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蕩寇,滅國
太和殿上,觀戰的眾人猝不及防,被那一團如太陽般熾烈的光芒刺得雙目如盲。
片刻後才終於恢複了視力,紛紛定睛望去,卻見三人竟已在方才的一招之下分出勝負。
馬空群完好無損地手提“蟬翼刀”站在原地,除了氣息微有些急促,便再沒有其他異樣。
葉孤城和西門吹雪則是交換了一個位置背向而立,腳下恰好是對方先前的立足之處。
他們的身上倒也不見傷勢,但麵色都蒼白如紙,各自手中的長劍竟隻剩下一個劍柄,劍身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任務‘紫禁的暗戰’已完成,獎勵物品‘仙門玨之地玨’,可隨時領取。”
看著腦海中神秘玉碑上提示的信息,馬空群立時沉浸在收獲的喜悅。
“動手!”
驀然間,魏子雲口中發一聲暴喝。
說罷,他與大悲和尚等人一起向宮外行去,在太和殿周圍逛了一圈的“黑魔王”則不用招呼便自動跟在身後。
次日一早,紫禁之戰的結果便通過各種途徑傳遍天下。
普天之下,芸芸眾生,換了其他任何一人,麵對這兩大劍客的聯手一擊,也必然隻有飲恨收場。
但他對這些身外之名毫不眷戀,轉眼便又消失在所有人的視線,據說已返歸海外自在逍遙。
隻可惜,他們的對手是馬空群。避世十年,馬空群的“天刀”竟已臻達神鬼莫測之境,已超脫了人力極限,擁有了奪天地之造化的偉大與精妙。
為防消息泄露,今晚的行動目的隻有公子羽和魏子雲等四人知曉,這些禁衛得到的命令便是一切聽從手持金牌者調遣,除非接到新的旨意。
據得以入宮觀戰的少林方丈大悲禪師說,葉孤城和西門吹雪的劍法甚至已超越昔日的郭嵩陽或飛劍客。
自此,因退隱海外而漸漸被人們淡忘的馬空群重新登上萬眾仰望的巔峰,成為當世武林神話。
四人腦中同時閃過這個念頭,但一道絢爛如長虹的刀光霎時便將他們的念頭衝散湮滅。
此刻馬空群等人也都從太和殿上下來。
下麵的三千禁衛見自家統領忽地向馬空群出手卻被馬空群一刀反殺,登時微微生出騷動。
隻是他們出手之後便發現不對,因為除了他們四人,不僅原本該是幫手的大悲和尚、石鶴、獨孤一鶴、陸小鳳、李曼青站在原地一動未動,連公子羽這同夥也沒有絲毫動作。
公子羽對他們道:“紫禁之戰已分勝負,皇宮禁地不宜逗留,諸位請自便!”
“中計了!”
時光荏苒,轉眼又是兩年。
所以,葉孤城和西門吹雪敗了,而且是徹徹底底地一敗塗地。
馬空群含笑道:“此次多有叨擾,還請在陛下麵前代為致歉,告辭。”
喝聲中,他與屠萬、殷羨、丁敖一起飛掠而出,手中兵器向著站在原地的馬空群淩空撲擊,攻勢淩厲,配合默契。
公子羽從殿頂飛掠而下,掌中高舉禦賜金牌喝道:“不得妄動!”
因此,這些禁衛心中總有不甘,在公子羽憑借金牌發布命令後也隻能老實留在原地。
這一年,遼東邊境忽地燃起烽煙。
倭國權臣豐臣秀吉借口討伐大明,要從朝鮮借道。
朝鮮君臣倒也知道“假途滅虢”的典故,何況朝鮮還是大明屬國,當時斷然回絕。
豐臣秀吉要的隻是一個出兵的借口,朝鮮是否答應根本無關緊要。
他發動十五萬大軍,渡過朝鮮海峽,於四月十三日登陸釜山,全麵入侵朝鮮。
倭軍勢大,一路勢如破竹,燒殺搶掠,手段殘忍。
朝軍疲弱,每每望風披靡,連失漢城、開城、平壤等地,國王李昖更主動棄守京城,逃到義州。
眼見得亡國之禍在即,李昖接二連三地派使臣赴明朝求援。
大明為朝鮮宗主國,又素來對倭國懷有警惕,很容易便在出兵援朝一事上達成一致意見。
至於統帥人選,皇帝欽點遼東總督、威遠侯馬驥為平倭提督,率遼東軍五萬入朝。
馬驥領旨後即刻整頓兵馬,很快便調集了五萬精兵陳於朝鮮邊境,卻又借口糧草軍械未曾備足,遲遲不肯發兵過境。
對大明援兵望眼欲穿的朝鮮更加密集地分別向京師和遼東派出使者。
朝中多有大臣彈劾馬驥“畏敵如虎”,建議臨陣換將。
皇帝則始終保持沉默,既不明確答複朝鮮使者,也沒有幹涉馬驥的決定。
直到倭軍繼續入侵,幾乎占領朝鮮全境,連朝鮮君臣都被俘虜,馬驥才終於揮師入朝。
與倭軍甫一接觸,遼東軍展現出強悍的不可思議的戰力。不僅兵將驍勇,進退有止,軍紀嚴明,更裝備了犀利無比的火器。
在射程極遠、威力巨大的火炮,裝填迅速、射擊精準的火槍麵前,同樣裝備不少火器的倭軍幾乎是一觸即潰,敗得比先前朝鮮軍更快更慘。
在馬驥的指揮下,五萬遼東軍以一路平推之勢收服朝鮮全境,十五萬倭軍幾乎盡遭殲滅,最終狼狽入海逃回倭國不足三千。
若說這一戰有甚不圓滿處,便是朝鮮君臣盡被狗急跳牆倭國敗兵殺害。
經此一戰,遼東軍戰力之強令天下側目,曾經那些幾乎從無間斷在彈劾馬驥擁兵自重的聲音盡都消失。
戰後,朝鮮殘存的王公權貴迅速統一了意見,聯名向大明皇帝上書,請求舉國內附,令朝鮮由藩屬國變為大明國土。
如此一來,馬驥立下的便是百年未有的收國之功。
朝廷緊急商議之後,最終封馬驥為遼東王,又將朝鮮並入遼東歸其管轄。
又二年,忽有倭國刺客潛入遼東,以劇毒暗器刺殺了遼東王馬驥。
馬驥方薨,還不等遼東內外勢力有所異動,世子馬青峰便以極強勢的手段繼位掌權。
馬青峰上書朝廷,請求遠征倭國以報殺父之仇,並且在沒有得到朝廷答複前便已開始整軍備戰。
比朝廷反應更快的,是那位據說與馬驥交好的馬空群。
他再次孤身提刀東渡倭國,這一次的目標卻非倭國武林,而是於重重護衛之下斬了豐臣秀吉人頭揚長而去。
豐臣秀吉一死,倭國內部立時大亂。
馬青峰親率七萬大軍渡過朝鮮海峽攻入倭國。
遼東軍全軍縞素,一路以精良火器開道,打著為馬驥報仇的旗號痛下殺手,隻要遇到抵抗,無分軍民盡數屠戮。
這一場大戰持續近兩年,倭國終於覆滅,四島盡入遼東軍手中。
太和殿上,觀戰的眾人猝不及防,被那一團如太陽般熾烈的光芒刺得雙目如盲。
片刻後才終於恢複了視力,紛紛定睛望去,卻見三人竟已在方才的一招之下分出勝負。
馬空群完好無損地手提“蟬翼刀”站在原地,除了氣息微有些急促,便再沒有其他異樣。
葉孤城和西門吹雪則是交換了一個位置背向而立,腳下恰好是對方先前的立足之處。
他們的身上倒也不見傷勢,但麵色都蒼白如紙,各自手中的長劍竟隻剩下一個劍柄,劍身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任務‘紫禁的暗戰’已完成,獎勵物品‘仙門玨之地玨’,可隨時領取。”
看著腦海中神秘玉碑上提示的信息,馬空群立時沉浸在收獲的喜悅。
“動手!”
驀然間,魏子雲口中發一聲暴喝。
說罷,他與大悲和尚等人一起向宮外行去,在太和殿周圍逛了一圈的“黑魔王”則不用招呼便自動跟在身後。
次日一早,紫禁之戰的結果便通過各種途徑傳遍天下。
普天之下,芸芸眾生,換了其他任何一人,麵對這兩大劍客的聯手一擊,也必然隻有飲恨收場。
但他對這些身外之名毫不眷戀,轉眼便又消失在所有人的視線,據說已返歸海外自在逍遙。
隻可惜,他們的對手是馬空群。避世十年,馬空群的“天刀”竟已臻達神鬼莫測之境,已超脫了人力極限,擁有了奪天地之造化的偉大與精妙。
為防消息泄露,今晚的行動目的隻有公子羽和魏子雲等四人知曉,這些禁衛得到的命令便是一切聽從手持金牌者調遣,除非接到新的旨意。
據得以入宮觀戰的少林方丈大悲禪師說,葉孤城和西門吹雪的劍法甚至已超越昔日的郭嵩陽或飛劍客。
自此,因退隱海外而漸漸被人們淡忘的馬空群重新登上萬眾仰望的巔峰,成為當世武林神話。
四人腦中同時閃過這個念頭,但一道絢爛如長虹的刀光霎時便將他們的念頭衝散湮滅。
此刻馬空群等人也都從太和殿上下來。
下麵的三千禁衛見自家統領忽地向馬空群出手卻被馬空群一刀反殺,登時微微生出騷動。
隻是他們出手之後便發現不對,因為除了他們四人,不僅原本該是幫手的大悲和尚、石鶴、獨孤一鶴、陸小鳳、李曼青站在原地一動未動,連公子羽這同夥也沒有絲毫動作。
公子羽對他們道:“紫禁之戰已分勝負,皇宮禁地不宜逗留,諸位請自便!”
“中計了!”
時光荏苒,轉眼又是兩年。
所以,葉孤城和西門吹雪敗了,而且是徹徹底底地一敗塗地。
馬空群含笑道:“此次多有叨擾,還請在陛下麵前代為致歉,告辭。”
喝聲中,他與屠萬、殷羨、丁敖一起飛掠而出,手中兵器向著站在原地的馬空群淩空撲擊,攻勢淩厲,配合默契。
公子羽從殿頂飛掠而下,掌中高舉禦賜金牌喝道:“不得妄動!”
因此,這些禁衛心中總有不甘,在公子羽憑借金牌發布命令後也隻能老實留在原地。
這一年,遼東邊境忽地燃起烽煙。
倭國權臣豐臣秀吉借口討伐大明,要從朝鮮借道。
朝鮮君臣倒也知道“假途滅虢”的典故,何況朝鮮還是大明屬國,當時斷然回絕。
豐臣秀吉要的隻是一個出兵的借口,朝鮮是否答應根本無關緊要。
他發動十五萬大軍,渡過朝鮮海峽,於四月十三日登陸釜山,全麵入侵朝鮮。
倭軍勢大,一路勢如破竹,燒殺搶掠,手段殘忍。
朝軍疲弱,每每望風披靡,連失漢城、開城、平壤等地,國王李昖更主動棄守京城,逃到義州。
眼見得亡國之禍在即,李昖接二連三地派使臣赴明朝求援。
大明為朝鮮宗主國,又素來對倭國懷有警惕,很容易便在出兵援朝一事上達成一致意見。
至於統帥人選,皇帝欽點遼東總督、威遠侯馬驥為平倭提督,率遼東軍五萬入朝。
馬驥領旨後即刻整頓兵馬,很快便調集了五萬精兵陳於朝鮮邊境,卻又借口糧草軍械未曾備足,遲遲不肯發兵過境。
對大明援兵望眼欲穿的朝鮮更加密集地分別向京師和遼東派出使者。
朝中多有大臣彈劾馬驥“畏敵如虎”,建議臨陣換將。
皇帝則始終保持沉默,既不明確答複朝鮮使者,也沒有幹涉馬驥的決定。
直到倭軍繼續入侵,幾乎占領朝鮮全境,連朝鮮君臣都被俘虜,馬驥才終於揮師入朝。
與倭軍甫一接觸,遼東軍展現出強悍的不可思議的戰力。不僅兵將驍勇,進退有止,軍紀嚴明,更裝備了犀利無比的火器。
在射程極遠、威力巨大的火炮,裝填迅速、射擊精準的火槍麵前,同樣裝備不少火器的倭軍幾乎是一觸即潰,敗得比先前朝鮮軍更快更慘。
在馬驥的指揮下,五萬遼東軍以一路平推之勢收服朝鮮全境,十五萬倭軍幾乎盡遭殲滅,最終狼狽入海逃回倭國不足三千。
若說這一戰有甚不圓滿處,便是朝鮮君臣盡被狗急跳牆倭國敗兵殺害。
經此一戰,遼東軍戰力之強令天下側目,曾經那些幾乎從無間斷在彈劾馬驥擁兵自重的聲音盡都消失。
戰後,朝鮮殘存的王公權貴迅速統一了意見,聯名向大明皇帝上書,請求舉國內附,令朝鮮由藩屬國變為大明國土。
如此一來,馬驥立下的便是百年未有的收國之功。
朝廷緊急商議之後,最終封馬驥為遼東王,又將朝鮮並入遼東歸其管轄。
又二年,忽有倭國刺客潛入遼東,以劇毒暗器刺殺了遼東王馬驥。
馬驥方薨,還不等遼東內外勢力有所異動,世子馬青峰便以極強勢的手段繼位掌權。
馬青峰上書朝廷,請求遠征倭國以報殺父之仇,並且在沒有得到朝廷答複前便已開始整軍備戰。
比朝廷反應更快的,是那位據說與馬驥交好的馬空群。
他再次孤身提刀東渡倭國,這一次的目標卻非倭國武林,而是於重重護衛之下斬了豐臣秀吉人頭揚長而去。
豐臣秀吉一死,倭國內部立時大亂。
馬青峰親率七萬大軍渡過朝鮮海峽攻入倭國。
遼東軍全軍縞素,一路以精良火器開道,打著為馬驥報仇的旗號痛下殺手,隻要遇到抵抗,無分軍民盡數屠戮。
這一場大戰持續近兩年,倭國終於覆滅,四島盡入遼東軍手中。