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萬眾一心
開啟我的邊疆軍墾生涯 作者:大強6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雨澤拍拍他的肩膀:“這事你就不要擔心了,把司機準備好。車我來聯係。到時候直接去開回來就行了。”
小伯子大喜,拿起啤酒瓶子直接吹了一瓶。葉雨澤自然也不甘示弱,拿起來也跟著吹。到現在,葉雨澤隻有跟這些人在一起,才能找到這個年齡該有的快樂。
喝完酒,葉雨澤兩條腿也開始打晃。醉意朦朧的小伯子打發人把他送回了學校家屬院。
二紅看見這家夥晃著就回來了,逗得笑不可支。連忙把他衣服扒了,幫著他把澡洗了。他整個人才清醒一些,然後他給楊革勇打了個電話,說起這邊需要三十輛車的事情。楊革勇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開玩笑,到目前為止,葉雨澤對於北疆一直都是輸血。還沒有過任何要求呢,若是第一次就被拒,別說他,整個一團都得被打臉。
楊革勇急忙給劉慶華打電話,說了葉雨澤要汽車的事情。劉慶華毫不猶豫的說道:“放心,我就是把其他合同都推了,也得給他把這幾十輛車擠出來。”
如今的戰士汽車廠經過幾次擴建,已經頗有規模了。而經過伊萬父子的共同努力,嘎斯卡車終於華麗的變身了。
不再是那種大腦袋,機器在前麵的那種大腦袋卡車。而是變成了平頭。這樣一來,司機的視野要好多了,而且駕駛室寬敞了許多。
劉慶華這個激動啊,立馬按照事先定好的獎勵方案,給與伊萬父子十萬盧布的獎金。
人就是這樣,有時候你定很多條文。人家不一定愛看。就算看了,也不一定當回事。但是一旦這些條文跟自己或者身邊人發生關係,那麽就會引起震動了。
劉慶華把十萬盧布擺在桌子上,在全廠大會上發的。這種視覺效果,那是相當的明顯的。特別對那些蘇聯專家。
他們都比伊萬父子來得早,但是除了幹好本職工作,別的事情還真沒有用過心。如今看見人家父子兩抱著那麽一大堆錢,不眼紅才怪!
盡管也有不服氣的,可是那沒有用。如今的嘎斯車擺在那裏,就像一個老漢華麗的變身成了王子。關鍵是不僅是漂亮,而且駕駛起來也舒服了許多。
這次改革的成功,讓兩個配件廠也順利誕生了。就是車外殼和地盤廠。因為車型的改變,蘇聯那些東西肯定不能使用了。
這樣算下來,如今完全靠進口的,就隻剩下發動機和變速箱了。不過這兩樣東西解決起來還真有些麻煩。
因為目前國內無論是鋼材質量還是加工精密度,還都無法滿足這兩個核心部件的要求。隻能寄希望於以後了。
目前,大家對於基建連即將到來的連軋設備充滿了期望。如果這個設備真能鍛造出合格的特種鋼,那麽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今馬全義帶領原來的老兵團戰士們全力以赴的建設新鋼廠。不僅團裏麵的建築公司,包括師裏的,幾個建築公司如今全部集中到基建連,夜以繼日的施工。
盧克則帶著幾個技術人員指導,保證設備到來之後,沒有一點障礙的把設備安裝成功。
目前,更重要的一個問題又擺在了馬全義和葉萬成麵前。那就是缺人。雖然德國設備機械化程度很高,但是一個接近年產幾百萬噸級的綜合鋼廠,需要的人數也不是區區一個師能夠解決的。
馬全義已經連續打了幾份報告,都是要人,要人,要人!
其實這個問題基建連自己可以解決,那就是來基建連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但是限於工廠規模,基建連留下的人口不超過一千人。
但是如果新鋼廠建成,再加上一千人連各工種崗位也填不滿啊?此時報告已經到了吳天明手裏,兵團黨委也為此開過幾次會議了。
最後,形成了一致決議。那就是從全兵團抽調年輕人去新鋼廠,要把鋼廠打造成兵團的明星企業。
馬全義接到通知激動的熱淚盈眶,全兵團的明星企業代表什麽?目前也就石河子幾個八一廠得到過這個榮譽。那麽基建連以後會成什麽樣子?他沒有想,也不敢想。反正他知道,基建連的輝煌是在他任期內發生的,這就夠了。
兵團黨委的決議力度,可不是一個師級單位能比的。大批的基建單位來到基建連,但是因為基建連的地理位置收到限製,所以幾十棟住宅樓在五連的原址上麵開始建設。
至於資金,這個不用上級操心。基建連有,甚至連建材方麵都不用上麵調撥,口岸那邊隨時能夠運過來。
與此同時,鐵道兵部隊也在夜以繼日的鋪設著鐵路。北疆地理環境複雜,隧道和橋梁的建設耗費著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還包括生命。
如今的鐵道兵部隊也已經集體轉業,並入鐵道部。各師級單位更名為工程局。他們跟兵團一樣,純粹是一支由軍人組成的單位。
當戰爭結束,別的部隊都開始修養生息時。這支部隊卻開始了更加艱苦而繁重的建設任務。幾十年間,在祖國的大地上,修建了無數貫通南北東西的鐵路幹線。
而且他們跟兵團可以說是孿生兄弟。因為他們的第一任司令員和政委都是一個人。那就是兵團人的精神支柱和偶像,王老!
王老可是把北疆當做自己的家鄉的。鐵道兵在這裏施工怎麽可能不盡心?他們連續打破了曆史上無數紀錄,讓北疆的鐵路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向北延伸著。
而兵團的另一個產業,也正在轟轟烈烈的開始了建設,那就是阿勒泰鐵礦。這個鐵礦的成立,也會徹底改變北疆鋼鐵完全依靠外運這個狀況。對於整個北疆的建設,也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而此時的楊革勇還在莫斯科,因為他的數次提議。奧斯特羅夫斯基終於采納了他的建議,開始加大運輸力度。讓這次的糧食交易加快了速度。
而楊革勇也因為這次的交易,進入了莫斯科某些大人物的視線。畢竟是他促成了這次交易,讓蘇聯國內的糧荒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小伯子大喜,拿起啤酒瓶子直接吹了一瓶。葉雨澤自然也不甘示弱,拿起來也跟著吹。到現在,葉雨澤隻有跟這些人在一起,才能找到這個年齡該有的快樂。
喝完酒,葉雨澤兩條腿也開始打晃。醉意朦朧的小伯子打發人把他送回了學校家屬院。
二紅看見這家夥晃著就回來了,逗得笑不可支。連忙把他衣服扒了,幫著他把澡洗了。他整個人才清醒一些,然後他給楊革勇打了個電話,說起這邊需要三十輛車的事情。楊革勇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開玩笑,到目前為止,葉雨澤對於北疆一直都是輸血。還沒有過任何要求呢,若是第一次就被拒,別說他,整個一團都得被打臉。
楊革勇急忙給劉慶華打電話,說了葉雨澤要汽車的事情。劉慶華毫不猶豫的說道:“放心,我就是把其他合同都推了,也得給他把這幾十輛車擠出來。”
如今的戰士汽車廠經過幾次擴建,已經頗有規模了。而經過伊萬父子的共同努力,嘎斯卡車終於華麗的變身了。
不再是那種大腦袋,機器在前麵的那種大腦袋卡車。而是變成了平頭。這樣一來,司機的視野要好多了,而且駕駛室寬敞了許多。
劉慶華這個激動啊,立馬按照事先定好的獎勵方案,給與伊萬父子十萬盧布的獎金。
人就是這樣,有時候你定很多條文。人家不一定愛看。就算看了,也不一定當回事。但是一旦這些條文跟自己或者身邊人發生關係,那麽就會引起震動了。
劉慶華把十萬盧布擺在桌子上,在全廠大會上發的。這種視覺效果,那是相當的明顯的。特別對那些蘇聯專家。
他們都比伊萬父子來得早,但是除了幹好本職工作,別的事情還真沒有用過心。如今看見人家父子兩抱著那麽一大堆錢,不眼紅才怪!
盡管也有不服氣的,可是那沒有用。如今的嘎斯車擺在那裏,就像一個老漢華麗的變身成了王子。關鍵是不僅是漂亮,而且駕駛起來也舒服了許多。
這次改革的成功,讓兩個配件廠也順利誕生了。就是車外殼和地盤廠。因為車型的改變,蘇聯那些東西肯定不能使用了。
這樣算下來,如今完全靠進口的,就隻剩下發動機和變速箱了。不過這兩樣東西解決起來還真有些麻煩。
因為目前國內無論是鋼材質量還是加工精密度,還都無法滿足這兩個核心部件的要求。隻能寄希望於以後了。
目前,大家對於基建連即將到來的連軋設備充滿了期望。如果這個設備真能鍛造出合格的特種鋼,那麽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今馬全義帶領原來的老兵團戰士們全力以赴的建設新鋼廠。不僅團裏麵的建築公司,包括師裏的,幾個建築公司如今全部集中到基建連,夜以繼日的施工。
盧克則帶著幾個技術人員指導,保證設備到來之後,沒有一點障礙的把設備安裝成功。
目前,更重要的一個問題又擺在了馬全義和葉萬成麵前。那就是缺人。雖然德國設備機械化程度很高,但是一個接近年產幾百萬噸級的綜合鋼廠,需要的人數也不是區區一個師能夠解決的。
馬全義已經連續打了幾份報告,都是要人,要人,要人!
其實這個問題基建連自己可以解決,那就是來基建連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但是限於工廠規模,基建連留下的人口不超過一千人。
但是如果新鋼廠建成,再加上一千人連各工種崗位也填不滿啊?此時報告已經到了吳天明手裏,兵團黨委也為此開過幾次會議了。
最後,形成了一致決議。那就是從全兵團抽調年輕人去新鋼廠,要把鋼廠打造成兵團的明星企業。
馬全義接到通知激動的熱淚盈眶,全兵團的明星企業代表什麽?目前也就石河子幾個八一廠得到過這個榮譽。那麽基建連以後會成什麽樣子?他沒有想,也不敢想。反正他知道,基建連的輝煌是在他任期內發生的,這就夠了。
兵團黨委的決議力度,可不是一個師級單位能比的。大批的基建單位來到基建連,但是因為基建連的地理位置收到限製,所以幾十棟住宅樓在五連的原址上麵開始建設。
至於資金,這個不用上級操心。基建連有,甚至連建材方麵都不用上麵調撥,口岸那邊隨時能夠運過來。
與此同時,鐵道兵部隊也在夜以繼日的鋪設著鐵路。北疆地理環境複雜,隧道和橋梁的建設耗費著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還包括生命。
如今的鐵道兵部隊也已經集體轉業,並入鐵道部。各師級單位更名為工程局。他們跟兵團一樣,純粹是一支由軍人組成的單位。
當戰爭結束,別的部隊都開始修養生息時。這支部隊卻開始了更加艱苦而繁重的建設任務。幾十年間,在祖國的大地上,修建了無數貫通南北東西的鐵路幹線。
而且他們跟兵團可以說是孿生兄弟。因為他們的第一任司令員和政委都是一個人。那就是兵團人的精神支柱和偶像,王老!
王老可是把北疆當做自己的家鄉的。鐵道兵在這裏施工怎麽可能不盡心?他們連續打破了曆史上無數紀錄,讓北疆的鐵路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向北延伸著。
而兵團的另一個產業,也正在轟轟烈烈的開始了建設,那就是阿勒泰鐵礦。這個鐵礦的成立,也會徹底改變北疆鋼鐵完全依靠外運這個狀況。對於整個北疆的建設,也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而此時的楊革勇還在莫斯科,因為他的數次提議。奧斯特羅夫斯基終於采納了他的建議,開始加大運輸力度。讓這次的糧食交易加快了速度。
而楊革勇也因為這次的交易,進入了莫斯科某些大人物的視線。畢竟是他促成了這次交易,讓蘇聯國內的糧荒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