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久,玄奘一行就到達了縛喝羅國。小王舍城果然名不虛傳,寺宇繁多,佛教極盛:共有寺院一百多座,僧侶三千多人。在這座古老而又寬敞的城郭之中,到處可見巍巍佛塔,高高的塔尖飾以黃金,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華彩奪目。


    城外西南有一座納縛寺,最為壯麗,以存有佛澡罐、佛牙和佛掃帚三件傳世珍寶著稱。納縛寺的西南方向是一座精舍,幾百年來,在這裏修成正果的僧人不計其數,僅留下的舍利塔就有幾百座之多。


    玄奘此行最大的收獲並非參訪寺院、禮拜佛跡,而是有緣結識了一位精通部派佛教的青年高僧——般若羯羅,漢譯為慧性。


    慧性法師是北天竺人,自幼出家,天資聰明,博學多才,對小乘教義無不通曉。他不但與玄奘年紀相仿,修學經曆也十分相似,年紀輕輕就成為享譽全國的一代名僧。他也是因仰慕小王舍城的佛教聖跡而前來朝拜的。


    機緣巧合,兩位傑出的佛學天才在納縛寺相逢相遇了。不同的是,來自中國的玄奘宗仰大乘,而天竺的慧性法師研修的是小乘三藏。相談之下,很是投機,兩人互相欽敬。從慧性身上,玄奘感受到了部派佛教的優良之處:他們修行刻苦,學問紮實,持戒嚴謹,身上有一種讓人肅然起敬的高貴氣質。而與此同時,慧性也通過玄奘看到了中國大乘僧人的風采:心胸開闊,靈明睿智,慈悲和藹,讓人倍感親切。


    玄奘提出一些俱舍、婆沙諸論的問題,慧性酬對得完美、圓融而透徹,與玄奘在國內參拜的那些高僧相比,別是一番風采。於是,玄奘就在這裏住了一個多月,與慧性共同研究佛法。


    縛喝羅國的西南方,有銳利陀和胡實健兩個小國,他們的國王聽說玄奘從大唐遠道而來,渴望瞻仰風範,雙雙派大臣前來迎請。玄奘不願延擱旅途,再三謙辭。但使者反複懇求,隻好前去說法。兩個國王非常歡喜,將許多金銀寶物贈給他。但玄奘西行的目的是求法,對於身外之物,一概婉拒。


    玄奘回到縛喝羅國,開始打點行裝,準備南行。


    納縛寺的高僧法愛、法性依依不舍,說從這裏前往天竺,必須翻越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山中不僅有千年寒冰、萬年積雪,而且道路艱險,野獸出沒,還有鬼魅迷惑神魂,強盜殺人越貨,所以勸玄奘不要冒險。慧性法師也說:“奘師,你們師徒三人,人生地不熟,沒有軍士護送,又沒有向導,如何翻越那杳無人跡的千裏雪原?”


    玄奘笑道:“貧僧能夠獨自一人穿越八百裏沙漠,一座雪山又豈能讓我半途而廢?至於什麽鬼魅、劫匪,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又有什麽可怕的?”


    玄奘的萬丈豪情感染了慧性法師,於是他甘願冒著生命危險,送他們師徒過大雪山。因有摯友慧性法師做伴,玄奘的行程增添了許多歡笑。他們南行到了揭職國,停留了一天時間,購置禦寒用品以及準備幹糧、柴草。


    巍然聳立的大雪山,已經示威似的橫亙在他們麵前。它橫空出世,高入雲際,雪峰交錯,溝壑綿延。悟淨、玄覺因此想起命喪天山的悟明、悟清,很是有些膽寒。兩個半大孩子悄悄看看師父,再看看慧性法師,兩個大人神態依舊,從容不迫。這讓兩個小沙彌膽氣壯了很多。想想也是,那麽危險的天山都闖過來了,這座雪山有什麽好怕的!


    可是,他們哪裏知道,大雪山的艱險程度遠遠大於天山。一座座雪峰高插雲天,一道道幽穀深不見底。山路就像一根在風中搖擺不定的飄帶,而且積滿了冰雪,稍不留神,就會滑落深淵……


    山中雲起雪飛,積雪最深處可達數丈,人踩上去就是滅頂之災。好在慧性法師前不久剛從這裏走過,熟悉道路,玄奘他們師徒放心了許多。那日,他們正在埋頭走路,忽然聽到一陣從地心深處傳來的聲音,隨即,腳下的小路真的抖動了幾下——


    “嗚——轟隆隆……”


    一陣天崩地裂的巨響過後,他們左前方的那座山峰岩崖崩塌下來!成千上萬、大大小小的石塊順著陡峭的山脊滾滾而下,形成了一條石頭瀑布。若是處在那黑色的瀑流之下,任是銅頭鐵臂,也會被砸扁!


    慧性法師道:“當地百姓說,這座大山是有生命的,所以它經常會動動腰身、晃晃腦袋——隻要它稍有動靜,就會發生山崩。”


    悟淨吐了吐舌頭,說道:“這山也是,你又不是人,身上不會發癢,你閑著沒事亂動什麽?”


    玄奘認真想了想,說:“這座山可能真是活的。經常發生山崩,說明它在繼續長高,上麵的山體不穩,導致了塌方。”


    晚上,他們害怕山崖上的積雪崩塌,隻能在較為平坦的山坳中露營。寒風凜冽,雪片飛舞,隻能等到被凍得大腦遲鈍之時,才能迷迷糊糊地睡著覺。黎明時分,玄奘不知道自己為什麽突然醒了。他睜開眼睛,豁然看到了兩隻賊亮賊亮的綠色燈籠!


    與一般燈籠不同的是,它們放射的幽幽冷光,讓人不寒而栗!它們在緩緩移動,越來越近……


    天哪,那是兩隻眼睛,兩隻野獸的眼睛!


    玄奘發現自己以及同伴身上落滿了雪,所以他沒有動,也沒有發聲,隻是悄悄打量著它。那是一隻似虎非虎的動物,腦袋圓而小,尾巴卻很長很長,甚至比身子還長。它周身長著細軟厚密的白毛,布滿黑斑。頭部的黑斑小而密,背部、體側及四肢外緣則有不規則的黑環,越往體後黑環越大,顯得格外神秘,也格外美麗。它的身影輕靈而詭秘,似乎隨時都準備消失得毫無蹤跡。


    它似乎也在悄悄打量著這幾個冒冒失失闖入雪山的不速之客。不知為什麽,玄奘感到,它對他們並沒有惡意,並不想傷害他們,隻是好奇而已。


    一片雪花落進了玄奘眼裏,他使勁眨巴了幾下。然而,等他再睜開眼睛時,那神秘的生靈像雪山幽魂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第二天,他向慧性說起時,慧性說那是雪豹。慧性還說,雪豹是雪原之王,是高山的精魂,人們隻是知道它們的存在,卻幾乎沒有人看見過它的活動。


    玄奘一行四人曆盡艱辛,經過六百多裏跋涉,總算到了梵衍那國(今阿富汗巴米揚)。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高山之國,國都羅蘭城北倚巍峨的大雪山。梵衍那國王聽說大唐高僧翻過雪山而來,趕緊率領群臣與當地高僧們到城外迎接,並在王宮舉行國宴,為玄奘與慧性接風。


    接下來幾天,梵衍那國的兩位高僧帶著玄奘到處參觀,殷勤招待。


    玄奘巡禮一遍後,即起身前往迦畢試國。他們從此向東南行兩百餘裏,在即將走完大雪山時,遭遇了漫天大雪。原野披銀裝,唯餘莽莽;山峰湧雪浪,洶湧澎湃;大地沉思不語,冷凝寂寥蒼蒼;天空玉龍狂舞,撒下鱗甲片片……


    大雪依然在紛紛揚揚地下著,將漫山遍野都抹成了銀色世界,看不清山中道路,東西南北莫辨——玄奘他們迷失了道路。慧性法師走在最前麵,玄奘牽著白龍馬與兩個小沙彌隨後,他們在大雪中摸索前進。


    雪還是下個不停。天色將晚,突然,他們在雪地上發現了一行新鮮的腳印。然而,不等他們歡呼,卻發現那是他們自己走過的痕跡——鬼打牆,他們在雪野裏奔波了半天,不過是在圍著一個地方轉圈圈!玄奘明白,再這樣走下去,他們就算累死也很難找到正確的路徑。於是,他們露宿在一處山坳中,等待天亮。


    第二天天色微明,雪已經停了,但四野一片白茫茫,依然找不到方向。天無絕人之路,這時,他們在大地上發現了一條黑線——那是一條小溪。順著小溪走了半天,總算遇到了一個獵人。慧性一打聽,才知道他們誤打誤撞,居然已經走出了大雪山。


    他們又走了半個月,終於進入了迦畢試國境。迦畢試國是天竺西北一個古老的國家,背靠大雪山,周圍黑嶺環抱,是中亞通向天竺的要衝之地。王城之內,有百餘所寺廟,六千多名僧人,而且大多數僧人都信奉大乘佛教。


    大唐高僧的到來,受到了國王與全體僧人的熱情歡迎,甚至還發生了各個寺院“爭奪”玄奘的盛況——大家都想邀請玄奘到自己的寺院去掛單。正當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相持不下之時,一位老僧說道:“我們寺院本是漢朝王子建造的,現在法師既然從中國來,應該住在我們寺裏才是。”


    此言一出,其他僧人都不再言語,而玄奘卻大吃一驚——迦畢試國地處中亞和天竺交界之處,距離中原萬裏之遙,怎麽會有一位漢代的王子在這裏修建寺院?他是哪一位帝王之後?為何來到迦畢試國?為什麽要建造這座寺院?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


    玄奘帶著滿腹的疑惑,跟隨他來到城外三四裏遠的寺院。當地人都稱這座寺院為“質子伽藍”。質子,顧名思義,就是人質。這說明,那位王子是來當人質的。更讓玄奘驚詫的是,這座寺院的正式名字叫“沙洛迦”,若是翻譯成漢語,居然是“洛陽”!


    一重山了一重雲,行盡天涯倍苦辛。


    萬裏到來洛陽寺,他國子規故鄉音。


    萬裏他鄉遇故人,恰似久旱逢甘霖。洛陽是玄奘故鄉,是他出家、學法、成長的地方,那裏有他童年的幻想,有他青春的夢,融注著他太多的感情,寄托著他無限的遐思。而今,在萬裏之外的異國他鄉,突然看到一座以故鄉命名的寺院,怎不叫他心潮澎湃、激動萬分!


    寺院的各處牆壁上,都描繪了王子的畫像。玄奘細細觀摩壁畫上所繪的中國王子,王子的外貌雖然不大像中國漢人,可身上穿戴的確實是漢代衣冠。在詢問過老住持後,玄奘認為這位王子很有可能是西域人。也就是說,他是西域某個歸附中原漢朝的國家所派遣的質子。老住持還說,這座沙洛迦寺,就是王子夏季住在這裏時所創建的。


    一日,老住持前來拜會,對玄奘合十鞠躬說:“打擾法師了,老衲有一事相求。”


    玄奘道:“大和尚不用這麽客氣,隻要貧僧能做到的,一定會傾力相助。”


    老住持說:“能,你一定能。也隻有你能做到。”


    說著,他帶領玄奘來到寺院的東門南麵,指著一尊高大威猛的大神王像說:“當年,中國王子在造寺的時候,將許多金銀財寶埋在了這座大神王像的右腳下,以備將來維修寺院之用。法師您也看到了,現在的沙洛迦寺已經年久失修,所以老衲想請您幫我們將財寶取出來,以修繕寺院。”


    玄奘奇怪地問:“需要維修寺院,你們直接把財寶拿出來就好,為什麽非要貧僧來取?”


    住持長老說:“大唐高僧有所不知。中國王子當年埋藏那批財寶時,塑造了這尊大神王像,並以秘密神咒賦予它不可思議的神力,讓它守護在這裏。幾百年前,有一位貪婪的邊王聽說這裏埋藏著珍寶,就將寺院的僧人都驅逐出去,來盜掘寶藏。誰知,他們剛剛動手,大神王帽子上的鸚鵡就開始振翅,發出淒厲恐怖的鳴叫。於是大地震動,一下子就把邊王與他的士兵掀翻在地。他們狼狽不堪地逃走了。後來,寺院裏一座寶塔朽壞了,本寺僧人想取出珍寶來修繕。同樣,剛剛動土大地就發出嚇人的怒吼,而且強烈地震動起來。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打這些寶藏的主意。”


    玄奘看了看眼前的大神王像,雖然樣子很威猛,卻並不見什麽異常。沒想到,它居然有如此大的威懾力,護持寶藏六百年平安無事。


    住持長老懇請玄奘說:“大唐高僧能跨越萬水千山來到這裏,一定有不可思議的神通。而且,您與建造我們寺院的王子都是來自中國,與沙洛迦寺一定有甚深因緣,所以,隻有您有能力將寶藏取出,以便我們維修寺院。”


    連本寺的僧人都不知道如何解除禁咒,玄奘當然更不知道。而且,他並不擅長咒術,也沒有什麽廣大神通。但他沉思片刻,毅然答應了長老的請求。他已經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明白“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隻要發心正直無私,無論什麽詛咒都無咎!


    玄奘在大神王像前焚香祈禱說:“王子殿下,您當初秘密埋藏這些財寶,原本就是為了留給後人維護寺院的。現在沙洛迦寺年久失修,取出寶藏維修寺院正當其時。所以,請您解除禁咒。貧僧打開窖藏之後,會親自稱量財寶的價值,然後交給寺院物盡其用,絕不靡費。”


    禮畢,玄奘站在一旁,讓僧人們開始挖寶。也許是他的真誠祈禱感動了質子的在天之靈,也許是他真的與沙洛迦寺有緣,這批埋藏了六百多年的珍寶,就是在等待著他的到來。四周風平浪靜,沒有出現任何異常狀況,大神王頭頂上的那隻鸚鵡沒有振翅,更不曾叫喚。挖到七八尺深的時候,地下果然發現了一個大銅箱子,裏麵裝有很多黃金和數十顆明珠。


    時逢三個月的夏安居,他們就在沙洛迦寺結夏。僧人夏安居期間,正是佛法交流的最佳時期。


    迦畢試國王信奉大乘佛教,時常請高僧說法。國王派人請玄奘和慧性法師到大乘寺,與本國的高僧共同主持講經大法會。國王及都城的僧眾都來聽講。玄奘對大小乘佛教經典都有深入研究,而且融會貫通,橫洞百家,所以隨人發問,對答如流,眾人心悅誠服。國王歡天喜地,供養玄奘五匹異常珍貴的織錦作為敬禮。玄奘難以謝絕,就隨手轉贈給了沙洛迦寺。


    在此期間,縛喝羅國王派遣使臣追蹤而來,說慧性法師離開之後,國王晝思夜想,所以派專使來請他回小王舍城,以慰國王的思念之情。本來,慧性法師計劃一直將玄奘送到中天竺,但現在不得不提前與玄奘作別。


    迦畢試國王派遣人手,送玄奘東進天竺。迦畢試都城地處群山腹地,進出都十分困難,玄奘離開的時候還要穿越冰雪覆蓋的黑嶺。東行六百多裏,終於進入北天竺境內。


    靈山在爾,佛國匪遙。這時,乃是大唐貞觀二年初秋,距離玄奘離開長安已經一年時間,他終於用雙腳量完了從長安到印度的征程。屈指算來,玄奘途經了包括高昌在內的二十四個西域國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讀佛即是拜佛:真實的唐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一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一居士並收藏讀佛即是拜佛:真實的唐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