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世子別跪了,蕭將軍她另嫁他人了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冥建國以來,龍衛出沒的機會很少。
他也是在二十年前的那場叛亂中見識過龍衛的厲害。
那年,他不過還是個孩童。
逆王逼宮的時候,他藏在一口缸裏,剛好撞見龍衛清理門戶的血腥場麵。
那時候,他並不知道他們的身份。
後來逆王被斬首後,他才從宮人們的隻言片語中知道他們的稱號。
那樣厲害的軍隊,卻隻聽命於一人。從那時候起,他便在心裏埋下了一顆野心的種子,想要將龍衛收為己用。他這些年的謀劃,也是為了那一天做準備。
“龍衛......沒想到,父皇還真將他們給了老九......”
當今聖上,趙王同父異母的弟弟。
正是排行第九的皇子。
這也變相地說明,小皇帝是得了先帝認可的。
這個認知,令趙王非常不爽。
他不過一個孩子,何德何能能坐擁這天下!
那個位子,就該能者居之!
“豈有此理!”禦書房內,皇帝收到八百裏急報,當即砸了手邊的杯子。
“聖上息怒!”正在禦書房參加議事的幾位顧命大臣聽到動靜,嚇得跪了一地。
“北冥竟然出了奸細,真是好得很!”
“西涼太子被射殺,傷勢未明......西涼大軍壓境,雍城告急......邊城又有不知道多少百姓遭殃,血流成河,生靈塗炭!”
皇帝恨西涼人的出爾反爾,但更恨那些挑起事端的細作。
若非他們暗箭傷人,也不會弄成現在這副局麵。
“眼下,和談怕是不成了......”臣子們一個個唉聲歎氣。“陛下還是盡早選出出征的人選,以安撫民心。”
仗是非打不可了!
那麽,便隻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派誰去比較合適呢?”有人提出疑問。
“沈世子雖有將才,可到底沒在邊境作戰過,對那裏的地形不熟......還需選一個熟悉邊境作戰,身經百戰的將軍。”
“趙老將軍鎮守西北,讓他去接管雍城?”
“不可!這豈不是中了西涼的調虎離山之計?雍城易守難攻,是一道天然屏障,西涼不會將所有兵力都部署在此處。趙老將軍若是調離,遼州一帶便沒了人鎮守......”
“南疆戰事剛平息不久,那邊作戰的將領也不能調離。且南疆與北疆地勢完全不同,去了也不利於作戰。”
“朝中能領兵的就那麽幾個。不是垂垂老矣,就是太年輕,沒有經驗......”
大家都開始發愁。
先帝自登基以來就重文輕武,現在弊端開始顯現了。
當然,先帝已經薨了,他們不好再說他的不是,隻能抓耳撓腮,繼續商議對策。
“老臣以為,如今就有個現成的人選。”一直沒吭聲的兵部尚書突然上前一步,拱手說道。
“何人?”眾人齊齊看向他。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兵部尚書瞅了一眼坐在旁邊悠閑喝著茶的攝政王。
“對啊,我怎麽就沒想到呢!要論行軍打仗,攝政王是其中翹楚。兩年前更是重創西涼,逼得他們不得不向北冥俯首稱臣。”
“誰會比攝政王更了解北疆?”
兵部尚書提出人選後,其他人都跟著附和起來。
“攝政王身體羸弱的印象深/入人心,我等便忘了這茬兒了!”
“攝政王乃北冥戰神,有他出馬,定能再次大敗西涼,平定戰亂!”
“懇請攝政王出戰!”
“臣,附議!”
“臣,也附議!”
沒多大會兒,大殿之上就跪滿了人。
身為當事人的顧晏臨依舊雲淡風輕,表情淡淡。
皇帝皺了皺眉,看向這位年輕的皇叔。“皇叔,你意下如何?”
他也是在二十年前的那場叛亂中見識過龍衛的厲害。
那年,他不過還是個孩童。
逆王逼宮的時候,他藏在一口缸裏,剛好撞見龍衛清理門戶的血腥場麵。
那時候,他並不知道他們的身份。
後來逆王被斬首後,他才從宮人們的隻言片語中知道他們的稱號。
那樣厲害的軍隊,卻隻聽命於一人。從那時候起,他便在心裏埋下了一顆野心的種子,想要將龍衛收為己用。他這些年的謀劃,也是為了那一天做準備。
“龍衛......沒想到,父皇還真將他們給了老九......”
當今聖上,趙王同父異母的弟弟。
正是排行第九的皇子。
這也變相地說明,小皇帝是得了先帝認可的。
這個認知,令趙王非常不爽。
他不過一個孩子,何德何能能坐擁這天下!
那個位子,就該能者居之!
“豈有此理!”禦書房內,皇帝收到八百裏急報,當即砸了手邊的杯子。
“聖上息怒!”正在禦書房參加議事的幾位顧命大臣聽到動靜,嚇得跪了一地。
“北冥竟然出了奸細,真是好得很!”
“西涼太子被射殺,傷勢未明......西涼大軍壓境,雍城告急......邊城又有不知道多少百姓遭殃,血流成河,生靈塗炭!”
皇帝恨西涼人的出爾反爾,但更恨那些挑起事端的細作。
若非他們暗箭傷人,也不會弄成現在這副局麵。
“眼下,和談怕是不成了......”臣子們一個個唉聲歎氣。“陛下還是盡早選出出征的人選,以安撫民心。”
仗是非打不可了!
那麽,便隻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派誰去比較合適呢?”有人提出疑問。
“沈世子雖有將才,可到底沒在邊境作戰過,對那裏的地形不熟......還需選一個熟悉邊境作戰,身經百戰的將軍。”
“趙老將軍鎮守西北,讓他去接管雍城?”
“不可!這豈不是中了西涼的調虎離山之計?雍城易守難攻,是一道天然屏障,西涼不會將所有兵力都部署在此處。趙老將軍若是調離,遼州一帶便沒了人鎮守......”
“南疆戰事剛平息不久,那邊作戰的將領也不能調離。且南疆與北疆地勢完全不同,去了也不利於作戰。”
“朝中能領兵的就那麽幾個。不是垂垂老矣,就是太年輕,沒有經驗......”
大家都開始發愁。
先帝自登基以來就重文輕武,現在弊端開始顯現了。
當然,先帝已經薨了,他們不好再說他的不是,隻能抓耳撓腮,繼續商議對策。
“老臣以為,如今就有個現成的人選。”一直沒吭聲的兵部尚書突然上前一步,拱手說道。
“何人?”眾人齊齊看向他。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兵部尚書瞅了一眼坐在旁邊悠閑喝著茶的攝政王。
“對啊,我怎麽就沒想到呢!要論行軍打仗,攝政王是其中翹楚。兩年前更是重創西涼,逼得他們不得不向北冥俯首稱臣。”
“誰會比攝政王更了解北疆?”
兵部尚書提出人選後,其他人都跟著附和起來。
“攝政王身體羸弱的印象深/入人心,我等便忘了這茬兒了!”
“攝政王乃北冥戰神,有他出馬,定能再次大敗西涼,平定戰亂!”
“懇請攝政王出戰!”
“臣,附議!”
“臣,也附議!”
沒多大會兒,大殿之上就跪滿了人。
身為當事人的顧晏臨依舊雲淡風輕,表情淡淡。
皇帝皺了皺眉,看向這位年輕的皇叔。“皇叔,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