合就直接撞擊石柱,事到如今,他走到審配麵前,歎道:“正南,何至於此?”
審配眼神逐漸渾濁,卻仍然在努力挪動著身子。
“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麵南而死。”
處理完審配的事情,劉隅開始有條不紊的安撫鄴城的世家和百姓。
百姓期盼的是生存,世家追求的是穩定。
劉隅打開糧倉,放出了一部分糧食,就讓百姓眼含熱淚,高呼賢明。
可對於世家來說,則是遠遠沒有這般簡單。
他們就像一座座貪婪的吸金獸,不斷搜刮著這個時代的土地和人口,盛世之中他們是治理的漏洞,而在亂世卻是最不穩定的因素。
目前天下未定,劉隅自然不會對世家動手。他苦勸審配的做法,就已經表明,他對跟隨袁紹的世家,心中並沒有任何芥蒂。
在這套動作之外,劉隅開始在頒布招賢令,說是招賢,就是了安世家大族之心,如今這個時代,讀書的資源都被世家大族手中壟斷著,招賢就是向他們拋出橄欖枝。
而世家大族為代表的崔琰,就成了劉隅拉攏的第一個對象。
這個冀州大帥哥風采俊雅,讓劉隅眼前一亮。
兩人談的十分投機,崔琰對於劉隅剛到鄴城就先安撫百姓的做法,很是讚賞。
“皇叔仁義之名,早有耳聞,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如今四海未定,正是用人之際,劉皇叔到了冀州之後,沒有問人口,卻在施仁政,這正是古之賢者所為啊!”
“賢者之名,實不敢當,惟願天下太平,再無戰事,百姓安居,漢室中興,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崔琰淡淡笑道:“鄴城既破,冀州傳檄可定,用不了多久,北方四州都會落入皇叔手中,到時候天下十三州已得其半,天下誰人能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