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5 新兵是怎樣煉成的(上)
關山奪路:回憶錄四部曲之三 作者:王鼎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們在寶雞城內略事休息,開到一個叫做馬營的小鎮去接受新兵訓練。今天看地圖,馬營在寶雞城東南,隔著渭河,我不記得有河,因為受訓形同囚禁,根本不準外出。
馬營沒有寨牆,出操的時候,操場和田野連在一起,但是班長們好像能使用巫術,他們在操場四周建起無形的高牆,我們能望見田間的小徑,卻不能走上去,我也從來不想走上去,我的心思意念到操場的邊緣為止。即便是野外教練,我們的“陣地”也選在馬營鎮的東南,馬營的房屋隔斷視線,我們看不見那河,更看不見寶雞縣城,他們用心剪掉我們思想的翅膀。
馬營的營房本是一座廟,那時鄉鎮廟宇都有大院子,容納信眾朝拜,都有很高的圍牆,阻擋外麵的紅塵,正適合做管理新兵的地方。“鐵打的營房流水的兵”,流水已把廟內的任何痕跡衝刷得幹幹淨淨。我在魯南參加遊擊隊的時候,中共的八路軍從不住廟,如果萬不得已要住,官兵不入正殿,葷腥不入廟門。國民政府的軍隊是魯莽的,流亡期間見過幾座廟宇,正殿神像所穿的錦緞袍服都不見了,據說是被軍官的太太扒下來使用了。我能想象,馬營這座宗教信仰的中心如何一步步遭受破壞。
我們各地來的新兵編成一個連,叫做補充連。那時憲兵連的編製是每連三個排,每排三個班,每班十個人。編隊時,每排第一班都盡量挑選長相好、反應快的兵擺出來,排橫隊集合的時候,這一班站在最前麵,好比一本書的封麵,上級長官來訓話的時候,可以看見最好的陣容,那時候,上級長官會突然提出一個問題來,伸手一指,要一個兵回答,他總是隨意從第一班挑人,列兵能答上來,連長才有麵子。我們流亡學生分散在三個排裏,卻又大部分集中在每排的第一班裏,這種安排顯出我們是補充連新兵中的精英。
我編入第一排第一班,全連集合的時候,這一班站在全連的前麵,尤其是麵子中的麵子。我的個子高,站在第一班的排頭。“排頭兵”也是個榮譽,他是本班的標兵,操演班隊形變換的時候,排頭兵要立刻了解口令的意旨,要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指定的地點站好,全班列兵跟進,如果排頭兵錯了,全班的行動都錯,如果排頭兵慢了,全班的行動都慢。據說在火線上如果正副班長同時陣亡,排頭兵立刻暫時代理班長。
我們立刻知道憲兵根本不能保送升學,我們的薪餉服裝和步兵完全相同,憲六團服勤的地區並非北平而是沈陽。真奇怪,也不知消息從哪裏來,立刻人心浮動。班長不動聲色,他們有經驗,知道怎樣走下一步棋。
那時練兵,操課作業全在戶外,營房隻是睡覺的地方。倘若老天下雨,大家可以窩在地鋪上,釘紐扣,寫家信,伸懶腰,十分舒適。所以雨天是軍中四喜之一,軍中流傳一首四喜詩:“早操逢陰雨,病號蓋被子,安寢無崗夜,月底加菜時。”第二句需要解釋一下,早晨起床以後,人人把棉被疊得方方正正,整天不碰不摸,晚上睡覺才準許打開。若是生了病,準了全休的病假,就可以蓋上被子休息,滋味十分甘美。
可是福兮禍所依,“暗賬”也可能在下雨天欠下。
下雨天也是擦槍的時候。那時,上麵發給我們一支步槍,“漢陽造”,即使在遊擊隊裏,這種舊槍也是姥姥不疼,奶奶不愛,可是現在我們得好好地伺候它。軍中對擦槍要求很高,規定很瑣碎,那沒上過戰場的人不能領會“武器是軍人的第二生命”,隻覺得這玩意兒既麻煩、又無聊。那位於同學,漢陰之夜把我從床上拉起來的那個人,協助鄭排長挖人,功在六團,他在擦槍時想起讀書的日子,他說了幾句憤慨的話,“那些和我們競爭的人正在物理!化學!我們在這裏玩弄一塊廢鐵!”停了一會兒,他居然又說:“我們不知道他們的盡頭(意思是前程遠大),他們已看見我們的盡頭(意思是從此完蛋)。”他越說越氣,舉起手中的步槍往地鋪上一丟。“老子不甘心!”
在一種權力之下,無論那權力多小,多暴虐,無論那權力給你多大痛苦,總有受苦的人攀附它,出賣同類,逢迎它的需要。於同學放言無忌,小報告到了班長的耳朵裏。
全連官兵緊急集合,站成戲劇舞台所謂“三麵牆”的隊形,當時的“軍語”——稱之為講話隊形。連長先作了簡短的訓話,他說於某某嚴重破壞紀律,不可饒恕。接著兩名班長把於同學架出來,按倒在隊形缺口處的地上,打屁股。他們朝這人的口中塞一塊軟木,防他因疼痛咬斷舌頭,又在他小腹底下墊一個枕頭,防他疼痛時擠破睾丸。最後一個步驟是,兩名班長拉緊他的褲子,否則棍子打下去,褲子的褶皺會像刀刃一般縱橫割裂他的皮肉,使他久久不易複元。
本班的班長負責行刑,用鄉下人挑東西的“扁擔”代替軍棍。我不敢看,閉上眼睛,聽聲音知道行刑的力度,知道挨打的皮肉之苦,想象各個人不同的表情,真個是感同身受!聽覺果然可以代替(或者說包括)視覺和觸覺,四年後我進廣播電台寫廣播稿,這番體驗幫助了我。
打完了,隊伍解散,班長立刻架起挨打的人,協助他艱難地踱步。班長知道要走滿多少步,才可以把他領進禁閉室,把他平放在門板上。班長立刻褪下他的褲子,雙手蘸滿燒酒,為他推拿。他們還有一個偏方,把舊鞋的鞋底燒成灰,敷在打破了皮的地方,幫助傷口提前愈合。這是一套製式作業,唯有如此,挨打的人才不會留下後遺症,成為連隊的棄材。
新兵的抱怨立刻無聲,竊竊私語也消失了,人人對班長的眼神反應靈敏,自己的麵部表情卻逐漸麻木,然後隨著操場上基本教練的進度,每個人的肢體動作機械化了。人人隨著班長的大呼小叫驚魂不定,同時又中規中矩,全部生活沒有餘地可以躲避,沒有餘暇可以喘息,以前,生活是悠然神往和忐忑不安合成的,現在隻有麻木。
我們在馬營受訓六個月,前三個月高潮多,每月都有一個人受到這樣的大刑伺候,另外兩個是陝西青年。班長們也實在能幹,他一天花多大精神監視我們,教育我們,打罵我們,連半分鍾休閑也沒有。他好像永不疲倦,我們的一切過失,他都能立刻發覺。
他們每一次舉起扁擔來的時候,我都閉著眼睛,堅持不看。我心裏一直想,他們行刑的動作怎麽這樣熟練,默契怎麽這樣好,他們究竟幹過多少次了?尤其是受刑者嘴裏的那塊軟木,每個班長行囊裏都備有一塊,一定是經過多次試驗改進,定出規格,代代相傳。經驗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累積的?傳統是花了多少時間形成的?在此之前,究竟有多少人咬斷了舌頭、擠破了睾丸?
在第一次大刑的震懾之後,各班班長麵目一變,整天不說,不笑,隻發口令,打人。他們管打耳光叫燒餅,管拳頭叫麵包,管腳踢叫火腿。那年代,我們沒有人見過麵包,也吃不到火腿,班長們使用這些代稱,顯示他們的幽默。
原來新兵訓練就是挨打,操課教材無非是打人的借口。起床號已響,你的動作慢了,要打;起床號未響,你的動作快了,要打。熄燈號未響,搶先上床,要打;熄燈號已響,還沒有上床,也要打。他們打起人來真狠、真下毒手。
夜間緊急集合是一個完善的樣本。緊急集合的號聲,把大家從夢中驚醒,穿衣服的時限是五分鍾,動作慢一拍的人要挨打,罪名是“老百姓”。有人匆忙中把褲子穿反了,並不驚怕,好像挺有幽默感,該打,罪名是“老油條”。有人擔心自己來不及,穿著衣服睡覺,該打,罪名是“神經病”。老百姓,老油條,神經病,班長每天動手動腳,念念有詞。
尤其是“老百姓”,這一條是每個新兵的原罪。班長打一下,罵一聲活老百姓,打一下,罵一聲死老百姓,好像和老百姓有深仇大恨。
兵士來自民間,帶著民間的習性和身段,也許和軍事訓練的目標相悖,但是你不該因此汙辱老百姓,不該借此醜化老百姓,以致教育出幾百萬卑視百姓、欺淩百姓的官兵來。
也就是這個時候吧,八路軍走出解放區,蹲在收複區農家的灶門,親親熱熱叫聲老大娘老大爺:“八路軍把鬼子打退了,蔣介石要下山來摘桃子……”
以我親身體會,那時國軍士兵所受的訓練,要把“兵”從百姓中分化出來,與百姓對立,以百姓為恥。這樣的軍隊怎麽能得到老百姓支持。一九四九年,那時國民政府已吞下一切苦果,我到台灣賣文為生,下筆東拉西扯,不知輕重。我給具有軍方背景的《掃蕩報》副刊寫了一篇文章,直陳軍中不可把“老百姓”當做罵人的話使用。
忘記過了多久,政府通令全軍,徹底廢除“老百姓”一語。當然不會是根據我的意見,我想文章既然登在報上,而且是軍方的日報,軍方有人看過,反映到決策階層。
後來知道,立法定刑有所謂“法準”。班長打人並沒有準則,早操跑步的時候,有人踩掉了前麵列兵的鞋子。班長立刻把他揪出來,拿刺刀當戒尺打他的手心,打得很多,很重,挨打的人怕痛,沒有軍人氣概,要狠打。有人硬挺著挨打,很有形象,把打人的班長激怒了。他一麵用力打一麵說:“你有種,你好漢,我一定要打到你哭。”後來挨打的人流下眼淚,班長打得更凶,一麵說:“你哭,你哭,我一定打到你笑。”後來,唉,挨打的人一麵挨打果然也一麵笑出來,笑聲淒厲,混合著哀傷、憤怒、絕望,完全不是人類的聲音,我至今回想起來,毛骨悚然。
班長們常說,你的事到了我的手裏,要多輕鬆有多輕鬆,要多嚴重有多嚴重,這叫“提起千斤,放下四兩”。多謝那些班長給我啟了蒙、開了竅,五十年代的台灣,政府以“白色恐怖”安內,許多事不可以常情常理度量,我把千斤四兩的心法傳給好幾位朋友,幫他們趨吉避凶。據說,殷海光教授聽到這八個字,嗟歎久之,他把這八個字轉換成學術用語,稱為“不確定感”,並附以英文原名。他在一篇文章裏說,國民黨用“不確定感”統治台灣。
挨過板子的人,左手手心腫得像托著一個包子,他用一隻手吃飯,咬著牙。有位同學幫他穿衣服,流下眼淚,班長發現了,也挨了幾拳。班長認為流淚是一種批判,一麵打他,一麵追問:“班長什麽地方做錯了?你說!你說!”
有一個新兵,唉,我也別說他的姓名了,相貌骨架都好,如果有心培養,將來是個人才。可惜他有個壞習慣,話多。也不知他從哪裏得到的消息:憲兵學校快要撤銷了,由中央軍校設一個憲兵科,訓練憲兵軍官。
倘若這樣,憲兵與步兵炮兵同列,喪失了自許的特殊性,很難再宣傳自己是“法治之兵種”,做不成“革命的內層保障”,也不再是“領袖的近衛軍”。虛幻的榮寵喪失了,對憲兵是難以容忍的毀謗。班長們叫這個同學站在院子裏,一床棉被蒙在他的頭上,幾個班長把他圍在中間,輪流加以拳打腳踢。這有個名堂,叫“八國聯軍”。如果在三伏天,烈日下,蒙在被子裏的人又痛又熱,懲罰的效果最大,我們冬天受訓,“聯軍”的戰果稍稍減色。
這個陣式像排球選手練球,“八國”原則上穩站不動,把你打得東倒西歪,你歪到哪一“國”的手下腳旁,哪一國踢你搗你,用一拳一腿之力把你送給另一“國”。他們邊打邊問:你知道不知道為什麽受處分?起初當然不知道,這是執迷不悟,該打,後來回答知道了,好,罪有應得,繼續打。
“八國聯軍”進攻的時候,我正坐在第三排楊排長的臥房裏,他召我個別談話。他聽見窗外“八國聯軍”的殺伐之聲,沉默下來,他好像考慮要不要介入。依照訓練時期的不成文法,排長不能幹涉班長的教育手段,為的是保持班長的權威性,班長是摶捏新兵人格的工匠。但是他好像認為夠了,再打下去太過分了。就在這個時候,我聽見連長的聲音,他出來結束了列強的“侵略”。連長名叫朱騰,從此他在我心目中留下好印象。
我在公元二○○二年追述公元一九四五年的新兵訓練,閱讀相關資料,發現軍中有些口耳相傳的金科玉律,由大清朝的湘軍淮軍,民國初期的北洋軍閥,經過北伐抗戰,一直留傳到國民黨的台灣時代。
例如,“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煉。”這兩句格言在軍中已有百年以上的曆史。訓練既然可以包藏在磨煉之中,磨煉也就可以冒充訓練,磨煉和折磨的界限模糊,以折磨新兵為樂趣的心態,也就百年不絕。
班長們常說“好鐵不打不成釘,好人不打不成兵”,打打打!他們警告“雞蛋碰不過石頭”,“胳臂拗不過大腿”,胳臂又細又短,是弱者,大腿又粗又壯,是強者,恃強可以淩弱,識時務者為俊傑,否則“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後來知道,這些話也是不朽的經典。
排長們說話和行為比較文雅,對班長的這一套采旁觀的態度,不管怎樣,班長把我們“打碎了、和成泥、再捏一個”,他樂觀其成。我們的張排長提醒我們“義不掌財,慈不帶兵”。言外之意,一切小心。後來有位姓何的來當過幾天排長,他沒那麽含蓄,他告訴我們軍中流行兩句話:“連長打死人,團長殺死人。”也就是,連長可以把一個兵打成重傷,如果這個兵的傷養不好,死掉了,連長可以報這個兵病死,上麵不會追究。作戰的時候,團長可以用抗命或作戰不力的罪名就地槍斃士兵,上級也不會調查。他豪情萬丈,自己甘願先吃兔子後喂獅子,也就是“我先殺你,上級再殺我,我看見你死,你看不見我死”。
我對這種訓練非常失望,他們要把我們打造成沒有個性、沒有正義感的動物,他們要我們對暴力屈服,承認一切現狀合理,這哪裏像是訓練“民眾之保、軍伍之師”?這樣訓練出來的機械人,又怎能擔任“革命的內層保障、領袖的近衛軍”!班長常常反複訓示:你可以折斷一根筷子,你不能折斷一把筷子。他隻是要把我們變成筷子。
班長們聯手營造了一種看不見、摸不著、深入骨髓的恐怖氣氛。他們確實精力過人,料事如神,我們的過去心、未來心、現在心,全在他們的掌中。他們永遠不休息,似乎也永遠不睡覺。半夜,人人熟睡的時候,一個新兵起來上廁所,班長立即跟蹤而至。偶然,兩個同學趁左右無人,說幾句悄悄話,轉臉一看魂飛魄散,班長不知何時從天而降,逼你把對話重排一次,再罰二十個臥倒起立。
兩個月以後,我們同學之間斷絕了一切溝通,如果還有誰找你攀談,那人準是班長派出來的線民。我們每一個人都像是裸體,都好像透明,班長不戴手套,愛摸我們哪裏就摸哪裏。夜晚熄燈以後,我倒在枕頭上,努力使呼吸均勻,唯恐有人數算我呼吸的次數。我合上眼再也不睜開,唯恐看見班長的眼睛正在上方注視,看我是真睡還是假睡。據說,在電影院裏,如果一個男孩目不轉睛地看前排的一個女孩,那女孩的後腦勺就會覺得有壓力。我每夜總是帶著這種壓力。
新兵訓練和流亡學校的新生訓練確乎不同,兩者的區別,並非僅僅是嚴格到什麽程度的問題,而在新兵、新生一字之差。設立學校是教學生如何求生,使自己生存也使別人生存,新兵訓練卻是教人求死,不是你死就是我死,或者同歸於盡,依軍中通用的語言,這是“有我無敵,有敵無我”,這是“必死不死,幸生不生”。這是最特殊的一種訓練,也是最反常的一種訓練。
所以當年國民政府對大兵沒有退伍後的照顧,沒人設想他活到七老八十。五十年代,國民黨退守台灣,知恥知病,痛改前非,尊稱老兵為榮譽國民,負責養老送終。八十年代,台灣“解嚴”,人民可以自由遊行請願,老兵也為自己的利益走上街頭。竟有做過大官的人不以為然,依這位退休特任官的意見,老兵當年在營,作戰不力,這個戰役也沒成仁,那個戰役也沒取義,一路敗退到台灣,依賴政府養活直到耋耄之年,他們還有什麽資格爭長爭短?他的意見能代表某一些人。
我後來逐漸明白,軍隊的存在是一種非常的存在,和各行各業不同,因之,軍人所受的訓練,“老百姓”很難了解。那時,建立軍隊的特殊性,要從人人挨打的時候甘之如飴開始。他要摧毀我們每個人的個性,掃蕩我們每個人的自尊,要我們再也沒有判斷力,再也沒有自主性,放棄人生的一切理想,得過且過,自暴自棄。據說人到此時,從自輕自賤中生出勇敢,萬眾一心,視死如歸。我稱之為“無恥近乎勇”。
新兵訓練是一種輪回,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如此這般捏塑而成的士兵,當然不會愛民,一個人格破碎的人很難有愛,更難有大愛,除非後來從宗教情操得到救贖。如此這般成長的人又怎會威武不屈?如果班長是他們的教士,“胳臂拗不過大腿”、“別想拿雞蛋碰石頭”是他們代代相傳的聖經,後來內戰的戰場上,處處有“四十萬人齊解甲”的大場麵,也就事出有因了。
那時,跟我們隔著秦川平原生聚教訓的中共,可不是這樣練兵的!我得承認,自大清朝廷、北洋政府、國民革命軍是一套文化,中共的解放軍另是一種文化。
如果說,當年憲兵團的苦修也使我受到什麽造就,……一九四九年,我逃到台灣。台灣成為反共基地,出現了所謂白色恐怖。我憑著馬營的學習心得,可以料到他們做什麽、怎樣做,我能理解、能忍受、能躲閃、能坦然相對。我把自己可能受到的傷害減到最小,可是也萎縮成一棵從未盛開的花。
地球總是在轉。國民黨退守台灣以後,教育發達,軍隊素質提高,憲兵上等兵都是高中畢業,打罵教育完全廢除。服役時有成就感,三年退伍,轉業渠道也多,當憲兵是青年的一條好出路,可惜我早生了幾十年。
馬營沒有寨牆,出操的時候,操場和田野連在一起,但是班長們好像能使用巫術,他們在操場四周建起無形的高牆,我們能望見田間的小徑,卻不能走上去,我也從來不想走上去,我的心思意念到操場的邊緣為止。即便是野外教練,我們的“陣地”也選在馬營鎮的東南,馬營的房屋隔斷視線,我們看不見那河,更看不見寶雞縣城,他們用心剪掉我們思想的翅膀。
馬營的營房本是一座廟,那時鄉鎮廟宇都有大院子,容納信眾朝拜,都有很高的圍牆,阻擋外麵的紅塵,正適合做管理新兵的地方。“鐵打的營房流水的兵”,流水已把廟內的任何痕跡衝刷得幹幹淨淨。我在魯南參加遊擊隊的時候,中共的八路軍從不住廟,如果萬不得已要住,官兵不入正殿,葷腥不入廟門。國民政府的軍隊是魯莽的,流亡期間見過幾座廟宇,正殿神像所穿的錦緞袍服都不見了,據說是被軍官的太太扒下來使用了。我能想象,馬營這座宗教信仰的中心如何一步步遭受破壞。
我們各地來的新兵編成一個連,叫做補充連。那時憲兵連的編製是每連三個排,每排三個班,每班十個人。編隊時,每排第一班都盡量挑選長相好、反應快的兵擺出來,排橫隊集合的時候,這一班站在最前麵,好比一本書的封麵,上級長官來訓話的時候,可以看見最好的陣容,那時候,上級長官會突然提出一個問題來,伸手一指,要一個兵回答,他總是隨意從第一班挑人,列兵能答上來,連長才有麵子。我們流亡學生分散在三個排裏,卻又大部分集中在每排的第一班裏,這種安排顯出我們是補充連新兵中的精英。
我編入第一排第一班,全連集合的時候,這一班站在全連的前麵,尤其是麵子中的麵子。我的個子高,站在第一班的排頭。“排頭兵”也是個榮譽,他是本班的標兵,操演班隊形變換的時候,排頭兵要立刻了解口令的意旨,要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指定的地點站好,全班列兵跟進,如果排頭兵錯了,全班的行動都錯,如果排頭兵慢了,全班的行動都慢。據說在火線上如果正副班長同時陣亡,排頭兵立刻暫時代理班長。
我們立刻知道憲兵根本不能保送升學,我們的薪餉服裝和步兵完全相同,憲六團服勤的地區並非北平而是沈陽。真奇怪,也不知消息從哪裏來,立刻人心浮動。班長不動聲色,他們有經驗,知道怎樣走下一步棋。
那時練兵,操課作業全在戶外,營房隻是睡覺的地方。倘若老天下雨,大家可以窩在地鋪上,釘紐扣,寫家信,伸懶腰,十分舒適。所以雨天是軍中四喜之一,軍中流傳一首四喜詩:“早操逢陰雨,病號蓋被子,安寢無崗夜,月底加菜時。”第二句需要解釋一下,早晨起床以後,人人把棉被疊得方方正正,整天不碰不摸,晚上睡覺才準許打開。若是生了病,準了全休的病假,就可以蓋上被子休息,滋味十分甘美。
可是福兮禍所依,“暗賬”也可能在下雨天欠下。
下雨天也是擦槍的時候。那時,上麵發給我們一支步槍,“漢陽造”,即使在遊擊隊裏,這種舊槍也是姥姥不疼,奶奶不愛,可是現在我們得好好地伺候它。軍中對擦槍要求很高,規定很瑣碎,那沒上過戰場的人不能領會“武器是軍人的第二生命”,隻覺得這玩意兒既麻煩、又無聊。那位於同學,漢陰之夜把我從床上拉起來的那個人,協助鄭排長挖人,功在六團,他在擦槍時想起讀書的日子,他說了幾句憤慨的話,“那些和我們競爭的人正在物理!化學!我們在這裏玩弄一塊廢鐵!”停了一會兒,他居然又說:“我們不知道他們的盡頭(意思是前程遠大),他們已看見我們的盡頭(意思是從此完蛋)。”他越說越氣,舉起手中的步槍往地鋪上一丟。“老子不甘心!”
在一種權力之下,無論那權力多小,多暴虐,無論那權力給你多大痛苦,總有受苦的人攀附它,出賣同類,逢迎它的需要。於同學放言無忌,小報告到了班長的耳朵裏。
全連官兵緊急集合,站成戲劇舞台所謂“三麵牆”的隊形,當時的“軍語”——稱之為講話隊形。連長先作了簡短的訓話,他說於某某嚴重破壞紀律,不可饒恕。接著兩名班長把於同學架出來,按倒在隊形缺口處的地上,打屁股。他們朝這人的口中塞一塊軟木,防他因疼痛咬斷舌頭,又在他小腹底下墊一個枕頭,防他疼痛時擠破睾丸。最後一個步驟是,兩名班長拉緊他的褲子,否則棍子打下去,褲子的褶皺會像刀刃一般縱橫割裂他的皮肉,使他久久不易複元。
本班的班長負責行刑,用鄉下人挑東西的“扁擔”代替軍棍。我不敢看,閉上眼睛,聽聲音知道行刑的力度,知道挨打的皮肉之苦,想象各個人不同的表情,真個是感同身受!聽覺果然可以代替(或者說包括)視覺和觸覺,四年後我進廣播電台寫廣播稿,這番體驗幫助了我。
打完了,隊伍解散,班長立刻架起挨打的人,協助他艱難地踱步。班長知道要走滿多少步,才可以把他領進禁閉室,把他平放在門板上。班長立刻褪下他的褲子,雙手蘸滿燒酒,為他推拿。他們還有一個偏方,把舊鞋的鞋底燒成灰,敷在打破了皮的地方,幫助傷口提前愈合。這是一套製式作業,唯有如此,挨打的人才不會留下後遺症,成為連隊的棄材。
新兵的抱怨立刻無聲,竊竊私語也消失了,人人對班長的眼神反應靈敏,自己的麵部表情卻逐漸麻木,然後隨著操場上基本教練的進度,每個人的肢體動作機械化了。人人隨著班長的大呼小叫驚魂不定,同時又中規中矩,全部生活沒有餘地可以躲避,沒有餘暇可以喘息,以前,生活是悠然神往和忐忑不安合成的,現在隻有麻木。
我們在馬營受訓六個月,前三個月高潮多,每月都有一個人受到這樣的大刑伺候,另外兩個是陝西青年。班長們也實在能幹,他一天花多大精神監視我們,教育我們,打罵我們,連半分鍾休閑也沒有。他好像永不疲倦,我們的一切過失,他都能立刻發覺。
他們每一次舉起扁擔來的時候,我都閉著眼睛,堅持不看。我心裏一直想,他們行刑的動作怎麽這樣熟練,默契怎麽這樣好,他們究竟幹過多少次了?尤其是受刑者嘴裏的那塊軟木,每個班長行囊裏都備有一塊,一定是經過多次試驗改進,定出規格,代代相傳。經驗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累積的?傳統是花了多少時間形成的?在此之前,究竟有多少人咬斷了舌頭、擠破了睾丸?
在第一次大刑的震懾之後,各班班長麵目一變,整天不說,不笑,隻發口令,打人。他們管打耳光叫燒餅,管拳頭叫麵包,管腳踢叫火腿。那年代,我們沒有人見過麵包,也吃不到火腿,班長們使用這些代稱,顯示他們的幽默。
原來新兵訓練就是挨打,操課教材無非是打人的借口。起床號已響,你的動作慢了,要打;起床號未響,你的動作快了,要打。熄燈號未響,搶先上床,要打;熄燈號已響,還沒有上床,也要打。他們打起人來真狠、真下毒手。
夜間緊急集合是一個完善的樣本。緊急集合的號聲,把大家從夢中驚醒,穿衣服的時限是五分鍾,動作慢一拍的人要挨打,罪名是“老百姓”。有人匆忙中把褲子穿反了,並不驚怕,好像挺有幽默感,該打,罪名是“老油條”。有人擔心自己來不及,穿著衣服睡覺,該打,罪名是“神經病”。老百姓,老油條,神經病,班長每天動手動腳,念念有詞。
尤其是“老百姓”,這一條是每個新兵的原罪。班長打一下,罵一聲活老百姓,打一下,罵一聲死老百姓,好像和老百姓有深仇大恨。
兵士來自民間,帶著民間的習性和身段,也許和軍事訓練的目標相悖,但是你不該因此汙辱老百姓,不該借此醜化老百姓,以致教育出幾百萬卑視百姓、欺淩百姓的官兵來。
也就是這個時候吧,八路軍走出解放區,蹲在收複區農家的灶門,親親熱熱叫聲老大娘老大爺:“八路軍把鬼子打退了,蔣介石要下山來摘桃子……”
以我親身體會,那時國軍士兵所受的訓練,要把“兵”從百姓中分化出來,與百姓對立,以百姓為恥。這樣的軍隊怎麽能得到老百姓支持。一九四九年,那時國民政府已吞下一切苦果,我到台灣賣文為生,下筆東拉西扯,不知輕重。我給具有軍方背景的《掃蕩報》副刊寫了一篇文章,直陳軍中不可把“老百姓”當做罵人的話使用。
忘記過了多久,政府通令全軍,徹底廢除“老百姓”一語。當然不會是根據我的意見,我想文章既然登在報上,而且是軍方的日報,軍方有人看過,反映到決策階層。
後來知道,立法定刑有所謂“法準”。班長打人並沒有準則,早操跑步的時候,有人踩掉了前麵列兵的鞋子。班長立刻把他揪出來,拿刺刀當戒尺打他的手心,打得很多,很重,挨打的人怕痛,沒有軍人氣概,要狠打。有人硬挺著挨打,很有形象,把打人的班長激怒了。他一麵用力打一麵說:“你有種,你好漢,我一定要打到你哭。”後來挨打的人流下眼淚,班長打得更凶,一麵說:“你哭,你哭,我一定打到你笑。”後來,唉,挨打的人一麵挨打果然也一麵笑出來,笑聲淒厲,混合著哀傷、憤怒、絕望,完全不是人類的聲音,我至今回想起來,毛骨悚然。
班長們常說,你的事到了我的手裏,要多輕鬆有多輕鬆,要多嚴重有多嚴重,這叫“提起千斤,放下四兩”。多謝那些班長給我啟了蒙、開了竅,五十年代的台灣,政府以“白色恐怖”安內,許多事不可以常情常理度量,我把千斤四兩的心法傳給好幾位朋友,幫他們趨吉避凶。據說,殷海光教授聽到這八個字,嗟歎久之,他把這八個字轉換成學術用語,稱為“不確定感”,並附以英文原名。他在一篇文章裏說,國民黨用“不確定感”統治台灣。
挨過板子的人,左手手心腫得像托著一個包子,他用一隻手吃飯,咬著牙。有位同學幫他穿衣服,流下眼淚,班長發現了,也挨了幾拳。班長認為流淚是一種批判,一麵打他,一麵追問:“班長什麽地方做錯了?你說!你說!”
有一個新兵,唉,我也別說他的姓名了,相貌骨架都好,如果有心培養,將來是個人才。可惜他有個壞習慣,話多。也不知他從哪裏得到的消息:憲兵學校快要撤銷了,由中央軍校設一個憲兵科,訓練憲兵軍官。
倘若這樣,憲兵與步兵炮兵同列,喪失了自許的特殊性,很難再宣傳自己是“法治之兵種”,做不成“革命的內層保障”,也不再是“領袖的近衛軍”。虛幻的榮寵喪失了,對憲兵是難以容忍的毀謗。班長們叫這個同學站在院子裏,一床棉被蒙在他的頭上,幾個班長把他圍在中間,輪流加以拳打腳踢。這有個名堂,叫“八國聯軍”。如果在三伏天,烈日下,蒙在被子裏的人又痛又熱,懲罰的效果最大,我們冬天受訓,“聯軍”的戰果稍稍減色。
這個陣式像排球選手練球,“八國”原則上穩站不動,把你打得東倒西歪,你歪到哪一“國”的手下腳旁,哪一國踢你搗你,用一拳一腿之力把你送給另一“國”。他們邊打邊問:你知道不知道為什麽受處分?起初當然不知道,這是執迷不悟,該打,後來回答知道了,好,罪有應得,繼續打。
“八國聯軍”進攻的時候,我正坐在第三排楊排長的臥房裏,他召我個別談話。他聽見窗外“八國聯軍”的殺伐之聲,沉默下來,他好像考慮要不要介入。依照訓練時期的不成文法,排長不能幹涉班長的教育手段,為的是保持班長的權威性,班長是摶捏新兵人格的工匠。但是他好像認為夠了,再打下去太過分了。就在這個時候,我聽見連長的聲音,他出來結束了列強的“侵略”。連長名叫朱騰,從此他在我心目中留下好印象。
我在公元二○○二年追述公元一九四五年的新兵訓練,閱讀相關資料,發現軍中有些口耳相傳的金科玉律,由大清朝的湘軍淮軍,民國初期的北洋軍閥,經過北伐抗戰,一直留傳到國民黨的台灣時代。
例如,“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煉。”這兩句格言在軍中已有百年以上的曆史。訓練既然可以包藏在磨煉之中,磨煉也就可以冒充訓練,磨煉和折磨的界限模糊,以折磨新兵為樂趣的心態,也就百年不絕。
班長們常說“好鐵不打不成釘,好人不打不成兵”,打打打!他們警告“雞蛋碰不過石頭”,“胳臂拗不過大腿”,胳臂又細又短,是弱者,大腿又粗又壯,是強者,恃強可以淩弱,識時務者為俊傑,否則“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後來知道,這些話也是不朽的經典。
排長們說話和行為比較文雅,對班長的這一套采旁觀的態度,不管怎樣,班長把我們“打碎了、和成泥、再捏一個”,他樂觀其成。我們的張排長提醒我們“義不掌財,慈不帶兵”。言外之意,一切小心。後來有位姓何的來當過幾天排長,他沒那麽含蓄,他告訴我們軍中流行兩句話:“連長打死人,團長殺死人。”也就是,連長可以把一個兵打成重傷,如果這個兵的傷養不好,死掉了,連長可以報這個兵病死,上麵不會追究。作戰的時候,團長可以用抗命或作戰不力的罪名就地槍斃士兵,上級也不會調查。他豪情萬丈,自己甘願先吃兔子後喂獅子,也就是“我先殺你,上級再殺我,我看見你死,你看不見我死”。
我對這種訓練非常失望,他們要把我們打造成沒有個性、沒有正義感的動物,他們要我們對暴力屈服,承認一切現狀合理,這哪裏像是訓練“民眾之保、軍伍之師”?這樣訓練出來的機械人,又怎能擔任“革命的內層保障、領袖的近衛軍”!班長常常反複訓示:你可以折斷一根筷子,你不能折斷一把筷子。他隻是要把我們變成筷子。
班長們聯手營造了一種看不見、摸不著、深入骨髓的恐怖氣氛。他們確實精力過人,料事如神,我們的過去心、未來心、現在心,全在他們的掌中。他們永遠不休息,似乎也永遠不睡覺。半夜,人人熟睡的時候,一個新兵起來上廁所,班長立即跟蹤而至。偶然,兩個同學趁左右無人,說幾句悄悄話,轉臉一看魂飛魄散,班長不知何時從天而降,逼你把對話重排一次,再罰二十個臥倒起立。
兩個月以後,我們同學之間斷絕了一切溝通,如果還有誰找你攀談,那人準是班長派出來的線民。我們每一個人都像是裸體,都好像透明,班長不戴手套,愛摸我們哪裏就摸哪裏。夜晚熄燈以後,我倒在枕頭上,努力使呼吸均勻,唯恐有人數算我呼吸的次數。我合上眼再也不睜開,唯恐看見班長的眼睛正在上方注視,看我是真睡還是假睡。據說,在電影院裏,如果一個男孩目不轉睛地看前排的一個女孩,那女孩的後腦勺就會覺得有壓力。我每夜總是帶著這種壓力。
新兵訓練和流亡學校的新生訓練確乎不同,兩者的區別,並非僅僅是嚴格到什麽程度的問題,而在新兵、新生一字之差。設立學校是教學生如何求生,使自己生存也使別人生存,新兵訓練卻是教人求死,不是你死就是我死,或者同歸於盡,依軍中通用的語言,這是“有我無敵,有敵無我”,這是“必死不死,幸生不生”。這是最特殊的一種訓練,也是最反常的一種訓練。
所以當年國民政府對大兵沒有退伍後的照顧,沒人設想他活到七老八十。五十年代,國民黨退守台灣,知恥知病,痛改前非,尊稱老兵為榮譽國民,負責養老送終。八十年代,台灣“解嚴”,人民可以自由遊行請願,老兵也為自己的利益走上街頭。竟有做過大官的人不以為然,依這位退休特任官的意見,老兵當年在營,作戰不力,這個戰役也沒成仁,那個戰役也沒取義,一路敗退到台灣,依賴政府養活直到耋耄之年,他們還有什麽資格爭長爭短?他的意見能代表某一些人。
我後來逐漸明白,軍隊的存在是一種非常的存在,和各行各業不同,因之,軍人所受的訓練,“老百姓”很難了解。那時,建立軍隊的特殊性,要從人人挨打的時候甘之如飴開始。他要摧毀我們每個人的個性,掃蕩我們每個人的自尊,要我們再也沒有判斷力,再也沒有自主性,放棄人生的一切理想,得過且過,自暴自棄。據說人到此時,從自輕自賤中生出勇敢,萬眾一心,視死如歸。我稱之為“無恥近乎勇”。
新兵訓練是一種輪回,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如此這般捏塑而成的士兵,當然不會愛民,一個人格破碎的人很難有愛,更難有大愛,除非後來從宗教情操得到救贖。如此這般成長的人又怎會威武不屈?如果班長是他們的教士,“胳臂拗不過大腿”、“別想拿雞蛋碰石頭”是他們代代相傳的聖經,後來內戰的戰場上,處處有“四十萬人齊解甲”的大場麵,也就事出有因了。
那時,跟我們隔著秦川平原生聚教訓的中共,可不是這樣練兵的!我得承認,自大清朝廷、北洋政府、國民革命軍是一套文化,中共的解放軍另是一種文化。
如果說,當年憲兵團的苦修也使我受到什麽造就,……一九四九年,我逃到台灣。台灣成為反共基地,出現了所謂白色恐怖。我憑著馬營的學習心得,可以料到他們做什麽、怎樣做,我能理解、能忍受、能躲閃、能坦然相對。我把自己可能受到的傷害減到最小,可是也萎縮成一棵從未盛開的花。
地球總是在轉。國民黨退守台灣以後,教育發達,軍隊素質提高,憲兵上等兵都是高中畢業,打罵教育完全廢除。服役時有成就感,三年退伍,轉業渠道也多,當憲兵是青年的一條好出路,可惜我早生了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