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當做間諜,玄奘偷渡玉門關
讀佛即是拜佛:真實的唐僧 作者:明一居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不知怎麽就來到了一朵碩大無朋的蓮花之上。這蓮花的花瓣很結實,托著跏趺而坐的他綽綽有餘。這時,有百千個飛舞的天人飄飄而來,圍繞著他上下翻飛,載歌載舞。弦樂聲聲中,那些披掛瓔珞的天女一邊曼妙舞蹈,一邊向他身上撒曼陀羅花。一時間,天華芬熏,香氣逆風。那些天女散花的同時讚歎道:“善哉,善哉。善男子,你在人間時曾廣修福業,從而得以往生此處。此乃兜率天。今此天主名曰彌勒,你當皈依。”
他知道,兜率天是欲界第四重天,未來之佛彌勒菩薩所在之地。這就是說,他已經死了,往生到了這裏?他不禁悲喜交集。悲的是,西天取經的大業未成,喜的是在兜率天可以值遇彌勒,聽菩薩說微妙法,原來所有的困惑都會迎刃而解。
可是,為什麽他仍然感到饑餓?兜率天,意為妙足天、知足天、喜足天、喜樂天。天人以想為食,也就是說,隻要你心中念頭一動,就會有美食佳肴自行來到你的口中。果然,他剛剛察覺到饑餓,一股熱乎乎、香噴噴的米粥就徐徐流入了他的口中……
嗬嗬,天人果然享福,不但有粥飯自動入口,而且還有人擦拭嘴角。玄奘從來沒有被別人伺候過,下意識地向旁邊躲了躲。
“師父,玄奘師父,你醒醒。”
我的天,在這兜率天上,自己也叫玄奘?他費力地抬起沉重的眼皮,慢慢睜開眼睛。天哪,難道連孝達也往生到了天上?因為他分明看到了孝達的麵孔。
“好哇,好哇,師父,您終於醒啦!”
一時間,玄奘不知自己究竟身在何處,處在何方,疑惑不解地問道:“我這是在哪裏呀?”
“這是在路旁的一座螞蚱廟裏。”說著,孝達扶著玄奘坐起來,繼續喂他喝粥。
這時玄奘才發現,天色早已黑透了。他迷迷糊糊地說道:“我記得我正從河堤下往上爬,忽然就跌在一朵蓮花上,顫顫悠悠的……”
“哪裏有什麽蓮花,那是我的肩膀。是我把你背到了這裏。”
“噢?你是怎樣發現我的?”
“你呀,師父今天能大難不死,真應該感激觀音菩薩。”孝達一邊喂他粥,一邊說道,“一個多時辰之前,天已經快黑了,我正在路上走著。忽然,路北側的渭河邊上閃爍著一團亮光。我轉頭一看,那光亮很像是觀音菩薩在半空之中顯聖。我為了看清楚一些,就走向了河堤。沒想到,我剛到河堤下,就發現地上趴著一個人。我俯下身一看,昏倒的人居然是師父您!我查看了一下,發現您肚子扁扁的,知道是餓昏了,就把你背到了這無人的小廟裏,煮了一鍋黃米粥。”
喝了兩碗黃米粥,肚裏有了食,玄奘體內暖氣複生,微微出了一些汗,身體格外輕快,精神立馬好了起來。他坐直了身子,與孝達閑聊起來。原來,孝達在慈悲寺跟隨玄會和尚學《涅槃經》已畢,恰逢長安城裏鬧饑荒,所以就打道回府。在他回秦州的路上,恰巧救了餓昏的玄奘。不然的話,在那沒有人跡的荒野裏,就算他不餓死,也會在黑夜被餓狼吃掉。
孝達知道他是因為把幹糧都給了逃荒的難民而餓昏的,抱怨說:“師父,你呀你,你叫我說你什麽是好呢?那麽多災民,朝廷都沒辦法,你一個出家人,就是把自己的肉讓他們吃掉,也無濟於事!我知道你是為了到西天取經才跑出京城的。若是因為這一類的事情死在半路上,豈不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玄奘無話可說。不過他自己心裏清楚,就算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他照樣會伸出援助之手。就像孝達,最愛自己那匹西涼馬。可是為了救濟長安城裏的災民,他毫不猶豫地將它賣掉換了米麵。而今回秦州,也隻能像玄奘一樣步行了。
幸好孝達的行囊裏帶著一些米,他倆順利抵達了秦州。孝達本想讓玄奘在自己所在的寺院多休整兩天,但僅僅住了一個晚上,玄奘就準備繼續西行。孝達找到一支前往蘭州的商隊,讓玄奘與他們結伴而行。
玄奘跟隨著商隊,不一日就抵達了蘭州。他在蘭州耽擱了一日,巧遇了幾個解送官馬到蘭州的涼州(今甘肅武威)人。他們已經交了差,正要返回,於是玄奘便與他們結伴而行。一路與牧馬人相伴,玄奘自然增加了許多這方麵的知識。
“紅粉送知己,駿馬贈英雄。”與馬匹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牧馬人,開口閉口都是馬。“在我們涼州,坐騎可以說是自己最知心的夥伴,往往比老婆還親。”
“是啊,老婆有可能跟著別人跑掉。而自己的馬,無論遇到任何危險,都不會拋棄自己的主人。”另一個牧馬人說。
涼州乃河西的大都會,是通往張掖、酒泉、敦煌以及西域諸國的門戶,商旅往來絡繹不絕。到達涼州後,玄奘在安圄寺掛單住了下來。他沒有再像過秦州、蘭州那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玄奘雖然年輕,胸中也洋溢著早日取經歸來的急切,但他畢竟學佛多年,思維十分縝密,不會輕舉妄動。他之所以選擇在涼州停留一段時間,一則,他囊中空空如也,身無長物,而這時已經是九月初,天氣涼了,前方西域的環境、氣候還會更加惡劣,他必須要為漫長的西行做好物質準備。二則,涼州離西域不遠,城中居民大都為外國商人,玄奘在這裏能了解沿途各國的情況,學習其語言,還能從城中往來的客商口中獲得更多對西行有幫助的信息。
更主要的是,涼州一直是中國西部的鎮邊雄鎮,曆朝曆代都屯有重兵。而此時,大唐的西域邊界可謂戰雲密布:西南,實力強大的吐蕃對河西地區虎視眈眈;西北,東突厥的騎兵經常越邊騷擾,掠奪財產人口。而唐朝軍隊正在暗暗積蓄力量,時刻準備對東突厥發動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為此,唐太宗李世民剛剛調來虎將李大亮督帥涼州。為防止國內壯丁與戰略物資流失到境外,李大亮嚴格執行朝廷的“禁邊令”,禁止沒有“過所”之人非法出境。
而玄奘恰恰沒有這個官府發放的“過所”。人生地不熟的他不敢貿然行事,隻好暫且隱伏下來。
自古以來,河西殷富之首的涼州,同時也是河西的佛教中心。這裏的官民普信佛教,寺院昌盛,番僧眾多。城內有安圄寺、清應寺、宏藏寺、羅什寺等大型寺院十來座。
那日,玄奘在安圄寺吃過早粥之後,徒步向羅什寺走去。羅什寺坐落在北大街,四麵臨街,前來拜佛的人絡繹不絕,整日香火繚繞。玄奘離得老遠就能嗅到一股熟悉的天竺檀香味。他走進山門,到大殿拈香拜佛之後,來到高高的鳩摩羅什舍利塔前。
玄奘饒塔三匝,仰望著這座巍峨的高塔。恍惚之間,他似乎在藍藍的天空之中看到了鳩摩羅什臨終前那永恒的微笑。他忽然想起鳩摩羅什送給友人的一首偈子,於是,徐徐吟誦道:
心山育明德,流薰萬由延。
哀鸞孤桐上,清音徹九天。
“好,羅什大師的這首偈子,可說是他自己一生的寫照。”
忽然,不知道哪裏有人答話。隨即,一位瘦瘦高高的老僧從塔後轉了出來。玄奘見到長者,趕緊合十鞠躬。那老僧還禮之後問道:“聽口音,你不是我們河西人,剛從內地來的吧?”
玄奘恭恭敬敬地回答:“弟子是洛陽人,剛從長安來。”
“哦,”老僧頗感興趣地問,“你從長安來,那你可曾見過那個玄奘法師?”
玄奘莞爾:“弟子就是玄奘。”
“什麽、什麽?你就是玄奘?”老僧似乎不大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聽錯了。
“弟子的確是玄奘。”玄奘一笑,遞過自己的度牒。
老僧看過度牒,知道眼前這位年輕僧人真的是玄奘,高興地說:“太好了,太好了。”
“大師,您在河西,如何知道學僧的名字?”
“你年紀輕輕就入選了‘長安十大德’,被朝廷遴選為大莊嚴寺住持,早已轟動整個佛門。山僧自然有所耳聞。”
“敢問老和尚尊號?”
一旁跟隨的侍者趕緊說:“我師父上慧下威,乃清應寺住持。”
“噢,原來是慧威大師。”玄奘向孝達打聽過沿途的情況,知道慧威乃涼州一帶的佛門領袖,趕緊深深鞠了一躬,說道:“慧威大師名滿河西,學僧也早有耳聞。”
兩人雖然年紀相差許多,但一見如故,把臂歡顏,倍感親切。慧威老和尚請玄奘移單清應寺,並讓他在寺中為涼州道俗講經說法。玄奘在佛教義林遊學多年,善於辨析義理,應機領會,獨具神解。因而,他在台上講得妙語連珠,座下僧俗聽得心花怒放。盛況空前的講經法事,轟動了整座涼州城。
在玄奘的聽眾之中,有很大一批人是來自西域各國的商人。這些富商紛紛解囊,布施給玄奘大量金銀珠寶。玄奘留下一些盤纏,將絕大部分用來燃燈供佛,轉而布施給涼州諸寺。同時,他在講經之餘,也向這些商人打探西域各國的地理氣候、風俗語言等情況。自然,他西行取經的想法,也就成了公開的秘密。那些商人回到自己的國家後,分別向他們的君王宣揚玄奘的德行學養,並報告了他意欲西行求法,將經國境的消息。因此在玄奘西行之前,西域諸國早已知道了他的大名。各國的君王大多信奉佛教,聽了都很歡喜,紛紛準備迎接玄奘的到來。
有一利,必有一弊。玄奘西行的情報,也傳遞到了涼州都督李大亮的耳裏:“有僧玄奘從長安來,欲向西國,不知何意。”
——這句話實際上是在暗示,玄奘很有可能是間諜,意圖帶著情報出去。
在這邊關風雲急劇變幻的特殊時期,作為涼州最高軍政長官的李大亮,不敢掉以輕心,立刻著手調查玄奘的來曆。經過一番排摸,李大亮發現玄奘的的確確是一位名揚京師的高僧,不太像奸細。但是,在這大戰一觸即發的敏感時期,他不肯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於是派人把玄奘請來,他要當麵察言觀色。
當玄奘活生生地出現在李大亮麵前時,不知為什麽,李大亮立刻感到了一種安詳的清涼。是因為他明淨靈透的眸子,還是他從容不迫的神情?李大亮說不出來,但戎馬多年的他可以肯定,這玄奘絕對不是細作。因為,作奸犯科、心懷鬼胎的人絕對沒有玄奘身上的這種叫人感到寧靜的魅力。然而,他嘴上還是問道:“法師到涼州近一個多月了吧?不知你為什麽從繁華的京師來到這窮僻的邊地?這裏除了大漠黃沙與遍地狼煙,實在沒什麽可看的。”
事到如今,玄奘知道這位膽大心細的督帥早已摸清了自己的底細,所以他毫不隱瞞地說:“學僧計劃要到天竺取經,探求佛法真諦,因而來到涼州。”
李大亮不動聲色地追問:“從涼州出關,除了必須持有朝廷頒發的過所,還得有通關文牒。法師你……”
玄奘坦然說道:“學僧求法心切,匆忙上路,確實沒有過所。”
聽他實話實說,李大亮更加放心了。但他還是有些疑惑:“就你孤身一人,也敢前往幾萬裏之外的天竺?”
“就學僧一個人,而且原來身無分文。”玄奘說。他隨即又補充道:“學僧之所以在您這裏停頓下來,一則要結一些善緣,籌備一些盤纏。二來想找合適的時機,請督帥網開一麵,放我西去。”
李大亮是一代梟雄,見慣長河落日、大漠狼煙的蒼涼悲壯,但還是為玄奘萬裏孤征的壯舉所感動。然而,他無論如何也不會違背朝廷禁邊令,放他西行。他故意板起麵孔,口氣十分堅定地說:“朝廷明令,任何人都不能私自出境。法師沒有過所,是斷然出不去的。所以,你還是盡快回長安吧。”
玄奘知道,作為戍邊統帥的李大亮不會因私廢公,也就無法得到他的同意。於是,玄奘便默默退下。
被涼州最高軍政長官當麵勒令返京,絕非兒戲。玄奘遇到了西行路上的第一道難關:如果遵命回京,西天取經的誓願就要落空,很可能因此而抱憾終生;若要私自西行,一旦被發現,將要麵臨官方追捕的危險!在這人煙稀少的河西走廊,一個外來之人很難逃脫。一旦被抓,不但會受到判刑坐牢的嚴厲懲罰,還會因此而身敗名裂。
兩難之中的玄奘沒有動搖退卻,他的性格使得他不會與李大亮直接對抗,而是選擇了暫時的妥協,長久的堅持:玄奘減少了講經的頻率,很少在涼州大街上公開露麵,還到涼州城外的白靈寺住了四天,好像是要在附近遊玩一番,然後回京一樣。但私下,他悄悄做著準備,等待時機潛出涼州邊關。
玄奘的心思如何能瞞得住見多識廣的慧威老和尚?他被玄奘精妙的佛學見地與高尚的僧格打動,更被這個不畏犧牲、孤身求法的年輕僧人的恒誌所感動,所以他決定幫助玄奘,以成人之美。他悄悄派了兩個徒弟,慧琳與道整,讓他們護送人生地不熟的玄奘去邊境。
或許是眼下涼州正處在緊張的備戰狀態,軍務太過繁忙,或許是看到玄奘還算老實聽話,涼州都督李大亮漸漸放鬆了對玄奘的監管。玄奘在慧威老和尚的掩護下,終於找到了潛出涼州的機會。
十月上旬的一個深夜,玄奘他們三人在慧威老和尚的引導下,從鄉村小路繞過關卡,走出涼州城。在城西一道小橋上,玄奘攔住慧威老和尚,不讓他老人家再往前送了:“大師,夜深了,您留步吧。”
都是出家人,不需要婆婆媽媽的。慧威老和尚說道:“送君千裏,終有一別。那我就看著你上路吧。玄奘,等你取經回來路過涼州,若是老衲尚在人間,我們再把臂暢談!”
玄奘使勁點點頭,眼中的熱淚奪眶而出。他與慧琳、道整走了老遠,回頭望去,慧威老和尚依然站立在橋頭,默默目送著他們漸漸遠去。淚水再次模糊了玄奘的視線……
私自出境,當然是一件嚴重犯法的事情。玄奘可以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萬一被官兵發現、抓回,必將會連累慧威老和尚。因而,他們三人白天不敢公然就道,隻能風餐露宿,晝伏夜行。最光明、最偉大的事業,竟然不得不以這種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形式進行。人有病,天知否?
行行複行行,不一日,他們穿甘州(今甘肅張掖),過肅州(今甘肅酒泉),到達瓜州(今甘肅安西)。瓜州是當時唐朝最西邊的一座邊境城鎮,西南連通敦煌,西北緊鄰玉門關,南枕連綿起伏的祁連山,北帶一望無際的蒼茫大漠。瓜州刺史獨孤達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一向敬重佛法。而且,獨孤達與慧威老和尚相熟,看過慧琳與道整呈給他的信之後,知道玄奘是名揚長安的高僧,對他極其恭敬。
其實,獨孤達心中明鏡似的,知道玄奘沒有過所。但同時他也很清楚,玄奘西行是為了求法,隻會有益於社稷而絕對不會損害國家利益。所以,他決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留難於他。
玄奘在瓜州阿育王寺掛單住下,道整早就想到莫高窟朝聖,所以住了一個晚上就去了敦煌。慧琳很想跟隨玄奘繼續走下去,但玄奘見他年紀尚小,身體又很單薄,怕他行不得遠路,就打發他回了涼州。
第三日,玄奘到州府拜會刺史獨孤達。寒暄之後,玄奘向他打聽前往西域的路線。鎮守瓜州多年的獨孤達,不但掌握著大量西域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情報,而且對其自然、地理、交通也了如指掌。他把西行的路線向玄奘作了詳細介紹。
古來,從瓜州前往西域,有南北兩條道路。“其實,南北二道也就是圍繞著大戈壁、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南緣、北緣行進。”獨孤達道,“眼下,南道比較艱險,不大好走。而北道相對安全一些,故而商旅隊伍大多走北道。”
玄奘說:“哦,既然如此,那我也走北道吧。”
獨孤達卻搖搖頭:“不管是南道、北道,對你都不合適。”
玄奘大惑不解:“為什麽商人走得,我卻走不得?”
“西域各國,都特別歡迎商旅。因為他們的穿梭往來,溝通有無,調劑餘缺,給沿途各國帶來豐厚的財富與稅收。而你是個佛教僧人,必須要考慮沿途各國的政治情況與民眾信仰。現在,蔥嶺以西的廣大地區都被強大的西突厥所征服,而突厥信仰的是拜火教。試想,你一個佛教僧人,若無西突厥王庭的特許,如何能在民情複雜的西域各國安全、順利地穿行?”
聞聽此言,玄奘驚出了一身冷汗。他太知道不同信仰之間的隔膜了!雖然佛教教義倡導包容、和平,佛教將殺生列為最嚴厲的戒條,連蟲蟻都不許傷害,所以佛教徒能與其他所有人和平共處。但是,像拜火教之類的宗教排他性非常強,鼓勵武力征服,殺害其他教派的信徒不但無罪,而且有“護教”功德!
想到危機四伏的險境,玄奘雖然也感到膽怯,甚至驚恐得直冒冷汗,但他沒有退縮,最後還是說:“盡管危險重重,但我寧死也要去天竺,為了求取真經,哪怕死在途中,我也不會感到遺憾。”
獨孤達一笑:“我知道您為了信仰不怕死,但要死得其所。若是在半路上被那些愚昧無知的拜火教徒燒死,那就太沒價值了。”
“可是,想要到西天去,必須經過那些地方。”
獨孤達胸有成竹地說道:“弟子有一計策,包你能在整個西域暢通無阻。”
玄奘趕緊合十說道:“請獨孤使君不吝賜教。”
獨孤達不慌不忙地說道:“你若能得到西突厥葉護可汗的信賴,請他下一道詔書,不但能在他的勢力範圍之內得到安全,而且還可以得到物資保障。這樣你就能順利到達天竺了。”
玄奘開心地笑了。不過,他的笑容馬上又凝固了,憂心忡忡地說:“我聽說突厥王庭總是遊移不定,就連中原大軍的突然襲擊,十有其九也會落空。我單人匹馬,如何能在天蒼蒼、野茫茫、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找到葉護可汗呢?”
獨孤達放低聲音,悄悄說道:“據我所知,春季之時,葉護可汗一般都在素葉城一帶遊獵,盛夏會到千泉避暑。”
“好,那我就去素葉城。古人雲,欲速則不達。到素葉城雖然要繞一個很大的彎,多走幾千裏路,但有可能得到葉護可汗的庇護,順利往來於西域各國。”
然而,事情並不像玄奘預想得那樣簡單——他首先要想法子走出玉門關!
在阿育王寺,玄奘打聽清楚了,瓜州向北五十多裏有一條葫蘆河。河流湍急,水深莫測,沒有舟船擺渡。河上唯一的橋梁雖可通行,但橋南端就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邊關——玉門關。玉門關有重兵有把守,嚴格盤查每一個過往行人。這是通往西域的咽喉,沒有過所,絕對不讓通過!
古來,玉門關就是一座讓人又愛又恨、感慨萬千、反複詠歎的地理坐標。它是漢地與西域的分界線,是文明與荒蠻的分水嶺,是故土與番邦的心靈極限。“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對於關外那個廣袤的未知世界,所有人都會感到莫名的恐懼。
跨出玉門關,往往象征著一去不複返,因為前麵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沙漠。從這裏向西北有五座烽火台,每座烽火台間相距百裏,中間絕無水草,沿路隻有每一座烽火台下有水源。但台上都駐有守軍,一方麵警戒外敵入侵,另一方麵攔截那些私自出關偷渡之人。五烽之外,便是八百裏莫賀延磧,上無飛鳥,下無走獸,更沒有水草,人馬難以通行。戈壁中大風一起,蔽天遮日,沙石如雨,行旅往往會被活埋在沙雨之下。大漠裏的天氣更是變化莫測,白天烈日當空,熱風似火,能將人烤幹;而夜間磷火閃閃,寒風如刀,可把人活活凍死。途中除了流沙,隻能看見一堆堆的白骨,他們都是試圖穿越大戈壁而喪生的人……隻有穿過莫賀延磧,才能到達伊吾國(今新疆哈密)。
玄奘明白,單憑兩眼一抹黑的自己很難偷渡出玉門關,更無法繞過五座烽火台,何況還有那八百裏大戈壁。他必須有經驗豐富的同伴,才有可能到達伊吾。
玄奘很想與那些商隊同行。他們多次往來於瓜州與伊吾,不會迷路,而且有龐大的駝隊,能攜帶大量飲水。然而,因他沒有過所,商隊們死活不肯帶他。這些精明的商人不想招惹官府,那可是能傾家蕩產的大麻煩。無奈,玄奘又想到了花錢雇傭向導。金錢當然很有吸引力,可是若是沒了命,再多的銀子也沒了用——沒有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幫助玄奘偷渡邊關。
一來二去,玄奘在瓜州耽誤了將近一個月,除了買了一匹白色的西涼馬,做了一些物資準備外,一直沒有找到同行者或向導。這時,涼州都督李大亮已經得到探報,說玄奘沒有返回長安,而是悄悄去了瓜州,準備偷越邊境西行!於是,他馬上派了一名軍士騎著快馬飛馳瓜州,專門送來一份加急公文,捉拿玄奘!
那天午後,刺史獨孤達沒有在府衙,接收公文的是州吏李昌。他打開公文,上麵赫然寫著:“有僧玄奘,欲私渡出境,著所在州縣,嚴加捉捕。若知情不報或私下藏匿,與犯同罪!”
“僧人?玄奘?”李昌忽然想起,前些日子從內地來了一個僧人,一直在瓜州滯留,似乎是在尋機偷渡玉門關!捕捉逃犯,將人犯繩之以法,本來就是州吏分內之事,不必刺史的下令。李昌拿起公文,挎上腰刀,匆匆趕到阿育王寺,找到了玄奘。
李昌不動聲色地問:“法師從什麽地方來?要到哪裏去?法號可叫玄奘?”
玄奘見到一身公差打扮的李昌,心裏就發了毛,他支支吾吾地說道:“貧僧……貧僧是從涼州清應寺來……”
出家人不習慣打妄語,所以玄奘吭哧了半天,也沒說出一句囫圇話。李昌依然一臉的木然,將手中的公文遞給了他。玄奘看到涼州都督李大亮親自簽發的公文,嚇得渾身哆嗦,差點癱倒在地。大冬天的,他額頭居然冒出了細細密密的一層汗水。“這個,嗯,這個……”
見此情形,李昌心中明白:眼前這個僧人,就是被通令緝拿的玄奘。他吐了一口氣,徐徐說道:“法師不必隱瞞,盡可實話實說。”
至此,玄奘知道自己已經露餡了,索性開誠布公地說道:“實不相瞞,我就是玄奘。不過貧僧之所以要偷渡出境,並非走私販私,更不是突厥的細作。我是要到天竺求法取經。早在從長安出發之前,貧僧就已經發誓,寧可西行而死,也不後退。而今既然已經被官府發現,無話可說。我寧可坐牢,也不返回長安!”
說完,坦坦蕩蕩的玄奘反而變得無所畏懼,他挺直腰杆,絲毫不為將要麵臨的牢獄之災而擔憂。這時,李昌反而笑了,笑得很開心、很親切,笑得玄奘成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李昌麵對玄奘雙手合十,深深鞠躬,然後說道:“法師能為法忘軀,不惜身命,可以說是感天動地。我也信佛拜佛,所以一接到公文就趕到了這裏,沒有讓任何人看過。”
玄奘說:“獨孤使君也是好人。他很支持貧僧西遊天竺。”
李昌說:“刺史大人畢竟因職責所在,一旦見到了公文,反而就不能再維護您了。因而,不能讓他知道,就算出了什麽事也由我一人承擔,不連累他。”說著,他當著玄奘的麵將公文撕碎,扔進火盆燒了個一幹二淨。
玄奘知道,公職人員隱匿、銷毀公文是重罪。李昌為了保護自己而燒毀上司的公文,可以說是冒著坐牢、殺頭的危險,沒有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萬萬做不到。麵對這個虔誠的佛教信徒,玄奘不知道如何才能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唯有深深鞠躬,心中西行的意誌更加堅定。
臨走,李昌囑咐道:“法師,涼州都督府已經發出了這樣的公文,您在瓜州就不能久留了。請盡快成行,以免節外生枝。”
送走李昌,天已經黑了。玄奘坐臥不寧,萬分焦慮,在寮房內來回踱步。毫無疑問,他必須馬上離開瓜州。可是,一個月來他用盡了各種方法,也沒有找到同伴或向導。孤身一人貿然犯險,無疑是找死!半天之內,他如何能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呢?
玄奘愁腸百結卻又無計可施。於是,他來到天王殿,在彌勒菩薩像前虔誠禮拜,祈求菩薩加持,能得一人引渡。
他知道,兜率天是欲界第四重天,未來之佛彌勒菩薩所在之地。這就是說,他已經死了,往生到了這裏?他不禁悲喜交集。悲的是,西天取經的大業未成,喜的是在兜率天可以值遇彌勒,聽菩薩說微妙法,原來所有的困惑都會迎刃而解。
可是,為什麽他仍然感到饑餓?兜率天,意為妙足天、知足天、喜足天、喜樂天。天人以想為食,也就是說,隻要你心中念頭一動,就會有美食佳肴自行來到你的口中。果然,他剛剛察覺到饑餓,一股熱乎乎、香噴噴的米粥就徐徐流入了他的口中……
嗬嗬,天人果然享福,不但有粥飯自動入口,而且還有人擦拭嘴角。玄奘從來沒有被別人伺候過,下意識地向旁邊躲了躲。
“師父,玄奘師父,你醒醒。”
我的天,在這兜率天上,自己也叫玄奘?他費力地抬起沉重的眼皮,慢慢睜開眼睛。天哪,難道連孝達也往生到了天上?因為他分明看到了孝達的麵孔。
“好哇,好哇,師父,您終於醒啦!”
一時間,玄奘不知自己究竟身在何處,處在何方,疑惑不解地問道:“我這是在哪裏呀?”
“這是在路旁的一座螞蚱廟裏。”說著,孝達扶著玄奘坐起來,繼續喂他喝粥。
這時玄奘才發現,天色早已黑透了。他迷迷糊糊地說道:“我記得我正從河堤下往上爬,忽然就跌在一朵蓮花上,顫顫悠悠的……”
“哪裏有什麽蓮花,那是我的肩膀。是我把你背到了這裏。”
“噢?你是怎樣發現我的?”
“你呀,師父今天能大難不死,真應該感激觀音菩薩。”孝達一邊喂他粥,一邊說道,“一個多時辰之前,天已經快黑了,我正在路上走著。忽然,路北側的渭河邊上閃爍著一團亮光。我轉頭一看,那光亮很像是觀音菩薩在半空之中顯聖。我為了看清楚一些,就走向了河堤。沒想到,我剛到河堤下,就發現地上趴著一個人。我俯下身一看,昏倒的人居然是師父您!我查看了一下,發現您肚子扁扁的,知道是餓昏了,就把你背到了這無人的小廟裏,煮了一鍋黃米粥。”
喝了兩碗黃米粥,肚裏有了食,玄奘體內暖氣複生,微微出了一些汗,身體格外輕快,精神立馬好了起來。他坐直了身子,與孝達閑聊起來。原來,孝達在慈悲寺跟隨玄會和尚學《涅槃經》已畢,恰逢長安城裏鬧饑荒,所以就打道回府。在他回秦州的路上,恰巧救了餓昏的玄奘。不然的話,在那沒有人跡的荒野裏,就算他不餓死,也會在黑夜被餓狼吃掉。
孝達知道他是因為把幹糧都給了逃荒的難民而餓昏的,抱怨說:“師父,你呀你,你叫我說你什麽是好呢?那麽多災民,朝廷都沒辦法,你一個出家人,就是把自己的肉讓他們吃掉,也無濟於事!我知道你是為了到西天取經才跑出京城的。若是因為這一類的事情死在半路上,豈不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玄奘無話可說。不過他自己心裏清楚,就算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他照樣會伸出援助之手。就像孝達,最愛自己那匹西涼馬。可是為了救濟長安城裏的災民,他毫不猶豫地將它賣掉換了米麵。而今回秦州,也隻能像玄奘一樣步行了。
幸好孝達的行囊裏帶著一些米,他倆順利抵達了秦州。孝達本想讓玄奘在自己所在的寺院多休整兩天,但僅僅住了一個晚上,玄奘就準備繼續西行。孝達找到一支前往蘭州的商隊,讓玄奘與他們結伴而行。
玄奘跟隨著商隊,不一日就抵達了蘭州。他在蘭州耽擱了一日,巧遇了幾個解送官馬到蘭州的涼州(今甘肅武威)人。他們已經交了差,正要返回,於是玄奘便與他們結伴而行。一路與牧馬人相伴,玄奘自然增加了許多這方麵的知識。
“紅粉送知己,駿馬贈英雄。”與馬匹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牧馬人,開口閉口都是馬。“在我們涼州,坐騎可以說是自己最知心的夥伴,往往比老婆還親。”
“是啊,老婆有可能跟著別人跑掉。而自己的馬,無論遇到任何危險,都不會拋棄自己的主人。”另一個牧馬人說。
涼州乃河西的大都會,是通往張掖、酒泉、敦煌以及西域諸國的門戶,商旅往來絡繹不絕。到達涼州後,玄奘在安圄寺掛單住了下來。他沒有再像過秦州、蘭州那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玄奘雖然年輕,胸中也洋溢著早日取經歸來的急切,但他畢竟學佛多年,思維十分縝密,不會輕舉妄動。他之所以選擇在涼州停留一段時間,一則,他囊中空空如也,身無長物,而這時已經是九月初,天氣涼了,前方西域的環境、氣候還會更加惡劣,他必須要為漫長的西行做好物質準備。二則,涼州離西域不遠,城中居民大都為外國商人,玄奘在這裏能了解沿途各國的情況,學習其語言,還能從城中往來的客商口中獲得更多對西行有幫助的信息。
更主要的是,涼州一直是中國西部的鎮邊雄鎮,曆朝曆代都屯有重兵。而此時,大唐的西域邊界可謂戰雲密布:西南,實力強大的吐蕃對河西地區虎視眈眈;西北,東突厥的騎兵經常越邊騷擾,掠奪財產人口。而唐朝軍隊正在暗暗積蓄力量,時刻準備對東突厥發動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為此,唐太宗李世民剛剛調來虎將李大亮督帥涼州。為防止國內壯丁與戰略物資流失到境外,李大亮嚴格執行朝廷的“禁邊令”,禁止沒有“過所”之人非法出境。
而玄奘恰恰沒有這個官府發放的“過所”。人生地不熟的他不敢貿然行事,隻好暫且隱伏下來。
自古以來,河西殷富之首的涼州,同時也是河西的佛教中心。這裏的官民普信佛教,寺院昌盛,番僧眾多。城內有安圄寺、清應寺、宏藏寺、羅什寺等大型寺院十來座。
那日,玄奘在安圄寺吃過早粥之後,徒步向羅什寺走去。羅什寺坐落在北大街,四麵臨街,前來拜佛的人絡繹不絕,整日香火繚繞。玄奘離得老遠就能嗅到一股熟悉的天竺檀香味。他走進山門,到大殿拈香拜佛之後,來到高高的鳩摩羅什舍利塔前。
玄奘饒塔三匝,仰望著這座巍峨的高塔。恍惚之間,他似乎在藍藍的天空之中看到了鳩摩羅什臨終前那永恒的微笑。他忽然想起鳩摩羅什送給友人的一首偈子,於是,徐徐吟誦道:
心山育明德,流薰萬由延。
哀鸞孤桐上,清音徹九天。
“好,羅什大師的這首偈子,可說是他自己一生的寫照。”
忽然,不知道哪裏有人答話。隨即,一位瘦瘦高高的老僧從塔後轉了出來。玄奘見到長者,趕緊合十鞠躬。那老僧還禮之後問道:“聽口音,你不是我們河西人,剛從內地來的吧?”
玄奘恭恭敬敬地回答:“弟子是洛陽人,剛從長安來。”
“哦,”老僧頗感興趣地問,“你從長安來,那你可曾見過那個玄奘法師?”
玄奘莞爾:“弟子就是玄奘。”
“什麽、什麽?你就是玄奘?”老僧似乎不大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聽錯了。
“弟子的確是玄奘。”玄奘一笑,遞過自己的度牒。
老僧看過度牒,知道眼前這位年輕僧人真的是玄奘,高興地說:“太好了,太好了。”
“大師,您在河西,如何知道學僧的名字?”
“你年紀輕輕就入選了‘長安十大德’,被朝廷遴選為大莊嚴寺住持,早已轟動整個佛門。山僧自然有所耳聞。”
“敢問老和尚尊號?”
一旁跟隨的侍者趕緊說:“我師父上慧下威,乃清應寺住持。”
“噢,原來是慧威大師。”玄奘向孝達打聽過沿途的情況,知道慧威乃涼州一帶的佛門領袖,趕緊深深鞠了一躬,說道:“慧威大師名滿河西,學僧也早有耳聞。”
兩人雖然年紀相差許多,但一見如故,把臂歡顏,倍感親切。慧威老和尚請玄奘移單清應寺,並讓他在寺中為涼州道俗講經說法。玄奘在佛教義林遊學多年,善於辨析義理,應機領會,獨具神解。因而,他在台上講得妙語連珠,座下僧俗聽得心花怒放。盛況空前的講經法事,轟動了整座涼州城。
在玄奘的聽眾之中,有很大一批人是來自西域各國的商人。這些富商紛紛解囊,布施給玄奘大量金銀珠寶。玄奘留下一些盤纏,將絕大部分用來燃燈供佛,轉而布施給涼州諸寺。同時,他在講經之餘,也向這些商人打探西域各國的地理氣候、風俗語言等情況。自然,他西行取經的想法,也就成了公開的秘密。那些商人回到自己的國家後,分別向他們的君王宣揚玄奘的德行學養,並報告了他意欲西行求法,將經國境的消息。因此在玄奘西行之前,西域諸國早已知道了他的大名。各國的君王大多信奉佛教,聽了都很歡喜,紛紛準備迎接玄奘的到來。
有一利,必有一弊。玄奘西行的情報,也傳遞到了涼州都督李大亮的耳裏:“有僧玄奘從長安來,欲向西國,不知何意。”
——這句話實際上是在暗示,玄奘很有可能是間諜,意圖帶著情報出去。
在這邊關風雲急劇變幻的特殊時期,作為涼州最高軍政長官的李大亮,不敢掉以輕心,立刻著手調查玄奘的來曆。經過一番排摸,李大亮發現玄奘的的確確是一位名揚京師的高僧,不太像奸細。但是,在這大戰一觸即發的敏感時期,他不肯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於是派人把玄奘請來,他要當麵察言觀色。
當玄奘活生生地出現在李大亮麵前時,不知為什麽,李大亮立刻感到了一種安詳的清涼。是因為他明淨靈透的眸子,還是他從容不迫的神情?李大亮說不出來,但戎馬多年的他可以肯定,這玄奘絕對不是細作。因為,作奸犯科、心懷鬼胎的人絕對沒有玄奘身上的這種叫人感到寧靜的魅力。然而,他嘴上還是問道:“法師到涼州近一個多月了吧?不知你為什麽從繁華的京師來到這窮僻的邊地?這裏除了大漠黃沙與遍地狼煙,實在沒什麽可看的。”
事到如今,玄奘知道這位膽大心細的督帥早已摸清了自己的底細,所以他毫不隱瞞地說:“學僧計劃要到天竺取經,探求佛法真諦,因而來到涼州。”
李大亮不動聲色地追問:“從涼州出關,除了必須持有朝廷頒發的過所,還得有通關文牒。法師你……”
玄奘坦然說道:“學僧求法心切,匆忙上路,確實沒有過所。”
聽他實話實說,李大亮更加放心了。但他還是有些疑惑:“就你孤身一人,也敢前往幾萬裏之外的天竺?”
“就學僧一個人,而且原來身無分文。”玄奘說。他隨即又補充道:“學僧之所以在您這裏停頓下來,一則要結一些善緣,籌備一些盤纏。二來想找合適的時機,請督帥網開一麵,放我西去。”
李大亮是一代梟雄,見慣長河落日、大漠狼煙的蒼涼悲壯,但還是為玄奘萬裏孤征的壯舉所感動。然而,他無論如何也不會違背朝廷禁邊令,放他西行。他故意板起麵孔,口氣十分堅定地說:“朝廷明令,任何人都不能私自出境。法師沒有過所,是斷然出不去的。所以,你還是盡快回長安吧。”
玄奘知道,作為戍邊統帥的李大亮不會因私廢公,也就無法得到他的同意。於是,玄奘便默默退下。
被涼州最高軍政長官當麵勒令返京,絕非兒戲。玄奘遇到了西行路上的第一道難關:如果遵命回京,西天取經的誓願就要落空,很可能因此而抱憾終生;若要私自西行,一旦被發現,將要麵臨官方追捕的危險!在這人煙稀少的河西走廊,一個外來之人很難逃脫。一旦被抓,不但會受到判刑坐牢的嚴厲懲罰,還會因此而身敗名裂。
兩難之中的玄奘沒有動搖退卻,他的性格使得他不會與李大亮直接對抗,而是選擇了暫時的妥協,長久的堅持:玄奘減少了講經的頻率,很少在涼州大街上公開露麵,還到涼州城外的白靈寺住了四天,好像是要在附近遊玩一番,然後回京一樣。但私下,他悄悄做著準備,等待時機潛出涼州邊關。
玄奘的心思如何能瞞得住見多識廣的慧威老和尚?他被玄奘精妙的佛學見地與高尚的僧格打動,更被這個不畏犧牲、孤身求法的年輕僧人的恒誌所感動,所以他決定幫助玄奘,以成人之美。他悄悄派了兩個徒弟,慧琳與道整,讓他們護送人生地不熟的玄奘去邊境。
或許是眼下涼州正處在緊張的備戰狀態,軍務太過繁忙,或許是看到玄奘還算老實聽話,涼州都督李大亮漸漸放鬆了對玄奘的監管。玄奘在慧威老和尚的掩護下,終於找到了潛出涼州的機會。
十月上旬的一個深夜,玄奘他們三人在慧威老和尚的引導下,從鄉村小路繞過關卡,走出涼州城。在城西一道小橋上,玄奘攔住慧威老和尚,不讓他老人家再往前送了:“大師,夜深了,您留步吧。”
都是出家人,不需要婆婆媽媽的。慧威老和尚說道:“送君千裏,終有一別。那我就看著你上路吧。玄奘,等你取經回來路過涼州,若是老衲尚在人間,我們再把臂暢談!”
玄奘使勁點點頭,眼中的熱淚奪眶而出。他與慧琳、道整走了老遠,回頭望去,慧威老和尚依然站立在橋頭,默默目送著他們漸漸遠去。淚水再次模糊了玄奘的視線……
私自出境,當然是一件嚴重犯法的事情。玄奘可以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萬一被官兵發現、抓回,必將會連累慧威老和尚。因而,他們三人白天不敢公然就道,隻能風餐露宿,晝伏夜行。最光明、最偉大的事業,竟然不得不以這種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形式進行。人有病,天知否?
行行複行行,不一日,他們穿甘州(今甘肅張掖),過肅州(今甘肅酒泉),到達瓜州(今甘肅安西)。瓜州是當時唐朝最西邊的一座邊境城鎮,西南連通敦煌,西北緊鄰玉門關,南枕連綿起伏的祁連山,北帶一望無際的蒼茫大漠。瓜州刺史獨孤達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一向敬重佛法。而且,獨孤達與慧威老和尚相熟,看過慧琳與道整呈給他的信之後,知道玄奘是名揚長安的高僧,對他極其恭敬。
其實,獨孤達心中明鏡似的,知道玄奘沒有過所。但同時他也很清楚,玄奘西行是為了求法,隻會有益於社稷而絕對不會損害國家利益。所以,他決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留難於他。
玄奘在瓜州阿育王寺掛單住下,道整早就想到莫高窟朝聖,所以住了一個晚上就去了敦煌。慧琳很想跟隨玄奘繼續走下去,但玄奘見他年紀尚小,身體又很單薄,怕他行不得遠路,就打發他回了涼州。
第三日,玄奘到州府拜會刺史獨孤達。寒暄之後,玄奘向他打聽前往西域的路線。鎮守瓜州多年的獨孤達,不但掌握著大量西域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情報,而且對其自然、地理、交通也了如指掌。他把西行的路線向玄奘作了詳細介紹。
古來,從瓜州前往西域,有南北兩條道路。“其實,南北二道也就是圍繞著大戈壁、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南緣、北緣行進。”獨孤達道,“眼下,南道比較艱險,不大好走。而北道相對安全一些,故而商旅隊伍大多走北道。”
玄奘說:“哦,既然如此,那我也走北道吧。”
獨孤達卻搖搖頭:“不管是南道、北道,對你都不合適。”
玄奘大惑不解:“為什麽商人走得,我卻走不得?”
“西域各國,都特別歡迎商旅。因為他們的穿梭往來,溝通有無,調劑餘缺,給沿途各國帶來豐厚的財富與稅收。而你是個佛教僧人,必須要考慮沿途各國的政治情況與民眾信仰。現在,蔥嶺以西的廣大地區都被強大的西突厥所征服,而突厥信仰的是拜火教。試想,你一個佛教僧人,若無西突厥王庭的特許,如何能在民情複雜的西域各國安全、順利地穿行?”
聞聽此言,玄奘驚出了一身冷汗。他太知道不同信仰之間的隔膜了!雖然佛教教義倡導包容、和平,佛教將殺生列為最嚴厲的戒條,連蟲蟻都不許傷害,所以佛教徒能與其他所有人和平共處。但是,像拜火教之類的宗教排他性非常強,鼓勵武力征服,殺害其他教派的信徒不但無罪,而且有“護教”功德!
想到危機四伏的險境,玄奘雖然也感到膽怯,甚至驚恐得直冒冷汗,但他沒有退縮,最後還是說:“盡管危險重重,但我寧死也要去天竺,為了求取真經,哪怕死在途中,我也不會感到遺憾。”
獨孤達一笑:“我知道您為了信仰不怕死,但要死得其所。若是在半路上被那些愚昧無知的拜火教徒燒死,那就太沒價值了。”
“可是,想要到西天去,必須經過那些地方。”
獨孤達胸有成竹地說道:“弟子有一計策,包你能在整個西域暢通無阻。”
玄奘趕緊合十說道:“請獨孤使君不吝賜教。”
獨孤達不慌不忙地說道:“你若能得到西突厥葉護可汗的信賴,請他下一道詔書,不但能在他的勢力範圍之內得到安全,而且還可以得到物資保障。這樣你就能順利到達天竺了。”
玄奘開心地笑了。不過,他的笑容馬上又凝固了,憂心忡忡地說:“我聽說突厥王庭總是遊移不定,就連中原大軍的突然襲擊,十有其九也會落空。我單人匹馬,如何能在天蒼蒼、野茫茫、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找到葉護可汗呢?”
獨孤達放低聲音,悄悄說道:“據我所知,春季之時,葉護可汗一般都在素葉城一帶遊獵,盛夏會到千泉避暑。”
“好,那我就去素葉城。古人雲,欲速則不達。到素葉城雖然要繞一個很大的彎,多走幾千裏路,但有可能得到葉護可汗的庇護,順利往來於西域各國。”
然而,事情並不像玄奘預想得那樣簡單——他首先要想法子走出玉門關!
在阿育王寺,玄奘打聽清楚了,瓜州向北五十多裏有一條葫蘆河。河流湍急,水深莫測,沒有舟船擺渡。河上唯一的橋梁雖可通行,但橋南端就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邊關——玉門關。玉門關有重兵有把守,嚴格盤查每一個過往行人。這是通往西域的咽喉,沒有過所,絕對不讓通過!
古來,玉門關就是一座讓人又愛又恨、感慨萬千、反複詠歎的地理坐標。它是漢地與西域的分界線,是文明與荒蠻的分水嶺,是故土與番邦的心靈極限。“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對於關外那個廣袤的未知世界,所有人都會感到莫名的恐懼。
跨出玉門關,往往象征著一去不複返,因為前麵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沙漠。從這裏向西北有五座烽火台,每座烽火台間相距百裏,中間絕無水草,沿路隻有每一座烽火台下有水源。但台上都駐有守軍,一方麵警戒外敵入侵,另一方麵攔截那些私自出關偷渡之人。五烽之外,便是八百裏莫賀延磧,上無飛鳥,下無走獸,更沒有水草,人馬難以通行。戈壁中大風一起,蔽天遮日,沙石如雨,行旅往往會被活埋在沙雨之下。大漠裏的天氣更是變化莫測,白天烈日當空,熱風似火,能將人烤幹;而夜間磷火閃閃,寒風如刀,可把人活活凍死。途中除了流沙,隻能看見一堆堆的白骨,他們都是試圖穿越大戈壁而喪生的人……隻有穿過莫賀延磧,才能到達伊吾國(今新疆哈密)。
玄奘明白,單憑兩眼一抹黑的自己很難偷渡出玉門關,更無法繞過五座烽火台,何況還有那八百裏大戈壁。他必須有經驗豐富的同伴,才有可能到達伊吾。
玄奘很想與那些商隊同行。他們多次往來於瓜州與伊吾,不會迷路,而且有龐大的駝隊,能攜帶大量飲水。然而,因他沒有過所,商隊們死活不肯帶他。這些精明的商人不想招惹官府,那可是能傾家蕩產的大麻煩。無奈,玄奘又想到了花錢雇傭向導。金錢當然很有吸引力,可是若是沒了命,再多的銀子也沒了用——沒有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幫助玄奘偷渡邊關。
一來二去,玄奘在瓜州耽誤了將近一個月,除了買了一匹白色的西涼馬,做了一些物資準備外,一直沒有找到同行者或向導。這時,涼州都督李大亮已經得到探報,說玄奘沒有返回長安,而是悄悄去了瓜州,準備偷越邊境西行!於是,他馬上派了一名軍士騎著快馬飛馳瓜州,專門送來一份加急公文,捉拿玄奘!
那天午後,刺史獨孤達沒有在府衙,接收公文的是州吏李昌。他打開公文,上麵赫然寫著:“有僧玄奘,欲私渡出境,著所在州縣,嚴加捉捕。若知情不報或私下藏匿,與犯同罪!”
“僧人?玄奘?”李昌忽然想起,前些日子從內地來了一個僧人,一直在瓜州滯留,似乎是在尋機偷渡玉門關!捕捉逃犯,將人犯繩之以法,本來就是州吏分內之事,不必刺史的下令。李昌拿起公文,挎上腰刀,匆匆趕到阿育王寺,找到了玄奘。
李昌不動聲色地問:“法師從什麽地方來?要到哪裏去?法號可叫玄奘?”
玄奘見到一身公差打扮的李昌,心裏就發了毛,他支支吾吾地說道:“貧僧……貧僧是從涼州清應寺來……”
出家人不習慣打妄語,所以玄奘吭哧了半天,也沒說出一句囫圇話。李昌依然一臉的木然,將手中的公文遞給了他。玄奘看到涼州都督李大亮親自簽發的公文,嚇得渾身哆嗦,差點癱倒在地。大冬天的,他額頭居然冒出了細細密密的一層汗水。“這個,嗯,這個……”
見此情形,李昌心中明白:眼前這個僧人,就是被通令緝拿的玄奘。他吐了一口氣,徐徐說道:“法師不必隱瞞,盡可實話實說。”
至此,玄奘知道自己已經露餡了,索性開誠布公地說道:“實不相瞞,我就是玄奘。不過貧僧之所以要偷渡出境,並非走私販私,更不是突厥的細作。我是要到天竺求法取經。早在從長安出發之前,貧僧就已經發誓,寧可西行而死,也不後退。而今既然已經被官府發現,無話可說。我寧可坐牢,也不返回長安!”
說完,坦坦蕩蕩的玄奘反而變得無所畏懼,他挺直腰杆,絲毫不為將要麵臨的牢獄之災而擔憂。這時,李昌反而笑了,笑得很開心、很親切,笑得玄奘成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李昌麵對玄奘雙手合十,深深鞠躬,然後說道:“法師能為法忘軀,不惜身命,可以說是感天動地。我也信佛拜佛,所以一接到公文就趕到了這裏,沒有讓任何人看過。”
玄奘說:“獨孤使君也是好人。他很支持貧僧西遊天竺。”
李昌說:“刺史大人畢竟因職責所在,一旦見到了公文,反而就不能再維護您了。因而,不能讓他知道,就算出了什麽事也由我一人承擔,不連累他。”說著,他當著玄奘的麵將公文撕碎,扔進火盆燒了個一幹二淨。
玄奘知道,公職人員隱匿、銷毀公文是重罪。李昌為了保護自己而燒毀上司的公文,可以說是冒著坐牢、殺頭的危險,沒有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萬萬做不到。麵對這個虔誠的佛教信徒,玄奘不知道如何才能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唯有深深鞠躬,心中西行的意誌更加堅定。
臨走,李昌囑咐道:“法師,涼州都督府已經發出了這樣的公文,您在瓜州就不能久留了。請盡快成行,以免節外生枝。”
送走李昌,天已經黑了。玄奘坐臥不寧,萬分焦慮,在寮房內來回踱步。毫無疑問,他必須馬上離開瓜州。可是,一個月來他用盡了各種方法,也沒有找到同伴或向導。孤身一人貿然犯險,無疑是找死!半天之內,他如何能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呢?
玄奘愁腸百結卻又無計可施。於是,他來到天王殿,在彌勒菩薩像前虔誠禮拜,祈求菩薩加持,能得一人引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