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照片,二人重新進入院門。
“小朋友,問你們一點事”,背著挎包的青年從包裏拿出幾顆水果糖,笑著走向三小。
“你們這是在幫診所幹活嗎?有沒有報酬啊?”
李偉剛要說話,被李誌航阻止。
“你們是來看病的嗎?”
兩個青年對視一眼,“小朋友,我們是記者,專門來采訪你們李家莊李醫生的”。
“稍等,我去叫老師”,李誌航剛說完話,宋倩起身小跑進屋。
問話的青年伸出的手,攔了一個寂寞。
二人相視苦笑,然後等著診所醫生的出來。
稍頃,李元穿著寬鬆的白大褂走了出來。
築基後,本來就白的皮膚,更顯晶瑩光澤,加上他不凡的氣度,給人一種年輕、沉穩的錯亂感覺。
他們見李元拱手行禮,有樣學樣,雙手抱拳。
李元笑著走下台階,伸出右手,背包客忙伸出雙手。
“李元,李家莊村醫,幸會”。
“孫斌,省報記者,幸會”。
“馬鐵軍,省報攝影師,幸會”。
“二位,請進”,李元走下台階,右手虛引。
“請”,當李元靠近後,他們更是不敢放肆,非常配合地走入了房間。
三人分賓主落座,宋倩麻利地滿上茶水,識趣地退了出去。
“二位記者先生,不知在下能幫上什麽忙?”
“我們今天的任務,就是采訪您這位傳奇的人物”,孫斌客氣地啟動了采訪環節。
“我就是一個小小的村醫,難承厚讚”。
“不,在我的眼中,您就是一位傳奇的人物”。
馬鐵軍詫異地盯著孫斌,奇怪這不像是孫斌的風格。
孫斌之所以如此說,一個原因是糖足病的案例,另一個就是當下的切身感受。
一個鄉下的小年輕,能夠讓他這個見過省長的記者心生敬畏,就覺得他非常的神奇。
“請問您是否有中醫傳承?”
“應該是有的”。
“為什麽說是應該?”
“因為我的老師也是一名村醫,他的醫學知識非常淵博,我的一切都是老師給的,老師有著正宗的傳承”。
“您的老師很出名嗎?”
“四裏八鄉很出名,但是其他地方就少有人知”。
“喔”,他在剛剛寫下的這句話的前麵加了一個星號。
“那個,聽說您治愈過一位糖足病人,所以我們特意過來了解情況。
請問這件事情是真的嗎?”。
不等李元回答,馬鐵軍起身拿起相機,“我需要拍一些照片,你不介意吧?”
“請隨意”,李元見兩人客氣,也就覺得無所謂。
得到允許,他就開始在診室裏開始拍照,包括病床、藥櫃、桌子、以及聊天的二人。
他對著牆上的一個錦旗拍了一個特寫。才再次坐下。
“你說的應該是光明村的佟師傅,當時腳部問題已經很嚴重,我使用針灸和藥丸,確實幫他控製住了病情。
以後隻要注意飲食,多運動,應該不會複發”。
“我聽說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病,是無法治愈的,但是您剛才卻說能夠治愈”。
明顯,這個記者來之前做過工作。
“糖尿病,我們中國稱呼它稱為消渴病,2000多年前,中醫典籍就有記載,也有相對應的治療手段。
一代代傳承下來,不斷總結,不斷改進治療手段。
東漢醫聖張仲景更在《傷寒論》中列有專門藥方”。
“既然有明確的記載,怎麽現在很少報道中醫治愈糖尿病的病例?”
隨著時間的推移,孫斌很快便進入了角色,問題也變得犀利。
“你就是新聞工作者,你們平時報道的內容有多少是關於中醫的?即使報道,那些報道的內容又是什麽?”
“啊!”,李元的問題,讓他陷入了反思。
見對方沒有回答,李元主動幫他解釋。
“過去,我有訂閱知名的《華夏醫學雜誌》,裏麵很少報道中醫方麵的文章,即使有,也是某某地發生一起嚴重的中醫事故等等。
你想過為什麽嗎?華夏有多少中醫?有多少民間傳承中醫?就沒有值得你們報道的案例嗎?
中醫既然存在了五千年,並且有著非常完善的體係,說明他是有效果的。
那麽為什麽我們的主流媒體不關注它呢?”
李元的一連串問題,把記者問懵了。
他幾次試圖解釋,但是感覺組織的語言都是蒼白無力。
旁邊的馬鐵軍是一臉的好奇,一向言辭犀利的孫斌記者,今天好像有些不給力。
“您這些問題,我過去確實沒有注意過,回去後,我會認真找資料,加以分析。
對了,您使用的也是醫聖張仲景的藥方嗎?”
“是的,我基於醫聖做了適當的加減”。
“我還是很好奇,來之前,我調查過糖尿病的數據,當前我國糖尿病病人占比已經突破全國人口的3.5%。
這麽大的基數,按說,應該有很多人會去看中醫啊,怎麽身邊很少有人提到過中醫治愈糖尿病的事情。
反而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應該吃什麽藥,做哪些治療。
對於這種現象,不知道您是怎麽看的?”
“我剛才已經回答過了”。
“這不一樣,剛才您提到的是媒體報道,我提到是口碑,是老百姓的口碑”。
“糖尿病這個詞是從西方傳過來的,過去我們發病率非常低,因為宣傳不到位,所以即使老百姓得了這個病也不知道。
即使有病人找中醫,告訴他們的也是消渴症,而不是糖尿病。
當某一天發生了嚴重的並發症,他們一般會選擇看西醫。
因為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得了急症隻有西醫有效。
西醫檢查後,會告訴他,這個病症叫糖尿病並發症。
而且國家每隔幾年,會進行全國統計,數據來源往往是醫院。
如此,幾十年過去後,大家就隻記得糖尿病,而且達成一個統一的認知,得了糖尿病要去吃降糖藥”。
孫斌皺皺眉頭,內心不太認可李元的說法,總感覺他在強詞奪理。
記錄幾筆後,他抬頭繼續問道:“在老百姓的認知中,中醫確實救治不了急症啊!你覺得這是為什麽?”
隨著采訪深入,不經意間,孫記者已經把“您”改成了“你”。
李元輕歎一聲,“我其實已經解釋過了,其中一個問題就在你們這些新聞工作者得身上”。
“啊!你的意思是,中醫治療不了急症是我們記者的錯?!”
他的表情和語氣表現的非常誇張。
“第一,我從沒有說過中醫治不了急症,這是你的認知!”
此時,正好一個偏頭痛的老病人走了進來,李元說聲抱歉,起身扶住來人。
“三大爺,今天好點沒?”
“小朋友,問你們一點事”,背著挎包的青年從包裏拿出幾顆水果糖,笑著走向三小。
“你們這是在幫診所幹活嗎?有沒有報酬啊?”
李偉剛要說話,被李誌航阻止。
“你們是來看病的嗎?”
兩個青年對視一眼,“小朋友,我們是記者,專門來采訪你們李家莊李醫生的”。
“稍等,我去叫老師”,李誌航剛說完話,宋倩起身小跑進屋。
問話的青年伸出的手,攔了一個寂寞。
二人相視苦笑,然後等著診所醫生的出來。
稍頃,李元穿著寬鬆的白大褂走了出來。
築基後,本來就白的皮膚,更顯晶瑩光澤,加上他不凡的氣度,給人一種年輕、沉穩的錯亂感覺。
他們見李元拱手行禮,有樣學樣,雙手抱拳。
李元笑著走下台階,伸出右手,背包客忙伸出雙手。
“李元,李家莊村醫,幸會”。
“孫斌,省報記者,幸會”。
“馬鐵軍,省報攝影師,幸會”。
“二位,請進”,李元走下台階,右手虛引。
“請”,當李元靠近後,他們更是不敢放肆,非常配合地走入了房間。
三人分賓主落座,宋倩麻利地滿上茶水,識趣地退了出去。
“二位記者先生,不知在下能幫上什麽忙?”
“我們今天的任務,就是采訪您這位傳奇的人物”,孫斌客氣地啟動了采訪環節。
“我就是一個小小的村醫,難承厚讚”。
“不,在我的眼中,您就是一位傳奇的人物”。
馬鐵軍詫異地盯著孫斌,奇怪這不像是孫斌的風格。
孫斌之所以如此說,一個原因是糖足病的案例,另一個就是當下的切身感受。
一個鄉下的小年輕,能夠讓他這個見過省長的記者心生敬畏,就覺得他非常的神奇。
“請問您是否有中醫傳承?”
“應該是有的”。
“為什麽說是應該?”
“因為我的老師也是一名村醫,他的醫學知識非常淵博,我的一切都是老師給的,老師有著正宗的傳承”。
“您的老師很出名嗎?”
“四裏八鄉很出名,但是其他地方就少有人知”。
“喔”,他在剛剛寫下的這句話的前麵加了一個星號。
“那個,聽說您治愈過一位糖足病人,所以我們特意過來了解情況。
請問這件事情是真的嗎?”。
不等李元回答,馬鐵軍起身拿起相機,“我需要拍一些照片,你不介意吧?”
“請隨意”,李元見兩人客氣,也就覺得無所謂。
得到允許,他就開始在診室裏開始拍照,包括病床、藥櫃、桌子、以及聊天的二人。
他對著牆上的一個錦旗拍了一個特寫。才再次坐下。
“你說的應該是光明村的佟師傅,當時腳部問題已經很嚴重,我使用針灸和藥丸,確實幫他控製住了病情。
以後隻要注意飲食,多運動,應該不會複發”。
“我聽說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病,是無法治愈的,但是您剛才卻說能夠治愈”。
明顯,這個記者來之前做過工作。
“糖尿病,我們中國稱呼它稱為消渴病,2000多年前,中醫典籍就有記載,也有相對應的治療手段。
一代代傳承下來,不斷總結,不斷改進治療手段。
東漢醫聖張仲景更在《傷寒論》中列有專門藥方”。
“既然有明確的記載,怎麽現在很少報道中醫治愈糖尿病的病例?”
隨著時間的推移,孫斌很快便進入了角色,問題也變得犀利。
“你就是新聞工作者,你們平時報道的內容有多少是關於中醫的?即使報道,那些報道的內容又是什麽?”
“啊!”,李元的問題,讓他陷入了反思。
見對方沒有回答,李元主動幫他解釋。
“過去,我有訂閱知名的《華夏醫學雜誌》,裏麵很少報道中醫方麵的文章,即使有,也是某某地發生一起嚴重的中醫事故等等。
你想過為什麽嗎?華夏有多少中醫?有多少民間傳承中醫?就沒有值得你們報道的案例嗎?
中醫既然存在了五千年,並且有著非常完善的體係,說明他是有效果的。
那麽為什麽我們的主流媒體不關注它呢?”
李元的一連串問題,把記者問懵了。
他幾次試圖解釋,但是感覺組織的語言都是蒼白無力。
旁邊的馬鐵軍是一臉的好奇,一向言辭犀利的孫斌記者,今天好像有些不給力。
“您這些問題,我過去確實沒有注意過,回去後,我會認真找資料,加以分析。
對了,您使用的也是醫聖張仲景的藥方嗎?”
“是的,我基於醫聖做了適當的加減”。
“我還是很好奇,來之前,我調查過糖尿病的數據,當前我國糖尿病病人占比已經突破全國人口的3.5%。
這麽大的基數,按說,應該有很多人會去看中醫啊,怎麽身邊很少有人提到過中醫治愈糖尿病的事情。
反而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應該吃什麽藥,做哪些治療。
對於這種現象,不知道您是怎麽看的?”
“我剛才已經回答過了”。
“這不一樣,剛才您提到的是媒體報道,我提到是口碑,是老百姓的口碑”。
“糖尿病這個詞是從西方傳過來的,過去我們發病率非常低,因為宣傳不到位,所以即使老百姓得了這個病也不知道。
即使有病人找中醫,告訴他們的也是消渴症,而不是糖尿病。
當某一天發生了嚴重的並發症,他們一般會選擇看西醫。
因為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得了急症隻有西醫有效。
西醫檢查後,會告訴他,這個病症叫糖尿病並發症。
而且國家每隔幾年,會進行全國統計,數據來源往往是醫院。
如此,幾十年過去後,大家就隻記得糖尿病,而且達成一個統一的認知,得了糖尿病要去吃降糖藥”。
孫斌皺皺眉頭,內心不太認可李元的說法,總感覺他在強詞奪理。
記錄幾筆後,他抬頭繼續問道:“在老百姓的認知中,中醫確實救治不了急症啊!你覺得這是為什麽?”
隨著采訪深入,不經意間,孫記者已經把“您”改成了“你”。
李元輕歎一聲,“我其實已經解釋過了,其中一個問題就在你們這些新聞工作者得身上”。
“啊!你的意思是,中醫治療不了急症是我們記者的錯?!”
他的表情和語氣表現的非常誇張。
“第一,我從沒有說過中醫治不了急症,這是你的認知!”
此時,正好一個偏頭痛的老病人走了進來,李元說聲抱歉,起身扶住來人。
“三大爺,今天好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