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複古教授停頓了一會兒,好像是想到什麽似的,接著說道:“這些都是華夏正史裏的記載,但是有些事情比如靈異詭事的事情,就不太會寫到這上麵。除了這些由官方主持修訂的正史文本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資料來源。曆朝曆代都有很多文人雅士,他們會寫一些筆記、文章、軼事遺聞等等,而這些內容通常被稱為野史趣聞。


    根據東晉時期的一個官員筆記,有記錄閔然被殺後,所發生的事情比那些官方正史還要離奇得多。”


    羅胖子好奇地問道:“那這些野史趣聞的可信度高嗎?能信嗎?”


    戴教授微笑著回答道:“有時候,野史趣聞也可以作為一種佐證。雖然它們是由個人撰寫的,但往往會帶有濃厚的個人情感色彩。不過,總體來說,所寫的事情大致方向還是沒有偏離正史的。當然,我們需要對這些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不能完全依賴某一種來源。畢竟曆史是複雜多變的,需要從多個角度去理解和解讀。


    話說當年東晉有個官員,在其筆記中曾記載過這麽一段曆史:當初慘死在“殺胡令”大屠殺之下的幾十萬人,因為冉閔這位皇帝的駕崩而失去了鎮壓之力,紛紛從地府湧出擾亂人間,導致天下大旱、蝗災四起。


    而前燕皇帝慕容儁聽聞此事後,聽取了高人的建議,用純金打造了一顆冉閔的頭骨,並配以冉魏政權的傳國玉璽,以此來鎮壓那些作亂的冤魂。


    這段野史趣聞與正史《資治通鑒》和《晉書》所描述的事件相同,都提到了冉魏政權的皇帝冉閔,兵敗於前燕皇帝慕容儁並被殺害後,發生了一係列靈異詭異之事。


    至於前燕皇帝慕容儁,派人祭祀的原因,則存在兩種說法:一種是因為冉閔的冤魂不散;另一種則是認為那幾十萬慘死在“殺胡令”下的蠻夷胡人的冤魂在作祟。”


    羅胖子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他摸了摸下巴,緩緩說道:“我覺得啊,也許野史說的才是事實呢!


    你們想啊,《資治通鑒》和《晉書》可都是由漢人官員編寫或修訂的呀。


    冉閔那可是為我們漢人報仇雪恨啊,所以才會發出‘殺胡令’。


    那些漢人官員,怎麽可能在他們寫的史書裏,為那些胡人蠻夷鳴不平、喊冤屈呢?


    要是把這些寫成了慘死在‘殺胡令’下的胡人蠻夷冤魂不散,那不就等於公然承認冉閔的‘殺胡令’是錯的嗎?這可不符合咱們漢族皇帝的統治需求啊!”


    李大文:“就是說,有很大的可能,真的有黃金頭骨被挖掘出來,在考古隊進駐之前就被人拿走了,所以即使是玉璽消失了,考古隊員也沒有恢複的原因。”


    羅胖子點了點頭,表示讚同,不過犯難了,“這要從何下手,往那個方向查起呢?”


    戴教授沉思片刻,開口說道:“我覺得可以先找,那些在工地裏上班的工人,了解情況,畢竟他們是最先接觸到現場的人。另外,可以去警察局看看,最近有沒有發生什麽詭異的案件,說不定會有些線索。”


    李大文和羅胖子聽了,都深表讚同。兩人對視一眼,決定立刻行動起來。於是,他們向戴教授道謝後,便匆匆離去。


    李大文和羅胖子按照戴教授的建議,首先來到了工地,找到了當時在那裏工作的一些工人。


    他們詢問了關於施工現場的細節,以及是否發現過任何異常情況。然而,工人們似乎對這些問題感到困惑,他們表示並沒有注意到任何特別之處。


    接著,兩人又前往當地的警察局,希望能找到有關詭異案件的線索。他們與警察交流,查看了近期的報案記錄,但並未發現與之相關的案件。盡管如此,他們還是留下了自己的聯係方式,並請求警方一旦有新的消息及時通知他們。


    隨著調查的深入,李大文和羅胖子越發覺得這個案子撲朔迷離。他們開始懷疑是否有人故意掩蓋了真相,或者是存在著其他不為人知的秘密。麵對這樣的困境,他們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究竟該如何揭開這個謎團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大文的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芭萊岩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芭萊岩畫並收藏李大文的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