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是撿來的孩子
讀佛即是拜佛:彌勒佛傳 作者:明一居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轉眼之間,曾經繁榮一時的盛世大唐已漸漸步入了血色黃昏,大廈危危將傾,江山搖搖欲墜。軍閥割據,戰亂頻發,社會動蕩,民不聊生……
浙東明州(今浙江寧波)一帶,因遠離北方權力中心,位於東海之濱,時局雖然動蕩,總算還能避開戰火,偏安一隅。
明州所屬的奉化縣界內,有三條主要河流:剡江、東江和奉化江。其中奉化江穿城而過,因此,本縣老百姓都稱它為縣江。縣江春汛,總是洪水滔滔,濁浪翻滾。這一年春天也不例外,清明未到,江水便漲了起來,飄著柴草、浮著泡沫,從上遊呼嘯著向縣城方向奔湧過來……
奉化縣城北麵三裏遠近,縣江西岸,坐落著一個小小的村莊,叫做長汀村。村裏有戶人家,男主人名叫張重天,娶妻竇氏。張家世代務農,淳樸善良,由於夫妻二人格外勤勞,家底頗為豐盈。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張重天夫婦成婚多年,卻一直膝下空空,尚未生育子嗣。
這一天清晨,東方剛剛發亮,張重天便來到江邊的田間勞作。他正在忙著平整土地,忽然聽得江中水聲大作,波濤轟鳴。他不由得抬起頭來,發現滾滾江水猶如張牙舞爪的巨龍,呼嘯而來,奔騰而去,大有一瀉千裏、不可阻擋之勢。張重天在縣江邊生活了半輩子,見慣了春汛的洪峰濁浪。不過,令他感到奇特的是,在低沉如牛吼、震顫如雷鳴的浪濤聲中,好像有一縷飄飄悠悠的仙樂從高邈的宇宙深處傳來,在波浪之間回蕩……
張重天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他在洶湧的波濤之中看到了一捆柴草!發洪水的時候,水中經常漂浮著一些大樹、木頭、豬羊、馬牛,所以,一捆柴草並不稀奇。稀奇的是,柴草上竟然躺著一個赤條條的男孩!
小小柴捆在洶湧的波浪之中無助地逐流沉浮,隨時都有被浪頭吞噬、沉淪江底的危險。然而,麵臨滅頂之災的小男孩卻渾然不知,好像舒舒服服地躺在搖籃裏一樣呼呼大睡,陶醉在甜美的夢鄉中……
童心純真,令一切所謂的禍福在他麵前暗淡失色!君不見有兒歌曰:“小小貓兒歡樂多,唱著歌兒上山坡,遇見一隻大老虎,揪著胡子叫哥哥……”
張重天沒有多想,趕緊用耙地的長柄钁頭將柴捆撥拉到跟前,一把將小男孩抱了起來。不可思議的是,他剛剛抱起孩子,那捆柴草便散開了,沉沒了,再也沒了蹤影,好像它從來就沒有存在過一樣。而懷中的那個孩子,卻在衝著他眯眯發笑,好像早就知道會被他從洪水中撈起來一樣。
張重天看到這個男孩白白胖胖、圓頭大耳、麵相端莊,天生一副大富大貴的模樣,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連钁頭都忘了拿,一溜輕煙向家中跑去。
距離家門老遠,張重天便興奮得忍不住叫了起來:
“老乞婆,老乞婆!”
張重天生性詼諧,又一直無兒無女,所以平時總愛與自己的老婆開玩笑,戲稱她為“老乞婆”。
竇氏正在家中做早飯,忽然聽到丈夫在外麵叫喚,而且聲音極為歡快,一邊向院門口迎接,一邊笑著說道:“當家的,你是在路上撿到金子啦,還是從地裏挖出銀子啦?看把你樂得!”
張重天推開院門,說道:“既沒拾金,也沒撿銀,卻比金銀珍貴一萬倍!老乞婆,你瞧,你瞧哇!”
一個比年畫裏畫的還要可愛的男孩,赫然出現在她的眼前!
“我的天哪!”竇氏慌忙將沾著菜葉的手在衣襟上擦了擦,雙手接過了孩子。這孩子不但不認生,反而像是與竇氏很有緣分似的,張開雙臂,一頭紮進了她懷裏,咯咯笑了起來。竇氏高興得差點將自家的房子樂翻了……
半晌,竇氏才想起來問張重天:“當家的,你是從哪裏抱來的這個神仙娃娃?”
張重天說:“縣江發了大水,他躺在一捆柴草上漂了過來,我是從水裏把他撈上來的。”
竇氏說:“哎呀,洪水連天,這小娃娃居然沒被淹死,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當家的,咱們就收養了他吧。”
張重天膝下無子,心裏早就萌生了留下這個孩子的想法,所以想都沒想便點了點頭。
竇氏使勁親了孩子一口,說:“阿彌陀佛,謝天謝地,我們總算有兒子啦!”
張重天見老婆高興得不知東南西北,連做飯都忘了,便調侃說:“老乞婆,你有了兒子,就不要老頭子啦?我可是餓得肚皮貼到後背上了。”
竇氏說:“你三四十歲的人啦,又不是沒吃過飯,餓一會兒怕什麽?我要先去找一床小被子,把我兒子包起來,千萬別讓他著了涼。”
竇氏將孩子抱到屋裏,放在床上,開始翻箱倒櫃,尋找適合孩子穿用和當鋪蓋的布料。張重天知道,一時半會兒吃不上飯了,隻好坐在一邊等待。那孩子獨自躺在床上,咿咿呀呀,像是無比快樂。張重天若有所思地說道:“這孩子光著屁股在水裏漂了那麽久,不但沒凍著、沒嗆水,而且還能在柴草上睡大覺,真是難以相信。”
竇氏一邊拾掇一邊說:“這個孩子命硬,什麽樣的災難也能避開。他不偏不倚正好漂到了你的跟前,倒像是專門來給咱們當兒子的。”
張重天回憶著說:“一開始,我明明看到的是一朵金色的蓮花。誰知,一眨眼,就變成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男孩。”
聽到這裏,竇氏像是恍然大悟,忽然想起了什麽,輕輕驚叫道:“天哪,這娃娃是觀音菩薩給咱們送來的!”她放下手中的布料,雙手合十,極為虔誠地喃喃念誦道:“大慈大悲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您終於顯靈了!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南無觀音菩薩,南無送子觀音娘娘,南無送子觀音娘娘……”
張重天“撲哧”一聲笑了:“不是送子娘娘,而是送子爺爺。”
竇氏一臉的嚴肅,說道:“孩他爹,你不要胡說八道!”
“娃娃本來就是我抱回來的呀!”
竇氏問:“他為什麽能在大洪水中安然無恙?”
“這……”
“他為什麽偏偏漂到了你眼前?”
“這……”
“他為什麽也像哪吒三太子那樣由蓮花化生?”
“這……”
竇氏連珠炮似的發問,張重天吭吭哧哧,無法應對。
最後竇氏說道:“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前些天到嶽林寺燒香拜佛,在觀音菩薩麵前許了願,所以今天靈驗了。他爹,咱們得盡快找個時間,到嶽林寺還願去。”
與長汀村一江之隔,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叢林[1]——嶽林寺。嶽林寺的前身,是三百年前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所創建的崇福院。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當閑曠禪師雲遊來到奉化時,崇福院已成斷壁殘垣,一片狼藉,他不禁傷感噓歎,淚流滿麵。他悲願萌生,放下缽盂,掛起行囊,發心重建這座古老的寺院。閑曠是一位明心見性的大禪師,悟道宏深,慧眼通天。當天夜間,他在崇福院廢墟之中跏趺而坐,進入了靈明奇妙的禪定狀態。於是,他敏銳地感覺到,隔水相望的縣江東岸,佛光閃閃,照徹天地。在這佛光出現的地方建寺安僧,必將有聖賢出世,菩薩過化。於是閑曠禪師將新寺院遷建於縣江之東,更名為“嶽林禪寺”。因其是唐朝大中年間所建,後世稱之為“大中嶽林禪寺”。
這一天清晨,嶽林寺住持閑曠禪師正在方丈之中的禪床上打坐,忽然聽到寺院前麵什麽地方一聲悶響,好像重物墜地一般。他徐徐睜開眼睛,喚來侍者,讓他去天王殿察看一番。片刻之後,侍者慌慌張張地跑了回來,尚未進門便嚷嚷道:“大和尚,禍事了!大和尚,禍事了!”
閑曠禪師從禪床上站立起來,問道:“有何禍事,你慢慢講來。”
侍者說:“天王殿裏的天冠彌勒,從蓮花座上跌了下來,摔得冠也掉了,頭也破了。”
閑曠禪師一笑,輕輕鬆鬆說道:“一個泥塑的菩薩,從高處跌下來,自然是要摔壞的。”
侍者一愣,滿臉疑惑地問道:“菩薩像怎麽會自己倒下呢?是不是預示著寺裏有什麽災難?”
“到了該倒的時候,它自然就倒了。它連自身都保不住,還能預示什麽災難!”
閑曠禪師的話裏蘊藏著無限禪機,可惜侍者懵懂,尚未參透禪關,無法領會其中的奧妙。這時,從天王殿方向隱隱傳來一陣話語聲。一定是禪僧們聽到響動,看到菩薩塑像莫名其妙倒地,正在議論紛紛。閑曠禪師拿上禪杖,走了出去。
天王殿內,一尊前些年流行的天冠彌勒,確切地說,應該是頭戴皇冠的武則天塑像[2],砰然倒下,前額碰癟了,冠冕滾落了老遠。正在不知所措的眾僧看到住持到來,便自動退到兩邊。閑曠禪師看了看已經嚴重損壞的彌勒塑像,對弟子們說道:“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心中坐。俗話也說,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諸位,你們都看到了吧?外在的佛像,總有損毀的一天,所以,你們要參拜自己的自性真佛,明心見性,頓悟成佛,永不敗壞。”
寺裏的監院師說出了大家的疑惑:“可是師父,那會兒無風無雨,更沒地震,這尊重達幾百斤的佛像,怎麽會平白無故地倒下來呢?”
閑曠禪師莫名其妙地說道:“真菩薩就要到來,泥菩薩自然要讓位了。”
監院師問道:“師父,怎麽處理這尊佛像呢?是不是將它扶回原位,然後修補重繪?”
閑曠禪師用禪杖指著倒在地上的彌勒塑像說偈曰:
塵歸塵,土歸土,哪裏來,哪裏去。
彌勒菩薩離兜率,瘋癲和尚背布袋。
說完,閑曠禪師揚長而去。
監院雖然沒聽懂師父的後兩句偈子,但他明白什麽叫塵歸塵、土歸土,所以便指揮大家將泥像抬了出來,挖了一個深坑,掩埋起來——
泥土所造,重歸泥土。
浙東明州(今浙江寧波)一帶,因遠離北方權力中心,位於東海之濱,時局雖然動蕩,總算還能避開戰火,偏安一隅。
明州所屬的奉化縣界內,有三條主要河流:剡江、東江和奉化江。其中奉化江穿城而過,因此,本縣老百姓都稱它為縣江。縣江春汛,總是洪水滔滔,濁浪翻滾。這一年春天也不例外,清明未到,江水便漲了起來,飄著柴草、浮著泡沫,從上遊呼嘯著向縣城方向奔湧過來……
奉化縣城北麵三裏遠近,縣江西岸,坐落著一個小小的村莊,叫做長汀村。村裏有戶人家,男主人名叫張重天,娶妻竇氏。張家世代務農,淳樸善良,由於夫妻二人格外勤勞,家底頗為豐盈。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張重天夫婦成婚多年,卻一直膝下空空,尚未生育子嗣。
這一天清晨,東方剛剛發亮,張重天便來到江邊的田間勞作。他正在忙著平整土地,忽然聽得江中水聲大作,波濤轟鳴。他不由得抬起頭來,發現滾滾江水猶如張牙舞爪的巨龍,呼嘯而來,奔騰而去,大有一瀉千裏、不可阻擋之勢。張重天在縣江邊生活了半輩子,見慣了春汛的洪峰濁浪。不過,令他感到奇特的是,在低沉如牛吼、震顫如雷鳴的浪濤聲中,好像有一縷飄飄悠悠的仙樂從高邈的宇宙深處傳來,在波浪之間回蕩……
張重天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他在洶湧的波濤之中看到了一捆柴草!發洪水的時候,水中經常漂浮著一些大樹、木頭、豬羊、馬牛,所以,一捆柴草並不稀奇。稀奇的是,柴草上竟然躺著一個赤條條的男孩!
小小柴捆在洶湧的波浪之中無助地逐流沉浮,隨時都有被浪頭吞噬、沉淪江底的危險。然而,麵臨滅頂之災的小男孩卻渾然不知,好像舒舒服服地躺在搖籃裏一樣呼呼大睡,陶醉在甜美的夢鄉中……
童心純真,令一切所謂的禍福在他麵前暗淡失色!君不見有兒歌曰:“小小貓兒歡樂多,唱著歌兒上山坡,遇見一隻大老虎,揪著胡子叫哥哥……”
張重天沒有多想,趕緊用耙地的長柄钁頭將柴捆撥拉到跟前,一把將小男孩抱了起來。不可思議的是,他剛剛抱起孩子,那捆柴草便散開了,沉沒了,再也沒了蹤影,好像它從來就沒有存在過一樣。而懷中的那個孩子,卻在衝著他眯眯發笑,好像早就知道會被他從洪水中撈起來一樣。
張重天看到這個男孩白白胖胖、圓頭大耳、麵相端莊,天生一副大富大貴的模樣,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連钁頭都忘了拿,一溜輕煙向家中跑去。
距離家門老遠,張重天便興奮得忍不住叫了起來:
“老乞婆,老乞婆!”
張重天生性詼諧,又一直無兒無女,所以平時總愛與自己的老婆開玩笑,戲稱她為“老乞婆”。
竇氏正在家中做早飯,忽然聽到丈夫在外麵叫喚,而且聲音極為歡快,一邊向院門口迎接,一邊笑著說道:“當家的,你是在路上撿到金子啦,還是從地裏挖出銀子啦?看把你樂得!”
張重天推開院門,說道:“既沒拾金,也沒撿銀,卻比金銀珍貴一萬倍!老乞婆,你瞧,你瞧哇!”
一個比年畫裏畫的還要可愛的男孩,赫然出現在她的眼前!
“我的天哪!”竇氏慌忙將沾著菜葉的手在衣襟上擦了擦,雙手接過了孩子。這孩子不但不認生,反而像是與竇氏很有緣分似的,張開雙臂,一頭紮進了她懷裏,咯咯笑了起來。竇氏高興得差點將自家的房子樂翻了……
半晌,竇氏才想起來問張重天:“當家的,你是從哪裏抱來的這個神仙娃娃?”
張重天說:“縣江發了大水,他躺在一捆柴草上漂了過來,我是從水裏把他撈上來的。”
竇氏說:“哎呀,洪水連天,這小娃娃居然沒被淹死,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當家的,咱們就收養了他吧。”
張重天膝下無子,心裏早就萌生了留下這個孩子的想法,所以想都沒想便點了點頭。
竇氏使勁親了孩子一口,說:“阿彌陀佛,謝天謝地,我們總算有兒子啦!”
張重天見老婆高興得不知東南西北,連做飯都忘了,便調侃說:“老乞婆,你有了兒子,就不要老頭子啦?我可是餓得肚皮貼到後背上了。”
竇氏說:“你三四十歲的人啦,又不是沒吃過飯,餓一會兒怕什麽?我要先去找一床小被子,把我兒子包起來,千萬別讓他著了涼。”
竇氏將孩子抱到屋裏,放在床上,開始翻箱倒櫃,尋找適合孩子穿用和當鋪蓋的布料。張重天知道,一時半會兒吃不上飯了,隻好坐在一邊等待。那孩子獨自躺在床上,咿咿呀呀,像是無比快樂。張重天若有所思地說道:“這孩子光著屁股在水裏漂了那麽久,不但沒凍著、沒嗆水,而且還能在柴草上睡大覺,真是難以相信。”
竇氏一邊拾掇一邊說:“這個孩子命硬,什麽樣的災難也能避開。他不偏不倚正好漂到了你的跟前,倒像是專門來給咱們當兒子的。”
張重天回憶著說:“一開始,我明明看到的是一朵金色的蓮花。誰知,一眨眼,就變成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男孩。”
聽到這裏,竇氏像是恍然大悟,忽然想起了什麽,輕輕驚叫道:“天哪,這娃娃是觀音菩薩給咱們送來的!”她放下手中的布料,雙手合十,極為虔誠地喃喃念誦道:“大慈大悲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您終於顯靈了!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南無觀音菩薩,南無送子觀音娘娘,南無送子觀音娘娘……”
張重天“撲哧”一聲笑了:“不是送子娘娘,而是送子爺爺。”
竇氏一臉的嚴肅,說道:“孩他爹,你不要胡說八道!”
“娃娃本來就是我抱回來的呀!”
竇氏問:“他為什麽能在大洪水中安然無恙?”
“這……”
“他為什麽偏偏漂到了你眼前?”
“這……”
“他為什麽也像哪吒三太子那樣由蓮花化生?”
“這……”
竇氏連珠炮似的發問,張重天吭吭哧哧,無法應對。
最後竇氏說道:“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前些天到嶽林寺燒香拜佛,在觀音菩薩麵前許了願,所以今天靈驗了。他爹,咱們得盡快找個時間,到嶽林寺還願去。”
與長汀村一江之隔,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叢林[1]——嶽林寺。嶽林寺的前身,是三百年前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所創建的崇福院。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當閑曠禪師雲遊來到奉化時,崇福院已成斷壁殘垣,一片狼藉,他不禁傷感噓歎,淚流滿麵。他悲願萌生,放下缽盂,掛起行囊,發心重建這座古老的寺院。閑曠是一位明心見性的大禪師,悟道宏深,慧眼通天。當天夜間,他在崇福院廢墟之中跏趺而坐,進入了靈明奇妙的禪定狀態。於是,他敏銳地感覺到,隔水相望的縣江東岸,佛光閃閃,照徹天地。在這佛光出現的地方建寺安僧,必將有聖賢出世,菩薩過化。於是閑曠禪師將新寺院遷建於縣江之東,更名為“嶽林禪寺”。因其是唐朝大中年間所建,後世稱之為“大中嶽林禪寺”。
這一天清晨,嶽林寺住持閑曠禪師正在方丈之中的禪床上打坐,忽然聽到寺院前麵什麽地方一聲悶響,好像重物墜地一般。他徐徐睜開眼睛,喚來侍者,讓他去天王殿察看一番。片刻之後,侍者慌慌張張地跑了回來,尚未進門便嚷嚷道:“大和尚,禍事了!大和尚,禍事了!”
閑曠禪師從禪床上站立起來,問道:“有何禍事,你慢慢講來。”
侍者說:“天王殿裏的天冠彌勒,從蓮花座上跌了下來,摔得冠也掉了,頭也破了。”
閑曠禪師一笑,輕輕鬆鬆說道:“一個泥塑的菩薩,從高處跌下來,自然是要摔壞的。”
侍者一愣,滿臉疑惑地問道:“菩薩像怎麽會自己倒下呢?是不是預示著寺裏有什麽災難?”
“到了該倒的時候,它自然就倒了。它連自身都保不住,還能預示什麽災難!”
閑曠禪師的話裏蘊藏著無限禪機,可惜侍者懵懂,尚未參透禪關,無法領會其中的奧妙。這時,從天王殿方向隱隱傳來一陣話語聲。一定是禪僧們聽到響動,看到菩薩塑像莫名其妙倒地,正在議論紛紛。閑曠禪師拿上禪杖,走了出去。
天王殿內,一尊前些年流行的天冠彌勒,確切地說,應該是頭戴皇冠的武則天塑像[2],砰然倒下,前額碰癟了,冠冕滾落了老遠。正在不知所措的眾僧看到住持到來,便自動退到兩邊。閑曠禪師看了看已經嚴重損壞的彌勒塑像,對弟子們說道:“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心中坐。俗話也說,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諸位,你們都看到了吧?外在的佛像,總有損毀的一天,所以,你們要參拜自己的自性真佛,明心見性,頓悟成佛,永不敗壞。”
寺裏的監院師說出了大家的疑惑:“可是師父,那會兒無風無雨,更沒地震,這尊重達幾百斤的佛像,怎麽會平白無故地倒下來呢?”
閑曠禪師莫名其妙地說道:“真菩薩就要到來,泥菩薩自然要讓位了。”
監院師問道:“師父,怎麽處理這尊佛像呢?是不是將它扶回原位,然後修補重繪?”
閑曠禪師用禪杖指著倒在地上的彌勒塑像說偈曰:
塵歸塵,土歸土,哪裏來,哪裏去。
彌勒菩薩離兜率,瘋癲和尚背布袋。
說完,閑曠禪師揚長而去。
監院雖然沒聽懂師父的後兩句偈子,但他明白什麽叫塵歸塵、土歸土,所以便指揮大家將泥像抬了出來,挖了一個深坑,掩埋起來——
泥土所造,重歸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