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江深明醫理,最早時曾開過一家中藥店。日俄戰爭爆發後,日商侵入東北,東北的工商業不同程度受到衝擊,王永江的藥店也因此虧損停業。以後日本人在東省創立書院,慕其文名,曾聘王永江為書院的漢文教員。可是這座日本人開的書院雖然也教漢文,卻不準學生課餘閱讀中國書籍,王永江對此很是不滿,於是憤而辭職,自己砸掉了自己的飯碗。


    與那些喜歡口頭發泄或訴諸非理智行為的憤青不同,王永江是個崇尚“師夷長技以製夷”的實幹家。藥店關張和書院的遭遇在給他造成強烈刺激的同時,也促使他開始投入精力對日本進行關注與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他對於日本的村屯製度、警察製度最感興趣,且深得其旨。


    袁金鎧很早就認識王永江,兩人有不錯的私誼。有一段時間,袁金鎧奉命在遼陽試行警政,那時警察在中國還是新生事物,大家都不了解。袁金鎧知道王永江對此有研究,就寫信給他,委托其調查日本在租界實行警政的具體做法。


    王永江經過一番考察,寫出報告交給袁金鎧。袁金鎧看後大加讚許,遂正式邀請王永江到遼陽警務學堂當教員。教學期間,王永江參照日本警政製度,並結合中國的社會情況,編出了包括警政法規、章程、製度在內的十幾種講義和教科書,很受校方肯定。


    因教學有成,王永江不久就被擢升為遼陽警務所長。轉入警政實戰後,他同樣成績斐然,當時的東三省總督錫良特予嘉獎,稱其為“奉省辦警政的第一人”。


    王永江的醫術在其仕途中也起到過作用,辛亥革命爆發的前一年,東三省流行鼠疫,王永江憑借胸中所學組織防疫,成效很大。經遼陽知州推薦,他被提升為候補知縣。清代有官員籍貫回避製度,一般情況下,本省籍官員不能在本省為官,王永江是奉天人,按理也不能入奉天官場,但在錫良的奏請下,他仍然被按特例調進奉天省城,入總督府民政司、禮學司參預機要。


    武昌起義後,鐵嶺爆發革命黨起義,繼錫良之後的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調他率部前往鎮壓。經三天激戰,起義軍不支退走。書生亦能帶兵,文官也會打仗,這是王永江很為之得意的一段經曆,他在自己的詩集中曾專門記述此事。


    王永江自此在省城逐漸嶄露頭角,趙爾巽和錫良一樣,對他器重有加。可是王永江與袁金鎧不同,他不但不喜歡鑽營、諂媚這一套,而且身上還有一股文人的倨傲和清高。當初張作霖在省城初掌大權,人人趨之若鶩,以能見其一麵為榮,唯獨王永江從不主動上門奉迎,他每天處理完公事後,最喜歡做的事隻是回家閉門品讀《易經》而已。


    《易經》中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王永江不可能對張作霖的上升勢頭視而不見,他也希望能通過為張作霖出謀劃策來施展平生抱負,可是因為不像其他人那樣會看眼色和投其所好,張作霖對他不是很重視。王永江很失望,便寫了一首詩,詩中道:“士元竟以酒糊塗,大耳如何慢鳳雛?才得荊襄寧誌滿,英雄通病是輕儒。”


    “士元”指的是三國謀士龐統龐士元,他與諸葛亮齊名,諸葛亮號臥龍,他號鳳雛,“大耳”指的則是劉備。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劉備占據荊襄後張榜招賢納士,龐統前去投奔,可是劉備因為他顏值低,長得醜,起初隻給了一個縣令幹。


    龐統赴任後悶悶不樂,整天以喝酒為樂,不理政事,劉備聞訊派人前去督責。龐統當著來人的麵現場辦公,不到半天時間,便將所積公務全部處理完畢,至此,劉備方知他是個大才。這段故事還被民間編成歇後語,叫作“劉備輕看龐統——以貌取人”。


    王永江以詩言誌,借三國故事狠狠地譏諷了一下張作霖。張作霖聽聞後,卻隻認為王永江是未得升遷,所以亂發牢騷。他那時對智囊的作用認識得還不是很清楚,想想你要升官也不是不可以,來我家跟我賭,給我送夠銀子,我不就能給你官做了嗎?為什麽要酸不拉嘰地在下麵嘀咕我,毀我名譽?


    未幾,趙爾巽欲任命王永江為署理奉天民政司使。張作霖逮著機會,就故意問趙爾巽:“王永江是什麽人?他能勝任民政司使一職嗎?”趙爾巽見他臉色不好看,趕緊說:“這事與你無關,你不要追問了。”


    張作霖並沒有就此放過出語譏諷他的人,回去後便揚言:“如果王某敢就職,我一定讓他好看!”


    王永江聽到知道自己得罪了張作霖,隻得幹脆向趙爾巽稱病告假,暫回家鄉避禍。不久,趙爾巽重又授之以別的職務,但都不是很得意。


    直到趙爾巽離奉,給張作霖開列的人才名單中,都還把王永江列了進去。張作霖倒也不是不知道王永江才堪大用,他就是受不了王永江的那句“英雄通病是輕儒”——我“輕儒”怎麽了,你一玩玩筆杆耍耍嘴皮的,還真把自己當回事?就是不用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作霖大傳:一個亂世梟雄的崛起與殞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關河五十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關河五十州並收藏張作霖大傳:一個亂世梟雄的崛起與殞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