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1天(2017年10月29日,星期日)——旋轉餐廳


    今天是星期天,我的周末活動非常豐富。


    爸爸安排了八大處爬山、電視塔登塔、“海底世界”看魚,真是“海陸空三位一體”的一天。


    一大早天才剛亮,我就跟爸爸媽媽一起上了“八大處”了。


    深秋季節的八大處好美呀,原來鬱鬱蔥蔥的綠樹都已經變了顏色,現在滿山“鋪滿”了黃色、紅色還有少量的綠色。


    再加上各式各樣的古刹、寶塔,在朝霞的映照下,整座大山呈現出色彩斑斕的景象。


    相比香山,我更喜歡八大處,這裏的山不如香山那麽陡峭。


    而且一路走還能一路逛各種寺、各種廟,溜溜達達地就到了山頂了。


    最後再坐著滑道一路飛馳而下,直達山腳,又刺激又省勁兒。


    下山以後我和爸爸媽媽又去登“電視塔”。


    我和爸爸媽媽每到一個城市都要去登那個城市了電視塔,目前已經登過廣州的塔、天津的塔、青島的塔、哈爾濱的塔。


    可是家門口的北京電視塔居然一直沒登過呢,今天也算是“補上這一課”。


    今天天氣很好,能見度很高,之前連續霧霾好多天,昨天突然刮起了大風,把霧霾都吹跑了。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來“登高”才得以真正地“望遠”,媽媽又要感慨自己的“好運”了。


    我可是“見過世麵”的,登上二百多米的高空對我來說早不算什麽“稀罕事兒”了。


    真正吸引我的其實是爸爸的“特色安排”——“旋轉餐廳自助餐”。


    電視塔上有個旋轉餐廳,餐桌設置在一個緩慢旋轉的環形區域,坐在這裏吃飯可以看到窗外不斷變換的景色,非常有意思。


    這個餐廳它這一轉起來就好玩了,我和爸爸去取餐,取完餐端著盤子卻找不著自己的餐桌了。


    圍著環形的餐廳轉了一大圈兒才找著桌子,給爸爸急得差一點兒就要去向餐廳服務員求助了。


    後來我又跟媽媽去取餐,取完餐媽媽讓我先端著盤子回去找爸爸。


    可是已經被“轉暈了”的我端著盤子就朝反方向走了下去,又是圍著餐廳轉了整整一圈兒才走回自己的餐桌。


    媽媽都已經站起來要去“尋找”我了。


    還有我站在餐桌旁邊朝著窗外看風景,看了一會兒一回頭卻發現自己家的桌子已經“轉”得沒影兒了,我又是一通找才回到自己的餐桌。


    這個餐廳其實並沒有那麽多新鮮的美食,但是這麽玩著鬧著好像我也來了胃口,覺得哪個都好吃。


    壽司吃了好幾個,蟹鉗吃了好幾個,又吃了不少小糕點和冰激淩,都吃撐了。


    可是爸爸的胃口就沒我那麽好了,他被“轉”得都“暈車”了,什麽都吃不下去了。


    還好我和媽媽也都吃飽了,就跟著爸爸趕緊離開了旋轉餐廳,去電視塔下麵的“海底世界”看魚去了。


    吃飯也能“暈車”,爸爸還真“人才”……


    也許一會兒他在“海底隧道”看了那些奇妙的海洋動物,“暈車”的症狀就會消失吧!


    --------------------


    第2302天(2017年10月30日,星期一)——校服


    我有“校服”了,今天是我第一次穿校服上學。


    校服,可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提到這個話題,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有說不完的回憶和感想。


    爺爺奶奶說他們上學的時候還沒有校服這麽個東西,那時候如果需要統一服裝,就一定是“白襯衫藍褲子”。


    那時候所有的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都得有這麽一套“行頭”。


    後來爸爸媽媽上學的時候就開始有校服了,學校在穿校服這方麵的要求往往特別高,要求學生每天都要穿校服上學。


    如果哪天沒穿,可是會被“記名”、“扣分”的!


    學生們正是在長身體的時候,每個孩子都長得很快,訂的校服也很難合身。


    於是穿上校服以後一個個“拖天掃地”,邋邋遢遢,可那也不敢不穿校服去上學。


    爸爸上小學的時候沒有校服,因為學校沒給他訂到合適的尺碼,然後別人每天都穿校服,隻有爸爸沒的穿。


    於是他經常遭受“值周生”的“檢查”,所以說起校服來爸爸可沒有什麽美好的回憶。


    再後來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校服也漸漸地有些“變味兒”。


    有些學校為了賺錢,給學生訂好多套校服,春季校服、夏季校服、秋季校服、冬季校服,每個季節好幾套。


    而校服襯衫、校服馬甲、校服夾克、校服外套,甚至校服帽子、校服襪子、校服手套,從裏到外無比齊全,而且還“質次價高”。


    這些不合理的現象,給學生的家庭增加了很大的負擔,也使校服逐漸成為了一個“焦點話題”,甚至引起了國家的專項整治。


    再說校服的樣式,人們往往一提起校服來,聯想到的就是鬆鬆垮垮、肥肥大大的運動服,而且樣式和顏色都“讓人撇嘴”。


    網上經常有一些熱傳的帖子,把中國的校服和外國的校服進行比較,得出一個中國校服“毀形象”的結論。


    以前的校服確實是那樣的,至少爸爸媽媽上學的時候都不愛穿校服,因為嫌它難看。


    而且那個時候好像沒有學生愛穿校服,要不是學校要求必須穿而且還每天派人檢查,估計沒有學生會主動穿校服出門。


    不過即便如此,校服卻是一個可以承載學生生涯歡樂時光和同學友誼的載體。


    畢竟能給人留下永世記憶的學生時代是穿著校服度過的,一看到校服自然就會想起上學的日子。


    媽媽有一件中學時代的校服,上麵簽滿了她同學們的名字,是同學們留給彼此的“畢業留念”。


    媽媽一直細心收藏著那件校服,偶爾還會拿出來看一看呢,每次看的時候都是一副充滿懷念的樣子。


    不過現在的校服可跟爸爸媽媽那會兒的校服不一樣了,一點兒都不難看,樣式很“幹練”,顏色也好。


    我穿上以後顯得很“精神”,覺得比爸爸媽媽在“耐克”給自己買的運動服還要“酷”呢!


    這樣的校服,我願意天天穿!


    --------------------


    第2303天(2017年10月31日,星期二)——當官兒


    今天爸爸忽然問了我一個問題——班裏選“班幹部”了沒有。


    我回答“還沒呢”,小學才剛剛開學一個月,老師還沒提到過個事呢。


    爸爸說他前兩天跟他的老同學們一起吃飯聊天的時候,張迪叔叔說他家也是剛上一年級的“七弟”弟弟放學回家以後特別興奮地說“當選”了班裏的“體育委員”。


    張迪叔叔“口無遮攔”地隨口說了一句“體委最沒用了”,結果七弟“哇”地一聲就哭了起來。


    可見七弟對這個“官兒”的重視程度之高,張迪叔叔趕緊又認錯又道歉才把七弟給哄好了。


    相比之下我對“當官兒”並不是那麽“上心”。


    以前上幼兒園的時候班裏也會選各種“班幹部”,班長、組長、各種委員,我好像隻當過組長。


    至於其它的“大幹部”,我從來不去參加“競選”,奶奶說我在這方麵不愛“爭強好勝”。


    以前爸爸媽媽上學的時候都是班幹部,而且還是“大官”,他們都當過班長,尤其爸爸還曾經“身兼數職”呢。


    看來他們上學的時候都是特別優秀的“好學生”。


    不過這也許還因為他們自己都有“官兒癮”,所以他們會非常主動地去爭取“當官兒”。


    聽媽媽說她小時候為了當班長會很努力地好好表現,按捺著想亂動的性子卻硬挺著嚴格遵守紀律,隻因為老師說“誰表現最好誰就能當班長”。


    不過我可沒什麽“官兒癮”,我確實不愛跟人“爭”,誰高興當班長就讓誰去當吧,反正我是“無所謂”的。


    反正就算不當班長也會有好多小孩就願意追著我一起玩。


    在這個問題上爸爸是有些“糾結”的。


    他覺得當班幹部會讓我有很多鍛煉自己組織能力、領導能力的機會,還能得到展示自己的平台。


    可同時當上班幹部又自然會占用一些我的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弄不好就連家長也得花時間和精力協助做不少事情。


    還是看我自己的意願吧,我不想“當官兒”就不當,如果我要是想“當官兒”的話也可以向爸爸媽媽學習好多“官場經驗”。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東日記:光陰十二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單大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單大叔並收藏東東日記:光陰十二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