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由地獄到天堂的生活,激勵百姓努力建設新家園
帶空間穿越,助王爺老公搞建設 作者:江山不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大和老二都生出一個想法,他們的封地裏也有很多特別貧苦的農民。在老大和老二的眼中,這些人就是不該存於世間的累贅。他們正愁怎麽將這些窮鬼趕出自己的封地呢。
很快,老大和老二的封地裏發出了一個政令。就是將蕭雲嫣他們招收遷徙者的告示貼出來,而且還給了一個優惠政策,就是從他們封地搬出的農戶,可以得到三兩銀子的路費補助。
雖然這個補助太少了,從南到北遷徙的路上,一家八九口的開銷至少在二十兩。這三兩銀子根本就不夠幹什麽的。可是,對於那些原本就想遷徙的人,倒是一個意外所得。
很多生活在南方或者是東邊的人,雖然很想出去闖一闖,可是,拖家帶口的,害怕去西北生活會不方便,好多家一直處於猶猶猶豫豫當中。
為了讓這些人堅定遷徙的信心,不隻是頒布每戶三兩的遷徙補貼,還有一項堅定所有窮人遷徙的政令:所有在封地內的農戶,每年要向封主多繳一成的稅賦。
西部和北部六個州府,在年後的二月中旬,迎來了第一批遷徙高潮。都是附近州府遷過來的。
好在衙門早早就做好了準備,等他們來到西部和北部六郡的時候。一個個新起的村莊都已經建成了。
蕭雲嫣讓這些管理者在形成新的村落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地域問題。
從一個地方遷徙過來的人,盡量安排在一個村落裏。甚至允許他們用原來居住的地名命名這個新的村子。目的是給這些背井離鄉的人,一些心理上的安慰。
遷徙過來的窮人們看到像天堂一樣的新村落。一家人分到一個精致的四合院。所有的人都是同樣的表情,先是驚訝,然後是痛哭流涕,一家人抱團痛哭。再後來就是滿心欣喜地參觀自己的新家。老老少少分配房屋。他們又非常驚喜的發現,這些房屋都是按人員配置的,每個人都有寬敞的居住環境。
這樣的生活條件,就像從地獄一下升到了天堂。根本就不需要他們置辦什麽家具。床單被褥這些都是現成的。而且質量特別好。他們隻需要買一些柴米油鹽醬醋茶就可以開火過日子了。
蕭雲嫣考慮到這些人長途跋涉,可能身上帶的那些錢都已經花光了,擔心他們沒有錢開火吃飯。所以第一頓都是由衙門的衙役給他們送吃的。
然後每家每戶去免費領生活物資。每戶發了一袋米、一袋麵、四棵大白菜、四個大蘿卜。豬肉每人半斤、雞蛋每人十個、肥油每人一斤、兩包鹽、兩瓶醋。
給大家分的物資雖然不是都按人頭發放,可是每家每戶也都夠吃幾天的。蔬菜調料吃完了,還可以去領取。肉和蛋是每半月發一次。
遷徙過來的人家,就沒有發現人太少的,最少都是五人以上。最多的有三十多口的人家。
人口太多的人家,直接以小家為單位分成若幹戶。比如一家三十多口人。四個兒子,一對老人,再加上三個閨女。
兒子都各自帶著小家庭,閨女未嫁。那就可以選擇每個兒子分一套小房子。老人帶著閨女再分一戶小房子。也可以自由組合,兩個兒子分一中套。
因為戶型比較多,建的房子也多。所以可選擇的方式也多,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
在故鄉,他們活的豬狗不如,是被盤剝的最底層貧民。沒想到,來到新的地方,他們像是遠方的遊子歸家一樣,被官府照顧得無微不至。
所有遷徙過來的人,都十分慶幸祖宗保佑老天保佑,讓他們以後過上這樣幸福的生活。
最令他們開心的是,配備的菜園子足夠大,以後產出的菜,足夠一家老小吃的,甚至還有富餘,可以去縣城或者是府城賣給城裏人。
大田也是按人口分配的。除了分到的田地,還可以去開荒。周圍有大片的荒地,隻要人勤快,自家想開多少畝都可以。
新開的土地,三年不用交賦稅。三年之後交的賦稅也比原來家鄉交的額度要低一半。
在這裏,隻需勤勤懇懇,不出五年,家家戶戶必然成為非常富裕的家庭。
更令他們開心的是,每家每戶的後院都有牲畜和家禽的養殖欄。所有養出的雞鴨鵝豬牛羊都可以賣出很高的價格。根本就不愁賣,好多商人定期來收購。
這些遷移過來的人安居之後,十分珍惜這天賜的新家園,特別努力地幹活。
誰都想給自己的家庭多開幾畝地,為家庭創造更多的財富。
還有一些人,他們的親屬因為不知道遠方的西北具體是什麽樣的情況?沒有。一起遷徙過來。
這些從地獄到天堂的農民,十分希望自己的家人,親屬都能搬過來。
在原來的村子裏過的生活,那隻能算是勉強餓不死。來到新的地方,一切都是那麽美好。隻要勤勞,就不可能餓肚子。可以說吃穿不愁。
官府受蕭雲嫣的委托,將這些人在第一批農作物成熟之前,所有的米麵蔬菜的開銷,都記在他的賬上。
在各地府衙的倉庫裏,蕭雲嫣放了好多米麵。各家各戶可以定期按人頭領糧食,直到新的糧食產出,就不再免費供應了。
也就是說,蕭雲嫣將這些初來乍到的農民,真的當做自己的家人。無論他們來到這裏之前有沒有積蓄,都保證他們不會餓肚子。當然,第一季糧食打出來之後。就不再免費供應米麵了。
蕭雲嫣這樣大手筆的政策,吸引了各地貧苦的農民來到封地。
在別處被視作芻狗的貧民們,來到這裏以後,成為了自己土地的主人,更成為被平等對待的百姓。他們願意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盡情地揮灑汗水,要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貧苦農民大部分都是非常勤勞的。隻要給他們一點點資源,他們都會充滿希望,努力奮鬥,創造美好的家園。
特別是這些遷徙過來的人,來自於北川各地,隨之帶來的各種生活習慣和文化習俗交融雜合在一起,倒是逐漸形成了一些新的文化習俗,也帶來了新的技術發展。
蕭雲嫣讓官府發出布告,那些有特殊技能的人可以到官府報備。如果技術能力非常強,可以到官府舉辦的技術學院擔任教導師傅。可以是臨時的,也可以是長期的,按課時發放工錢。
靈活的教學模式使當地的年輕一代接受到了南方,北方,東方,西方,來自於北川各地的傳統技藝傳授。因此,在西北六府,民間的各種技藝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也是厲墨涵和蕭雲嫣想要看到的。
麵對周邊多個國家那麽大的市場。自己封地裏無論出產什麽東西,都不愁沒有市場。夫妻倆十分鼓勵民間興辦各項手工作坊,手藝人在這裏非常金貴。
原本還是百廢待興的西北六府,隻在半年的時間內就迎來了十分快速的發展。
很快,老大和老二的封地裏發出了一個政令。就是將蕭雲嫣他們招收遷徙者的告示貼出來,而且還給了一個優惠政策,就是從他們封地搬出的農戶,可以得到三兩銀子的路費補助。
雖然這個補助太少了,從南到北遷徙的路上,一家八九口的開銷至少在二十兩。這三兩銀子根本就不夠幹什麽的。可是,對於那些原本就想遷徙的人,倒是一個意外所得。
很多生活在南方或者是東邊的人,雖然很想出去闖一闖,可是,拖家帶口的,害怕去西北生活會不方便,好多家一直處於猶猶猶豫豫當中。
為了讓這些人堅定遷徙的信心,不隻是頒布每戶三兩的遷徙補貼,還有一項堅定所有窮人遷徙的政令:所有在封地內的農戶,每年要向封主多繳一成的稅賦。
西部和北部六個州府,在年後的二月中旬,迎來了第一批遷徙高潮。都是附近州府遷過來的。
好在衙門早早就做好了準備,等他們來到西部和北部六郡的時候。一個個新起的村莊都已經建成了。
蕭雲嫣讓這些管理者在形成新的村落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地域問題。
從一個地方遷徙過來的人,盡量安排在一個村落裏。甚至允許他們用原來居住的地名命名這個新的村子。目的是給這些背井離鄉的人,一些心理上的安慰。
遷徙過來的窮人們看到像天堂一樣的新村落。一家人分到一個精致的四合院。所有的人都是同樣的表情,先是驚訝,然後是痛哭流涕,一家人抱團痛哭。再後來就是滿心欣喜地參觀自己的新家。老老少少分配房屋。他們又非常驚喜的發現,這些房屋都是按人員配置的,每個人都有寬敞的居住環境。
這樣的生活條件,就像從地獄一下升到了天堂。根本就不需要他們置辦什麽家具。床單被褥這些都是現成的。而且質量特別好。他們隻需要買一些柴米油鹽醬醋茶就可以開火過日子了。
蕭雲嫣考慮到這些人長途跋涉,可能身上帶的那些錢都已經花光了,擔心他們沒有錢開火吃飯。所以第一頓都是由衙門的衙役給他們送吃的。
然後每家每戶去免費領生活物資。每戶發了一袋米、一袋麵、四棵大白菜、四個大蘿卜。豬肉每人半斤、雞蛋每人十個、肥油每人一斤、兩包鹽、兩瓶醋。
給大家分的物資雖然不是都按人頭發放,可是每家每戶也都夠吃幾天的。蔬菜調料吃完了,還可以去領取。肉和蛋是每半月發一次。
遷徙過來的人家,就沒有發現人太少的,最少都是五人以上。最多的有三十多口的人家。
人口太多的人家,直接以小家為單位分成若幹戶。比如一家三十多口人。四個兒子,一對老人,再加上三個閨女。
兒子都各自帶著小家庭,閨女未嫁。那就可以選擇每個兒子分一套小房子。老人帶著閨女再分一戶小房子。也可以自由組合,兩個兒子分一中套。
因為戶型比較多,建的房子也多。所以可選擇的方式也多,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
在故鄉,他們活的豬狗不如,是被盤剝的最底層貧民。沒想到,來到新的地方,他們像是遠方的遊子歸家一樣,被官府照顧得無微不至。
所有遷徙過來的人,都十分慶幸祖宗保佑老天保佑,讓他們以後過上這樣幸福的生活。
最令他們開心的是,配備的菜園子足夠大,以後產出的菜,足夠一家老小吃的,甚至還有富餘,可以去縣城或者是府城賣給城裏人。
大田也是按人口分配的。除了分到的田地,還可以去開荒。周圍有大片的荒地,隻要人勤快,自家想開多少畝都可以。
新開的土地,三年不用交賦稅。三年之後交的賦稅也比原來家鄉交的額度要低一半。
在這裏,隻需勤勤懇懇,不出五年,家家戶戶必然成為非常富裕的家庭。
更令他們開心的是,每家每戶的後院都有牲畜和家禽的養殖欄。所有養出的雞鴨鵝豬牛羊都可以賣出很高的價格。根本就不愁賣,好多商人定期來收購。
這些遷移過來的人安居之後,十分珍惜這天賜的新家園,特別努力地幹活。
誰都想給自己的家庭多開幾畝地,為家庭創造更多的財富。
還有一些人,他們的親屬因為不知道遠方的西北具體是什麽樣的情況?沒有。一起遷徙過來。
這些從地獄到天堂的農民,十分希望自己的家人,親屬都能搬過來。
在原來的村子裏過的生活,那隻能算是勉強餓不死。來到新的地方,一切都是那麽美好。隻要勤勞,就不可能餓肚子。可以說吃穿不愁。
官府受蕭雲嫣的委托,將這些人在第一批農作物成熟之前,所有的米麵蔬菜的開銷,都記在他的賬上。
在各地府衙的倉庫裏,蕭雲嫣放了好多米麵。各家各戶可以定期按人頭領糧食,直到新的糧食產出,就不再免費供應了。
也就是說,蕭雲嫣將這些初來乍到的農民,真的當做自己的家人。無論他們來到這裏之前有沒有積蓄,都保證他們不會餓肚子。當然,第一季糧食打出來之後。就不再免費供應米麵了。
蕭雲嫣這樣大手筆的政策,吸引了各地貧苦的農民來到封地。
在別處被視作芻狗的貧民們,來到這裏以後,成為了自己土地的主人,更成為被平等對待的百姓。他們願意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盡情地揮灑汗水,要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貧苦農民大部分都是非常勤勞的。隻要給他們一點點資源,他們都會充滿希望,努力奮鬥,創造美好的家園。
特別是這些遷徙過來的人,來自於北川各地,隨之帶來的各種生活習慣和文化習俗交融雜合在一起,倒是逐漸形成了一些新的文化習俗,也帶來了新的技術發展。
蕭雲嫣讓官府發出布告,那些有特殊技能的人可以到官府報備。如果技術能力非常強,可以到官府舉辦的技術學院擔任教導師傅。可以是臨時的,也可以是長期的,按課時發放工錢。
靈活的教學模式使當地的年輕一代接受到了南方,北方,東方,西方,來自於北川各地的傳統技藝傳授。因此,在西北六府,民間的各種技藝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也是厲墨涵和蕭雲嫣想要看到的。
麵對周邊多個國家那麽大的市場。自己封地裏無論出產什麽東西,都不愁沒有市場。夫妻倆十分鼓勵民間興辦各項手工作坊,手藝人在這裏非常金貴。
原本還是百廢待興的西北六府,隻在半年的時間內就迎來了十分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