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根本就做不到這樣!
種田發家:農門婆娘心狠手辣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基本都是在家中搭灶,準備好食材,然後請個廚子過來。
雖然折騰,不過卻能省下不少銀錢。
不管梁安跟梁亮之間有多大的矛盾,外甥女出嫁,他這個做叔叔的理應得去幫忙。
曹氏作為嬸子,也得過去。
王氏是個控製欲極強的老太太,大閨女發生事兒之後消停幾日,不過這孫女出嫁的大事兒,她不能不管。這是她立威、宣誓主權的好機會。
二房、三房都召了回來,然後分派活計讓他們在擺桌那天撈忙。
撈忙,意思是指過來幫忙、搭把手的人。
誰家辦事兒,就看撈忙的人。如果撈忙的人多,那說明這家人在村裏的人緣不錯。但撈忙的人少,可就讓人笑話了。
老宅那邊在村裏的人緣一向很差,這出門子辦喜事兒自然也就缺人手。馮氏娘家那邊的人,王氏都想讓人過來撈忙,不過卻沒敢吱聲。
不管怎麽說,梁桂芳是他們梁家的丫頭,不好讓馮家過來撈忙。
這不,王氏把主意動到了齊小妙的身上。看著一直不說話的三兒子,輕咳兩聲,說:
“三兒,你閨女在家幹嘛呢?”
“呆著呢。”梁安回答的很平靜,根本沒有看母親。一次一次的事情,早就讓他心涼透透的。
雖然不同意跟閨女一起離開這裏,但不代表他不願意走。
王氏被懟的有些不舒服。曹氏心思轉得快,咬了下嘴唇,趁著婆婆沒有發作的時候,道:
“娘,妙兒能過來幫忙。不過……她的脾氣……娘知道的。”
“哼!”王氏鼻子出音兒,自然明白兒媳婦的意思。
扭頭看了一眼梁敏霞,當著兒子、兒媳婦的麵,說:“芳姐兒出門子是大事兒。你那天就在屋裏陪著娘,哪兒都不許去,明白嗎?”
梁敏霞已經留頭了,在沒有出閣之前,這樣的事情她不方便拋頭露麵。
曹氏之所以答應,也正是因為這個。
梁敏霞雖然心有不甘,可卻沒有辦法。“嗯”了一聲算作答應,臉拉的老長。
梁廬瞅著母親還有大哥,輕蔑的撇了下嘴,說:“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做的那麽絕。現在好了,閨女出門子,連個主動過來說撈忙的都沒有。”
梁亮憋屈,這幾天就挺窩火。畢竟嫁閨女是大事兒,可沒一個人來幫忙,心裏終究不舒服。
王氏聽了也很生氣,總覺得二兒子在說她一般。剛要開口反駁,梁安直接搶先說道:
“明兒問問栓子、金山二哥他們吧。總得找幾個人過來,不然……不好看。”
梁廬如今跟梁安一個鼻孔出氣。聽到三弟這麽說,故意抬高他的附和著:
“那找人這事兒……還得你來啊。他們都能給你麵子,到時候這人情……”
梁安豈能不知道二哥的意思,故作為難的搖搖頭,說:
“人情不人情的,以後再說吧。辦事兒沒個外人在這兒,不得讓人笑掉大牙。妙兒都分家了,還得過來幫忙,若是家裏沒有外人,不好看。”
哥倆一唱一和,更是讓王氏覺得憋屈。很想懟一句“沒求你們”,可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
沒法子,是真的不敢。自從“絕後”那事兒出了,三兒子就不好拿捏。真要說了,他們倆再真的撂挑子,老頭子非得打死她不可。
況且往後幾年,家裏辦事兒的機會不少,尤其是老閨女還沒嫁人,真的不能弄得太僵。
梁宿友見差不多了,磕打幾下大煙袋,說:“老二、老三,這幾天你們兩家就都別開火了,來這邊吃。”
雖然折騰,不過卻能省下不少銀錢。
不管梁安跟梁亮之間有多大的矛盾,外甥女出嫁,他這個做叔叔的理應得去幫忙。
曹氏作為嬸子,也得過去。
王氏是個控製欲極強的老太太,大閨女發生事兒之後消停幾日,不過這孫女出嫁的大事兒,她不能不管。這是她立威、宣誓主權的好機會。
二房、三房都召了回來,然後分派活計讓他們在擺桌那天撈忙。
撈忙,意思是指過來幫忙、搭把手的人。
誰家辦事兒,就看撈忙的人。如果撈忙的人多,那說明這家人在村裏的人緣不錯。但撈忙的人少,可就讓人笑話了。
老宅那邊在村裏的人緣一向很差,這出門子辦喜事兒自然也就缺人手。馮氏娘家那邊的人,王氏都想讓人過來撈忙,不過卻沒敢吱聲。
不管怎麽說,梁桂芳是他們梁家的丫頭,不好讓馮家過來撈忙。
這不,王氏把主意動到了齊小妙的身上。看著一直不說話的三兒子,輕咳兩聲,說:
“三兒,你閨女在家幹嘛呢?”
“呆著呢。”梁安回答的很平靜,根本沒有看母親。一次一次的事情,早就讓他心涼透透的。
雖然不同意跟閨女一起離開這裏,但不代表他不願意走。
王氏被懟的有些不舒服。曹氏心思轉得快,咬了下嘴唇,趁著婆婆沒有發作的時候,道:
“娘,妙兒能過來幫忙。不過……她的脾氣……娘知道的。”
“哼!”王氏鼻子出音兒,自然明白兒媳婦的意思。
扭頭看了一眼梁敏霞,當著兒子、兒媳婦的麵,說:“芳姐兒出門子是大事兒。你那天就在屋裏陪著娘,哪兒都不許去,明白嗎?”
梁敏霞已經留頭了,在沒有出閣之前,這樣的事情她不方便拋頭露麵。
曹氏之所以答應,也正是因為這個。
梁敏霞雖然心有不甘,可卻沒有辦法。“嗯”了一聲算作答應,臉拉的老長。
梁廬瞅著母親還有大哥,輕蔑的撇了下嘴,說:“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做的那麽絕。現在好了,閨女出門子,連個主動過來說撈忙的都沒有。”
梁亮憋屈,這幾天就挺窩火。畢竟嫁閨女是大事兒,可沒一個人來幫忙,心裏終究不舒服。
王氏聽了也很生氣,總覺得二兒子在說她一般。剛要開口反駁,梁安直接搶先說道:
“明兒問問栓子、金山二哥他們吧。總得找幾個人過來,不然……不好看。”
梁廬如今跟梁安一個鼻孔出氣。聽到三弟這麽說,故意抬高他的附和著:
“那找人這事兒……還得你來啊。他們都能給你麵子,到時候這人情……”
梁安豈能不知道二哥的意思,故作為難的搖搖頭,說:
“人情不人情的,以後再說吧。辦事兒沒個外人在這兒,不得讓人笑掉大牙。妙兒都分家了,還得過來幫忙,若是家裏沒有外人,不好看。”
哥倆一唱一和,更是讓王氏覺得憋屈。很想懟一句“沒求你們”,可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
沒法子,是真的不敢。自從“絕後”那事兒出了,三兒子就不好拿捏。真要說了,他們倆再真的撂挑子,老頭子非得打死她不可。
況且往後幾年,家裏辦事兒的機會不少,尤其是老閨女還沒嫁人,真的不能弄得太僵。
梁宿友見差不多了,磕打幾下大煙袋,說:“老二、老三,這幾天你們兩家就都別開火了,來這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