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讀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傳 作者:明一居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7年),正是金風送爽、稻穀飄香的季節,一艘碩大的海船徐徐駛入珠江口。一位深目高鼻、赤須遒然的比丘(俗稱和尚),迎著獵獵江風,佇立在船頭。他深邃的目光,透過淡淡的薄霧,久久凝望著震旦這塊與他的家鄉一樣古老、一樣神奇的大地。
這船來自遙遠的天竺。那位赤足站立在甲板上的蕃僧,就是注定要改變中國佛教發展方向,並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達摩祖師。
達摩祖師的赤腳一踏上了中國南海(今廣州)堅實的土地,便對外宣稱:
“我要找一個不被人欺負的人。”
當時,正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連貴為南朝皇帝的梁武帝,都不是達摩要找的人,所以,他一葦渡江來到河南嵩山,在距少林寺七裏半的五乳峰太古洞麵壁而坐。這一坐,他老人家整整坐了九個年頭。人稱壁觀婆羅門。
達摩麵壁,當然是在等一個人,一個不被人欺負的人。這個人就是慧可。慧可原名神光,長得方頭大耳,聰慧異常。他聽說了達摩麵壁的故事之後,心有靈犀,立刻去向這位來自佛陀故鄉的祖師求法問道。
神光興衝衝來到嵩山,卻在太古洞碰了一鼻子灰。那達摩整日麵壁而坐,不言不語,不動不搖,任神光百般乞求,千遍訴說,他始終連眼皮都未抬一抬。莫非,你真的是一尊千年石佛?
從春到夏,從夏到秋,從秋到冬,達摩天天麵壁,神光日日碰壁。但他鍥而不舍,求道之心始終不渝。轉眼到了寒冬臘月,神光照例堅持每天來請求達摩收他為徒,達摩依舊不理不睬。然而,這一天,神光為了求得無上大道,下定了決心:你不答應我的請求,我就站在山洞之外永遠不離去!
這一天,是臘月初九。臘七臘八,出門凍傻。這幾日,正是全年最冷的時候,哈氣凝霜,滴水成冰。朔風似快刀,一下又一下,在神光臉頰上劃出一道道小裂口;寒氣像冰蛇,從腳底鑽入骨縫,齧咬著他的神經……他也像達摩那樣,一動不動。入夜,鵝毛大雪從天而降。風卷雪,摔打在臉上,落進衣領裏,神光凍得瑟瑟直抖。但他任嚴寒刺骨,風雪狂虐,堅持站立在山洞之外。夜,越來越深;雪,愈下愈大;風,一陣比一陣凜冽……
一夜北風緊,天亮雪尚飄。在太古洞外站立了整整一個晚上的神光,渾身沾滿了白雪,長滿了霜花,掛滿了冰墜,猶如冷霜凝固、冰雕雪砌一般。
達摩大師的意識從禪定中出來,向洞外看了一眼。於是,他將雪人一樣的神光看進了眼裏,不動聲色地問道:
“你在雪中站立了一夜,想求個什麽?”
達摩大師終於開口了!神光欣喜若狂,激動萬分,兩行不知是苦是鹹的眼淚,潸然而下……半晌,神光才斷斷續續從咯咯作響的牙縫裏蹦出了一句話:
“大、大師、慈、慈……悲,為、為我、開、開甘露法門。”
達摩祖師乜斜了他一眼,緩緩說道:“諸佛無上妙法,是天長地久,行難行之事,忍難忍之情,累世勤奮,曠劫精進而修得的。你憑著這麽一點點小小的恭敬、小小的殷勤,就想得到?哼,你站在膝蓋深的白雪中算得了什麽?若想得我心法,除非天降紅雪!”
天降紅雪?這是不可能呀!也就是說,神光求無上菩提沒指望了!
神光又餓又冷,而此時此刻,他的一顆因絕望而不停抽搐的心,更是痛苦萬分。他可以忍受風雪肆虐,但無法接受被達摩拒絕的現實。
這時,山崖上一株枝葉茂密的鬆樹因為樹冠上積雪太多,所有的樹枝都被壓得向下彎曲著。雪仍在不停地下,樹上的積雪仍在不斷地增多;好像,它已經再也無法承受那巨大的重量了,大樹隨時都有可能轟然倒下……隨著“哢嚓”一聲響,樹上一根最長的樹枝折斷了。整棵大樹因為平衡被打破,在那一瞬間強烈搖晃起來,積雪紛紛墜落。
它雖然丟棄了一條最強壯的樹枝,卻換來了整棵大樹的生命。
詩人說,大樹每失去一條胳膊,就能得到一隻眼睛。
目睹這一切的神光突然受到了啟發:佛祖釋迦牟尼以及曆代祖師為了求法悟道,敲骨取髓,不惜身命。古人能做到,我為什麽不能做到?
為了顯示誓死求法的決心,為了表示自己發自靈魂的誠懇,神光抽出戒刀,猛然砍向自己的左臂——
奇跡出現了,從神光斷臂處噴湧而出的鮮血,染紅了空中飄飄灑灑的雪花,染紅了白茫茫的雪地!
“師父,你看,你快看,天降紅雪了!天真的在降紅雪!”
達摩大師不禁熱淚盈眶。他沒想到,神光為了求法而自行斷臂。他十分動情地說:“可,可!曆代諸佛當初求法之時,和你現在一樣,都曾為法忘身,為法捐軀。你已經用你的行動證明,你完全有資格接續佛之慧命。”
從此,神光改名為慧可。
這慧可斷了一條胳膊,疼得渾身哆嗦,但他不說自己身上疼痛,而是說:“師父,我心痛難安,請你為我安心。”
原來,慧可是在變相向達摩討教佛法的真諦。因此,他所說的心,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肉團子心髒,而是我們那顆真心,那心雖然無形無狀,卻能思維、能妄想、能說話、能辨音,舉手投足,揚眉瞬目……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佛教所謂的明心見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說的就是這顆心。
達摩祖師聽慧可說心痛難安,怪目圓瞪,倏地將一隻大手伸到他的麵前,大聲喝道:“拿心來,我為你安!”
電光石火。就在達摩將手伸到他眼前的一瞬間,慧可清清楚楚地感到自己被一種無形無相卻又切切實實存在的力量擊中了。他目瞪口呆,驚詫萬分,若有所悟,卻又無從說起……
達摩的那隻大手突兀在眼前,更橫亙在整個天地之間,似乎還放射了淡淡的紅光。它不停地向慧可索要著:拿心來,拿——心——來!
我們用心之時,那真心無處不在,無所不能,但用過之後,它又無影無蹤,無形無相。這樣的心,到哪裏去找?慧可愣怔了半天,喃喃地說道:“師父,你叫我拿心來,可是,心在哪裏呀?我找不到啊!”
“拿心來,我為你安!”
達摩又大吼一聲。他這一吼,如同晴天霹靂,在慧可麵門前轟然炸響,陡然震斷了他的胡思亂想。是啊,心既然找不到,你還心痛個什麽?心既然空無蹤跡,你還安個什麽?
覓心不可得,為你安心竟[96]!
迷霧散盡,豔陽高照。慧可自性心田中慧日當空,寂照萬方。他,大悟了。
花開花落幾春秋。
有一天,達摩祖師對慧可說:“我將圓寂,現在將《楞伽經》四卷、袈裟一領,正式傳授給你。你為東土二祖,當知肩上擔子之重。東土禪燈,靠你接續。”
慧可默然肅立,達摩祖師說偈雲: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1]梵文,亦譯“陀那缽底”,佛教稱謂,施主之意。
[2]科學考試同榜考中的人。
[3]佛教名詞,亦稱“大千世界”。因大千世界有大、中、小三種“千世界”,故稱“三千大千世界”。
[4]道教指蓬萊、瀛洲、方丈三山。
[5]道教語,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6]是圍棋盤角部的某一位置。
[7]“眼”是由同色棋子圍住的一個或兩個空交叉點。
[8]唐代早中期圍棋為十五路圍棋。
[9]僧人隨身攜帶的一方布巾,以備磕頭、打坐時鋪用,所以也叫坐具。
[10]佛教謂修行要依照有德大師的指導。
[11]佛教教義名數。指地、水、火、風四種構成“色法(相當於物質現象)”的基本元素。
[12]非指道士。早期,佛教也將佛法真諦、禪之心要,稱之為“道”,因此也將修行佛法的人稱作“道人”。
[13]指寺院,尤指禪宗寺院。
[14]能成佛的本性,禪宗也稱之為:性,自性,本心,真如,等等。
[15]僧寺的職位,位在住持之下,無人高出其上,故名上座。
[16]寺院裏迎送賓客的僧人,也叫典客、典賓。
[17]指僧人行腳到寺院登記入住。
[18]寺院住持住的地方,也指寺院住持。
[19]大乘佛教的簡稱,因自稱能運載無量眾生從生死大河之此岸達到菩提涅槃之彼岸,成就佛果,故名。
[20]佛教將眼、耳、鼻、舌、身、意稱作六根。
[21]亦稱“清淨法眼”。禪宗認為,它能透見世間萬法實相,是以心傳心的微妙正法,即禪宗的心印。
[22]是寺院客堂知客手下的一種職務,由普通人或沙彌擔任。
[23]原為印度神話中的山名,佛教吸收為重要傳法中心。
[24]寺院裏僧人犯比較嚴重的錯誤時,方丈或僧值會在表堂當眾批評。
[25]香板,是一種形狀酷似寶劍的板子,用來警戒僧人遵守戒律,也用它懲罰違規犯戒的人。
[26]佛教教義名詞,指傲慢自負,輕慢眾人。
[27]一種用於佛事的樂器。
[28]娑婆世界之主,相當於中國傳說中的玉皇大帝。
[29]即第一個比丘尼——大愛道比丘尼,她撫育悉達多長大,佛陀成道後,她再三請求出家,受到大眾敬服。
[30]寺院裏僧人的住房。
[31]坐禪,亦稱作“坐香”。
[32]廳堂和內室,比喻含義深奧的意境或事理。
[33]佛祖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最善解悟空性,被稱為“解空第一”。
[34]印度恒河支流,據佛經記載,釋尊出家後,曾在河畔修苦行六年。
[35]佛典中記載婆竭羅龍王之女,八歲時聽文殊菩薩講《法華經》覺悟成佛。
[36]據《華嚴經》記載,善財為文殊菩薩曾住過的福城長者五百童子之一,受觀音菩薩點化後得道。
[37]相傳為春秋歐冶子、幹將所鑄的寶劍。
[38]原為古印度反婆羅門教思潮各個派別出家者的通稱。佛教盛行後專指佛教僧侶。
[39]佛教教義名數,指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
[40]指依據“六根”對“六塵”生起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41]此為隋代智命禪僧的偈子。
[42]佛教術語。一般解釋為不變的最高真理或本體。
[43]佛門中,高僧大德為弟子及信眾說法。
[44]古代印度的五類學科。全稱五明處,即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和內明。大乘佛教積極主張利益眾生,以五明為學人必學內容,並認為是圓成佛果的“大智資糧”。
[45]圍棋術語。一般指在棋局尚未獲得安定,可能受到對方威脅的整塊棋子。
[46]圍棋術語。局麵中指每個棋子所發揮的作用和效率。
[47]是佛定的製度。佛在世的時候,規定佛弟子一天隻能在中午吃一餐,也叫做過午不食。
[48]錫,即錫杖,禪杖。“駐錫”指高僧大德在某寺居住或當方丈。
[49]佛教指能夠教授佛法的有智慧的人。
[50]毛澤東1958年8月21日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擴大會議的講話。
[51] 此為南北朝詩人王籍詩作《入若耶溪》。
[52]梵語譯音的略稱。指佛寺,也是伽藍神的省稱。
[53]晉代僧人竺法崇的偈子。
[54]指母豬。
[55]古代指犀牛。
[56]修行人發現空的方法。
[57]指從生死迷界的此岸,到達解脫涅槃的彼岸。
[58]東晉陶淵明《雜詩》八首之一。
[59]隋代本濟禪師的偈子。
[60]指僧人執錫杖飛空,也指僧人遊方。
[61]僧尼受戒後的年歲。
[62]即“煩惱”。佛教某些派別認為煩惱並非眾生心性所固有,而由外界影響而起,故名為“客”。又因它能汙染心性,故名為“塵”。
[63]佛教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條戒律稱為“五戒”;“十善”即“十善道”,指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惱害、不邪淫十種可得“善報”的善業。
[64]佛教中將害女、害母、害阿羅漢、分裂僧團、傷害佛的身體稱為“五逆”;“十惡”即與“十善”相反的“十不善”。
[65]指色、受、想、行、識,是佛教對世間一切生取現象的簡單歸納和說明。
[66]削發出家。
[67]佛教戒律。為比丘和比丘尼所受的戒律。
[68]舞獅有南獅和北獅之分,南獅,在我國廣東等地比較普及。
[69]向佛菩薩及諸賢聖僧行五體投地之禮。
[70]佛教用語。尺,佛事擊打類用具。鳴尺,即擊打著尺。
[71]佛教的“空”指緣起性空,並非一無所有。過分執著於“空”、強調“空”,就是“頑空”。
[72]佛教中不依次第,快速到達覺悟之教法,稱為頓教。
[73]指佛教苦、集、滅、道四種真理。
[74]指順境中身心喜悅,也特指眾生聽聞佛法,心生歡悅。
[75]出自《莊子?知北遊》,比喻道無所不在。
[76]同在一個法師門下修行的僧人。
[77]佛教僧職。執掌文書。
[78]指修行有多深之意。
[79]佛教教義名詞。指不認識“我”是五蘊暫時和合,為人自負傲慢。
[80]佛教教義名詞。指不知眾生為五蘊假合,妄執人我為實我。
[81]古人誦讀佛經稱為“轉經”,含有理解、融匯、學以致用等意思。
[82]佛教教義名詞。即思量、思考,泛指一切思想認識活動。
[83]指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進度、禪定度、智慧度六種從生死輪回之此岸到涅槃寂靜之彼岸的方法。
[84]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85]指東方阿閦佛、南方寶相佛、西方無量壽佛、北方微妙聲佛。
[86]逐漸、有次第、分階段的禪修方法。
[87]指一種禪定狀態,能化解一切嗔恨。
[88]法具,也比喻佛法。
[89]為過去世最初之佛,故禪林常用“威音王(佛)已前”指點學人參究自己本來麵目,已前,表示無量無邊的久遠之前。意猶“父母未生之前”、“天地未開以前”、“空劫以前”。
[90]“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均指僧尼行住坐臥的行為規範。
[91]禪宗用語。弟子修行所得,是否達到開悟境界,須受師父印證,獲得認可。
[92]佛教名詞。指能顯現世界萬象如大圓鏡的智慧。
[93]即佛塔。
[94]變化,應變。
[95]編入戶籍的平民。
[96]我已經為你安心了。竟,完畢。
這船來自遙遠的天竺。那位赤足站立在甲板上的蕃僧,就是注定要改變中國佛教發展方向,並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達摩祖師。
達摩祖師的赤腳一踏上了中國南海(今廣州)堅實的土地,便對外宣稱:
“我要找一個不被人欺負的人。”
當時,正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連貴為南朝皇帝的梁武帝,都不是達摩要找的人,所以,他一葦渡江來到河南嵩山,在距少林寺七裏半的五乳峰太古洞麵壁而坐。這一坐,他老人家整整坐了九個年頭。人稱壁觀婆羅門。
達摩麵壁,當然是在等一個人,一個不被人欺負的人。這個人就是慧可。慧可原名神光,長得方頭大耳,聰慧異常。他聽說了達摩麵壁的故事之後,心有靈犀,立刻去向這位來自佛陀故鄉的祖師求法問道。
神光興衝衝來到嵩山,卻在太古洞碰了一鼻子灰。那達摩整日麵壁而坐,不言不語,不動不搖,任神光百般乞求,千遍訴說,他始終連眼皮都未抬一抬。莫非,你真的是一尊千年石佛?
從春到夏,從夏到秋,從秋到冬,達摩天天麵壁,神光日日碰壁。但他鍥而不舍,求道之心始終不渝。轉眼到了寒冬臘月,神光照例堅持每天來請求達摩收他為徒,達摩依舊不理不睬。然而,這一天,神光為了求得無上大道,下定了決心:你不答應我的請求,我就站在山洞之外永遠不離去!
這一天,是臘月初九。臘七臘八,出門凍傻。這幾日,正是全年最冷的時候,哈氣凝霜,滴水成冰。朔風似快刀,一下又一下,在神光臉頰上劃出一道道小裂口;寒氣像冰蛇,從腳底鑽入骨縫,齧咬著他的神經……他也像達摩那樣,一動不動。入夜,鵝毛大雪從天而降。風卷雪,摔打在臉上,落進衣領裏,神光凍得瑟瑟直抖。但他任嚴寒刺骨,風雪狂虐,堅持站立在山洞之外。夜,越來越深;雪,愈下愈大;風,一陣比一陣凜冽……
一夜北風緊,天亮雪尚飄。在太古洞外站立了整整一個晚上的神光,渾身沾滿了白雪,長滿了霜花,掛滿了冰墜,猶如冷霜凝固、冰雕雪砌一般。
達摩大師的意識從禪定中出來,向洞外看了一眼。於是,他將雪人一樣的神光看進了眼裏,不動聲色地問道:
“你在雪中站立了一夜,想求個什麽?”
達摩大師終於開口了!神光欣喜若狂,激動萬分,兩行不知是苦是鹹的眼淚,潸然而下……半晌,神光才斷斷續續從咯咯作響的牙縫裏蹦出了一句話:
“大、大師、慈、慈……悲,為、為我、開、開甘露法門。”
達摩祖師乜斜了他一眼,緩緩說道:“諸佛無上妙法,是天長地久,行難行之事,忍難忍之情,累世勤奮,曠劫精進而修得的。你憑著這麽一點點小小的恭敬、小小的殷勤,就想得到?哼,你站在膝蓋深的白雪中算得了什麽?若想得我心法,除非天降紅雪!”
天降紅雪?這是不可能呀!也就是說,神光求無上菩提沒指望了!
神光又餓又冷,而此時此刻,他的一顆因絕望而不停抽搐的心,更是痛苦萬分。他可以忍受風雪肆虐,但無法接受被達摩拒絕的現實。
這時,山崖上一株枝葉茂密的鬆樹因為樹冠上積雪太多,所有的樹枝都被壓得向下彎曲著。雪仍在不停地下,樹上的積雪仍在不斷地增多;好像,它已經再也無法承受那巨大的重量了,大樹隨時都有可能轟然倒下……隨著“哢嚓”一聲響,樹上一根最長的樹枝折斷了。整棵大樹因為平衡被打破,在那一瞬間強烈搖晃起來,積雪紛紛墜落。
它雖然丟棄了一條最強壯的樹枝,卻換來了整棵大樹的生命。
詩人說,大樹每失去一條胳膊,就能得到一隻眼睛。
目睹這一切的神光突然受到了啟發:佛祖釋迦牟尼以及曆代祖師為了求法悟道,敲骨取髓,不惜身命。古人能做到,我為什麽不能做到?
為了顯示誓死求法的決心,為了表示自己發自靈魂的誠懇,神光抽出戒刀,猛然砍向自己的左臂——
奇跡出現了,從神光斷臂處噴湧而出的鮮血,染紅了空中飄飄灑灑的雪花,染紅了白茫茫的雪地!
“師父,你看,你快看,天降紅雪了!天真的在降紅雪!”
達摩大師不禁熱淚盈眶。他沒想到,神光為了求法而自行斷臂。他十分動情地說:“可,可!曆代諸佛當初求法之時,和你現在一樣,都曾為法忘身,為法捐軀。你已經用你的行動證明,你完全有資格接續佛之慧命。”
從此,神光改名為慧可。
這慧可斷了一條胳膊,疼得渾身哆嗦,但他不說自己身上疼痛,而是說:“師父,我心痛難安,請你為我安心。”
原來,慧可是在變相向達摩討教佛法的真諦。因此,他所說的心,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肉團子心髒,而是我們那顆真心,那心雖然無形無狀,卻能思維、能妄想、能說話、能辨音,舉手投足,揚眉瞬目……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佛教所謂的明心見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說的就是這顆心。
達摩祖師聽慧可說心痛難安,怪目圓瞪,倏地將一隻大手伸到他的麵前,大聲喝道:“拿心來,我為你安!”
電光石火。就在達摩將手伸到他眼前的一瞬間,慧可清清楚楚地感到自己被一種無形無相卻又切切實實存在的力量擊中了。他目瞪口呆,驚詫萬分,若有所悟,卻又無從說起……
達摩的那隻大手突兀在眼前,更橫亙在整個天地之間,似乎還放射了淡淡的紅光。它不停地向慧可索要著:拿心來,拿——心——來!
我們用心之時,那真心無處不在,無所不能,但用過之後,它又無影無蹤,無形無相。這樣的心,到哪裏去找?慧可愣怔了半天,喃喃地說道:“師父,你叫我拿心來,可是,心在哪裏呀?我找不到啊!”
“拿心來,我為你安!”
達摩又大吼一聲。他這一吼,如同晴天霹靂,在慧可麵門前轟然炸響,陡然震斷了他的胡思亂想。是啊,心既然找不到,你還心痛個什麽?心既然空無蹤跡,你還安個什麽?
覓心不可得,為你安心竟[96]!
迷霧散盡,豔陽高照。慧可自性心田中慧日當空,寂照萬方。他,大悟了。
花開花落幾春秋。
有一天,達摩祖師對慧可說:“我將圓寂,現在將《楞伽經》四卷、袈裟一領,正式傳授給你。你為東土二祖,當知肩上擔子之重。東土禪燈,靠你接續。”
慧可默然肅立,達摩祖師說偈雲: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1]梵文,亦譯“陀那缽底”,佛教稱謂,施主之意。
[2]科學考試同榜考中的人。
[3]佛教名詞,亦稱“大千世界”。因大千世界有大、中、小三種“千世界”,故稱“三千大千世界”。
[4]道教指蓬萊、瀛洲、方丈三山。
[5]道教語,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6]是圍棋盤角部的某一位置。
[7]“眼”是由同色棋子圍住的一個或兩個空交叉點。
[8]唐代早中期圍棋為十五路圍棋。
[9]僧人隨身攜帶的一方布巾,以備磕頭、打坐時鋪用,所以也叫坐具。
[10]佛教謂修行要依照有德大師的指導。
[11]佛教教義名數。指地、水、火、風四種構成“色法(相當於物質現象)”的基本元素。
[12]非指道士。早期,佛教也將佛法真諦、禪之心要,稱之為“道”,因此也將修行佛法的人稱作“道人”。
[13]指寺院,尤指禪宗寺院。
[14]能成佛的本性,禪宗也稱之為:性,自性,本心,真如,等等。
[15]僧寺的職位,位在住持之下,無人高出其上,故名上座。
[16]寺院裏迎送賓客的僧人,也叫典客、典賓。
[17]指僧人行腳到寺院登記入住。
[18]寺院住持住的地方,也指寺院住持。
[19]大乘佛教的簡稱,因自稱能運載無量眾生從生死大河之此岸達到菩提涅槃之彼岸,成就佛果,故名。
[20]佛教將眼、耳、鼻、舌、身、意稱作六根。
[21]亦稱“清淨法眼”。禪宗認為,它能透見世間萬法實相,是以心傳心的微妙正法,即禪宗的心印。
[22]是寺院客堂知客手下的一種職務,由普通人或沙彌擔任。
[23]原為印度神話中的山名,佛教吸收為重要傳法中心。
[24]寺院裏僧人犯比較嚴重的錯誤時,方丈或僧值會在表堂當眾批評。
[25]香板,是一種形狀酷似寶劍的板子,用來警戒僧人遵守戒律,也用它懲罰違規犯戒的人。
[26]佛教教義名詞,指傲慢自負,輕慢眾人。
[27]一種用於佛事的樂器。
[28]娑婆世界之主,相當於中國傳說中的玉皇大帝。
[29]即第一個比丘尼——大愛道比丘尼,她撫育悉達多長大,佛陀成道後,她再三請求出家,受到大眾敬服。
[30]寺院裏僧人的住房。
[31]坐禪,亦稱作“坐香”。
[32]廳堂和內室,比喻含義深奧的意境或事理。
[33]佛祖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最善解悟空性,被稱為“解空第一”。
[34]印度恒河支流,據佛經記載,釋尊出家後,曾在河畔修苦行六年。
[35]佛典中記載婆竭羅龍王之女,八歲時聽文殊菩薩講《法華經》覺悟成佛。
[36]據《華嚴經》記載,善財為文殊菩薩曾住過的福城長者五百童子之一,受觀音菩薩點化後得道。
[37]相傳為春秋歐冶子、幹將所鑄的寶劍。
[38]原為古印度反婆羅門教思潮各個派別出家者的通稱。佛教盛行後專指佛教僧侶。
[39]佛教教義名數,指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
[40]指依據“六根”對“六塵”生起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41]此為隋代智命禪僧的偈子。
[42]佛教術語。一般解釋為不變的最高真理或本體。
[43]佛門中,高僧大德為弟子及信眾說法。
[44]古代印度的五類學科。全稱五明處,即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和內明。大乘佛教積極主張利益眾生,以五明為學人必學內容,並認為是圓成佛果的“大智資糧”。
[45]圍棋術語。一般指在棋局尚未獲得安定,可能受到對方威脅的整塊棋子。
[46]圍棋術語。局麵中指每個棋子所發揮的作用和效率。
[47]是佛定的製度。佛在世的時候,規定佛弟子一天隻能在中午吃一餐,也叫做過午不食。
[48]錫,即錫杖,禪杖。“駐錫”指高僧大德在某寺居住或當方丈。
[49]佛教指能夠教授佛法的有智慧的人。
[50]毛澤東1958年8月21日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擴大會議的講話。
[51] 此為南北朝詩人王籍詩作《入若耶溪》。
[52]梵語譯音的略稱。指佛寺,也是伽藍神的省稱。
[53]晉代僧人竺法崇的偈子。
[54]指母豬。
[55]古代指犀牛。
[56]修行人發現空的方法。
[57]指從生死迷界的此岸,到達解脫涅槃的彼岸。
[58]東晉陶淵明《雜詩》八首之一。
[59]隋代本濟禪師的偈子。
[60]指僧人執錫杖飛空,也指僧人遊方。
[61]僧尼受戒後的年歲。
[62]即“煩惱”。佛教某些派別認為煩惱並非眾生心性所固有,而由外界影響而起,故名為“客”。又因它能汙染心性,故名為“塵”。
[63]佛教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條戒律稱為“五戒”;“十善”即“十善道”,指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惱害、不邪淫十種可得“善報”的善業。
[64]佛教中將害女、害母、害阿羅漢、分裂僧團、傷害佛的身體稱為“五逆”;“十惡”即與“十善”相反的“十不善”。
[65]指色、受、想、行、識,是佛教對世間一切生取現象的簡單歸納和說明。
[66]削發出家。
[67]佛教戒律。為比丘和比丘尼所受的戒律。
[68]舞獅有南獅和北獅之分,南獅,在我國廣東等地比較普及。
[69]向佛菩薩及諸賢聖僧行五體投地之禮。
[70]佛教用語。尺,佛事擊打類用具。鳴尺,即擊打著尺。
[71]佛教的“空”指緣起性空,並非一無所有。過分執著於“空”、強調“空”,就是“頑空”。
[72]佛教中不依次第,快速到達覺悟之教法,稱為頓教。
[73]指佛教苦、集、滅、道四種真理。
[74]指順境中身心喜悅,也特指眾生聽聞佛法,心生歡悅。
[75]出自《莊子?知北遊》,比喻道無所不在。
[76]同在一個法師門下修行的僧人。
[77]佛教僧職。執掌文書。
[78]指修行有多深之意。
[79]佛教教義名詞。指不認識“我”是五蘊暫時和合,為人自負傲慢。
[80]佛教教義名詞。指不知眾生為五蘊假合,妄執人我為實我。
[81]古人誦讀佛經稱為“轉經”,含有理解、融匯、學以致用等意思。
[82]佛教教義名詞。即思量、思考,泛指一切思想認識活動。
[83]指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進度、禪定度、智慧度六種從生死輪回之此岸到涅槃寂靜之彼岸的方法。
[84]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85]指東方阿閦佛、南方寶相佛、西方無量壽佛、北方微妙聲佛。
[86]逐漸、有次第、分階段的禪修方法。
[87]指一種禪定狀態,能化解一切嗔恨。
[88]法具,也比喻佛法。
[89]為過去世最初之佛,故禪林常用“威音王(佛)已前”指點學人參究自己本來麵目,已前,表示無量無邊的久遠之前。意猶“父母未生之前”、“天地未開以前”、“空劫以前”。
[90]“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均指僧尼行住坐臥的行為規範。
[91]禪宗用語。弟子修行所得,是否達到開悟境界,須受師父印證,獲得認可。
[92]佛教名詞。指能顯現世界萬象如大圓鏡的智慧。
[93]即佛塔。
[94]變化,應變。
[95]編入戶籍的平民。
[96]我已經為你安心了。竟,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