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激將法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年輕的孫權正在沉思,這時聽下人說祖茂前來求見,孫權眉頭微蹙,隨即恢複了平靜。
對於這個功勳之臣,孫權有些排斥,但剛剛接任江東的他,也不得不裝成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
“把祖將軍請進來吧,另外速速派人去請公瑾起來議事。”
祖茂走進來,對著孫權行禮後,直接問道:“我聽聞劉皇叔給主公來的一封信,對主公許以重賞,此事是真是假?”
孫權心中一凜,隨意掃了一下身邊的侍從,眼神中閃過一絲冷冽的殺意。
自己剛剛接到劉隅的書信,也不過兩個時辰,是誰把消息泄露出去的?
內官裏通外臣,關乎自身性命,乃人主大忌,不由得孫權不警惕。
他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端起一杯茶,掩飾自己臉上的表情。
清茶入喉,孫權臉上恢複了和煦的笑意。
“的確有此事,我剛收到這封書信不久,正準備與眾人商議一番,不想將軍就來到了此處,不知將軍是從何處得到消息?”
祖茂行禮說道:“使者進入吳縣時,就在城門處宣揚了他來的目的,如今想必吳縣都傳遍了。”
孫權一聽,手中隱藏的殺意,瞬間消失,但另外一種懼意卻湧上心頭。
劉皇叔太奸詐了,還沒有開戰,他竟然使出這樣的手段,來擾亂民心。
劉皇叔這封信,言辭謙和,態度滿滿,如果自己不答應,戰爭的責任就會瞬間落到自己頭上。
“甘將軍也是多智之人,豈能看不出這是劉皇叔的計謀?”
“劉皇叔仁義之名遠博,絕不是信口胡言之人,他隻要向主公許諾,必然能夠實現,當年在虎牢關前,他兵少將寡時,都言出必行,更何況是今日。”
祖茂信誓旦旦說道,言語中透過幾分堅定。
麵對這個功勳老將,孫權有些無奈。
他心中對於劉皇叔執念,太過強烈,絕不是自己三言兩句,能夠改變的,可若是將他訓斥一番,又會損害他禮賢下士的人設。
在很多時候,孫權不自覺都會有一個念頭,當初劉皇叔不惜輸血救人,不會就是為了今日之局麵吧?
想到此處,孫權不禁眉頭微皺,心中暗自思忖著:“這怎麽可能呢?曆經如此之多的風風雨雨、波譎雲詭之事,如果劉皇叔皆能夠未卜先知、精確地預測到每一步發展和走向,那他所具備的這般高瞻遠矚的能力,簡直超乎常人想象!
此等神通廣大之能,絕非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所能擁有啊!”
正在他仿徨無計之時,周瑜帶人前來求見。
孫權一聽,臉上登時露出一絲喜色。
周瑜是武將之首,在士卒和將領中有著很深的威望,隻要他前來,必然能夠應付祖茂的追問。
等周瑜進來後,孫權發現並不是他一人,在他身後還有程普,黃蓋等一眾將領。
眾人行禮後,孫權讓眾人落座,緩緩舉起那封書信,說道:“劉皇叔派人送來一封書信,想必眾人都有所耳聞吧,對於此事,不知諸位有何見解?”
周瑜淡淡一笑,率先開口。
“主公,此事我們早有耳聞,不用想,這必然是劉皇叔的奸計,主公不必理會。
如今劉皇叔陳兵九江,虎視江東,鯨吞江東之心,已經昭然若揭,當務之急,是速速調集精兵前去迎戰。”
孫權沉吟片刻,還沒有發言,隻聽祖茂說道:“公瑾之言差矣,劉皇叔仁義無雙,豈會如此陰毒?虎牢關前……”
周瑜對於祖茂這幾日的行徑,了如指掌,見他還在鼓吹劉隅,直接打斷他說道:“人心易變,甘將軍莫非不知?虎牢關前劉皇叔兵少將寡,自然要禮賢下士,收攬人心,如今他身居數州,大權獨斷,豈還會如當日那般?
劉皇叔囚禁天子,控製百官,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將軍不能因為當日劉皇叔對你有救命之恩,就枉顧這些事實。
若是將軍還如此分不清公私,自可帶領家眷,前去投奔劉皇叔,主公乃是乃是一代仁主,必然不會阻攔。”
這番言辭,直接把祖茂弄得麵紅耳赤。
“公瑾如此辱我,到底是何用意?我年少時就曾隨先將軍南征北戰,大小劍傷數十處,我豈能是見利忘義之人乎?”
看著憤怒的祖茂。周瑜不緊不慢說道:“我早就知道將軍英勇,心中本是敬佩萬分,但將軍卻屢屢在主公麵前獻上投敵之言,不得不讓我心中狐疑,若將軍還存著殺敵之誌,周瑜隨時可以給將軍賠罪。”
祖茂怒道:“我縱橫沙場數十載,何曾受過這種羞辱,也罷,即便主公黃戰意已定,我願意為前鋒。隻要劉皇叔敢來進攻江東,我必然把他斬於馬下。”
周瑜鄭重向祖茂行禮。緩緩說道:“將軍如此重義,倒是我周瑜冒犯了,若將軍真能為江東斬殺劉皇叔,我願意為將軍牽馬遊行,也壯將軍之勇。”
祖茂心中雖然有一團怒火,卻不好發作,隻能把頭顱扭向一旁,以示抗議。
孫權端坐在正中,看著周瑜三言兩語,就成功將祖茂激怒,讓他改變了立場,心中不禁暗自敬佩。
之前祖茂每次來找自己時,他總是苦口婆心給祖茂講道理,誰知不論自己如何陳述,祖茂都聽不進去,以至於他三番五次前來給自己訴說他的見解。
這件事情猶如一道閃電劃過孫權的腦海,讓他猛地驚醒過來,清晰地認識到自身在應對各種複雜局麵時還存在著些許稚嫩與不足。
他不禁反思起之前的種種決策和行動,心中暗暗下定決心,隻要一有合適的時機,就一定要靜下心來,認真而細致地反複思索、推敲其中的每一個細節和可能出現的變數。
因為他深知,隻有不斷地磨礪自己,才能在未來的征程中更加從容不迫地麵對重重挑戰,成就一番大業。
他環顧四周,慢慢說道:“兩位將軍都願意以戰禦敵,不知諸位將軍,又是何見解?”
程普、黃蓋,韓當等人紛紛出列,行禮說道:“我等不願求和,皆願死戰!”
孫權見武將都同意一戰,心中稍定,不過他心中還有疑慮,那就是張昭。
張昭地位尊崇,乃是文臣之首,戰事一起,糧草供應,兵器補充,必然會讓經過張昭之手,才能做到。若是他還一心求和,這場仗必然即便是應戰,也會十分困難。
對於這個功勳之臣,孫權有些排斥,但剛剛接任江東的他,也不得不裝成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
“把祖將軍請進來吧,另外速速派人去請公瑾起來議事。”
祖茂走進來,對著孫權行禮後,直接問道:“我聽聞劉皇叔給主公來的一封信,對主公許以重賞,此事是真是假?”
孫權心中一凜,隨意掃了一下身邊的侍從,眼神中閃過一絲冷冽的殺意。
自己剛剛接到劉隅的書信,也不過兩個時辰,是誰把消息泄露出去的?
內官裏通外臣,關乎自身性命,乃人主大忌,不由得孫權不警惕。
他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端起一杯茶,掩飾自己臉上的表情。
清茶入喉,孫權臉上恢複了和煦的笑意。
“的確有此事,我剛收到這封書信不久,正準備與眾人商議一番,不想將軍就來到了此處,不知將軍是從何處得到消息?”
祖茂行禮說道:“使者進入吳縣時,就在城門處宣揚了他來的目的,如今想必吳縣都傳遍了。”
孫權一聽,手中隱藏的殺意,瞬間消失,但另外一種懼意卻湧上心頭。
劉皇叔太奸詐了,還沒有開戰,他竟然使出這樣的手段,來擾亂民心。
劉皇叔這封信,言辭謙和,態度滿滿,如果自己不答應,戰爭的責任就會瞬間落到自己頭上。
“甘將軍也是多智之人,豈能看不出這是劉皇叔的計謀?”
“劉皇叔仁義之名遠博,絕不是信口胡言之人,他隻要向主公許諾,必然能夠實現,當年在虎牢關前,他兵少將寡時,都言出必行,更何況是今日。”
祖茂信誓旦旦說道,言語中透過幾分堅定。
麵對這個功勳老將,孫權有些無奈。
他心中對於劉皇叔執念,太過強烈,絕不是自己三言兩句,能夠改變的,可若是將他訓斥一番,又會損害他禮賢下士的人設。
在很多時候,孫權不自覺都會有一個念頭,當初劉皇叔不惜輸血救人,不會就是為了今日之局麵吧?
想到此處,孫權不禁眉頭微皺,心中暗自思忖著:“這怎麽可能呢?曆經如此之多的風風雨雨、波譎雲詭之事,如果劉皇叔皆能夠未卜先知、精確地預測到每一步發展和走向,那他所具備的這般高瞻遠矚的能力,簡直超乎常人想象!
此等神通廣大之能,絕非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所能擁有啊!”
正在他仿徨無計之時,周瑜帶人前來求見。
孫權一聽,臉上登時露出一絲喜色。
周瑜是武將之首,在士卒和將領中有著很深的威望,隻要他前來,必然能夠應付祖茂的追問。
等周瑜進來後,孫權發現並不是他一人,在他身後還有程普,黃蓋等一眾將領。
眾人行禮後,孫權讓眾人落座,緩緩舉起那封書信,說道:“劉皇叔派人送來一封書信,想必眾人都有所耳聞吧,對於此事,不知諸位有何見解?”
周瑜淡淡一笑,率先開口。
“主公,此事我們早有耳聞,不用想,這必然是劉皇叔的奸計,主公不必理會。
如今劉皇叔陳兵九江,虎視江東,鯨吞江東之心,已經昭然若揭,當務之急,是速速調集精兵前去迎戰。”
孫權沉吟片刻,還沒有發言,隻聽祖茂說道:“公瑾之言差矣,劉皇叔仁義無雙,豈會如此陰毒?虎牢關前……”
周瑜對於祖茂這幾日的行徑,了如指掌,見他還在鼓吹劉隅,直接打斷他說道:“人心易變,甘將軍莫非不知?虎牢關前劉皇叔兵少將寡,自然要禮賢下士,收攬人心,如今他身居數州,大權獨斷,豈還會如當日那般?
劉皇叔囚禁天子,控製百官,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將軍不能因為當日劉皇叔對你有救命之恩,就枉顧這些事實。
若是將軍還如此分不清公私,自可帶領家眷,前去投奔劉皇叔,主公乃是乃是一代仁主,必然不會阻攔。”
這番言辭,直接把祖茂弄得麵紅耳赤。
“公瑾如此辱我,到底是何用意?我年少時就曾隨先將軍南征北戰,大小劍傷數十處,我豈能是見利忘義之人乎?”
看著憤怒的祖茂。周瑜不緊不慢說道:“我早就知道將軍英勇,心中本是敬佩萬分,但將軍卻屢屢在主公麵前獻上投敵之言,不得不讓我心中狐疑,若將軍還存著殺敵之誌,周瑜隨時可以給將軍賠罪。”
祖茂怒道:“我縱橫沙場數十載,何曾受過這種羞辱,也罷,即便主公黃戰意已定,我願意為前鋒。隻要劉皇叔敢來進攻江東,我必然把他斬於馬下。”
周瑜鄭重向祖茂行禮。緩緩說道:“將軍如此重義,倒是我周瑜冒犯了,若將軍真能為江東斬殺劉皇叔,我願意為將軍牽馬遊行,也壯將軍之勇。”
祖茂心中雖然有一團怒火,卻不好發作,隻能把頭顱扭向一旁,以示抗議。
孫權端坐在正中,看著周瑜三言兩語,就成功將祖茂激怒,讓他改變了立場,心中不禁暗自敬佩。
之前祖茂每次來找自己時,他總是苦口婆心給祖茂講道理,誰知不論自己如何陳述,祖茂都聽不進去,以至於他三番五次前來給自己訴說他的見解。
這件事情猶如一道閃電劃過孫權的腦海,讓他猛地驚醒過來,清晰地認識到自身在應對各種複雜局麵時還存在著些許稚嫩與不足。
他不禁反思起之前的種種決策和行動,心中暗暗下定決心,隻要一有合適的時機,就一定要靜下心來,認真而細致地反複思索、推敲其中的每一個細節和可能出現的變數。
因為他深知,隻有不斷地磨礪自己,才能在未來的征程中更加從容不迫地麵對重重挑戰,成就一番大業。
他環顧四周,慢慢說道:“兩位將軍都願意以戰禦敵,不知諸位將軍,又是何見解?”
程普、黃蓋,韓當等人紛紛出列,行禮說道:“我等不願求和,皆願死戰!”
孫權見武將都同意一戰,心中稍定,不過他心中還有疑慮,那就是張昭。
張昭地位尊崇,乃是文臣之首,戰事一起,糧草供應,兵器補充,必然會讓經過張昭之手,才能做到。若是他還一心求和,這場仗必然即便是應戰,也會十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