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大宋亡於趙匡胤,大明也亡於趙匡胤!
開局曝光大明陰謀論,老朱破防了 作者:何以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臥槽……
來了來了!
這暴論又來了!
這一刻,諸天萬界,曆朝曆代,無數人直呼臥槽!
之前,說什麽明實亡於朱元璋也就罷了。
現在,竟然又說宋實亡於趙匡胤?
……
大秦,始皇時空。
“明實亡於朱元璋,宋實亡於趙匡胤?是不是等到朕的大秦時,又會說,秦實亡於朕?”秦始皇笑了。
“不過是暴論罷了!誰又敢說,陛下所做的是錯的呢?”一旁,李斯開口道。
對此,請始皇也是不在意的搖搖頭:“無妨,朕反而喜歡這種說辭!”
“嗯?”李斯一愣,有些不明所以。
好家夥……
還喜歡這種言論?
等到時候說到你頭上的時候,希望你還能笑得出來!
“明實亡於朱元璋,說的是朱元璋一些政策上的隱患!隻要朱元璋不蠢,他就知道,該調整修改一些政策!就算他不實施,也有繼任的皇帝實施!這是一次改錯的機會!”秦始皇開口道。
李斯一臉意外的看向秦始皇。
好家夥……
他心裏直呼好家夥!
這還是他認識的那個始皇帝麽?
這種話,竟然是從始皇帝口中說出來的?
正常而言,不應該是說,朕沒有錯,朕不認錯麽?
哪有皇帝會認錯的?
誰又敢說皇帝錯了?
要錯,也是臣子的錯,皇帝能有什麽錯呢?
所以……
這始皇帝,怕不是個假的吧?
……
同一時間,大漢帝國時空。
“喲嗬!”
劉邦笑了:“是不是下一步就要說,漢實亡於乃公了?”
這開國皇帝,不好當啊!
也不知道那趙匡胤幹了什麽?竟然讓秦鎮這麽說?
或許,與文官有關?
此時,劉邦是看出來了。
這文官,在宋朝,明朝,實在是有些猖獗了。
簡直無法無天。
不僅無法無天,還自私自利。
……
而此時,大隋開皇時空。
楊堅眼神閃爍,繼而笑了:“那是不是就代表著,大隋,也是實亡於朕?”
“暴論而已!”
一旁,楊素淡淡道:“陛下一統南北,再造華夏!建立不世之功!何人敢說陛下是亡國之君?”
確實,楊堅,的確算得上是終結亂世,一統天下,功績無上的存在。
沒有楊堅,這華夏大地上,恐怕還是南北分治呢!
要知道,華夏大地,已經分裂了三百多年了!
三百多年啊!
這都是十多代人了!
也正是因為這三百多年的分裂。
南北才逐漸分化。
北方人,甚至都逐漸適應了異族皇帝,逐漸適應了皇帝非漢人的情況。
都說華夏文明會同化異族,讓異族逐漸變成漢人,說漢人的語言,穿漢人的服飾,最後,就算還是鮮卑人,可也與漢人無異。
但是,這種情況,也同樣會出現在漢人群體之中。
北朝齊國就是很好的例子。
那是完全被胡化的漢人。
三百年,時間太長了!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或許一開始,他們還想著,南方的漢人政權,漢人王朝,皇帝什麽時候來解救他們?
想著,這天下重新一統,自己重新當漢人皇帝的臣民。
可一年又一年。
他們從少年,逐漸變成青年,從青年,跨入中年,再進入老年!
他們從一開始的期望,到逐漸的絕望!
最後,一代又一代……
他們已經習慣了他們是魏國人,逐漸習慣了他們是齊國人,逐漸習慣了他們是周國人。
最後,他們身上烙下了一個印記,就是北方人!
北方漢人,與南方漢人,徹底分裂開了!
而現在,楊堅,統一了南北,再次大一統。
這功績,還用得著吹麽?
三百年滄海桑田。
三百年,就等來了如此大隋!
所以,楊堅不會認為自己是亡國之君。
而大隋的臣民,也不會認為楊堅是亡國之君。
大隋的百姓,甚至以隋人自傲。
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展望新的明天。
當然,至少開國之初,是這樣的。
……
而此時,大唐貞觀時空。
“嘖,大宋實亡於趙匡胤?”
李世民嘀咕一聲:“總不可能有人說,大唐實亡於李世民吧?”
他想了想,又感覺不對,忽然笑了:“不對,就算要扯,也扯不到朕頭上!應該說,大唐實亡於太上皇!”
實亡於李淵嘛!
李淵才是開國皇帝……
“不過,這趙匡胤到底做了什麽?竟會被如此評價?”李世民想了想,心裏已經有所猜測。
既然秦鎮提到了文官,那趙匡胤幹的事情,肯定與文官有關……
就是不知道具體是怎麽幹的了!
……
同一時間,大宋時空。
“嗯?”
此時,趙匡胤人都是麻的……
瑪德!
這家夥有病吧?
他有些無語,這都能扯到他頭上來?
他這才剛開國,然後,你就跟我說,大宋實亡於他趙匡胤?
好家夥……
怎麽就實亡於我了?
我特麽不要麵子的嗎?
不是,這文官做大,關我屁事啊?
是我讓文官做大的嗎?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周亡於我還差不多!”
趙匡胤嘀咕一聲:“反正我不認,就算打到十八層地獄我也不認!”
朕是開國之主!
不是亡國之君!
……
同一時間,大宋太宗時空。
“不對,感覺要遭?”這一刻,趙光義隻感覺心髒怦怦狂跳。
雖然秦鎮是在說他二哥趙匡胤,但是,他總感覺,是在說他趙光義一樣?
就好像,下一秒,就會說他了。
有點慌怎麽辦?
不對……
我慌雞毛啊?
趙光義轉念一想,我特麽繼位之後,納土歸附,滅偽漢,兵鋒大勝!
二哥是太祖,那朕就是世祖!
嗯,不對,世祖太狂了!
朕是正兒八經順位繼承的,又不是造反。
所以,朕是太宗!
對,朕是太宗!
誰敢說朕這個太宗不行?
誰敢說朕這個太宗是亡國之君?
這一刻,趙光義又支棱起來了!
……
而此時,問答空間之中。
秦鎮笑道……
“之所以說宋實亡於趙匡胤……主要還是與他的政策有關!”
“宋太祖趙匡胤,行伍出生。”
“在五代十國那個混亂時期,一開始,他在後漢投奔樞密使郭威,之後,又在後周世宗柴榮繼位後,征討北漢、南唐,可謂是戰功卓著!”
“後,柴榮病重,駕崩後,傳位給七歲的兒子柴宗訓。”
“此時,後周朝廷聽聞契丹與北漢聯兵南下,趙匡胤被派遣統領諸軍北上禦敵。”
“然而,就在距離開封城二十公裏外的陳橋處,天有點冷了,於是,將士們就給趙匡胤披上了一件衣服!”
“主少國疑,這便是有名的陳橋兵變!”
“且不說趙匡胤是否是欺負孤兒寡母上位。”
“就說趙匡胤繼位之後的一係列行政措施。”
“在五代十國那個混亂時期,趙匡胤身為武將出身,他太清楚那個時代的黑暗了。”
“在那個時代,根本沒有信義可言。”
“宋朝時期的文人修的《新唐書》中就有這樣一段記載:故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於士卒,往往自擇將吏,號為留後,以邀於朝。”
“這段話,很清晰的描繪出了五代十國的混亂。”
“兵驕逐帥,帥強叛上!”
“一般而言,手握兵權,如藩鎮這樣的,都是父死子繼,如果這個子,能夠服眾,有足夠的能力,有足夠的威望,那還行!”
“可一旦別人認為,這個子能力不行,他們不服氣,那麽,就會出現趙匡胤這種情況!”
“所謂欺負孤兒寡母上位,正是如此!”
“在這個時期,特別推崇一種思想,是為: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這種思想一出來,天下可不就亂了麽?”
“這句話的衝擊力,可比什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牛皮多了。”
“以前,人家還隻是想當個王侯,認為我有能力,我就可以當王侯!”
“但王侯也隻是王侯,還不是天子!”
“而這五代十國的情況又不一樣了,人家不僅限於當王侯了,而是直接當天子了!”
“我有能力,我就可以當皇帝,我實力強,我就可以當皇帝!”
“五代十國,完全成了叢林法則時期。”
“隻要實力強,隻要拳頭大,那就是老大。”
“看看五代十國這些皇帝都是什麽情況就知道了……”
“後梁的皇帝,以前是起義軍的部下,然後自立為王,讓皇帝禪位後,建立後梁,繼皇帝位!”
“後唐的皇帝,以前也是被封的王,然後稱帝!”
“後晉的皇帝,以前是後唐皇帝的女婿,還是心腹,因為皇帝死後,傳位給了兒子,這個兒子他們不服氣,於是乎,就擁立了後晉這個皇帝位帝!”
“後漢也是如此,一開始,也是後晉的重臣,因為實力強,被封各種王,乃至都統!可也因為實力強了,看到你家都能當皇帝,我為什麽不行?於是乎,自然也就稱帝了!”
“而後周的郭威,本來一開始也是後漢的統帥,因為實力強大,有能力,可又是新皇繼位,他也兵變,黃袍加身,自立為帝!”
“其實這些,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很正常。”
“畢竟,實力強了,到了王朝末年,總有一些什麽攝政王啊,丞相啊之類的,實力越來越強,最後,不管是自己的野心也好,還是手底下的人擁立想要從龍之功也罷,最後都會當皇帝!”
“但是……”
“這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整體時間加起來,甚至也就隻有五十來年的樣子!”
“五十年,就出現了五個政權,平均十年一個,可想而知這換的有多勤!”
“關鍵是,這還隻是五代,還有個十國!”
“南吳、南唐、前蜀、後蜀、南漢、南楚、吳越、閩國、南平、北漢!”
“可以說,整個五代十國,都充斥著,誰拳頭大,誰就是皇帝的準則。”
“正所謂,強者生存,弱者淘汰。”
“趙匡胤就是這麽上位的。”
“而趙匡胤上位後,麵臨的問題依舊如之前的那些勢力一樣。”
“武將節度使節鎮一方,掌握當地的軍、政、財、法等所有大權。”
“除了沒有建國以外,與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毫無二致。”
“他們實力強勁時,可以反了天子,自己當皇帝。”
“同樣的,他們虛弱時,又會被自己的親兵推翻,甚至被滅絕滿門!”
“可以說,這個時期,是沒有任何秩序,沒有任何信任可言的時期。”
“別說那些有權有勢的了,哪怕隻是普通人,你剛結識了一個人,那人前腳還跟你樂嗬嗬的談天說地,後腳就可能被他殺死,甚至,被他下鍋給煮了吃了!”
“別以為這很誇張,事實上,這一點都不誇張!”
“五代十國是個什麽時代?”
“本來就因為兵災霍亂,導致民不聊生,掌權者,不僅搶老百姓的錢財糧食,作戰的時候,要是缺糧了,甚至還會成批次的去抓百姓為食!”
“甚至,一些心理變態的,還專門以食人心膽為樂!”
“老百姓被搶了,活不下去,那就隻能去搶更弱者為糧。”
“是以,是時,天下食人蔚然成風!”
“甚至,不少的旅店,攤販等,都拿出人肉來,明碼標價的去賣!”
“這是個什麽時代?”
“這就是個人皆殘忍的時代!”
“因為,你不殘忍,你就活不下去!”
“而親身經曆過一切的趙匡胤,在建立大宋後,不管是想要讓自己的王朝長久的延續下去也好,亦或者說的冠冕堂皇點,想要為天下做事也罷,總之,他自然想要改變這種局麵,想要重建一個秩序,一個前所未有的秩序!”
“而這個秩序,自然就是以儒家為根統的仁義禮智信,且忠孝兼備的秩序!”
“可這個時代,別說百姓如芻狗了,那些文官,一樣是芻狗!”
“五代本就是個武人的時代,你文官敢逼逼兩句,砍的就是你。”
“所以,趙匡胤就這麽推崇儒家,那些武人是壓根不會鳥你的。”
“到時候,武人該咋咋樣,該吃吃,該喝喝,就當沒聽過你這話。”
“那趙匡胤的第一步,就是,卸了這些人的兵權。”
“其他朝,對功臣是說殺就殺,沒辦法,你掌握的兵權太大了,不殺你,怕出亂子。”
“殺開國功臣的情況,曆朝曆代都有。”
“太平本是功臣定,卻不許功臣享太平!”
“而趙匡胤這個時代,本來就足夠黑暗了,他要是殺的話,保不齊就會出現反撲。”
“所以,就出現了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他的手段,不可謂不高明。”
“趙匡胤當皇帝後,對後周的舊臣,一個不殺,全部予以重用提拔。”
“而對那些藩鎮,趙匡胤也采取的是,削奪其權,製其錢穀,收其精兵。”
“趙匡胤在一次晚朝時,將那些高級將領留下來喝酒,然後,就說,自己最近夜不能寐,總是擔心!”
“這些高級將領就疑惑,反問為何如此!”
“如果是別的皇帝,或許還會旁敲側擊,隱晦的去說。”
“而趙匡胤,就直接拿到明麵上來說了,他說,擔心部下們會造反,再次上演‘陳橋兵變’之事。”
“這些人一聽,知道自己被趙匡胤猜忌了。”
“他們不知道說什麽,隻請求趙匡胤指一條明路。”
“趙匡胤就說:隻要放棄兵權,去到地方,甭管你們要良田,還是宅邸,還是要美人歌姬,都可以!甚至,他還表示,可以與他們結為親家,隻要願意,喝了這杯酒,交出兵權,他們就還是兄弟!”
“這些高級將領同意了!”
“杯酒釋兵權,千古以來,唯有趙匡胤做到了!”
“殺功臣的皇帝不在少數。”
“唯有趙匡胤沒有殺功臣。”
“太平本是功臣定,當許功臣享太平!”
“杯酒釋兵權後,趙匡胤便開始提拔文官的地位,逐漸讓儒家的話語權比重變大。”
“在趙匡胤的授意下,仁義禮智信開始反複的提及,忠君愛國的思想,逐漸被烙印在人們心裏。”
“而見識了武人的殘酷後,自然就會想著用文官治國!”
“他曾對趙普說過:五代方鎮殘虐,人民深受其害。我讓選幹練的儒臣百餘人,分治大藩,即便都貪濁,也抵不上一個武人。”
“在他看來,任用文士,或許有一定危害,比如貪汙腐敗等等,但在趙匡胤看來,這些文人的危害,遠不及武人來的大!”
“所以,在趙匡胤立國之初,就確定了一個基本方針,便是,以士大夫共治天下!”
“但,趙匡胤恐怕永遠都不會想到,武人會禍害天下,這文官,一樣貪得無厭,文官禍害起天下來,那就是軟刀子割肉!”
“文官一支筆,勝過武人一把刀。”
“他們能把英明的皇帝寫的無比昏庸。”
“他們能把昏庸的皇帝,吹捧成千古聖君!”
“他們在皇帝麵前阿諛奉承,說天下太平,四海笙歌!”
“可實際上,敵人都快打到家門口了。”
“這,就是文官!”
“趙匡胤這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方針,不僅害了宋朝,導致大宋亡國,還連帶著的,讓明朝也亡了國!”
“所以說,不僅大宋亡於趙匡胤,就連大明,也亡於趙匡胤!”
來了來了!
這暴論又來了!
這一刻,諸天萬界,曆朝曆代,無數人直呼臥槽!
之前,說什麽明實亡於朱元璋也就罷了。
現在,竟然又說宋實亡於趙匡胤?
……
大秦,始皇時空。
“明實亡於朱元璋,宋實亡於趙匡胤?是不是等到朕的大秦時,又會說,秦實亡於朕?”秦始皇笑了。
“不過是暴論罷了!誰又敢說,陛下所做的是錯的呢?”一旁,李斯開口道。
對此,請始皇也是不在意的搖搖頭:“無妨,朕反而喜歡這種說辭!”
“嗯?”李斯一愣,有些不明所以。
好家夥……
還喜歡這種言論?
等到時候說到你頭上的時候,希望你還能笑得出來!
“明實亡於朱元璋,說的是朱元璋一些政策上的隱患!隻要朱元璋不蠢,他就知道,該調整修改一些政策!就算他不實施,也有繼任的皇帝實施!這是一次改錯的機會!”秦始皇開口道。
李斯一臉意外的看向秦始皇。
好家夥……
他心裏直呼好家夥!
這還是他認識的那個始皇帝麽?
這種話,竟然是從始皇帝口中說出來的?
正常而言,不應該是說,朕沒有錯,朕不認錯麽?
哪有皇帝會認錯的?
誰又敢說皇帝錯了?
要錯,也是臣子的錯,皇帝能有什麽錯呢?
所以……
這始皇帝,怕不是個假的吧?
……
同一時間,大漢帝國時空。
“喲嗬!”
劉邦笑了:“是不是下一步就要說,漢實亡於乃公了?”
這開國皇帝,不好當啊!
也不知道那趙匡胤幹了什麽?竟然讓秦鎮這麽說?
或許,與文官有關?
此時,劉邦是看出來了。
這文官,在宋朝,明朝,實在是有些猖獗了。
簡直無法無天。
不僅無法無天,還自私自利。
……
而此時,大隋開皇時空。
楊堅眼神閃爍,繼而笑了:“那是不是就代表著,大隋,也是實亡於朕?”
“暴論而已!”
一旁,楊素淡淡道:“陛下一統南北,再造華夏!建立不世之功!何人敢說陛下是亡國之君?”
確實,楊堅,的確算得上是終結亂世,一統天下,功績無上的存在。
沒有楊堅,這華夏大地上,恐怕還是南北分治呢!
要知道,華夏大地,已經分裂了三百多年了!
三百多年啊!
這都是十多代人了!
也正是因為這三百多年的分裂。
南北才逐漸分化。
北方人,甚至都逐漸適應了異族皇帝,逐漸適應了皇帝非漢人的情況。
都說華夏文明會同化異族,讓異族逐漸變成漢人,說漢人的語言,穿漢人的服飾,最後,就算還是鮮卑人,可也與漢人無異。
但是,這種情況,也同樣會出現在漢人群體之中。
北朝齊國就是很好的例子。
那是完全被胡化的漢人。
三百年,時間太長了!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或許一開始,他們還想著,南方的漢人政權,漢人王朝,皇帝什麽時候來解救他們?
想著,這天下重新一統,自己重新當漢人皇帝的臣民。
可一年又一年。
他們從少年,逐漸變成青年,從青年,跨入中年,再進入老年!
他們從一開始的期望,到逐漸的絕望!
最後,一代又一代……
他們已經習慣了他們是魏國人,逐漸習慣了他們是齊國人,逐漸習慣了他們是周國人。
最後,他們身上烙下了一個印記,就是北方人!
北方漢人,與南方漢人,徹底分裂開了!
而現在,楊堅,統一了南北,再次大一統。
這功績,還用得著吹麽?
三百年滄海桑田。
三百年,就等來了如此大隋!
所以,楊堅不會認為自己是亡國之君。
而大隋的臣民,也不會認為楊堅是亡國之君。
大隋的百姓,甚至以隋人自傲。
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展望新的明天。
當然,至少開國之初,是這樣的。
……
而此時,大唐貞觀時空。
“嘖,大宋實亡於趙匡胤?”
李世民嘀咕一聲:“總不可能有人說,大唐實亡於李世民吧?”
他想了想,又感覺不對,忽然笑了:“不對,就算要扯,也扯不到朕頭上!應該說,大唐實亡於太上皇!”
實亡於李淵嘛!
李淵才是開國皇帝……
“不過,這趙匡胤到底做了什麽?竟會被如此評價?”李世民想了想,心裏已經有所猜測。
既然秦鎮提到了文官,那趙匡胤幹的事情,肯定與文官有關……
就是不知道具體是怎麽幹的了!
……
同一時間,大宋時空。
“嗯?”
此時,趙匡胤人都是麻的……
瑪德!
這家夥有病吧?
他有些無語,這都能扯到他頭上來?
他這才剛開國,然後,你就跟我說,大宋實亡於他趙匡胤?
好家夥……
怎麽就實亡於我了?
我特麽不要麵子的嗎?
不是,這文官做大,關我屁事啊?
是我讓文官做大的嗎?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周亡於我還差不多!”
趙匡胤嘀咕一聲:“反正我不認,就算打到十八層地獄我也不認!”
朕是開國之主!
不是亡國之君!
……
同一時間,大宋太宗時空。
“不對,感覺要遭?”這一刻,趙光義隻感覺心髒怦怦狂跳。
雖然秦鎮是在說他二哥趙匡胤,但是,他總感覺,是在說他趙光義一樣?
就好像,下一秒,就會說他了。
有點慌怎麽辦?
不對……
我慌雞毛啊?
趙光義轉念一想,我特麽繼位之後,納土歸附,滅偽漢,兵鋒大勝!
二哥是太祖,那朕就是世祖!
嗯,不對,世祖太狂了!
朕是正兒八經順位繼承的,又不是造反。
所以,朕是太宗!
對,朕是太宗!
誰敢說朕這個太宗不行?
誰敢說朕這個太宗是亡國之君?
這一刻,趙光義又支棱起來了!
……
而此時,問答空間之中。
秦鎮笑道……
“之所以說宋實亡於趙匡胤……主要還是與他的政策有關!”
“宋太祖趙匡胤,行伍出生。”
“在五代十國那個混亂時期,一開始,他在後漢投奔樞密使郭威,之後,又在後周世宗柴榮繼位後,征討北漢、南唐,可謂是戰功卓著!”
“後,柴榮病重,駕崩後,傳位給七歲的兒子柴宗訓。”
“此時,後周朝廷聽聞契丹與北漢聯兵南下,趙匡胤被派遣統領諸軍北上禦敵。”
“然而,就在距離開封城二十公裏外的陳橋處,天有點冷了,於是,將士們就給趙匡胤披上了一件衣服!”
“主少國疑,這便是有名的陳橋兵變!”
“且不說趙匡胤是否是欺負孤兒寡母上位。”
“就說趙匡胤繼位之後的一係列行政措施。”
“在五代十國那個混亂時期,趙匡胤身為武將出身,他太清楚那個時代的黑暗了。”
“在那個時代,根本沒有信義可言。”
“宋朝時期的文人修的《新唐書》中就有這樣一段記載:故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於士卒,往往自擇將吏,號為留後,以邀於朝。”
“這段話,很清晰的描繪出了五代十國的混亂。”
“兵驕逐帥,帥強叛上!”
“一般而言,手握兵權,如藩鎮這樣的,都是父死子繼,如果這個子,能夠服眾,有足夠的能力,有足夠的威望,那還行!”
“可一旦別人認為,這個子能力不行,他們不服氣,那麽,就會出現趙匡胤這種情況!”
“所謂欺負孤兒寡母上位,正是如此!”
“在這個時期,特別推崇一種思想,是為: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這種思想一出來,天下可不就亂了麽?”
“這句話的衝擊力,可比什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牛皮多了。”
“以前,人家還隻是想當個王侯,認為我有能力,我就可以當王侯!”
“但王侯也隻是王侯,還不是天子!”
“而這五代十國的情況又不一樣了,人家不僅限於當王侯了,而是直接當天子了!”
“我有能力,我就可以當皇帝,我實力強,我就可以當皇帝!”
“五代十國,完全成了叢林法則時期。”
“隻要實力強,隻要拳頭大,那就是老大。”
“看看五代十國這些皇帝都是什麽情況就知道了……”
“後梁的皇帝,以前是起義軍的部下,然後自立為王,讓皇帝禪位後,建立後梁,繼皇帝位!”
“後唐的皇帝,以前也是被封的王,然後稱帝!”
“後晉的皇帝,以前是後唐皇帝的女婿,還是心腹,因為皇帝死後,傳位給了兒子,這個兒子他們不服氣,於是乎,就擁立了後晉這個皇帝位帝!”
“後漢也是如此,一開始,也是後晉的重臣,因為實力強,被封各種王,乃至都統!可也因為實力強了,看到你家都能當皇帝,我為什麽不行?於是乎,自然也就稱帝了!”
“而後周的郭威,本來一開始也是後漢的統帥,因為實力強大,有能力,可又是新皇繼位,他也兵變,黃袍加身,自立為帝!”
“其實這些,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很正常。”
“畢竟,實力強了,到了王朝末年,總有一些什麽攝政王啊,丞相啊之類的,實力越來越強,最後,不管是自己的野心也好,還是手底下的人擁立想要從龍之功也罷,最後都會當皇帝!”
“但是……”
“這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整體時間加起來,甚至也就隻有五十來年的樣子!”
“五十年,就出現了五個政權,平均十年一個,可想而知這換的有多勤!”
“關鍵是,這還隻是五代,還有個十國!”
“南吳、南唐、前蜀、後蜀、南漢、南楚、吳越、閩國、南平、北漢!”
“可以說,整個五代十國,都充斥著,誰拳頭大,誰就是皇帝的準則。”
“正所謂,強者生存,弱者淘汰。”
“趙匡胤就是這麽上位的。”
“而趙匡胤上位後,麵臨的問題依舊如之前的那些勢力一樣。”
“武將節度使節鎮一方,掌握當地的軍、政、財、法等所有大權。”
“除了沒有建國以外,與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毫無二致。”
“他們實力強勁時,可以反了天子,自己當皇帝。”
“同樣的,他們虛弱時,又會被自己的親兵推翻,甚至被滅絕滿門!”
“可以說,這個時期,是沒有任何秩序,沒有任何信任可言的時期。”
“別說那些有權有勢的了,哪怕隻是普通人,你剛結識了一個人,那人前腳還跟你樂嗬嗬的談天說地,後腳就可能被他殺死,甚至,被他下鍋給煮了吃了!”
“別以為這很誇張,事實上,這一點都不誇張!”
“五代十國是個什麽時代?”
“本來就因為兵災霍亂,導致民不聊生,掌權者,不僅搶老百姓的錢財糧食,作戰的時候,要是缺糧了,甚至還會成批次的去抓百姓為食!”
“甚至,一些心理變態的,還專門以食人心膽為樂!”
“老百姓被搶了,活不下去,那就隻能去搶更弱者為糧。”
“是以,是時,天下食人蔚然成風!”
“甚至,不少的旅店,攤販等,都拿出人肉來,明碼標價的去賣!”
“這是個什麽時代?”
“這就是個人皆殘忍的時代!”
“因為,你不殘忍,你就活不下去!”
“而親身經曆過一切的趙匡胤,在建立大宋後,不管是想要讓自己的王朝長久的延續下去也好,亦或者說的冠冕堂皇點,想要為天下做事也罷,總之,他自然想要改變這種局麵,想要重建一個秩序,一個前所未有的秩序!”
“而這個秩序,自然就是以儒家為根統的仁義禮智信,且忠孝兼備的秩序!”
“可這個時代,別說百姓如芻狗了,那些文官,一樣是芻狗!”
“五代本就是個武人的時代,你文官敢逼逼兩句,砍的就是你。”
“所以,趙匡胤就這麽推崇儒家,那些武人是壓根不會鳥你的。”
“到時候,武人該咋咋樣,該吃吃,該喝喝,就當沒聽過你這話。”
“那趙匡胤的第一步,就是,卸了這些人的兵權。”
“其他朝,對功臣是說殺就殺,沒辦法,你掌握的兵權太大了,不殺你,怕出亂子。”
“殺開國功臣的情況,曆朝曆代都有。”
“太平本是功臣定,卻不許功臣享太平!”
“而趙匡胤這個時代,本來就足夠黑暗了,他要是殺的話,保不齊就會出現反撲。”
“所以,就出現了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他的手段,不可謂不高明。”
“趙匡胤當皇帝後,對後周的舊臣,一個不殺,全部予以重用提拔。”
“而對那些藩鎮,趙匡胤也采取的是,削奪其權,製其錢穀,收其精兵。”
“趙匡胤在一次晚朝時,將那些高級將領留下來喝酒,然後,就說,自己最近夜不能寐,總是擔心!”
“這些高級將領就疑惑,反問為何如此!”
“如果是別的皇帝,或許還會旁敲側擊,隱晦的去說。”
“而趙匡胤,就直接拿到明麵上來說了,他說,擔心部下們會造反,再次上演‘陳橋兵變’之事。”
“這些人一聽,知道自己被趙匡胤猜忌了。”
“他們不知道說什麽,隻請求趙匡胤指一條明路。”
“趙匡胤就說:隻要放棄兵權,去到地方,甭管你們要良田,還是宅邸,還是要美人歌姬,都可以!甚至,他還表示,可以與他們結為親家,隻要願意,喝了這杯酒,交出兵權,他們就還是兄弟!”
“這些高級將領同意了!”
“杯酒釋兵權,千古以來,唯有趙匡胤做到了!”
“殺功臣的皇帝不在少數。”
“唯有趙匡胤沒有殺功臣。”
“太平本是功臣定,當許功臣享太平!”
“杯酒釋兵權後,趙匡胤便開始提拔文官的地位,逐漸讓儒家的話語權比重變大。”
“在趙匡胤的授意下,仁義禮智信開始反複的提及,忠君愛國的思想,逐漸被烙印在人們心裏。”
“而見識了武人的殘酷後,自然就會想著用文官治國!”
“他曾對趙普說過:五代方鎮殘虐,人民深受其害。我讓選幹練的儒臣百餘人,分治大藩,即便都貪濁,也抵不上一個武人。”
“在他看來,任用文士,或許有一定危害,比如貪汙腐敗等等,但在趙匡胤看來,這些文人的危害,遠不及武人來的大!”
“所以,在趙匡胤立國之初,就確定了一個基本方針,便是,以士大夫共治天下!”
“但,趙匡胤恐怕永遠都不會想到,武人會禍害天下,這文官,一樣貪得無厭,文官禍害起天下來,那就是軟刀子割肉!”
“文官一支筆,勝過武人一把刀。”
“他們能把英明的皇帝寫的無比昏庸。”
“他們能把昏庸的皇帝,吹捧成千古聖君!”
“他們在皇帝麵前阿諛奉承,說天下太平,四海笙歌!”
“可實際上,敵人都快打到家門口了。”
“這,就是文官!”
“趙匡胤這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方針,不僅害了宋朝,導致大宋亡國,還連帶著的,讓明朝也亡了國!”
“所以說,不僅大宋亡於趙匡胤,就連大明,也亡於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