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對治療偏頭痛更有心得,不是因為他隻會治療偏頭痛,而是偏頭痛的病例相對治療較多,才能做到下針如有神。
這還不是最悲催的,如果這個世界也如藍星,說不定將來師傅都會失業,從此沒有資格開展中醫治療。
想到這裏,李元也有點急迫,覺得必須盡快熟知考試需要的知識,不然到時別想拿到執業證書。
至於師傅,他也沒有辦法,將來是一刀切。起草中醫考證的那些專家其實都是西醫出身,後果如何可想而知。
想到這裏,李元也是無奈地搖頭,明著是中西醫之爭,實際上一切都是資本在背後作祟。
中醫的檢查、診斷和治療一般非常省錢,他有一套完整的體係,通過望聞問切,根據你的病症,得出對症的治療。
中藥一般都不貴,貴的是那些養生的藥方。
但是西醫不一樣,他針對不同的病症有完整的治療規程,如果醫生按照規程治療,出了問題,由醫院擔著,由協會擔著。
但是如果你沒有按照規程治療,出了問題,那就是醫生的責任。
所以醫生不得不用排除法,一堆檢查下來,發現是腳上紮了一根刺。
真正得病,治療的規程更為繁複,所以西醫的全科大夫基本不存在。
從發現病例、研製藥物、臨床試驗、製定規程、治療實踐、批準上市、批量生產、分銷、病房、醫生,這麽一係列的環節,都需要錢。
而且所有人都得得利,你想想,西醫治療它能簡單的了嗎?
所以,大家經常會看到這麽一個現象,如果醫院發現一個新的病例,有實力的醫院一定會提供免費醫療。
具體原因,我就不說了,大家慢慢自個悟。
其實很多絕症,西醫能夠告訴一個名稱,一個相對明確的病因,然後拖上一段時間,告知家屬他們盡力了。
還有一些當時告知家屬手術很成功,但是隻是續命了幾年。結果是基本上掏空幾代人的積蓄,意義何在?!
過去老中醫看病,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回去吧,想吃什麽就吃點什麽吧!”。
因為中醫從係統上判斷,是否能治;他們更相信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應該順勢而為。
家屬也明白,雖然悲傷,但是也知道怎麽做,不用做選擇題。
現在的醫院會告知你一個治愈的概率,讓家屬自己衡量。
正常的情況下,家屬都會全力以赴,砸鍋賣鐵,東挪西借,結果如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家裏等了一會兒,沒有病人上門,師傅起身放下書本,穿上千層底,紮上褲腿,確保沒有落下任何缺漏。
李元一看師傅的動靜,不用言語就知道這是要進山。
所以他趕忙下地,像師傅一樣整理褲腿,師傅稍稍側頭,會心一笑,暗自思忖,‘這樣的悟性才是學習中醫的材料’。
李元快走幾步,拿過兩頂草帽,一頂遞給師傅,另一頂戴在自己的頭上。
把背簍背上,裏麵放入了兩把藥鋤。
從牆上拿下兩隻軍用水壺,水壺外邊用毛線編織的網罩,一是為了防滑,二是為了隔熱。
把其中一個灌滿白開水,另一個灌滿深井水,全部放入背簍。
此時師母遞過一件毛衣,李元趕忙接過,“山裏涼的話,記得提醒老頭子換上。多大的人也不懂照顧自個”。
此時老爺子已經站在院裏,正給晾曬在院中的草藥翻個兒。
“知道了師母,放心吧,一定給你辦的妥妥的”。
“等會!這件外套你也拿著,是張傑留下的,到山裏,你也換上”。
李元也沒有矯情,伸手接過,“謝謝師母”。
一切準備就緒,來到院中,師傅早就把草藥翻完,看著走出來的李元也沒有說話,背著手向院外走去。
一路上,都是張大夫、張爺爺、老張、張叔等等的問候聲,可見師傅的影響力。
師傅微笑著一路應和,等走出村口,一臉的風淡雲輕,好似對此毫不在意。
李元快走幾步,稍稍落後師傅半個身位。
“師傅,您可真是威風,大家可是發自內心的尊敬您”,這個時候李元知道他該扮演什麽角色。
不要認為博士就是書呆子,不通人情世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紛爭,有些時候,學校的爭鬥更甚江湖。
江湖可爭取的利益很多,聰明人一般不會把事做絕。
但是學校裏的利益就那些,更多的人其實沒有具體的業務,可爭取的利益就更少了。所以有時為了雞毛蒜皮的事爭的頭破血流。
一個公派留學的名額可想有多搶手,在另一個世界,高波可是沒少浪費心機,才得以成行,可惜福兮禍所依,沒有個善終。
“這些都是浮雲,作為一個有德行的中醫,不可看重名聲,救死扶傷才是我們的本分”。
張老語重心長,但是臉上的喜色卻是滿溢而出。
“師傅教訓的是,徒兒謹記!”
師傅一副’孺子可教‘的眼神,微微點頭。可惜師傅沒有胡子,不然也許會手捋胡須,抬頭望天。
李家莊坐落在小盆地的西北方,西邊、北邊都是大山,向南,向東全部是沃野。
正好處於大青山的山腳下。
李家莊選擇的位置非常合理,處於大青山於盆地平原過渡的小丘陵山腳下,背靠小丘陵,麵向大平原。
下雨時,連綿大青山匯集的洪水被丘陵阻擋,順著丘陵兩邊流向開鑿的排水溝,對李家莊沒有一點威脅。
所有的洪水最後注入東南角的一個湖泊,當地人把他稱呼為黃旗海。
黃旗海居然是鹹水湖,困難時期,湖中出產的魚蝦拯救了這裏的所有人。
二人邊走邊聊,有時也探討一番病例。
1個小時後,已經翻過村前的小山,來到大山腳下。
“師傅,歇腳喝口水吧?!”
張老點點頭,找了一塊幹淨的大石頭,坐到上麵,接過水壺,輕押一口,遠眺深山,眼裏都是回憶。
這種行為李元在張老身上已經發現了多次,師傅不說,他也不敢亂問。
李元坐在下首,拿出自己的水壺,小抿一口,在口中含了十幾秒才吞咽入腹。
這還不是最悲催的,如果這個世界也如藍星,說不定將來師傅都會失業,從此沒有資格開展中醫治療。
想到這裏,李元也有點急迫,覺得必須盡快熟知考試需要的知識,不然到時別想拿到執業證書。
至於師傅,他也沒有辦法,將來是一刀切。起草中醫考證的那些專家其實都是西醫出身,後果如何可想而知。
想到這裏,李元也是無奈地搖頭,明著是中西醫之爭,實際上一切都是資本在背後作祟。
中醫的檢查、診斷和治療一般非常省錢,他有一套完整的體係,通過望聞問切,根據你的病症,得出對症的治療。
中藥一般都不貴,貴的是那些養生的藥方。
但是西醫不一樣,他針對不同的病症有完整的治療規程,如果醫生按照規程治療,出了問題,由醫院擔著,由協會擔著。
但是如果你沒有按照規程治療,出了問題,那就是醫生的責任。
所以醫生不得不用排除法,一堆檢查下來,發現是腳上紮了一根刺。
真正得病,治療的規程更為繁複,所以西醫的全科大夫基本不存在。
從發現病例、研製藥物、臨床試驗、製定規程、治療實踐、批準上市、批量生產、分銷、病房、醫生,這麽一係列的環節,都需要錢。
而且所有人都得得利,你想想,西醫治療它能簡單的了嗎?
所以,大家經常會看到這麽一個現象,如果醫院發現一個新的病例,有實力的醫院一定會提供免費醫療。
具體原因,我就不說了,大家慢慢自個悟。
其實很多絕症,西醫能夠告訴一個名稱,一個相對明確的病因,然後拖上一段時間,告知家屬他們盡力了。
還有一些當時告知家屬手術很成功,但是隻是續命了幾年。結果是基本上掏空幾代人的積蓄,意義何在?!
過去老中醫看病,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回去吧,想吃什麽就吃點什麽吧!”。
因為中醫從係統上判斷,是否能治;他們更相信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應該順勢而為。
家屬也明白,雖然悲傷,但是也知道怎麽做,不用做選擇題。
現在的醫院會告知你一個治愈的概率,讓家屬自己衡量。
正常的情況下,家屬都會全力以赴,砸鍋賣鐵,東挪西借,結果如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家裏等了一會兒,沒有病人上門,師傅起身放下書本,穿上千層底,紮上褲腿,確保沒有落下任何缺漏。
李元一看師傅的動靜,不用言語就知道這是要進山。
所以他趕忙下地,像師傅一樣整理褲腿,師傅稍稍側頭,會心一笑,暗自思忖,‘這樣的悟性才是學習中醫的材料’。
李元快走幾步,拿過兩頂草帽,一頂遞給師傅,另一頂戴在自己的頭上。
把背簍背上,裏麵放入了兩把藥鋤。
從牆上拿下兩隻軍用水壺,水壺外邊用毛線編織的網罩,一是為了防滑,二是為了隔熱。
把其中一個灌滿白開水,另一個灌滿深井水,全部放入背簍。
此時師母遞過一件毛衣,李元趕忙接過,“山裏涼的話,記得提醒老頭子換上。多大的人也不懂照顧自個”。
此時老爺子已經站在院裏,正給晾曬在院中的草藥翻個兒。
“知道了師母,放心吧,一定給你辦的妥妥的”。
“等會!這件外套你也拿著,是張傑留下的,到山裏,你也換上”。
李元也沒有矯情,伸手接過,“謝謝師母”。
一切準備就緒,來到院中,師傅早就把草藥翻完,看著走出來的李元也沒有說話,背著手向院外走去。
一路上,都是張大夫、張爺爺、老張、張叔等等的問候聲,可見師傅的影響力。
師傅微笑著一路應和,等走出村口,一臉的風淡雲輕,好似對此毫不在意。
李元快走幾步,稍稍落後師傅半個身位。
“師傅,您可真是威風,大家可是發自內心的尊敬您”,這個時候李元知道他該扮演什麽角色。
不要認為博士就是書呆子,不通人情世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紛爭,有些時候,學校的爭鬥更甚江湖。
江湖可爭取的利益很多,聰明人一般不會把事做絕。
但是學校裏的利益就那些,更多的人其實沒有具體的業務,可爭取的利益就更少了。所以有時為了雞毛蒜皮的事爭的頭破血流。
一個公派留學的名額可想有多搶手,在另一個世界,高波可是沒少浪費心機,才得以成行,可惜福兮禍所依,沒有個善終。
“這些都是浮雲,作為一個有德行的中醫,不可看重名聲,救死扶傷才是我們的本分”。
張老語重心長,但是臉上的喜色卻是滿溢而出。
“師傅教訓的是,徒兒謹記!”
師傅一副’孺子可教‘的眼神,微微點頭。可惜師傅沒有胡子,不然也許會手捋胡須,抬頭望天。
李家莊坐落在小盆地的西北方,西邊、北邊都是大山,向南,向東全部是沃野。
正好處於大青山的山腳下。
李家莊選擇的位置非常合理,處於大青山於盆地平原過渡的小丘陵山腳下,背靠小丘陵,麵向大平原。
下雨時,連綿大青山匯集的洪水被丘陵阻擋,順著丘陵兩邊流向開鑿的排水溝,對李家莊沒有一點威脅。
所有的洪水最後注入東南角的一個湖泊,當地人把他稱呼為黃旗海。
黃旗海居然是鹹水湖,困難時期,湖中出產的魚蝦拯救了這裏的所有人。
二人邊走邊聊,有時也探討一番病例。
1個小時後,已經翻過村前的小山,來到大山腳下。
“師傅,歇腳喝口水吧?!”
張老點點頭,找了一塊幹淨的大石頭,坐到上麵,接過水壺,輕押一口,遠眺深山,眼裏都是回憶。
這種行為李元在張老身上已經發現了多次,師傅不說,他也不敢亂問。
李元坐在下首,拿出自己的水壺,小抿一口,在口中含了十幾秒才吞咽入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