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橫州攻略
我在異世召喚全史名將 作者:木槿白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此時就在大乾皇朝的乾都之內風雲動蕩的時候,蘇夜的蒼州大軍這邊,也對橫州開始了征服之路。
這次跟之前李靖征服祁州的那次可不一樣。
李靖的那一次,可以說是直接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直接畢功於一役,直接一戰打崩了祁王大軍以及祁州的所有反抗力量。
連祁州的王牌被視為祁州精神象征的銀翎飛騎,都被那一戰突然冒出來的白馬義從團滅。
連帶著祁王被人都直接被李靖生擒。
這種情況下,祁州的大部分反抗力量都被祁王帶著一起沒了。
甚至連祁王本人都在李靖的手上。
直接挾“祁王”以令“祁州”。
失去了大部分反抗力量的祁州,麵對帶投老大“祁王”的王令,紛紛納頭便降。
可以說,李靖的這個方法具備很多的巧合性。
而今,蘇夜所麵臨的局勢,則更為複雜多變。
橫州,這片土地肥沃、民風彪悍之地,自古以來便是東土對中域的必爭之地。
蘇夜深知,單憑勇猛與兵力,難以複刻李靖之輝煌。
他需要的是智慧與耐心,是細水長流,而非激流勇進。
因此,早在潞州跟武州跟黃巾軍血拚的時候,蘇夜就讓身邊的郭嘉他們派遣細作,潛入橫州,搜集情報,從山川地形到民俗風情,從兵力部署到民心向背,無一不納入他的考量之中。
真正的征服,不僅僅是沙場軍事上的勝利,更是人心的歸附。
因此,麵對橫州,還需以懷柔之策,先安民心,再圖軍事,步步為營,穩紮穩打。
在郭嘉與荀攸幾人的精心策劃下,蒼州大軍並未急於發動全麵進攻,而是先以小部分兵力,對橫州邊境進行試探性的騷擾,既消耗了橫州軍的精力,又讓橫州民眾感受到了壓力,卻又不至於激起全麵的反抗。
這一策略,猶如春雨潤物,雖無聲,卻效果顯著。
橫州內部,開始出現分歧,一些對現狀不滿的勢力,開始暗中與蘇夜接觸,尋求合作。
正當橫州軍民處於這種微妙的平衡之中時,蒼州大軍突然發動了一次精心設計的奇襲。
在蘇夜與郭嘉幾人的商議下,前線偽裝成從乾元郡退出來的一部分黃巾孤軍的鐵世文選中了橫州一處重要的糧倉作為目標,利用夜色與地形的掩護,率領一支精銳部隊,悄無聲息地穿越了橫州軍的防線,直搗黃龍。
此戰,不僅直接燒毀了橫州大量的軍糧,還巧妙地留下了黃巾大軍的標記,讓橫州軍誤以為從乾元郡那邊退出來的黃巾已全麵開始對橫州發起進攻,一時之間,橫州上下人心惶惶,軍心動搖。
然而,這僅僅是郭嘉他們布局的開始。
要徹底征服橫州,必須有一場決定性的戰役,來徹底擊垮橫州軍的士氣。
因此,他們直接選擇了橫州最為自豪的防線——天塹關,作為決戰之地。
天塹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曆來是橫州抵禦外敵的天然屏障。
同時,天塹關,也是橫州的最後一道防線,宛如橫亙在東土與中域之間的一道巨龍。
一旦天塹關失守,橫州便如失去了獠牙的猛虎,再無險要之地可恃。
接下來蒼州大軍隻需要徐徐圖之,水磨工夫,就可以完全將其納入蒼州的版圖。
蘇夜與蒼州大軍之所以敢於直麵天塹關的巍峨,信心滿滿地籌劃著這場決定性的戰役。
其背後,自然是有所準備。
再加經過郭嘉等人這段時間的布局。
如今在天塹關的守將之中,已有不少人被郭嘉等人利用羅網悄然滲透。
他們的心,早已不再屬於橫州,而是暗暗向著蒼州的天平傾斜。
這些被策反的大將,如同潛伏在橫州心髒的毒蛇,等待著致命一擊的時刻。
他們表麵上依舊忠誠地執行著橫州的軍令,內心深處卻已盤算著如何在關鍵時刻給予橫州致命的一擊。
在這樣的布局之下,蒼州大軍對天塹關的攻略,便不僅僅是一場軍事上的較量,更是一場心理與智慧的博弈。
真正的戰場,不僅僅在天塹關那陡峭的山崖與洶湧的河流之間,更在人心。
而蒼州大軍,則在蘇夜的指揮下,開始了對天塹關的嚴密監視與細微的布局。
如同耐心的獵人,靜靜地等待著最佳的出擊時機。
既要確保一擊必中,又要讓橫州軍民在心理上徹底崩潰,從而不戰而屈人之兵。
當然,這次進攻天塹關的“主力”並不是蘇夜麾下的蒼州軍,而是鐵世文目前說所率領的這一支“黃巾軍”。
至於蘇夜的蒼州軍,當然是為了解橫州之圍而來!
到最後,作為從凶殘的黃巾軍手裏拯救整個橫州的大功臣。
在大乾皇朝的朝廷自顧不暇的情況下,暫代一下橫州,很合理吧?
不過眼下蘇夜的目光並不聚集在橫州的這個天塹關上。
在羅網賈詡以及身邊郭嘉、荀攸幾人的謀劃下。
蒼州軍對橫州的攻略一直在穩定進行,沒有出現什麽意料之外的情況。
總的來說,沒蘇夜啥事了,就算他不在,在郭嘉以及薛仁貴、廉頗等人的統籌下。
對橫州的戰略也不會有任何的意外。
因此,此時的蘇夜隻能將精力放在剛剛被羅網送上來的關於大雍皇朝那邊的各種情報上。
此時的大雍皇朝已經可以說是亂成一鍋粥了。
大乾皇朝這邊被打的支離破碎。
大雍皇朝那邊也好不到哪裏去。
大雍皇朝靠近大乾皇朝的三四個州裏麵,已經完全淪為了一個亂戰之地。
曹操、司馬懿所代表的大乾皇朝、上官冽、蘆王為首的藩王聯盟,還有代表雲州雲王府的九霄軍以及代表大雍皇朝南方雀王的龍君佐所率領的雀王軍以及大雍龍雀軍。
幾方勢力在這段時間幾乎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
特別是藩王聯盟的景王上官冽,跟曹操之間更是有著血海深仇。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曹操當初的上位之旅,可是踏著上一任景王的頭顱上去的。
這種情況下,曹操活著一天,景王府就一天抬不起頭顱來。
(本章完)
這次跟之前李靖征服祁州的那次可不一樣。
李靖的那一次,可以說是直接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直接畢功於一役,直接一戰打崩了祁王大軍以及祁州的所有反抗力量。
連祁州的王牌被視為祁州精神象征的銀翎飛騎,都被那一戰突然冒出來的白馬義從團滅。
連帶著祁王被人都直接被李靖生擒。
這種情況下,祁州的大部分反抗力量都被祁王帶著一起沒了。
甚至連祁王本人都在李靖的手上。
直接挾“祁王”以令“祁州”。
失去了大部分反抗力量的祁州,麵對帶投老大“祁王”的王令,紛紛納頭便降。
可以說,李靖的這個方法具備很多的巧合性。
而今,蘇夜所麵臨的局勢,則更為複雜多變。
橫州,這片土地肥沃、民風彪悍之地,自古以來便是東土對中域的必爭之地。
蘇夜深知,單憑勇猛與兵力,難以複刻李靖之輝煌。
他需要的是智慧與耐心,是細水長流,而非激流勇進。
因此,早在潞州跟武州跟黃巾軍血拚的時候,蘇夜就讓身邊的郭嘉他們派遣細作,潛入橫州,搜集情報,從山川地形到民俗風情,從兵力部署到民心向背,無一不納入他的考量之中。
真正的征服,不僅僅是沙場軍事上的勝利,更是人心的歸附。
因此,麵對橫州,還需以懷柔之策,先安民心,再圖軍事,步步為營,穩紮穩打。
在郭嘉與荀攸幾人的精心策劃下,蒼州大軍並未急於發動全麵進攻,而是先以小部分兵力,對橫州邊境進行試探性的騷擾,既消耗了橫州軍的精力,又讓橫州民眾感受到了壓力,卻又不至於激起全麵的反抗。
這一策略,猶如春雨潤物,雖無聲,卻效果顯著。
橫州內部,開始出現分歧,一些對現狀不滿的勢力,開始暗中與蘇夜接觸,尋求合作。
正當橫州軍民處於這種微妙的平衡之中時,蒼州大軍突然發動了一次精心設計的奇襲。
在蘇夜與郭嘉幾人的商議下,前線偽裝成從乾元郡退出來的一部分黃巾孤軍的鐵世文選中了橫州一處重要的糧倉作為目標,利用夜色與地形的掩護,率領一支精銳部隊,悄無聲息地穿越了橫州軍的防線,直搗黃龍。
此戰,不僅直接燒毀了橫州大量的軍糧,還巧妙地留下了黃巾大軍的標記,讓橫州軍誤以為從乾元郡那邊退出來的黃巾已全麵開始對橫州發起進攻,一時之間,橫州上下人心惶惶,軍心動搖。
然而,這僅僅是郭嘉他們布局的開始。
要徹底征服橫州,必須有一場決定性的戰役,來徹底擊垮橫州軍的士氣。
因此,他們直接選擇了橫州最為自豪的防線——天塹關,作為決戰之地。
天塹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曆來是橫州抵禦外敵的天然屏障。
同時,天塹關,也是橫州的最後一道防線,宛如橫亙在東土與中域之間的一道巨龍。
一旦天塹關失守,橫州便如失去了獠牙的猛虎,再無險要之地可恃。
接下來蒼州大軍隻需要徐徐圖之,水磨工夫,就可以完全將其納入蒼州的版圖。
蘇夜與蒼州大軍之所以敢於直麵天塹關的巍峨,信心滿滿地籌劃著這場決定性的戰役。
其背後,自然是有所準備。
再加經過郭嘉等人這段時間的布局。
如今在天塹關的守將之中,已有不少人被郭嘉等人利用羅網悄然滲透。
他們的心,早已不再屬於橫州,而是暗暗向著蒼州的天平傾斜。
這些被策反的大將,如同潛伏在橫州心髒的毒蛇,等待著致命一擊的時刻。
他們表麵上依舊忠誠地執行著橫州的軍令,內心深處卻已盤算著如何在關鍵時刻給予橫州致命的一擊。
在這樣的布局之下,蒼州大軍對天塹關的攻略,便不僅僅是一場軍事上的較量,更是一場心理與智慧的博弈。
真正的戰場,不僅僅在天塹關那陡峭的山崖與洶湧的河流之間,更在人心。
而蒼州大軍,則在蘇夜的指揮下,開始了對天塹關的嚴密監視與細微的布局。
如同耐心的獵人,靜靜地等待著最佳的出擊時機。
既要確保一擊必中,又要讓橫州軍民在心理上徹底崩潰,從而不戰而屈人之兵。
當然,這次進攻天塹關的“主力”並不是蘇夜麾下的蒼州軍,而是鐵世文目前說所率領的這一支“黃巾軍”。
至於蘇夜的蒼州軍,當然是為了解橫州之圍而來!
到最後,作為從凶殘的黃巾軍手裏拯救整個橫州的大功臣。
在大乾皇朝的朝廷自顧不暇的情況下,暫代一下橫州,很合理吧?
不過眼下蘇夜的目光並不聚集在橫州的這個天塹關上。
在羅網賈詡以及身邊郭嘉、荀攸幾人的謀劃下。
蒼州軍對橫州的攻略一直在穩定進行,沒有出現什麽意料之外的情況。
總的來說,沒蘇夜啥事了,就算他不在,在郭嘉以及薛仁貴、廉頗等人的統籌下。
對橫州的戰略也不會有任何的意外。
因此,此時的蘇夜隻能將精力放在剛剛被羅網送上來的關於大雍皇朝那邊的各種情報上。
此時的大雍皇朝已經可以說是亂成一鍋粥了。
大乾皇朝這邊被打的支離破碎。
大雍皇朝那邊也好不到哪裏去。
大雍皇朝靠近大乾皇朝的三四個州裏麵,已經完全淪為了一個亂戰之地。
曹操、司馬懿所代表的大乾皇朝、上官冽、蘆王為首的藩王聯盟,還有代表雲州雲王府的九霄軍以及代表大雍皇朝南方雀王的龍君佐所率領的雀王軍以及大雍龍雀軍。
幾方勢力在這段時間幾乎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
特別是藩王聯盟的景王上官冽,跟曹操之間更是有著血海深仇。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曹操當初的上位之旅,可是踏著上一任景王的頭顱上去的。
這種情況下,曹操活著一天,景王府就一天抬不起頭顱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